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材料(实用15篇)

小编: 文锋

事迹材料是记录和评价个人或团体工作表现的有效途径,可以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事迹材料,希望能激励和启发大家更好地奋斗。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

陈洁霞,女,汉族,19xx年10月出生在湖北省大冶市灵乡镇的一个小村庄。在20xx年,非常荣幸地成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大学期间,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锐意进取,思想上积极进步,学习上勤奋刻苦,工作上认真负责,生活上朴素节俭。建立了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时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做到全面发展。

在思想上努力积极,时刻要求进步。在20xx年,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随后成为一名积极分子。我深知思想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关注国家时事,学习党的相关文献书籍,定期向党组织递交思想汇报,积极参加各类党的理论知识讲座,并多次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修正自己思想认识偏差的地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带动周围同学努力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知识。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是最伟大、最先进的党。

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刚进入大学,就加入了绿色协会,积极参加各项“湿地考察”和“水果换贺卡”的活动;同时又在灵韵笛箫社宣传部工作,经常代表社团参加其他高校的笛箫活动,还进行了尼家图文的学习。后来又在环境学院团学联院报编辑部担任关于文学版的编辑和排版,同时也对学院的一些报告进行新闻撰写。我还于2009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配合好校或院团委、协会等完成各项工作。如回母校做招生宣传、迎接新生、五四期间院里卫生大检查、必胜客环保小超人等。另外,课外活动如12.9大合唱和长跑、信调、三下乡,还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暑假的英语夏令营。课余时间,也会出去做一些兼职,如网络公司实习、修改小学教科书、导购员、发传单等。因此2010年获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院级“特等奖”、校级“一等奖”并成为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团(队)和英才“自强之星”、交谊舞大赛团体三等奖和军训军训成员等奖项。

在学习上谦虚严谨,满腔热情。大学期间一直本着温家宝所说,即中国地质大学的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原则来要求自己,在北戴河实习、周口店实习和三峡秭归野外教学实习中注重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事迹材料)在学习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免推进南京大学,同时也在华中科技大学拿到了英语学士学位。因此2011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优秀学习标兵)、20xx年获得校级学习优秀个人和每学期的助学金,并拿到了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和普通话证书等。课外时间,我还会写写文章,于2010年获得院级“文学之星”三等奖。

在生活上艰苦朴素,积极乐观。我为人随和,与同学相处的十分融洽,热心地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每次受到挫折时,我时常告诫自己要一直向前看,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并以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着周围的同学。在课余时间,我经常到图书馆读书学习,阅读一些专业相关的书籍和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在课外,我还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各项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以及任学委期间组织班级活动。

大学的生活给了我许多锻炼的机会,在不断的失败和成功的经历中,我从高中的懵懂变得知性,变得更适应社会。“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是我的人生格言。虽然大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但正是这份不足推动着我来完善自己。大学给我带来的一切将会是一份很美好的记忆。

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和实践,我相信在研究生生涯中,也会秉承如今的人生态度,努力奋斗,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提高工作的能力,克服缺点和不足。我相信,我会是一名优秀的毕业生。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

个人简介:xxx,女,19xx年5月生,贵州铜仁沿河人,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系法律事务20xx级学生,在校曾担任院学生会礼仪队和系学生信息部成员、团支部书记等职,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一日文明规范之星”等奖项。

人生格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个人事迹: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在这个春意渐浓的时刻,回顾之前的点点滴滴,那一幕幕昔日的画面,亦仿佛发生在昨日,清晰可见。站在大学生活的尾声回首,让所有的感动和思绪在此刻沉淀,这其中有历久弥新的欢歌笑语,亦有刻骨铭心的兢兢业业,有奋斗和努力之后的鲜花和掌声,亦有在成长道路上的磕磕绊绊,老师和领导们的.悉心指导与教诲,让自己这段青春岁月的脉络格外明朗,同学们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让自己日渐稳重与成熟。回顾、总结这三年难忘的大学生活,我只想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在毕业留言本上,马红钗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入校的第一年,马红钗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在她看来,成为一名党员就是要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同时,她还加入学校院学生会礼仪队和系学生会,还担任班上的团支部书记,在任职期间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活动。如做招生宣传、迎接新生、组织模拟法庭比赛活动,帮助组织元旦晚会和迎接新晚会等。因为她努力追求,不断进步,这一年,她在模拟法庭活动中获得“优秀奖”,“一日文明规范之星”校级军训“优秀学员”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

在学习上她谦虚严谨,满腔热情。图书馆的阅览室是她的“根据地”她给自己定下了在大学里读完100本书的目标。正是这个好习惯使她养成了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学习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大学期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大学的生活给了马红钗许多锻炼的机会,在不断的失败和成功的经历中,她从高中的懵懂变得知性,变得更适应社会。“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是她的人生格言,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虽然在前行的道路上也存在着不足,但正是这份不足推动着我来完善自己。大学给我带来的一切将会是一份很美好的记忆。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和实践,相信马红钗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也会秉承这样的人生态度,努力奋斗,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自强不息,努力前行!

