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复习笔记(通用13篇)

小编: LZ文人

范文范本是一种通过模板或样例来指导写作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向大家展示不同领域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八年级地理的复习知识点

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2.地形和气候。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3.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辽东半岛是国内外著名的苹果产地。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东北山地有“东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红松林区。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4.丰富的石油、煤、铁资源东北是全国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原油供应基地。著名的大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

5.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6.稠密的铁路网。

主要铁路干线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大连港是东北最大的海港。松花江是东北最主要的内河航线。现在已建成我国最长的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

课后习题。

1、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1)范围:包括()、()、(),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以()和()为主。东部为()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

(3)河流:山地的东南方有()江和()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4)气候:东北三省气候()。

(5)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2、农业发展的条件:

(1)制约因素: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密切相关。这里纬度较(),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影响容易发生。

(2)有利条件:地势(),土壤(),适宜大规模的()耕作;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盛产()、()、()、()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答案:

1、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1)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马蹄形。

(3)河流:山地的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4)气候:东北三省气候冷湿。(找到描述气候特点的词句,标注在书中)。

(5)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农业发展的条件:

(1)制约因素: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这里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八年级语文全套笔记的复习资料

唱得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1见景生情,即物起兴2提问3互嘲互赞)。

本文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奇山异水。

赤壁七绝。

注释:选自《樊川诗集》杜牧作品《过华清宫》《山行》《秋夕》《泊秦淮》。

借赤壁之战的史实,抒发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心中的抑郁之气)。

过零丁洋。

注释: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表现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前两句写作者读书,如仕途,起兵抗元,经历四年战争)。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国家风雨飘摇,危在旦夕,比喻身世一生坎坷,孤苦伶仃)。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前者指地方,后者指作者的心绪)。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死明志的'决心)。

水调歌头。

注释:选自《东坡乐府笺》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表达词人由抑郁忧伤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山坡羊潼关怀古。

选自《全元散曲》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

表现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二十六课小石潭记柳宗元。

游踪: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感受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

本文抒发的是在寂寞处境中孤独凄苦的感情。

文人的书名。

1以地名籍贯位名。

2以人名、字、号、官名、谥号为名。

3以皇帝的年号为名。

注解1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写下了“永州八记”

见课后注释。

第二十七课岳阳楼记范仲淹。

一、事情缘起。

二、岳阳楼大观及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心情。

三、览物而悲者。

四、览物而喜者。

五、点明主旨。

不描述岳阳楼的原因:1前人之述备矣。

2目的在于借景抒情,引发作者的观点。

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解1选自《范文正公集》。

第二十八课醉翁亭记欧阳修。

“乐”是本文文眼。

第一段:山水乐亭的环境。

亭的由来。

第二段:四时乐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乐亦无穷。

第三段:游宴乐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第四段:太守乐禽鸟乐。

游人乐。

太守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民之乐)。

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及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结构之美:金线串珠;曲径通幽;前后呼应。

虚词之美:也(陈述/肯定/感叹)而(递进/并列/承接/转折)。

句子之美:骈散结合;长句为主。

意境之美: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换四时交替之美;动静结合之美。

注解:1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

1、世界上的城市中心广场:*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

2、地理位置。

(1)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2)北京向东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进入能源基地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3、自然环境。

(1)地形:东部、南部为华北平原,西部、北部为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区、第三级阶梯、季风区。

4、北京城市职能: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1)政治中心: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

(2)文化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地区,各类体育馆、博物馆、文艺团体。

(3)国际交往中心: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发展历史:远古时代---周朝称蓟-----金--元----明---清各代建都。

2、旧城格局:“凸”字轴线形。

3、世界遗产名录: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

4、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现存规模、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5、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规模的皇家园林。

6、前门大街是老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

7、南锣鼓巷是我国完整保存着元大都里坊,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1、城市空间: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新区和卫星城。

2、城市交通: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快速路系统。

3、中央商务区是首都北京最富有活力和有现代化气息的地区。

4、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北京是全国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6、北京城市建设,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7、北京既有现代风貌,又有传统文化特色。

8、北京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地理。

八年级地理绿洲复习资料

绿洲指在大尺度荒漠背景基质上,以小尺度范围,但具有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为基础,构成能够相对稳定维持的、具有明显小气候效应的异质生态景观。

