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通用20篇)

小编: 温柔雨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反思和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想要了解该如何写一份出色的月工作总结?下面是一些相关的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宣传标语

1、要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

2、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辱感。

3、休闲锻炼到健身广场,茶余饭后到文化中心。

4、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强县新跨越。

5、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人人有文化心。

6、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7、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8、文化发展为全民、文化成果惠全民、文化建设靠全民。

9、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成果惠及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

10、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

1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12、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13、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14、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15、推进公共文化设施高效能,广覆盖;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化,均等化。

16、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7、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18、提高腾冲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打造腾冲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品牌。

19、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宣传标语

1、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是香河最大的文化惠民工程。

2、全民参与,共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3、大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4、努力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6、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文化惠民。

7、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生态、宜居、幸福香河。

8、面向基层,服务百姓,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9、公共文化免费开放,欢迎全民共建共享。

10、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11、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1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3、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14、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15、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16、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

17、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8、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为抓手,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9、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我县有乡镇文广中心36个,提升打造省级示范综合文化站6个,有乡镇文化广场32个,非物质文化传习所1个。20xx年至20xx年,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在全县456个行政村和64个社区建成了村(社)综合文化活动室,共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实现了村(社)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全县覆盖。为520个村(社)级综合文化活动室配置了乒乓台、羽毛球拍、dvd、腰鼓、唢呐、音响等文体娱乐设施设备近xx余台(件)。20xx年,投入资金90余万元,圆满完成了林农镇安定村、榉溪乡桃花村等18个贫困村村级文化活动室退贫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省、市、县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六个有”退贫标准检查验收。建成农家书屋467家(村改居后456个),有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其他类别的出版物80余万册,专用不锈钢书架2335组,每个农家书屋配书至少在1800册以上,实现农家书屋全县覆盖。建成社区书屋64家,每家书屋藏书均在20xx册以上。

(二)免费开放情况:一是全面实现了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全面开放。二是举办各类公益性讲座、培训、展览年均达120次,开展图书下乡等流动服务年均达50次,举办各类展览年均达240场次,接待读者年均达100万人次,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年均达180场次,“嫘祖故里大舞台”走基层文艺演出年均达50余场次。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实效。近年来,我局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9项,筛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1项。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桃子龙”为主题,编排的原创舞蹈《龙之舞花之韵》等参加各种大型巡演,均取得优异成绩。26处省市县及文物保护单位安装了监控设备,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446处。四是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全县有文化娱乐经营单位197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0家,印刷企业16家,打字复印单位40家,有单色胶印机36台,从业人员达4000人。五是扎实开展农村电影放映任务,三年来,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xx场次以上、社区广场电影4500场以上,中小学生爱教电影2100场以上,年均服务群众和中小学生达60万人次。

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网络不断完善。

(一)注重加大投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保障平台。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对上争取,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保障资金及时、有效运用到实处,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加强监督,严格监管文化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近几年来,我县先后通过“嫘祖故里大舞台”的形式将丰富文艺大餐配送到村、乡镇、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以享受文化大餐。同时全县有“秧歌队、太极队、旱船队”等基层群众文化队伍200多支,各个文化阵地免费提供场地、业务指导,真正的实现了全民参与的现状,受到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广泛的欢迎。

(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业务指导。我县为了培养基层文化骨干,建立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引导广大群众更好的开展文化活动,我县文化主管部门积极发挥业务骨干的指导作用,通过“空中大课堂”、舞蹈、书法等培训对全县基层文化骨干定期进行业务培训,还组织县文化馆相关人员深入全县36个乡镇,积极开展义务讲学、讲座、举办文艺辅导班培训班等活动,同时帮助组建文化队伍,指导乡镇基层文化活动更好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县文化馆业务骨干的指导作用,极大的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世界。

(一)文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我县文化干部中大部分都不是专业人才,还有部分是部队专业回来安置在各个文广中心,因此对基层文艺队伍做专业性的培训和指导还远远不够,希望省市能加大对文化队伍的培训力度,也希望在以后的人才配置上能给我县适当多安排些志愿者等专业人才。

(二)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部分乡镇资源利用率不高,对现有的'文化设施闲置、管理力度不大。

(三)对上争取难度大。从20xx年起,中央、省级再没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建设专项资金,能争取的用于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有限。

(一)深入推进文化惠民。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出版物发行网点、数字图书等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两馆一所一站”免费开放,组织开展好嫘祖故里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二)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按照“十三五”文广新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包装项目,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衔接,积极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和政策的扶持。

(三)加快推进文化广电脱贫攻坚。按照脱贫攻坚任务和相关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文化、广电脱贫任务,力争实现如期脱贫。