教师评语: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马红钗一直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仅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连续两年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期待她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出彩的成绩!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

20__年,和倩如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奋斗在深度贫困地区第一线的“扶贫战士”。6年来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她把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一件件放在心头,把每一桩桩事情都抓紧落实,以“村民贴心人”之名传递温暖和力量。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和倩如熟悉工作是从走村入户开始的,跟着村干部,一家家走,一户户访,因为语言不通,她还要想办法反复跟村民确认信息,在这样不断投入和奔波中,成为了村民都信任和亲近的“小和”。

和倩如用心用情做好驻村帮扶工作,驻村以来她前后采集了贫困户信息419余户,动员外出务工、易地扶贫搬迁讲解扶贫政策1000余次、完成申请材料820余件;走访特困户、残疾户、辍学户、孤寡老人户等困难群体达500余次。

泸水市鲁掌镇浪坝寨村地处山区,缺乏成规模的产业带动,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生,年人均纯收入为两千元左右。为了摸索致富路子,20__年,结合浪坝寨村的自然特点和特色优势,和倩如帮助几户村民以自筹资金的方式在地里试种了6亩羊肚菌和竹荪菌,村民看到可观的收入后主动加入合作社。

为了救援村民种植技术,和倩如将所学到的技术整理成文字,转成通俗的语言讲给村民。耕地、搭棚、开沟、铺培养料、撒菌种……每个环节她都仔细教学。她经常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羊肚菌示范栽培基地学习技术,完成示范带头种植羊肚菌33亩,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培养了8名技术人员。

为了帮助乡亲们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和倩如另辟蹊径,尝试着用互联网帮村民销售大山里的土特产。她拿出薪水买设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任何直播经验,没有一点“网红”气质的她凭着一股闯劲,成为了浪坝寨村的第一位主播。

第一次在横跨怒江的溜索上做直播时,和倩如说:“下面就是湍急的江水,怕自己掉下去,但如果真掉下去那就掉下去吧,怕也要硬着头皮向前冲!”就是凭借着这一股拼劲,和倩如穿着民族服装,以大山作背景,通过网络平台开始向全国的网民们推荐怒江大山里的山货、民俗文化、人文风光。在她的带动下,“村民网红”的队伍慢慢壮大。

和倩如成了贫困户与消费者的“红娘”,搭建了贫困户与市场之间的“致富桥”。先后带动浪坝寨村游客樱桃采摘3000多人次,樱桃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带动乡村旅游消费达50万余元;在疫情防控期间协助指导老窝镇银坡村组织销售滞销蔬菜;通过直播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上刀山下火海文化节”“怒江澡堂会”等促进文化传播;参与公益直播在各平台累计点击量超过1500多万,为农产品线上推广贡献了力量。

学生时代的和倩如就是一名青年志愿者,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长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到“志愿者标兵”,在大学5年间她牵头组织学生志愿者团队对孤寡老人、聋哑儿童、留守儿童、失地农民等群体进行实地走访和“一对一”志愿帮扶服务近8000余人次。

到了一线工作后和倩如依然坚定公益初心,协同队友通过互联网参与乡村公益事业,完成爱心众筹校园广播设备安装、对接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爱心物资、爱心募集因病致贫学生医疗费、爱心募集资金救助一线扶贫干部……6年间共募集捐赠款物150万元,她个人累计捐款达3万余元。

去年4月和倩如主动请缨,沉下身心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工作。因为有在农村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到了安置点后她很快就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充当搬迁群众的政策宣讲员、融入城市生活的引导员,还是心理压力疏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更是内生动力督导员、就业创业联络员……她和战友们像一团火一样把党的惠民政策传递到群众的心里。

和倩如牵头参与安置点的组建工作,积极为安置点儿童募集爱心资金投入社区“暖心公益课堂”的建设、募集爱心物资、建立社区“志愿者智库”、开展法律援助及心理咨询服务、对接社会资源引进怒江州泸水市健康扶贫“1310”项目。

和倩如用“贴心人”演绎着助人为乐与奉献的真谛,她的善行善举,如一缕阳光,带给他人温暖,传递着希望。

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材料

5月10日晚,《闪亮的名字——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播出。在20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中,甘孜州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院长沈富琼是四川唯一上榜者。

2009年,沈富琼从泸州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怀揣“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梦想,响应国家“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来到平均海拔4000多米高的甘孜州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支医”。面对麻邛乡山高路远、不通电又缺水、患者多医生少等困难,沈富琼坚强面对坦然处之,13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语言不通,沈富琼就自学当地话,现在她已经可以流利地和当地群众交流。交通不便,她就学习骑摩托车、开车,现在驾车技能已十分熟练。13年来,沈富琼走遍了麻邛乡的家家户户,为群众送医送药,普及健康知识。她为全乡慢性病人建立健康情况表,仅近五年就有百余名病患在她坚持不懈地治疗下痊愈。在她的带领下,麻邛乡卫生院连年获得乡村医疗卫生先进单位。她还积极为当地引进卫生人才,自2016年来,先后引领8名高校毕业生扎根麻邛乡服务群众。