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往往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它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

沙漠中的'沃土,出现於终年淡水源不断之处。绿洲大小不一,从小泉水周围1公顷(2.5亩)左右到大面积有天然水或灌溉的土地。绿洲的水源大多来自地下;泉和井(有些是自流井)由砂岩含水层补给,其受水区可能远在800多公里(500多哩)以外,例如利比亚荒漠的哈尔加(al-kharijah)绿洲和达赫拉(al-dakhilah)绿洲。撒哈拉2/3的人口在绿洲定居并依赖其灌溉,这些地区有适於植物迅速生长的温度。在撒哈拉所有的绿洲,枣椰树是主要的树木和食物的来源,在其荫影下生长著柠檬果、无花果、桃、杏、蔬菜和小麦、大麦、粟等谷物。

沙漠地区天然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但这些绿洲地区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充足,只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等农作物都能生长良好。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与内蒙古河套平原都有不少绿洲分布。

绿洲是浩瀚沙漠中的片片沃土,它就像是沙漠瀚海上美丽的珍珠,镶嵌在沙漠里,闪烁着神奇的色彩。

总结: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可以保证绿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稳定性以及结构上的系统性;其小气候效应则保证了绿洲能够具有人类和其它生物种群活动的适宜气候环境,有利于形成景观生态健康成长的生物链结构。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计划

为了应对考试、升学和就业等决定人的下一个阶段的生活,对前期所学所做的事情进行回顾。为了达成更好回顾效果而制定的周密详尽可操作性强的任务时间表,叫做复习计划。下面小编为各位考生带来关于八年级地理总复习计划,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中考,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标准,认真研读《课标》,把握中考命题方向。以解决地理知识理解应用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地理毕业会考成绩为根本目的。通过三轮复习,整合学生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从地理概念、原理、地图入手,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最终完成中考复习任务,切实提高学生地理毕业会考成绩。

第一轮复习:时间从三月下旬至四月下旬

考试题型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科目的试题都离不开基本知识,地理也不例外。因此本轮复习以书本为主,紧扣《课标》,狠抓地理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特别是要注意地图的复习,要求学生把教材中重要的地图、地理图片装进大脑,记在心中。考虑到现在中考地图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抓好地理概念、地理要素、地理现象的记忆,还要将这些知识点与地图充分结合起来,形成理解记忆,做到地图与知识点两者之间的转化非常娴熟,切实提高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时间从五月上旬至五月下旬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地理概念记忆更清晰,地理现象理解更透彻,阅图填图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轮复习。本轮复习主要以分析、理解、综合、提高为根本目的。通过精选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地理试题中出现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训练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用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存联系。

第三轮复习:时间从六月上旬至中考前夕

本轮复习主要是组织模拟考试,进行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通过模拟考试对学生进行考前培训,向学生传授中考临场作答技巧和作答注意事项,并进行迎考心理辅导,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考气氛,进行中考状态,避免在中考作答时出乱子。

1、在第一轮复习中,首先要抓好学生背书、背图、背知识点。其次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整合地理基础知识为主,并穿插相关的考试试题加以巩固提高。示例和练习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切中《课标》要求,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符合《课标》命题方向和要求。注重课后对学生的检查督促,提高复习的`效率。并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课标》中的练习题,对其中少部分综合性比较强的习题集中进行分析解答,力求透彻。

2、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要加强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作答的准确性。在本轮复习中,主要是通过收集大量的近年各地中考中出现的重点知识、热门考点和开放性试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增加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能力。精选的示例主要以近三年来黄冈市中考试题为主,练习题则精选2009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特别是要注重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开放性题型的训练。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做到及时检查,对少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后个别辅导,对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则要精心讲解。

3、在第三轮复习中,除了注重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和进行临场指导外,更要注意指导学生作答的技巧,特别是要随时提醒学生仔细阅读试题,考虑问题要周到全面,养成好的作答习惯,注重学生书写工整,杜绝因书写错误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认真阅读《课标》,领悟《课标》的精神,把握中考命题趋势。精心设计复习教学计划,做到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注重资料收集,精选课后练习,同类型的习题要注意变换题型,以便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复习备课不仅要备好书本知识,准备好必须的教学用具,同时要备好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加化理解,最终实现灵活运用的目的。