(四)努力扶持文化产业,互推互助。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将改革与发展融合,以文化为依托,促进本地文化企业发展。加大力度培育扶持一批朝阳型文化企业,将企业的发展与文化的推广相融合,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xx县文广新旅局。

文档为doc格式。

司法局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一是牢牢把握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性要求,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继续丰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在原有人民调解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基层调解队伍、加强经费保障、落实组织阵地、健全调解制度等措施,及时调整和充实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二是积极基层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第一线资源优势,分辖区培养了3-4名素质高、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代表,围绕重大活动、敏感时期、重要节点和重点领域,认真开展民间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和黑恶势力摸排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犯罪线索,全力配合做好“扫黑除恶”工作,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防线”。据统计,截止到11月份,全区调解矛盾纠纷近800余件,调解率达100%,调成率达99.5%。

司法局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一是明确责任,“七五”普法全面推进。制定出台《媒体公益普法宣传实施细则》《20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等制度,明确普法责任清单,形成“同频共振、齐声合唱”的“大普法”格局。整合资源,各级联动,在“3.15”、“6.26”等重大节点及扫黑除恶、法治扶贫、宪法宣传学习等重点时期开展专题法治宣传系列活动,累计参与70000余人次。完善普法法治宣传标牌标识,利用法治宣传读物及物品、宣传车、村村广播响、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多形式多渠道全面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二是分类实施,“法律七进”深入开展。落实会前学法、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干部法纪知识考试、三级法律顾问等制度,加强“七五”普法讲师团、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律服务小分队、法律明白人、村(社区)法治指导员等法治队伍建设,深入机关(单位)、学校、乡村(社区)、企业、宗教场所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法律服务小分队”、“以案说法”、“法治文艺巡回演出”等活动450余次,20余万人受到法治宣传教育。深度挖掘xx本土法治文化元素,建成白塔法治宣传主题公园、xx三中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xx社区法治文化墙、宝寿寺法治寺庙、东观法治文化长廊、老元观村法治文化院落等一批成熟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并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216次。

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简报

2月13日,晋中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进会,会议回顾总结了1年来创建工作情况,对今年深入推进创建工作作出部署要求。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各县(区市)设分会场。介休市、平遥县、和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在主会场作了表态发言和经验介绍。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成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文化厅副厅长张健、副市长辛琰、市政府秘书长连建华参加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秀红主持会议。

7月,晋中市正式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资格,这标志着晋中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创建时间截止到今年年底,通过创建,推动晋中市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加大,基层设施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同时实施的大量文化惠民项目,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创建带来的文化惠民成果。

被确定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市以来,市、县两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示范区创建《国家标准》和《创建规划》,紧紧围绕“九化五机制”目标,全面开展创建工作,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截至目前,示范区创建基础工作扎实推进,起步良好,初步建立了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文化服务网络,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进一步树立,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文化氛围进一步浓厚。尽管我市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对照《国家标准》和《创建规划》,全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县级资金保障、人员配备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创建工作依然面临很大的'压力。

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攻坚年也是交账年、验收年。就做好下一步工作王成强调要紧紧围绕示范区创建各项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短板和不足针对性采取措施全力抓好工作落实。要加快推进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全面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县两级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布局加强协调服务加大工作力度在完善市、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同时加快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文化设施的提档升级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阵地。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标准进一步健全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增加免费开放项目探索实施社会化运营;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等工作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注重抓好示范区创建制度设计与课题研究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研究成果制定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通过落实编制、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方式充实队伍进一步完善文化队伍培训教育和人才引进机制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保障。

王成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完善指导协调、沟通汇报、经费保障、评价反馈等各项工作机制,强化宣传引导,加强指导督查,确保示范区创建各项任务按期圆满完成,不断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实现“两个全面”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简报

0月10日,郑州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在新郑市召开。郑州市副市长刘东,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分管领导参加。

会议上,新郑副市长缑云峰在致词中说,新郑市坚持以文化新郑建设为主线,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变送文化下乡为种文化在乡,使广大城乡群众真正成为舞台的主角,成为文化的推动者、传播者和参与者,为建设现代田园临空经济强市凝聚了精气神、传递了正能量。

郑州市副市长刘东对新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给予肯定,她说,近年来,新郑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文惠民,持续实施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普惠化的“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构建“覆盖城乡,设施健全,运行有效,管理规范,受益均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了文化发展与城乡建设、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相得益彰。

就做好郑州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刘东强调,要切实增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补齐短板弱项精准发力、狠抓落实,确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会后,与会人员一同到梨河镇综合文化站、新华办阁老坟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辛店镇蓝天新城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地实地观摩,听取相关负责人汇报详细情况。