沈富琼的真诚付出赢得了牧民们认可,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为“沈门巴”(“门巴”在藏语中代表医生)。她个人也先后荣获“白玉县优秀医务工作者”“第四批四川省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优秀人才奖励基金”“脱贫攻坚专项嘉奖”和“甘孜州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

“从20__年到20__年,在南郑区法镇沙坝村任第一书记的五年是我最难忘的一段时光。”5月10日,汉中市南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主任张可告诉记者。

沙坝村在大巴山里,曾经是贫困村。张可刚任第一书记时,村民主要靠种散茶、外出务工获得收入,村集体经济则是一片空白。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掌握民意,张可白天入户调查,晚上整理资料。几个月下来,村里各家各户的情况他都烂熟于心。

没像样的产业如何致富?调查研究后,张可跟村“两委”班子交流,提出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的想法。接着,他就发动一切资源联系企业寻求合作。沙坝村的自然优势、区里的扶持政策、驻村队伍的技术人才优势,他都如数家珍。虽然碰过钉子,但每次对接,他都保持了极大的耐心。张可是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硕士,曾作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南郑区农业农村局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他的努力打动了汉中农茗园茶业有限公司。

联系好了企业,村里却炸开了锅。不少村民不愿流转土地,怕自己的投入“有去无回”。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张可找到村里的老党员和有威望的长者,讲政策、算细账,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上召开土地集中流转会议,大家足足讨论了4个小时。张可一一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终于做通了群众的工作。1个月内,涉及30多户的1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位。

此后,沙坝村陆续引入4家企业,总投资近1000万元。村上建成了黑毛茶产业园、茶叶扦插产业园、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及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全村茶园面积达到1700亩,实现户均2亩茶、人均10棵果树,解决了近800户茶农夏秋茶资源无法利用的问题。20__年,沙坝村实现整村脱贫。20__年底,沙坝村人均收入达11280元。

5年里,张可扎根沙坝村,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村里的老人王义珍,患有高血压和风湿性关节炎,女儿女婿常年在外务工,平时没人照管。张可叮嘱老人,有急事可以随时找他。一天夜里11时许,王义珍老人关节炎犯了,疼痛难忍。张可急忙开车把老人送去医院,等老人看完病又送回家。

20__年10月,张可结束了驻村工作,到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挂职任副主任。“借助汉中和南通对口帮扶的契机,我要把南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经验带回来,同时把汉中的茶叶等特色农副产品在南通和周边地区更好地销出去。”他说。

张可的茶叶经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关注。5月10日,张可一系列荣誉中又加上了一个——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陕西省仅张可一人入选。

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材料

近日,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20名2021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在这些新时代基层高校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中,有一名青年来自贵州。

雍朝斌,1987年出生,从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毕业后,于2013年9月起在织金县中医医院工作。在织金县中医医院工作期间,她主动参与了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场战役”。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雍朝斌参与了毕节市织金县的脱贫攻坚战,担任织金县中寨镇石丫口村第一书记期间,积极参与和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助力石丫口村村集体和村民资源资产实现股东化。雍朝斌还在石丫口村积极推动落实医疗保障,向村民宣传相关政策,引导贫困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现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全覆盖。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还很漫长。”雍朝斌说,今后将继续高标准要求自己,持续强化服务意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

“这是现在的卫生院。”沈富琼的手机相册里,3层高的麻邛乡卫生院矗立在蓝天白云下,十分漂亮。

但13年前可不是这样。20__年9月,沈富琼怀揣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梦想,兴冲冲地前往麻邛乡卫生院报到。当她坐了整整两天的汽车,终于到达目的地时,看见的是又矮又旧的木瓦房,而全院工作人员只有院长和一名助理。

人生地不熟,环境艰苦、语言不通……看到的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刚刚离开校园的沈富琼偷偷哭了。就在她打算放弃时,有一次跟着院长到乡下巡诊,受到牧民群众的欢迎。看到一名肺结核患者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和期盼,沈富琼说:“我感到了自己被需要。”

沈富琼出身于丹巴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深知医生对涉藏地区群众的重要性。牧民群众的眼神,让她的心平静下来。她开始主动学习当地语言,向男同事学习骑摩托车,向老医生学习经验。“三支一扶”两年服务期满时,沈富琼已与当地群众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她主动选择继续留下来。

这一留,就是13年。13年里,沈富琼走遍麻邛乡的家家户户。麻邛乡是高原牧区,群众基本过着散居游牧的生活,导致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困难重重,但这没有难倒沈富琼:“我们有定期巡诊,日子久了,哪个季节哪家人在哪里放牧居住,心里都有数。”

“好多地方汽车、摩托车都去不了,只有走路。”沈富琼记得,有一次骑摩托车出诊时遇到暴雨,路上没有躲雨的地方,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赶。后来摩托车也没法骑了,她就走路,走了3个多小时,摔了十几次,终于到达病人家中。

真心付出换来群众的认可,牧民群众说:“沈门巴(‘门巴’,藏语意为医生),你成了麻邛乡的人了!”“沈门巴,你真是牧区人的好医生!”