八年级地理考点复习

1.分析“中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回答:

1)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漠河镇。

3)1月0º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分析“中国7月份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

7月份,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我国7月份气温最高在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7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在青藏高原地形区。

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向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4.按温度带划分,我所生活的南京地区属于亚热带。北京地区属于暖温带。

5.苹果、梨——暖温带柑橘——亚热带。

芒果、香蕉——热带。

6.分析“中国年降水量”:

1)我国降水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与中国1月0º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相近。

3)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7.分析“中国干湿区划分”

根据降水和蒸发的对比关系,划分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个干湿地区按我国干湿程度分,南京属于湿润区,北京属于半湿润区。

八年级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做好生物知识点的复习,对你的八年级地理生物会考考试是有帮助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初中生物复习提纲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

1、科学探究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生物圈中的人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8、生物的多样性

9、生物技术

10、健康地生活

1、理解科学探究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和( )

(2)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分析和讨论生物圈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情况。

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

4、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

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注食品安全。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概述血液循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1。动物的运动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

2。动物的行为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1、人的生殖和发育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受精过程。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植物的生殖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解释人的性别决定。认同优生优育。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1、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现代生物技术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先响。

1、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2、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3、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关注癌症的危害。

5、医药常识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9、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0、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11、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2、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

(1)比较干燥;

(2)昼夜温差大;

(3)缺少水中的浮力;

(4)有气态的氧;

(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13、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14、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16、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17、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18、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9、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0、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2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22、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23、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4、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25、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26、人有206块骨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27、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29、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30、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3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32、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33、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34、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35、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36、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37、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38、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39、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40、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41、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42、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43、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44、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45、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46、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4)生物防治。

47、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48、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9、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50、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51、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52、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53、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54、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55、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56、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57、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58、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59、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八年级地理复习计划

本学期我任八年级3、4班地理教学工作,为了迎接20xx年地理会考,更好的做好地理会考复习教育教学工作,制订以下复习方案。

初二地理会考复习必须以地理教材、《普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要处理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学中应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好一轮复习,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优势,加强学科内的综合,关注国内国际的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考查内容可以分成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单元。具体内容如下:。

1.地球与地图。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能够结合事实或材料说明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及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掌握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运用的基本技能,了解常见地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复习时,应注意密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地球”着重让学生形成对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及应用有关知识解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球仪”可以结合地图,加强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复习;“地图”重点考查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等。

2.世界地理。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能熟练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况;举例说明海陆处于变化之中;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常用天气符号,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读图,认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降水分布的差异、主要气候类型与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等的'主要分布地区,能运用图片描述城乡景观的差别并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运用事例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地区分布特点;学会认识大洲、地区和国家的方法。

复习时,有关“海洋与陆地”、“气候”分布的知识不宜让学生简单描述,而应结合地图,考察学生是否“知其然”同时“知其所以然”;“居民”部分应着重让学生对各种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地区发展差异”与“认识区域”部分要将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运用微观知识理解宏观现象的能力。

3.中国地理。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要能够认识我国疆域和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的基本情况和分布特征,了解主要地理单元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会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方面认识区域。

复习时,在标准中明确要求记住的内容其测评方式主要是通过填空、选择的题目来完成;在复习有关“自然资源类型”时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强调引导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特点,应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对于“地理差异”而应通过具体的地理现象和材料等,复习后学生能形成运用区域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区域特征的能力。

4.乡土地理。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要能够运用所学的有关地理知识及所形成的地理技能和能力,正确认识家乡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等发展的影响,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实现家乡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安排:1周到10周,一轮基础复习(今年的特殊情况,可能是网上授课完成)。

11周到16周,二轮专题复习。

复习方式:基础复习与典型例题训练相结合。

(1)、第1周---9周:基础知识复习。具体安排:把7年纪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的课本过一遍。做的过程即把重点知识粗略复习一遍;根据课程目标确立的内容标准,分册进行系统梳理,理顺脉络,构建主干知识科学网络。

(2)第10周:进行一模,之后模拟按学校安排,调整在复习中。

(3)、第11周---15周:专题复习。具体安排如下:。

(一)、地球与地图;。

(二)、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三)、世界分区地理部分;。

(五)、中国地理分区部分;。

(4)、第16周:强化训练。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一、伟大的祖国(位臵)。

1、半球位臵: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臵: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3、

