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诗文报告(优秀18篇)

小编: 琴心月

范文可以引导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我们的观点和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古诗文名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稻花香里说丰年。——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李贺《七夕》。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b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古诗文作文

还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我,有一天看到《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虽然当时听不懂诗词,但我竟然也深深地沉浸其中。尤其是选手们进入到“飞花令”阶段,我竟然能紧张到出汗。我最喜欢的选手年仅16岁的武亦姝最终获得了第二季的冠军。听妈妈说她去年以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真是实至名归的才女啊!

吊古怀今、自然山水、伤情别离,古典诗词的'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哪怕身在今天的我们,时隔千年,依旧能深切感受到古人抒发的情感,勾起每个人心里的无限诗意。身处繁华喧嚣,父母经常教育我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少一份贪婪,多一份正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古诗词中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需要细细品读,这大概就是古诗词的魅力吧!“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徜徉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我要一步一步的积累,期待在某一天我也能吟诗作赋,写出婉转悠扬、抑扬顿挫的如歌诗词。

古诗文作文

古诗文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我们从呱呱落地就开始受到她熏染。每个人都有学习古诗文的故事,而我的故事就从两岁半那年开始。

至今妈妈都坚持说我两岁半的时候就教我诵读古诗。一开始自然是初学者必读的《鹅鹅鹅》《静夜思》等诗歌。妈妈现在有时还学着我当初牙牙学语的样子——“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引得我和爸爸大笑。

四岁的时候,我是从《滕王阁序》开始接触古文的。那时我并不懂辞句的意思,爸爸读一句,我跟读一句。我清楚的记得第一自然段大约读七遍,就基本能背下来了,后来经过大约一周时间这样的朗读,我就能很流利背下来整篇文章。其实我根本不懂的文章字词的含义,所以我一路背下来也就没有标点和语气上的停顿,因此被爸爸戏称为“一气呵成”。现在我又重新拿出《滕王阁序》朗读的时候,我深深的为文章所描绘的秀美景色所陶醉——“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我幻想着能有一天站在滕王阁上,亲眼目睹这壮丽的`景色,大声诵读《滕王阁序》。

我爱读古诗文,因为其中有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古诗文作文

吃着清凉爽口的西瓜,享受着阳光的照耀,享受着微风的抚慰,它们正微笑着对我说:“你看,夏天是多么美好,夏姑娘是多么美丽呀!”我们是刚发芽的小苗,正在着灿烂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今天,我们学校检查每个班级的古诗文背诵情况。上午,老师利用一节语文课的时间,看着我们练习了两三遍。后来老师听说别的班都排了队伍,效果比较好,就慌慌忙忙地给我们也排了队。啊,领导到我们班来了,同学们如青松般笔直地站立着。在两位主持人的带领下,我们用响亮高昂的声音背诵着。会背的同学都抬着头挺着胸,深情的微笑着背诵着;而其他一些不会背或背的不熟的同学,也小声地跟着对嘴形。我们用了七八分钟的时间,完成了这次诵读比赛。领导笑了,那是对我们的夸赞;老师笑了,那是对我们表现的满意;累得气喘吁吁的我们也笑了,是因为我们认真努力的做好了一件事。

努力就会有胜利,相信我们的成绩不会差的。我们不再是娇嫩的幼苗,我们已在阳光雨露中长大,努力让自己变为一棵苍天大树!

古诗文作文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20xx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xx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20xx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20xx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20xx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xx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xx年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20xx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xx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御语言的功力。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励.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20xx年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就是采用这种写法获得成功的。这篇高考作文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改写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现古诗文的情景.也可以从古典名篇中寻找“空隙”,对内容加以创造性的改造.例如20xx年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活用”古典文学资源,根据话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对《孔雀东南飞》大胆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编”,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中国式离婚”.体现出了考生独到的创新精神,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洞察。

实际上。以上四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妙用古诗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这四种。在备考阶段。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备考和作文备考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来。

古诗文作文

说到古诗,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可是,大家在背古诗的时候有什么趣事是吗?我就有一件,让我给大家讲讲吧:

有一次在我背古诗的时候,开始我并不理解它的意思死记硬背,把长歌行中的最后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背成了七步诗中的最后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结果,妈妈听完后就笑着说道:长歌行的最后一句,不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吗?你怎么给背成了,本自同根生同,相煎何太急呢?背古诗,你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他的意思才行。就这样听完妈的指点后,就我查了这两首诗的译文,长歌行的最后一句,年少时候不知努力向上,等到老了,只能低头叹息空悲伤。而七步诗的最后一句讲的是,我俩本是同根生,你为何煎熬的这么急?查完两首诗的译文,很快就把这首诗背了下来。并在以后背诗都不会再错,而且还很快就能背下来。

你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呢?如果你觉得好的话,就跟我一起按这样行动起来吧。

古诗文作文

高考临近了,许多教师和考生都在为考场作文的写作准备素材,但是又常常感到茫然无措,无从下手。一是方向模糊,一是范围太大,怎么办?不断有考生留言询问,我想这里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也算是对大家有一个交待。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20xx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xx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20xx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20xx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20xx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主旨:然后紧承首段。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xx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语言是的第一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xx年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20xx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xx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御语言的功力。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励.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20xx年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就是采用这种写法获得成功的。这篇高考作文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改写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现古诗文的情景.也可以从古典名篇中寻找“空隙”,对内容加以创造性的改造.例如20xx年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活用”古典文学资源,根据话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对《孔雀东南飞》大胆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编”,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中国式离婚”.体现出了考生独到的创新精神,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洞察。

实际上。以上四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妙用古诗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这四种。在备考阶段。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备考和作文备考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来。

古诗文作文

静静的翻开《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和白居易一起春行之中。骑着马游遍钱塘湖。我看见黄莺早早就争先恐后飞到朝阳的树枝上,我看见杂乱的鲜花,看久了使人眼花缭乱,我看见初春的野草,犹如刚出生的娃娃,全部都是新的',我看见湖东秀美的景色,不禁让我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让我游行如此美般的钱塘湖,妙哉!

沏一杯茶,捧一卷诗,窗外风透过湘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红通通的日出,观赏雄伟壮阔的大海,游行景色秀美的湖东,听一听巴山夜雨,品一品宫商角羽,倏然,忘问今夕何夕。

我读《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五千情。

古诗文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唐代: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唐代: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嘘青壁一作:生虚壁)。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唐代: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唐代: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唐代:杜甫。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小学古诗文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当有了一定数量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四古诗《江雪》的学习中,巧妙地整合了一个“垂钓系列”——《江雪》《秋江独钓图》《小儿垂钓》《渔歌子》,重点学习《江雪》,对比略读《秋江独钓图》,推荐阅读《小儿垂钓》《渔歌子》,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对中国文人历来的“垂钓”文化进行了一次探索,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还可以用复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自然过渡到本课两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的题材特点——哲理诗。然后将两首诗整合对比学习,同中求异,在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说理的不同方式——直接说理、借喻说理。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节省了教学中无效的环节,对“哲理诗”这一古诗题材有了一个较深入的探究,事半功倍。

为了优化古诗文的外部环境,我把古诗文的诵读积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比如“古诗文朗诵会”,学生或配乐朗诵,或浅吟低唱,教师则负责评选优秀。“古诗文游戏”,师生在拍手和跳牛皮筋的活动中把《望天门山》《如梦令》《三字经》等古诗文当口令吟唱。“演唱古诗文”,将已经有人谱曲的古诗文歌曲在校广播中反复播放,并在音乐课中由音乐老师教唱。对于其他的古诗请校音乐老师谱曲后再指导学生演唱。另外,还有“个人背诵”“合作表演”“现场作诗”等活动,把古诗文的诵读积累推向了高潮。

古诗文名言

8、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0、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答章孝标》

11、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2、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

1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4、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赵翼《论诗五绝》

17、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欧阳修《吊僧诗》

18、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贾岛《戏赠友人》

19、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陈亮《三都乐》

20、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21、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2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3、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

24、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

25、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26、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李白《上李邕》

27、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杜甫《夏夜叹》

2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3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1、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3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3、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3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35、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重赠卢谌》

36、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37、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38、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名人名言 )卢延让《苦吟》

3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40、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4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4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43、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4、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4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

4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4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50、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5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52、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53、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54、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5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57、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行》

58、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黎志远《汉阳舟次》

59、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60、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61、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王若虚《论诗诗》

6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6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64、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6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古诗文欣赏