扎根。

“送医药下村”解决看病难、看病远问题。

“你看,这些是我们给儿童建的档案资料,以前是没有的。”沈富琼存在手机里的照片中,有好几张是麻邛乡卫生院儿童预防接种的资料。这些资料按不同的村名和不同的年龄段分类,整整齐齐挂在墙上,每份资料的右上角,还贴着孩子的照片。

原来,由于习俗等原因,当地有很多孩子的名字是一样的。虽然每名家长都有一本孩子的预防接种手册,但是医务人员叫到名字时,还是容易出现因名字相同分不清楚人的情况。20__年,沈富琼成为麻邛乡卫生院院长后,探索对儿童预防接种资料进行精细化管理。

乡卫生院给全乡每名儿童建立接种档案,并贴上孩子的照片。这份档案和家长手中的预防接种手册配合一起使用,即使名字相同的孩子在同一天同一时间来接种,也不会弄错对象。

沈富琼还和同事们一起,对全乡群众健康情况进行摸底,为所有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情况表。每名慢性病患者家中都有一张贴着患者照片的“明白卡”,上面注明姓名、病名、用药名称、用药量等信息,方便医生巡诊时了解情况。

13年来,沈富琼和同事们一起,定期开展“送医药下村”活动,把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常用药品送到群众家中,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如今,麻邛乡卫生院盖起了楼房,当地通了电、路,也有了网络,条件大大改善,吸引了更多大学毕业生来到这里工作。自20__年担任院长以来,沈富琼先后引领8名高校毕业生在乡卫生院扎根。20岁的泽仁拉姆就是其中一员。看到沈富琼时刻以病人为优先,深受当地群众喜欢,泽仁拉姆备受感动:“沈院长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像她一样留在基层,实现自我价值。”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

崔久秀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屡次获得奖学金,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

她是同学眼中的学神学霸,老师眼中的得力干将,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友谊与知识。她乐于助人,热心帮助贫困同学。

大学期间,她每天穿梭于曲阜师范大学古朴典雅的校园,聆听着老师们带着爱和智慧的授课,享受着同学们之间思想碰撞的火花和灵感,感受着曲阜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文化洗礼,也见证了曲园学子在祖国各地成才成长的事迹,这些无疑都更加坚定了她毕业后支援边疆、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崔久秀说:“在曲师大四年的时光,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尤其是各位老师,是他们让我的学业有了更大的进步,不仅在学习方面,还有在生活和技能方面,我都获益良多。”

走进西部追逐梦想。

20__年含泪告别曲园,这个有梦的姑娘带着曲园学子的执着踏实、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响应国家号召,志愿到西部支持祖国建设,踏上了西行的列车,一路向西,来到了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一干就是六年。

六年间,远离家乡亲人、老师同学的她始终不曾忘记曲园赋予自己的善良务实的秉性,没有忘记曲园学子“青春当有家国边关”的情怀,在和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学会了说维吾尔语、跳新疆舞、做新疆饭,带领当地群众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建筑队、种植日光温室大棚、发展乡村旅游业,确保当地各族群众能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奔小康。她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支边青年”的风范。

“青春易逝,必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回忆当初决定来新疆工作时的情景,她笑着说,虽然父母反对,亲朋不解,“但如果让我再次选择,依旧会是同一个答案。”

20__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她实现了自己小时候坐着飞机去北京的梦想,坐在人民大会堂感受国之威严的她不会忘记求学于曲园时的简单美好,更不会忘记是这所学校教会了她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

王好升,男,中国共产党党员,20xx年9月考入鲁东大学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曾担任院学生会信息部部长,现担任数本1103班班长,该同学在大学期间表现优秀,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在学习上勤奋用功,而且作为学生干部,学生工作也做的非常出色。

在学习方面,王好升同学一直谦虚努力,勤奋好学。该生深刻的认识到学习才是学生的本职工作,大学的首要任务还是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素质,并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学习上,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采取灵活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内容,能够做到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在学习之余,该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数学建模、数学竞赛,并通过专业竞赛提高个人综合能力,认真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通过创新活动实现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王好升同学在大一期间,率先通过数学建模公选课,了解到数学建模实践价值:学习与生活之间有一条桥,叫做实践;实践与数学之间也有一条桥,叫做数学应用。其中,数学建模能力就是一种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能力。数学建模课程理论的学习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另一当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与创新能力。王好升同学作为数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且在实践创新方面也毫不落后,依托学院创新培育项目,以坚定的信念、宽广的胸怀、创造的激情、务实的态度,积极参与学术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综合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并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在同学们之间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

20xx年,还以一名大一学生的王好升同学不仅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更是与老师同学密切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以及对数学建模的认识,最终他顺利通过的本课程。同年,他积极参与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的校内选拔赛当中,与其余两名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论文进入答辩环节并获得答辩委员会的一致认可顺利获得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机会。