随后,新郑市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郑州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会议要求,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各乡镇办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在财力、设施、活动上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共建共享、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强化督查,建好阵地,严格标准,把握时间节点,紧盯进度,同时加强对各乡镇办文艺爱好者的辅导,用好阵地,广泛深入开展百千万文化惠民活动。要舆论造势,跟踪报道,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推动我市文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1、进一步提升xx乡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乡加强符合标准的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到2020年全乡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在全乡普及符合标准的文化活动室。其中百里村和联合村新建文化活动广场一座,都配备完善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逐步形成能开展村级文化、体育的活动中心,形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积极发展农村服务点,重点支持欠发达村的基层服务点建设。至2020年,依托乡乡综合文化站建成服务点3个,整合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目前三个行政村活动室都开通了有线广播电视、互联网,进一步加快与市域内的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联网,使之成为基层群众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享受快乐的平台。

4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到2020年,完成全乡光缆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络线路升级改造,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完成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互联网工程建设。

5、改善电影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工程,完善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在xx县文新广局的支持下,基本实现3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

6、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简报

在听取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和省级部门、地市代表交流发言后,姜锋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是事关我省追赶超越的发展大计,是造福三秦父老的民生工程。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把该挑的担子挑起来,该做的工作做扎实;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抓实重点工作,一要科学编制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二要重点抓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要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能。四要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做好服务保障,扎实推动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司法局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强化党组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引导队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实现“四个进一步提升”,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和主体责任意识,认真抓好抓实党组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做好自查自纠工作,认真落实好两个《条例》内容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层层签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严格执纪监督,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切实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组织系列培训,积极参加中央政法委举办的政法干部学习讲座,有计划安排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领导干部培训班、中青班、科级班、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班、行政执法专题培训以及开展上挂、下派、横向交流等。开展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全国法治先进人物推选、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和“微型党课”“道德讲堂”等活动。加强专业培训,先后开展了司法所长、社区矫正工作、人民调解骨干、公证人员业务、保密和网络安全等专业培训。大力宣传全系统先进典型,促进广大党员干部从“听身边榜样说”“看身边榜样做”向“与身边榜样一起做”“带动身边人一起做”转变。

司法局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一是牢牢把握基层工作中心,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按照省司法厅、市司法局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上半年我区已有8个司法所被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在此基础上,我局及时启动了白塔、走马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程,严格依照形象进度计划顺利完成了规范化建设。至此,我区中心司法所已全部实现规范化建设。

二是高规格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我局严格按照《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外观及室内标识规范》要求,依托区法律援助中心建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各基层司法所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村社工作室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我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全面进入建立建设阶段,各工作站、工作室、服务中心预计在11月底前将全面完成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简报

为加快推进济宁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宁运河音乐厅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当前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济宁市政府副市长吴霁雯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徐锋主持会议。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弢通报了全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督查情况,调研员张康宣读了表彰决定。

会前,吴霁雯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会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街道)进行了表彰,有关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人作了典型发言和表态发言。

吴霁雯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特别是习总书记视察济宁并发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以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建设文化强市首善之区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但是,个别县市区仍然没有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具体工作中存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欠账还比较大、利用率偏低、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质量不高、队伍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

吴霁雯副市长对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她强调,设施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物质载体,历来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建立健全覆盖市、县、镇、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对本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查。没有建设文化中心的县市区要列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尽早开工建设,力争20xx年全市所有县市区的文化中心都能够投入使用。

同时,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年底,全市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90%以上,省定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全部达标;20xx年,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文化站进行完善提升,配套建设文体广场,面积、功能达到相应标准,依托党组织活动场所、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闲置中小学校和新建住宅小区综合服务设施等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符合标准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文体广场,配备相应器材设备。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今后文化部门将继续丰富和强化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开展“订单式”服务。

吴霁雯副市长提出,各县市区要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乡镇(街道)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所必需的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市级财政年底将对完成较好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奖补,对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弄虚作假的将通报批评、严肃问责,取消其评先树优资格和各项文化奖补资金。

同时,各级要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并根据业务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调整。对实行免费开放后工作量大量增加、现有机构编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合理增加机构编制。落实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编制配备不少于1至2名的要求,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为贯彻落实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精神,强化各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责任,根据《龙陵县财政局关于20xx年县级部门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及财政绩效评价有关事项的通知》(龙财预〔20xx〕159号)的文件要求,中心对20xx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认真开展绩效自评,现对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如下:

(一)自评得分情况。

经逐一对照各项年度绩效目标,自评得分为99分(按“云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验收评分表”考核打分扣除1分,因县级融媒体中心整体搬迁及系统升级建设项目资金缺口仍然较大)。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执行率情况。20xx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项目)50万元,已全部补助到位,全部用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购置通用设备10类,新增固定资产50万元,预算数、执行数完全一致,执行率达100%。