经纬度位臵: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纬度位臵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5、我国海陆位臵的优越性: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辽阔的疆域: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最南:曾母暗沙:4°n;最西:帕米尔高原73°e;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1、陆界线:2.2万多千米。

2、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镇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1)简称的由来。

(2)简称和行政中心:p8河北和山西(太行山)、福建和江西(武夷山)湖北和重庆(巫山)青海和甘肃(祁连山)西藏和新疆(昆仑山)。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总量:达13.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2、省区分布:最多:广东省;最少:澳门。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沿海河湖、平原、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2、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2、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1.5%,少数民族占8.5%。2、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人口最多。3、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二、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中部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湾与福建为高山族,福建省有畲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东北为朝鲜族较多。)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孔雀舞维吾尔族——手鼓舞。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汉族——赛龙舟朝鲜族——长鼓舞、跳跳板藏族——晒佛节。

一、明确内容。

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或者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这个是在学习地理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的,之后明确了这个内容,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地理。

二、把握地理规律。

我们要知道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三、每天腾出一定时间复习。

每天一定要给自己制定复习地理的计划,没有制定计划的同学,对于自己的学习是很迷茫的,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初中生学好地理的方法。

首先想要学好地理,必须要对学校教材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都要彻底理解。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要求,如果这点没有做到的的话,建议先回到教材书,从头开始整理书上的各种地图。

理解地理的规律,从最基础的大气压力知识点开始,慢慢的来理解这些概念。其实地理是有规律的,地貌地形以及变迁都是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进行下去的。把握好其中的地理规律,能够使自己对地理的理解更加清晰。

掌握地理要素,地理要素在不同的地方,每个要素都有不同的作用,其中位置的要素则是永远都不能忽略的一点。想要会好地理就要会看地图,掌握其中的地理要素,这样就能掌握地理的核心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复习的习题

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时空变化。本专题内容分属于教材不同的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提出问题让考生思考,如地球运动能否引起大气运动、水体运动。这就要求考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去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可以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推理出成因。

2.人地关系系统。

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复习人口问题时,新教材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差异,新教材表达更为合理、科学,因此在复习时应以新教材为准。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贯穿在教材很多单元,我们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分析其成因、规律以及对策。

3.区域地理系统。

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有人说区域地理是地理科试题的瓶颈,这么认为也不过分,因为区域地理是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考生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在本专题的城市区域中新老教材有差异,对于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分区中的工业区和住宅区位置,新教材采用的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因此新教材的说法更合理。

4.地理图表系统。

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考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理想手段,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在专题复习中,要求考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并分析解决问题。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的重点。

一、高考二轮复习的特点。

高考二轮复习的特点在于,经过了一轮复习以后我们对于所有的课本知识都有了或模糊或清晰的印象,甚至勤奋的同学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能背出来了。比如说,什么是通货膨胀啊,消费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啊,财政的作用是几点啊,市场经济有什么弊端啊,宏观调控有什么手段啊,张口就来。但是你要让他说出来这些知识点处于课本具体什么位置,属于“转方式”还是“调结构”,都有什么联系,在高考中都是怎么考察的,什么样的题才会考到这些知识点,就一问三不知了。

也就是说,我们在一轮复习中只是回顾了知识点本身,却没有重视它的框架,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那我们该怎么弥补这些缺陷呢?

二、高考二轮复习的方法。

不管是二轮复习还是以后的三轮复习,都要回归课本,必须回到课本。怎么回归?二轮的回归和三轮的回归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下面一起来来看看如何回归课本:

1、复习框架。

我们二轮复习的回归课本,首先说说复习框架。

举例子来说,比如《生活与哲学》,我们想想,“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是哪个单元?属于什么主义?探索真理的历程是唯物论?认识论?还是辩证法?“意识的作用”有哪些?想不出来的话,就说明框架混乱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有几个单元,标题分别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几课,每一章节顶部有一个蓝色的框题,还有蓝色字体的标题,分几层,都是什么。我们可以找一张大纸,把刚才说的这些框架写出来,一本书一张纸。每天整理出来一些,把结构弄清,这很重要。