20xx年暑假是王好升同学进入大学生活候的第一个暑假,但是他放弃休息娱乐的机会,依托学院创新培育项目,以坚定的信念、宽广的胸怀、创造的激情、务实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数学建模的校内培训的队伍中来。在整个暑假中,他并没有因为培训是在假期而有丝毫的懈怠,而是深刻认识到自身对于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等的缺乏,珍惜学校给予的优质资源,他在学院教师的耐心指导下,积极进行自主探索,主动归纳学习内容、力求不断提升。与队友之间密切合作,发扬了互助合作、坚持创新的精神,认真学习各种所学知识,展现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风貌。并在20xx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经过与队友三天三夜的努力,获得了本科组国家二等奖的骄人成绩。

王好升同学始终秉承着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一是为了给学生扩充大量的数学课外知识,也是仅仅为了解决实践具体问题,更是是培养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综合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并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在同学们之间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并为学弟学妹们做出表率,值得肯定。

王好升同学在学习、生活、工作、思想各方面都表现优异,深受老师和广大同学们的喜爱,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该生也在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积极的改正,综合以上表述,学院推荐王好升同学为优秀毕业生。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感知时代的律动,让青春的心跳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的重大论断。

早读被停课的讯息,我的家人各有各的看法,其实我最认同的就是爸爸的看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时代已经进化到竞争无需用苦力的时候了,今天的孩子需要面对的绝不只是自然界风雪的考验。“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这个时代充满着挑战、多元化,从磨砺中享受成功。我们见证了祖国的发展,也必将全程参与祖国的未来,而做建设的骨干和中坚,我们责无旁贷。

这个时代充满着变革、刺激,从成功中体验磨砺。那些年,我从来不能理解如何与家的另一边聊天、通视频,更别提网上购物、缴费、查资料了。而现在,有了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我脑海的芯片终将万物互联。那些年,我从来不敢想象中国如此庞大的贫困人口,如何在这几十年就一步步实现自足、富裕。

正是这个时代在发展,我们青年人所面临的磨砺不止眼前的风雪。“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智慧的积淀将会是一番新青年的较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息,愿我们早日用辛勤的汗水浇开自己的成功之花。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观后领悟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杨媚

魏静大学毕业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在星溪乡工作。那时念山的梯田、古道、水库、古树、茶山都深深吸引了她当时她的梦想就是把美丽的念山和梯田推介出去造福一方百姓。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2018年5月,组织上选派她到念山任第一书记。通过干群的共同努力,念山村先后获得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生态文化村、美丽休闲乡村、湿地公园、中国传统村落等5个国字号招牌。

对标榜样,当好支部头雁。

作为廖俊波精神发源地的基层党员干部,她时常用廖俊波精神激励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

她下派念山时,她告诉自己,要学习榜样,跟上节奏,努力干事。有一次,为了一条旅游步道的路线设计,跟着乡干部穿梭在荆棘丛生和泥泞的峡谷边,三上三下,险些迷路。廖俊波书记说:“认准的事,背着石头山上也要干”,这时候她的念山梦就是要发展旅游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魏静在念山党群服务中心讲解俊波故事建强了党支部,使得念山村的发展有了主心骨,念山村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时,余屯自然村的党员方机泽说:“村里帮我们要到了项目,征地的事,我们党小组能自己搞定!”

为推进景区开发,让发展成果早日惠及村民,她一方面带着村干部走出去学,到浙江云和梯田、三明尤溪联合梯田学习她们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牵头成立了旅游公司,邀请村民以土地入股,一亩一股,每股每年3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

创新引领,推进“三变”改革。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她时常沉到田间地头,与党员群众因地制宜探索出念山“三变”改革的发展之路。

发挥优势,流转梯田810亩,162户村民成为股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念山村通过流转农田、茶山、古厝等资源,借助“生态银行”的作用,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从而实现了念山第一变:村民变股东。

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200万元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的发展,通过保护完好的1600多亩的袖珍梯田景观和种植500亩油菜花,吸引近万名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摄影和近十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引进了青岛(泽川)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念山云谷鹊桥成为念山旅游新亮点,实现了念山第二变:梯田变景区。

为极具人气,她以念山为大舞台,谋划了国际自行车爬坡赛、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念山开镰节、旅发大会、闽浙赣三省冬泳赛等活动,引导青年返乡创业,目前已有3位返乡大学生在自家门口新建起民宿、开办农家乐,振兴乡村有了主力军,游客多了,村民在自家门口销售农产品也变为现实,每年村民的地瓜干、酸枣糕等在国庆节假日就能销售一空。实现念山第三变:乡村变舞台。

夯实基础,增强振兴动力。

她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提升中念山村公路晋级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念山至大岭旅游公路全面通车7个自然村巷道全面实现提升改造自行车赛道一期建成消除了制约念山发展的交通瓶颈。

在抓旅游的同时,始终不忘民生工作。完成全村人饮水提升改造、传统村落重点改善提升、村庄夜景工程,120幢传统建筑得到保护,让念山的白天和晚上都更美了,村民的幸福感得到极大满足。