2.完成的绩效目标。收到财政下拨的资金后,及时把资金用于县级融媒体中心,项目内容:购置通用设备10大类:编码器、卫星接收机、非编系统等3类通用设备,led聚光灯、led平板柔光灯、定制铝合金固定轨道、轴承体电缆滑车、杆控杆、主持人有线桌面话筒、数字调音台等7类通用设备,设备安装已于20xx年12月完成。

我单位高度重视绩效目标评价工作,开展了绩效监控工作,促进了评价具体工作的落实。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预决算绩效管理的作用,理顺工作机制,制定具体措施,形成合力,切实做好本部门的预决算绩效监控工作。

3.未完成的绩效目标。

无。

(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补助的50万元资金已全部用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但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整体搬迁及系统升级建设项目资金缺口仍然较大,由县级财政保障项目整体投资400.82万元,因县级财政困难,目前项目资金已由20xx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项目)支付40万元,剩余360.82万元未支付,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困难。质量指标扣除1分。

(四)下一步拟改进措施。

2.拟与预算安排相结合情况。县级融媒体中心整体搬迁及系统升级建设项目资金投资400.82万元,由县级财政整体保障项目进度,因县级财政困难,目前项目资金已由20xx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项目)支付40万元,剩余360.82万元未支付,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困难。现我中心已向县级财政争取财政资金,加快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单位20xx年度共有项目1个,根据龙财行〔20xx〕30号文件20xx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项目)50万元;项目内容:购置通用设备10大类:编码器、卫星接收机、非编系统等3类通用设备,led聚光灯、led平板柔光灯、定制铝合金固定轨道、轴承体电缆滑车、杆控杆、主持人有线桌面话筒、数字调音台等7类通用设备,设备安装已于20xx年12月完成。

(二)部门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我单位积极履职,强化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通过加强预算收支管理,不断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梳理内部管理流程,部门绩效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根据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我单位20xx年度自评得分99分。

组织学习财政支出绩效自评的相关规定,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任务、依据,掌握评价的时间和有关要求。结合年初预算批复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指标,在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部门职责以及项目特点,确定部门整体支出自评指标体系、绩效考评实施方案,并开展相关绩效自评工作。由绩效自评工作小组根据部门实际情况,结合部门整体支出自评指标体系进行打分,得到绩效自评结论,形成部门绩效自评报告。

(三)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数和执行数完全一致,执行率达100%,不存在偏离目标的情况。

2.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绩效目标的产出目标、效益目标和满意度目标中,除按“云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验收评分表”考核打分扣除1分,因县级融媒体中心整体搬迁及系统升级建设项目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其余不存在偏离目标的情况。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产出指标中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实效目标和成本目标的`年初指标值、实际完成值均已完成达标。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效益指标中的社会效益目标的年初指标值、实际完成值均达到显著标准。反映县级融媒体中心有效促进基层宣传工作,更好服务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情况。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满意度指标中的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包括建设群众满意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群众满意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年初指标值、实际完成值均达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龙陵县融媒体中心在通过省级综合验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我单位作为当地的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的服务水平,有助于宣传党的政策主张,传播主流思想,反映群众意愿。

(四)上年度部门自评结果应用情况。

我中心积极借鉴上年度部门自评结果的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偏离目标的情况及时进行整改落实,力争使今后的工作做到最好,确保此项项目的预算执行、年度绩效目标达标,使补助资金及时发挥最大效益,建设好县级融媒体中心,着力打造县域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平台,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保障。

通过部门绩效自评,一是增强了各项目单位的绩效评价主体责任意识;二是制定了部门绩效管理办法及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长效机制;三是促进各部室规范使用项目资金;四是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分配上级财政预算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

(五)其他佐证材料。

无。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申报范文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我县有乡镇文广中心36个,提升打造省级示范综合文化站6个,有乡镇文化广场32个,非物质文化传习所1个。20xx年至20xx年,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在全县456个行政村和64个社区建成了村(社)综合文化活动室,共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实现了村(社)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全县覆盖。为520个村(社)级综合文化活动室配置了乒乓台、羽毛球拍、dvd、腰鼓、唢呐、音响等文体娱乐设施设备近xx余台(件)。20xx年,投入资金90余万元,圆满完成了林农镇安定村、榉溪乡桃花村等18个贫困村村级文化活动室退贫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省、市、县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六个有”退贫标准检查验收。建成农家书屋467家(村改居后456个),有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其他类别的出版物80余万册,专用不锈钢书架2335组,每个农家书屋配书至少在1800册以上,实现农家书屋全县覆盖。建成社区书屋64家,每家书屋藏书均在20xx册以上。