写好以后,怎么用它来复习呢?比如看到“意识的作用”这一框,下面分为几个大点?每一点具体分为几个小点?我们看着自己的那张大纸,去仔细回想。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就去课本上找出来,及时补漏洞。如果做题的时候看到一个知识点,也要去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在我那张大纸上的什么位置?这样,慢慢地培养起自己建立框架意识的习惯,每天记住一两个大框架,不出两个月,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了。

2、建立联系。

怎么建立起这个联系?怎么才能对整本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首先,我们要把课本知识拆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稍微有一些语文功底的学生应该能从课本字面意思看出来,不过这个也需要平时的积累。

然后,我们要去总结。比如说,消费者能做的有哪些,企业或者经营者要做的有哪些,做法类的整理出来。然后是意义类,然后是原因类。要自己亲自去总结,才能更有印象。

为什么要整理这个呢?假设一道题让你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政府该怎么去做一件事,你整理好了以后,就可以在脑子里回忆一下,整本书涉及政府该怎么做的有哪些:第1课,有对通货膨胀和汇率的控制;第2课,有稳定物价;第3课,促进消费;第4课,发展生产力和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5课,有促进就业的措施;第7课,促进分配公平;第8课,有发挥财政的作用,税目和税率的制定;第9课,有市场秩序和宏观调控;第10课,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也就是说,老师给你提供的是一个复习的角度,要做到复习以后脑子里要清晰地知道每一课有什么知识,才能迅速判断这个知识和2017年高考文综二轮复习重点整理的设问有没有关系,才不会遗漏知识点以致失分。

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

为了贯通基础知识,学生们应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下属相关知识点。基本维度大致包括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以及选修相关内容等。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攻破重难点知识。

高考复习当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常考知识,恰恰是同学们的不足之处,而这类知识课本也没有相关的正面的系统表述,这样的知识应该说既属于重点知识,更属于难点知识。要攻破这类重难点知识,学生们应在贯通基础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

三、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现行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只有大量知识而缺乏解题能力无法取得高考最终胜利,因此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应重点训练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较为快速准确地将题目答完;应重点训练正确解读、充分利用给定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以及欧化语言材料的能力;应重点训练分析能力;应重点训练概述能力;应重点训练比较能力;应重点训练评述能力;要在答题角度上下功夫;要在关键词上下功夫;要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答题方法。

为大家带来了2017年高考文综二轮复习重点整理这篇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多阅读与高考复习备考相关的内容,这样大家就能在高考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对七年级地理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地理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学习地理有了一些兴趣和学习方法。但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知识掌握不牢,作业、练习不认真,导致回答问题张冠李戴,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本期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掌握知识准确性的训练和作业、练习的督查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共四章内容: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主要内容包括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重点介绍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辽阔的国土、行政区的划分、人口及分布概况、民族的构成和分布及政策。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的地形和地势、气候、河流和湖泊。重点介绍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及人均不足、土地资源、水资源。重点介绍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特点、土地及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内容包括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工业的分布与发展。重点介绍我国发展交通的重要性、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的农业部门、农业的重要性及地区分布、如何发展农业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工业的重要性及分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

三、教学措施:

1、注重教学改革与创新,因材施教,选择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活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地理,将书本知识和身边的地理相结合,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准确掌握所学地理知识。

2、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强化学生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既读图、填图能力的培养。

4、注意挖掘学生的体验和生活经历,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资料湘教版

1、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和黄土高原。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山脉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组成。3、气候:位于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的河流有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不利。

4、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都是北方的重要的工业中心。

5、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陕西的榆林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二、南方地区。

1、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地区。东临黄海、东海,南邻南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民族以汉族为主,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2、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主要的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

3.、气候: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南部有小面积的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地区的河流,长江、珠江水量大、汛期长(珠江最长),含沙量小。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4、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的产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我国举足轻重的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

5、海南岛南部、台湾岛南部、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南部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产地(基地),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作物产区,主要的热带作物有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海南岛是国内主要的产胶区,天然橡胶的产量要占到全国的六成左右。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高,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内学习成绩差距较大,尤其是三班,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5、充分利用。

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网络资源,精选优质教案,提高学地理兴趣,真正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四、教学进度:

一单元:1-5周。

二单元:6-10周。

期终考试:2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