通过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念山村17户贫困户68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月,她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年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党委先进事迹材料高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xx大学政法学院由xx大学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法学院于xxxx年xx月合并组建,现有教职工xxx人,专任教师xxx人,其中教授xx人,副教授xx人;在校生xxxx人,其中本科生xxxx人,研究生xxx人。政法学院党委由x名书记、x名副书记、x名委员组成;下设党支部xx个,其中教工党支部x个,学生党支部x个;现有党员xxx人,其中教职工党员xx人,学生党员xx人。xxxx年政法学院党委入选xx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xxxx年妇女维权服务站党支部获评xx省先进基层党组织、xx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xxxx年妇女维权服务站党支部工作案例入选《xx高校基层党建典型案例xx篇》;xxxx年妇女维权服务站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近年来,政法学院党委在xx大学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围绕、融入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工作”的思路,构建“xxx”党建工作体系,以提升党建质量为x个目标,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一支部一品牌,一专业一赛事”活动为x个抓手,扎实推进制度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和活动建设x项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为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各项事业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实现了学院组建后的平稳过渡和深度融合,促进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学院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一、履行党建责任,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面对学院合并组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政法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贯彻执行党章党规和各项纪律规定,坚持做到“五个到位”。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系部、班级、党支部制度,定期到课堂、宿舍走访调研,开展处级干部“三个一”活动。

依托学院师资和专业优势,成立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通过专题党课、红色情景剧、党的基础理论知识竞赛等形式,切实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树立以服务带动管理,以管理实现服务的观念意识,关心关注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积极回应师生关切,创建党建园地,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师之家,举办教工团建、教工集体生日会、师生面对面等暖心工程,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在办学治院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形式,举办x期培训班,培训入党积极分子xxx人。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发展党员xxx人,实行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度,党员素质不断提高。

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做实“一支部一品牌”活动建设,申报xx省党建研究会项目和校党支部创新立项共计xx余项,获xx高校党的建设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x项,xx省党建研究会优秀成果二等奖x项,xx高校组织工作创新奖三等奖x项,x项成果获评xx大学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动优秀奖,x项成果获评xx大学党支部创新项目优秀奖。

教师党员xx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学生党员xx当选为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学生党员xx获xx省“灯塔—党建在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竞赛三等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二、聚焦内涵建设,高水平学院发展实现新跨越。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真抓实干谋发展,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取得了较好成绩。

近年来,学科建设有力推进,学位点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顺利获批,填补了学校法学学科学位点的空白;社会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佳绩,列为学校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专项评估,在全国xx所参评院校中排名第一;编写《xx大学政法学院学科振兴计划》;获批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xx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检察理论研究中心”“xx省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等省/部/市/级研究平台。

人才培养有序开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出台《政法学院本科教学促进实施办法》《政法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文件,从高水平教研论文、教研课题、教材出版、课程建设、教学获奖等方面给以政策支持;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自xxxx年xx月设立“xx学堂”特色创新班以来,已培养学员xx人。科研工作稳步推进,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xx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xx篇;获批本科研究生省级教研项目x项,省级教学成果奖x项,省部级社科奖励xx余项;推出“xx学术论坛”和“学术午餐会”等“亮点工程”。

依托学院师资和智力优势,通过共建研究中心、教学实践基地、创业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方式,积极服务地方和社会,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有xx名本科学生赴美国、加拿大、台湾和香港等境外高校进行交流访学。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学风建设为主线,育人水平全面提升,学院团委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红旗团委”,“xx工程”学生骨干培训班暑期社会实践团连续三年被确立为国家级重点团队,获团***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制订学风建设整改方案,评选先进个人、优良学风班、百炼之星宿舍,打造良好学风典范,xx人获得国家奖学金,x人获得省政府奖学金,x人获评xx省优秀学生干部,x人获评xx省优秀学生;依托“一专业一赛事”育人体系,学生科创成绩显著提升,以党员教师为主的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人力资源大赛、模拟法庭等大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xxx余人次。

近年来,政法学院党委带领全院师生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勇于改革创新,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今后政法学院党委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种好党建“责任田”,以党建引领发展,在不断推进新时代学校发展和学院事业进程中,再上新台阶、更有新作为、争创新佳绩、续写新篇章。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作文

近日,中宣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评选出20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他们用青春奋斗彰显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谱写了属于这个时代青年人的动人篇章。

扎根边远地区,挥洒青春汗水。

去最边远的地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到最艰苦的基层,用实践锤炼意志。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是挑战,是磨练,更是无悔青春的生动注脚。

两度入藏,倾心奉献,王海洋选择在艰苦藏区绽放青春。2009年,王海洋响应国家号召在校入伍。2011年,王海洋作为连队尖子兵,被挑选奔赴藏族聚居区执行任务,圆满完成任务并荣立三等功退役返校。2016年,即将毕业的王海洋再次踏进藏族聚居区,成为拉萨尼木县吞巴镇扶贫干部。学习藏语、走访群众、发展产业……很快,王海洋就摸到了精准扶贫的门路。2018年尼木县脱贫摘帽后,王海洋获得了拉萨市2018年度脱贫攻坚贡献奖。从一名“大学生士兵”到“退役复学大学生”再到“基层公务员”,王海洋在基层奉献青春的初心始终不变。