(二)免费开放情况:一是全面实现了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全面开放。二是举办各类公益性讲座、培训、展览年均达120次,开展图书下乡等流动服务年均达50次,举办各类展览年均达240场次,接待读者年均达100万人次,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年均达180场次,“嫘祖故里大舞台”走基层文艺演出年均达50余场次。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实效。近年来,我局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9项,筛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1项。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桃子龙”为主题,编排的原创舞蹈《龙之舞花之韵》等参加各种大型巡演,均取得优异成绩。26处省市县及文物保护单位安装了监控设备,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446处。四是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全县有文化娱乐经营单位197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0家,印刷企业16家,打字复印单位40家,有单色胶印机36台,从业人员达4000人。五是扎实开展农村电影放映任务,三年来,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xx场次以上、社区广场电影4500场以上,中小学生爱教电影2100场以上,年均服务群众和中小学生达60万人次。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近年来,我县在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物质生产与精神文明一起抓,多措并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着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广泛享受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全县公共文化文化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网络不断完善。

(一)注重加大投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保障平台。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对上争取,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保障资金及时、有效运用到实处,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加强监督,严格监管文化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近几年来,我县先后通过“嫘祖故里大舞台”的形式将丰富文艺大餐配送到村、乡镇、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以享受文化大餐。同时全县有“秧歌队、太极队、旱船队”等基层群众文化队伍200多支,各个文化阵地免费提供场地、业务指导,真正的实现了全民参与的现状,受到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广泛的欢迎。

(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业务指导。我县为了培养基层文化骨干,建立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引导广大群众更好的开展文化活动,我县文化主管部门积极发挥业务骨干的指导作用,通过“空中大课堂”、舞蹈、书法等培训对全县基层文化骨干定期进行业务培训,还组织县文化馆相关人员深入全县36个乡镇,积极开展义务讲学、讲座、举办文艺辅导班培训班等活动,同时帮助组建文化队伍,指导乡镇基层文化活动更好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县文化馆业务骨干的指导作用,极大的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世界。

三、存在问题。

(一)文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我县文化干部中大部分都不是专业人才,还有部分是部队专业回来安置在各个文广中心,因此对基层文艺队伍做专业性的培训和指导还远远不够,希望省市能加大对文化队伍的培训力度,也希望在以后的人才配置上能给我县适当多安排些志愿者等专业人才。

(二)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部分乡镇资源利用率不高,对现有的'文化设施闲置、管理力度不大。

(三)对上争取难度大。从20xx年起,中央、省级再没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建设专项资金,能争取的用于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有限。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推进文化惠民。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出版物发行网点、数字图书等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两馆一所一站”免费开放,组织开展好嫘祖故里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二)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按照“十三五”文广新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包装项目,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衔接,积极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和政策的扶持。

(三)加快推进文化广电脱贫攻坚。按照脱贫攻坚任务和相关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文化、广电脱贫任务,力争实现如期脱贫。

(四)努力扶持文化产业,互推互助。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将改革与发展融合,以文化为依托,促进本地文化企业发展。加大力度培育扶持一批朝阳型文化企业,将企业的发展与文化的推广相融合,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xx县文广新旅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典型材料

(一)政府主导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包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体系的提出,要求政府在开展公共文化工作中以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公共财政制度和必要的法律法规为保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在政府行为的到位和责任的落实。通过出台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文件,规章制度,奖惩措施,以及领导的重视支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新闻媒体正面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促进文化建设。

(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文化活动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广大群众不仅是文化的观赏者,更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主角。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全区各地均有各地自己特点的乡土文化,这些有特色的乡土文化,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对本乡本土的群众来说,具有认同感和凝聚力;对于公共文化工作开展来说,需要逐渐增强精品意识、品牌意识,不断地创作艺术精品以此来凝聚工作对象把握住群众需求的时代脉搏,努力发掘、集成、发展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借鉴外来优秀文化,运用现代文化传播营造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本土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努力从各个环节优化服务,使群众文化服务品牌深入人心,释放出群众文化活动应有的吸引力、感召力、生命力。通过打造品牌活动,让其品牌价值、品牌效应和品牌形象提升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意、策划、组织和辅导水平,拓展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效果和社会影响,使我区的群众文化不断释放诱人魅力。

(三)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的人才进出机制。通过完善竞争机制,一是凡进必考,二是公开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奖优罚劣。真正把一些文化人才、文化能人,招聘到文化事业单位来。通过职能归并,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做到既能提供文化娱乐,又能提供文化教育;既能开展文化宣传,又能组织文化服务;既能突出专业工作,又能承担综合服务;既能开展站办活动,又能做好辅导工作,从而全面承担起宣传教育、科学普及、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信息传播等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职能。在职能归并的同时,科学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文化服务工作载体,建立稳定明晰的常规工作业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方式,努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尽快实现工作职能从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文化服务需要。(四)加大投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对公共文化工作开展来说,只是要其不断提供公益服务,却不给予充分的财力保障,就如同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一样,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确保基层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必须建立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力争做到将文化建设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我区政府的经费预算。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公共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确保专款专用。

采取中央、区、县、乡四级财政按适当比例分担的办法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成本经费,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五)合并机构,统一管理。据宁夏文化厅年度统计,目前我区文化馆、文化站可用于培训的场地资源106.0千平方米,人力资源1008人,如果将各文化馆、站原有的场地、人力资源与公共文化设施设备资源整合,将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作用,中央财政每年为我区配发几千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设备,但实际上基层文化站会掌握设备的人很少,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应该派出文化服务专干对基层文化馆、站业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文化资源得以有效利用。而且,就农村而言,建议合并机构,组建集农村基层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工作机构——综合文化站,把这些建设,全部划归综合文化站管理使用。既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资源优势,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又能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专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让综合文化站的服务内容能够包括和涵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各个领域和所有方面,改变原来各个单位之间“互不隶属、各自为政、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分离状况,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变分散服务为集中服务,不断增强机构内部的协同能力和集聚效应。

(六)奖惩制度,完善考核标准。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力争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好文化发展专项规划,纳入“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宁夏”的总体目标,纳入领导班子人气考核指标;把社区、农村文化发展列入文明城市、文明镇村评比体系;落实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工作。为了实现双向监督,出台诸如《全区文化馆考核办法》、《全区文化站考核细则》类的评估系统,以便政府可以依据评估的结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省财政厅下达2021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共65.6万元(皖财教【2020】1424号、皖财教【2021】511号),用于落实《安徽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根据专项资金使用要求,拟将资金用于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特色文化活动开展。具体分配方案及绩效目标如下:一、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补助经费:22万元(12万元/西津街道、5万元/南山街道、5万元/云梯乡);二、特色文化活动开展,补助经费:8万元;三、图书馆运行管养:30万元(图书购置费:24万元、青少年网络中心:6万元);四、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5.6万元。

(二)项目管理情况。

根据资金使用要求,宁国市文旅局党组会研究决定分配方案,其中,结合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图书馆运行维护及非遗传承与保护等工作实际,市文旅局已将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65.6万元全部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三)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1、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绩效目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用于乡镇、街道以及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含公共文化功能室、文化广场、文体设施、标识标牌制作、书籍购置等内容),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2、文化景观小品建设绩效目标:按照“一镇一节、一村一品”目标,组织开展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3、青少年网络中心绩效目标:100兆宽带接入,无线网覆盖率100%,微信公众号累计关注量为4329个,全年图书馆网站访问量达6万(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4、图书购置费绩效目标为:全年完成图书采购4000册,订购期刊360种,征订报纸60种,新办读者证500个,书刊文献外借册次12万册次。

5、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绩效目标为:制作非遗视频17个。

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2021年,市文旅局对中央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了绩效效自评工作。主要分为四大块进行:一是对各乡镇街道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情况,要求各乡镇街道实行自评;二是对组织开展的特色文化活动,进行自评;三是对图书馆图书购置费和青少年网络中心费用进行自评;四是对非遗传承视频制作情况进行自评。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根据资金使用要求,宁国市文旅局党组会研究决定分配方案后,及时足额拨付65.6万元经费。

2、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市文旅局、各乡镇(村)、公共文化场馆严格按程序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完善了资金使用的审批程序,严格做到资金的专款专用,保障了财政资金安全,提高了财政资金绩效。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2021年,云梯畲族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与千秋畲族村游客接待中心整合搬迁,通过了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省级验收工作;南山街道、西津街道积极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建设,设完成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的文化需要。2021年,图书馆全年新购图书5493册,订购期刊360种,共征订报纸60种;图书馆青少年网络文化中心百兆光纤宽带接入数量1套。2021年制作文物非遗视频17个,使我市非遗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

(2)质量指标。南山街道、西津街道、云梯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21年免费开放达8余万人次;乡镇(街道)依托文化场馆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20余场次;各乡镇、村(社区)图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功能室均向市民提供免费开放,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群众满意度达100%,质量指标完成率达100%。图书馆全年采购的各类图书、杂志正版图书合格率为100%。图书馆青少年网络中心全年网络运行效率为100%,无线网覆盖率为100%,实现图书馆全馆覆盖;文物非遗视频合格率为100%。