山东姑娘崔久秀,大学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南疆基层工作。7年来,崔久秀先后经历了社区、乡镇、农场等多岗位锻炼。2018年,崔久秀担任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良种繁育场党支部书记、场长,探索建立群众诉求直通车制度,为下岗职工办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孩子们办起“红领巾小课堂”,为老年人办起“幸福养老苑”。与此同时,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崔久秀将基层群众的心声带到全国-会场,和其他代表组成“巡回宣讲团”,向群众宣传-精神。多年来,崔久秀和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像胡杨树一样深深扎根在南疆大地上。

“以平等、尊重和真诚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2008年大学毕业之后,林文婕带着这样的初心,在广东吴川市兰石中学开启了教师生涯。山区的艰苦环境和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让林文婕感到,支教是需要用爱去坚守的高尚事业。2016年8月,林文婕奔赴西藏林芝市巴宜区中学支教。入藏5年多,除了高原环境和生活习惯,最让林文婕感到有挑战性的是如何夯实学生的基础素质。林文婕因材施教、积极创新,慢慢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方式,也逐渐找到了自己在这里的归属感。“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让藏族聚居区的孩子们了解外面更精彩的世界。”林文婕说。

走进田间地头,带领群众共创美好生活。

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青年人的志向应当与时代脉搏相呼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广大高校毕业生实现理想追求的广阔舞台。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8年,现任辽宁沈阳市苏家屯区解放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吴书香,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苏家屯官立堡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当一批批村官陆续转岗,吴书香却一次次选择留下,一干就是12年。为了做好群众工作,吴书香到村民家里拉家常,走进田间干农活。为了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吴书香协助村里成立了农业机械化服务队。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吴书香带领村民成立物业公司,发展电商,擦亮大米品牌,持续提升村民收入。吴书香实现了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理想,本人也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2018年,刘攀飞走出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的办公室,来到三都区西照村任第一书记。驻村3年,刘攀飞兢兢业业,敢闯敢试。2019年底,在他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西照村提前一年实现脱贫。刘攀飞还组织利用村里原有的建筑行业资源,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公司,参与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刘攀飞带领大家把西照村建设成为开发区农村集体经济带头村。刘攀飞感慨,能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汗水,这才称得上不负韶华。

“要把所学献给脱贫事业!”这是秦倩在驻村日记中写下的话。2016年,留学归来的秦倩来到河南西华县迟营乡孙庄村任第一书记。面对孙庄村资源匮乏的情况,秦倩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创办村集体产业“邵蛮楼胡辣汤”,通过电商打开销路;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社,聘请专家指导有机盆栽等;建立扶贫车间,建成光伏发电站……通过创办惠民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昔日的穷村庄变成了幸福的美丽乡村,秦倩也因贡献突出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告别象牙塔,和倩如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云南泸水市鲁掌镇浪坝寨村大学生村官。和倩如的扶贫工作从走村入户开始,一家家走,一户户访,帮助村民排忧解难。从采集扶贫数据,到为贫困户寻找公益项目,再到带领村民开展网上销售……和倩如把村民当亲人,把扶贫当自己的事。2020年,和倩如主动请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得益于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和倩如来到搬迁安置点后,很快成了大家的贴心人。6年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和倩如用行动彰显了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

“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福建政和县镇前镇干部魏静说,廖俊波的事迹给了自己不断前进的力量。2012年,魏静大学毕业后来到廖俊波生前工作过的政和县担任大学生村官,2018年担任政和县星溪乡念山村第一书记。从抓党支部建设开始,魏静让念山村的发展有了主心骨。接下来,成立旅游公司,开发梯田景观资源;创办茶企、民宿、合作社,延伸旅游产业链;种植特色农产品,传统村落改造提升……魏静和乡亲们一起,把念山村打造成了福建省知名的“旅游村”,村民收入和幸福感不断提升,魏静也因此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深入基层一线,传递知识启迪智慧。

基层发展离不开知识的传播和智慧的启迪。一群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带着知识和热情奔赴乡村,为乡村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一个更精彩的世界、更广阔的未来。

杨晓帅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之家,当老师是她从小的梦想。2013年杨晓帅考上河北怀安县的特岗教师,并自愿到当时条件较差的太平庄中心学校任教。从最初熬夜制作卡片、模型、挂图等教具,到后来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精心准备有趣的视频、动感的音乐,再后来用智能手机录制讲解视频,杨晓帅想尽办法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帮孩子们给在外打工的父母打电话,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承担书本费,每月3次到40公里之外的残疾儿童家里“送教上门”……对于留守儿童,杨晓帅是老师也是“家长”。8年来,杨晓帅和孩子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201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2007年,郭慧慧带着这样的信念来到安徽濉溪县徐楼中心学校支教。工作上,她是语文老师,还是音乐、美术老师。她组织联欢会,筹办校广播站,建立校学生会,尽其所能让孩子们快乐学习。生活中,她是孩子们的贴心人,她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补习功课、做心理辅导,自己掏钱为孩子们买课外书,开拓孩子们的眼界。两年的支教生活,郭慧慧付出爱心也收获满满。如今,担任濉溪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的郭慧慧依然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0年前,袁辉来到湖北武陵山区的巴东县的山村小学支教。这个从南京来的大学生能在山里待多久,村民们心里也没底。但袁辉在这里一待就是7年。山里的生活条件很苦,可袁辉苦中作乐。在袁辉的课堂上,别致的设计、幽默的语言、活跃的气氛贯穿始终,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心有大爱,袁辉默默奉献:为了给患有罕见病的孩子补课,他每周往返几十里山路,坚持6年风雨无阻;为了帮助贫困学生,他逢年过节都会去孩子们家里送温暖;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他四处奔走联系捐赠。多年来,袁辉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山村学校,但他都放弃了,他舍不得山里的孩子们。如今,袁辉在湖北建始县高坪镇望坪初中继续着他所热爱的支教事业。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