(3)时效指标。《安徽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通知》下发后,市文旅局就及时召开党组会议针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统筹情况,讨论研究资金分配方案,并下拨资金。资金的拨付做到了及时足额,时效指标达100%。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2021年,市文旅局对年初计划南山街道、西津街道、云梯乡基层综合文化中心进行了提升,图书馆完成了各项指标,青少年网络中心得到有效维护管养,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全面完成年初计划安排。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2021年,南山街道、西津街道、云梯乡成为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依托文化场馆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20余场次;图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功能室均向市民提供免费开放,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群众满意度指标达90%以上;景区景观小品建设也大大提升了景区文化品味,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是严格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使用用途,进行分配;二是严格按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进行改善提升。

2021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未出现偏离绩效目标的情况。

无。

无。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湖南省财政厅(湘财预〔2021〕114号)下达2021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资金78万元。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项目总投入78万元,其中专项资金78万元于2021年11月25日全部到位。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专项资金78万元,将全部用于新化县戏曲进乡村工作:一是剧目生产(导演排练、服装、舞美道具制作、音乐制作、演出设备等);二是交通运输、下乡补助及演出劳务费等相关费用;三是分配给各业余演出团体的演出服务费。

目前已用46.47万元,剩余31.53万元。由于资金到账时间较晚,还有部分剧目生产与演出所产生的费用及演出服务费未结算。

3.项目资金管理分析。资金的使用符合《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资金的使用范围符合按照预算提报的项目开展活动。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一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项目资金运作,控制使用,开源节流。二是财务办理资金支付时,经办人签字,相关部门审查,单位领导核准签字。三是顺利通过财政、审计部门的年度审查。

(二)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项目专项资金全年总体绩效目标圆满完成。一是剧(节)目生产任务,二是送戏下乡演出任务,均按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部完成。

(三)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1)数量指标。

1.全年在新化县各贫困村巡回演出及剧院演出共计156场次,受众观众7万人次。

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公司精心打造“辉煌一百年·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及“戏曲进乡村”专题节目去各贫困村送戏下乡巡演及剧院演出。

3.全年新创:引进儿童剧《绿野仙踪》(改为《聪明的小熊》),民俗舞蹈三个《丰收》《苗之灵》《梅山手诀》,舞蹈《祖国的道路》,配乐诗朗诵《百年礼赞》,红歌小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相声《猜灯谜》、改编朗诵+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我爱你中国》等经典红歌、抗疫战歌《逆行者》、及新化山歌《叫我唱歌就唱歌》等精品节目。

(2)质量指标。演出主体结合时代要求、乡村振兴和群众需求对演出剧(节)目精打细磨,确保演出剧(节)目既有思想性、艺术性,又有观赏性,同时所有演出对人民群众实行全免费,真正让我县人民群众得到文化实惠。

(3)时效指标。2021年1月至12月,该项目顺利完成。

(4)成本指标。剧(节目)创排费、服装、舞美道具制作、音乐制作、演出设备、下乡补助费、演出劳务费、交通运输费等共计78万元。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经济效益。全免费送戏下乡演艺惠民。

(2)社会效益。“演艺惠民·送戏下乡”提升了群众艺术欣赏水平,满足了各阶层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升了群众文化素养,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惠及群众达7万人次。

(3)可持续影响。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该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观众认可度、满意度达95%以上。

原因:该项目总投入78万元,将全部用于新化县戏曲进乡村工作:一是剧目生产(导演排练、服装、舞美道具制作、音乐制作、演出设备等);二是交通运输、下乡补助及演出劳务费、演出服务费等相关费用。目前已用46.47万元,剩余31.53万元。由于资金到账时间较晚,还有部分剧目生产与演出所产生的费用及演出服务费未结算。

改进措施:我们会尽快通知各分配了演出任务的业余演出团体及剧目生产产生费用的个人及商家来结算相关费用。

本次绩效自评结果根据财政支出管理、资金使用绩效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宗旨,对该项目专项资金实施专款专用。此报告于今年3月份在新化县政府门户网上公开。

中央巡视、各级审计和财政监督中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及其所涉及的金额。

公共文化建设范文公共服务文化建设

在城市的文化建设中,一方面是有形的物质文化形态,另一方面则是无形的精神文化体系。对于后者来说,城市公共艺术便是一种社会大众文化的形式载体,它以一种有形的存在对大众无形的文化意识进行着影响。具体来说,公共艺术具有城市本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对城市的品牌形象进行塑造;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等一系列重要作用。本文中,笔者在分析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中公共艺术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文化建设的对策。