分发文件、写汇报材料、整理会议纪要……5月10日早上8点,雍朝斌到办公室便忙碌起来。尽管调到新岗位不足一个月,但工作已是得心应手。

雍朝斌是织金县中医医院办公室主任,之前担任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她是一个“很拼”的人。工作起来不嫌脏怕累、不挑肥拣瘦,哪里有需要,她就去哪里。

“护理工作不仅仅需要护理技能和医学知识,更需要的是耐心、虚心、爱心。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竭尽所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这是我的从医初心。”雍朝斌说。

她毕业于贵阳医学院护理学专业,2013年进入织金县中医医院工作。本来有机会留在贵阳,但她却选择回乡,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家乡需要我,这里的患者更需要我。”

2017年,脱贫攻坚鏖战正酣。当听到单位要派党员到中寨镇石丫口村驻村消息后,雍朝斌自告奋勇申请驻村。

20多岁的女娃娃,对工作不熟悉,她迎难而上,找资源、跑项目,一门心思扑在石丫口村的增收脱贫上。

雍朝斌花了一个多星期入户摸排走访,积极和村支两委加强沟通,学习借鉴“塘约经验”,在村里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整合资金150万元,采取由农户提供土地、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的方式,为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引导全部贫困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宣传相关政策,实现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全覆盖。

在她的带领下,石丫口村的产业、民生问题得到了发展和改善。凭借在驻村工作中的优异表现,2020年,雍朝斌获得了“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她还是援鄂抗疫的最美逆行者。2020年2月4日,作为贵州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雍朝斌接到通知即简单收拾行李便直接奔赴机场。援鄂期间,她昼夜奋战,共参与收治患者522人,治愈出院279人,转院126人,同时还兼任毕节市援鄂武汉工作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

“我只是做了一名党员和医务人员应该做的事,不值一提。只有不断学习、再接再厉,才能发挥自己所长帮助更多的人。”回忆往昔,雍朝斌说,心里有欢笑、有感动,但更多的是会继续加倍地奉献与付出。

基层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近日,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评选出20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雍朝斌就是其中之一。

她说:“这个荣誉对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坚定地朝着心中的方向前进,完成一名医护人员的使命,书写不负时代、不负党和人民的青春答卷。”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观后感

2008年,对于王辉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这年,她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专业毕业,报考了山东省的“三支一扶”计划,成为山东省长岛县小钦岛乡卫生院的一名志愿服务者,也是全卫生院唯一的一名医生。

初到这个距离陆地40多公里、仅有1.14平方公里和900余人口的小岛,王辉极不适应。一方面,淡水资源不足、交通不便、环境艰苦、物资不充裕;另一方面,岛上检查仪器少,看病全靠经验,这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尤为困难。她有些力不从心,有过无数次“打道回府”的念头。

一天上午,卫生院的门被“咣”地一声推开,一个人急匆匆地走进来说有渔民在出海作业时受了伤,王辉马上拿着急救箱和担架去了码头。在现场,她第一次独立处理肢体多发性骨折,一时不知从何下手。可看到患者痛苦的表情,她让自己尽快镇定下来,上前做初步检查、止血固定,然后用最快的时间向乡里领导汇报、申请救援。

当时她想,作为海岛上唯一的医生,承担的不仅仅是救治伤患的工作,更多的是给他们希望。就这样,她坚持了下来,每天除了出诊,就一直待在卫生院。即使出诊,她也要跟附近小卖部的大姐交代好她去了哪里,以便有急事能够迅速找到她。她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服务。

渐渐地,王辉和海岛居民熟悉起来,那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每次来买药,即使他们不张口,她也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药。后来,王辉利用闲暇时间无偿为因突发性脑溢血成为植物人的患者进行推拿按摩、鼻饲,不少患者家庭早已把她当成家庭中的一员。

其实,在3年志愿服务期满后,王辉可以离开,但在当地老百姓的挽留下,她又干了3年。2014年,她成为小钦岛卫生院正式员工。有人说王辉傻,因为她把人生最好的11年给了这个只有1.14平方公里的小岛,为她感到不值;也有人说她不孝,因为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她一年也陪不了父母几天。

但王辉觉得,青春需要的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她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以后,她会一如既往地站在基层,行走在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