二、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中公共艺术的建设现状。

1、公共艺术的个性化不足。

虽然当前很多城市的管理人员认识到了公共艺术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其不仅可以有效树立城市的形象,而且可以传播城市的独特文化,从而展示城市的地方实力。但是城市管理人员为了快速追求功绩,往往采取追求公共艺术的`“高大上”,从而造成公共艺术只是流于形式而已。甚至有效城市照抄照搬国外的公共艺术形式,造成文化错乱,使自己的个性缺失,不利于城市文化的传承。

2、公共艺术没有系统性规划。

在我国很多城市还存在着“规划滞后、建设现行”的现象,城市公共艺术往往以较快的速度建设,呈现混乱的状态。公共艺术作品的设立,大多源于不同出资人或出地人的需要,属于自发行为,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作品的立项权,几乎都由基层把握,使得公共艺术作品的设立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水平不高,缺少对城市已有艺术建设现状的考量。一味追求数量的激进做法,又导致公共艺术品数量的恶性膨胀。

3、公共艺术缺乏相应的政策和保障。

我国,虽然政府是公共艺术的主要决策者,但在大部分城市,并没有公共艺术的专业管理机构,负责城市公共艺术的指导、协调、审定等工作。公共艺术建设职能往往挂靠其他部门,市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市文化局、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都在自顾自的进行市公共艺术建设,决策者身份非专业化、职能不明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公共艺术建设质量不高的现状。

上文分析了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下文将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一般来说,城市通过艺术创造来对城市的性格和精神文化进行诠释。对于每一个城市来说,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和传统。因此,要合理地对城市公共艺术的文化主题规划,这是因为文化规划则在非物质层面影响着市民的日常生活感受、精神文化以及价值观念。对城市公共空间文化主题的规划首先要符合城市整体的文化艺术规划、景观规划的要求,在整体中求变化,同时避免文化建设的混乱,以统一有序的面貌加强城市的整体视觉形象。

2、对公共艺术进行系统化规划。

3、对公共艺术进行政策和制度的保障。

对我国很多城市来说,公共艺术属于发展阶段,管理者和市民的意识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并没有健全的公共艺术管理体系,更加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从而使当地的公共艺术建设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和整体经济发展的脚步不一致。因此,笔者认为,各地应该出台相应的公共艺术的政策和制度,为公共艺术的建设提供保障。比如,可以规定在一些大型的广场、绿地或者其他公共建筑附近要提取一定比例的建设经费用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只有国家和地方从政策制度程度给公共艺术一些积极的政策制度保障,才会对公共艺术的建设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发展到今,已经逐渐凸显对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一方面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展现城市的个性文化诉求,另一方面要做好公共艺术的系统性规划,以政策和制度为保障,促使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典型材料

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包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体系的提出,要求政府在开展基层文化工作中以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文化权益为出发点。笔者从近年来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实际情况入手,客观阐述了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公共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表现:一是我区党委、政府,把公公文化工作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思想,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二是我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落实“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奋斗目标。三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同时可开展宣传、传播、普及、娱乐等多项活动的文化中心总量逐年加大,现代化、高科技的文化活动设备得到不断补充;四是基层文化队伍日益壮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旅游文化、餐饮文化等等均有很大发展。

五是宁夏文化厅结合自治区文化发展实际,针对农村和社区两大群体,分别制定了《农村文化服务“187”项目》和《社区文化服务“365”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中。

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切实转变传统社会养老观念。广泛宣传国家养老服务政策法规和新型的养老模式,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养老事业发展,切实转变广大群众的传统养老观念。做好居家老人的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转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服务。以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为背景,有效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相关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养老事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服务建设规划。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着力加强养老服务设施配备。高度重视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按照“立足实际、需求导向、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建设完善老年人活动场所,有效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政策。统筹资源配置,科学规划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备,加强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与社区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的衔接,不断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着力推进适老化环境改造,开展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工作,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设施资源,优化改善农村养老设施设备条件,不断增加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三)突出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发展,制定服务流程、实际操作、服务评价标准,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有序。发挥城乡三级养老服务中心作用,形成兼具行业监管、资源链接、直接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网路,积极打造xx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收集、分析能力,实现居家服务管理科学有效。优化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商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切实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居家服务需求。

(四)不断加大养老服务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要求,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养老服务政策落实的监管力度。按照国家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制定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部门责任清单,形成养老服务质量监管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定期发布机制,健全奖优罚劣机制。

(五)持续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建立参与医养结合社会机构的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标准化。完善“医养结合”布局,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依托大数据运用和互联网发展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产业,整合养老和医疗信息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研究制定社区居家养老中基本医疗服务、康复护理等与医保衔接的具体办法,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强化签约履约,保障签约老年人就医取药。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结合xx“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设立中医药养老服务专区,推动xx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