1.      明确中考古诗文默写范围。

2.      明确中考默写内容及形式。

复习重点。

复习难点。

记忆古诗文中的疑点、难点。

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一、导入  。

明确中考范围,语文大纲规定: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默写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中的名言警句。

二、练习。

1.明确题型。

包括:填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情境型默写;开放型默写;创造型默写。

2.逐类举例,分析讲解,归纳方法。

填句型默写。

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

1)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理解型默写。

1)《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

2)《小石潭记》中写作者观鱼后坐潭上看到的景色与心情融为一起的句子是:

                      。

情境型默写。

                    。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句)。

2)人生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生”和“义”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

3)面对人生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开放型默写。

1)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春天”有关的完整诗句:

                    。

2)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其中边续的两句:                      ,                    。

3)古诗词中,一定有很多名句能够引起你感情的共鸣,请写出其中的连续的两句,标名出处,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理解。

句子:

出处:

创造型默写。

1).运用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名句,写一段完整的话。

示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陈旧事物日趋没落,新兴的事物日渐兴起,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2).化用上“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一名句,写一段完整的话。

示例:春天的觉真是睡得舒服,不知不觉天已经大亮了。推开窗子,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窗外的树林中处处可以听见鸟儿欢快的鸣叫声。

3).请用上“醉翁之意不酒”,写一段完整的话。

示例: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酒”,他们想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3.抢答。

1)观美景,猜诗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按要求,填诗句。

我们做事遇到很大困难,感到无法可施时,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此时的情况,可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暗示社会发展,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晚唐时代气氛,借对历史思考表现对现实的深刻忧虑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岑参的《白雪歌送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感情相一致的诗句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根据情境,活学活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小结:。

希望大家活学活用,广泛地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默写古诗文

题目:

(1)子曰:“其怒乎!,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2)受任于败军之际,,尓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4)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6)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8),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9)漫步于古诗苑,你能感受到诗人的恋乡思亲情结。王湾在北固山下,看到大雁飞过,不由吟咏道:“?”;在春夜的洛城,李白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不禁感叹:“,”。

答案:(每空1分,共12分,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

(1)己所不欲。

(2)奉命于危难之间。

(3)自非亭午夜分。

(4)心远地自偏。

(5)在水一方。

(6)千树万树梨花开。

(7)池上碧苔三四点。

(8)晴空一鹤排云上。

(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小学古诗文

西楼月下香满案,孤灯黄,拆两半。

月皎风清云已淡,

暗弄笙箫,轻摇绮扇,谁在云中叹?

霓裳薄衾与长衫,诉尽平生苦和难。

浅斟低语浮生乱,残月安在,烟柳肠断,寂唱《声声慢》。

清风月影,几世繁华?

沧桑如梦,亘古凄凉。

我本痴情,只叹凄苦。

月下孤寂,本愿离殇。

奈何奈何秋风落叶,凄婉凄婉百结愁肠。

红尘若许无相知,莫悲落英纷纷百世凉。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翠翘敧鬓。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蒨,才知花梦准。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鬒。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盈盈素手濯落花,

姹紫嫣红日西斜。

六月芳菲庭前驻,

月下轻敲野人家。

待窗外蝈蝈声声。

夏夜,不知不觉有事晚上十点,夏天的夜晚似乎格外的寂静,乡下的人们习惯早睡,这时候早就都在床上进入了梦乡。陪伴着我的只有那一台轰鸣的电风扇,这太笔记本电脑,哦,对了,还有那窗外的一只只蝈蝈。

夏夜,不妨静下心,听听那阵阵蝈蝈的鸣叫吧!

皓亮。

挂天上。

繁星频闪。

百舸穿梭忙。

四目昂首仰望。

相拥倍感添温暖。

温暖时刻常占梦乡。

相聚虽短却不曾遗憾。

乐与累只愿能彼此互谅。

欢笑里看未来拋所有悲伤。

彼此奋斗共同完成各自理想??

天作美。

花为媒。

飘渺在水云之间。

轻声细语。

款款深情。

花前月下时的风月。

却同样能靓丽心怀。

纳春吐信的旖旎。

忆往昔。

轻舒昙花一现。

一刹那。

一瞬间。

盛开了欢笑。

浇过泪珠帘帘。

那个仲夏。

碧水连天清澈了年华。

那一份羞涩。

温润了承诺。

撑挡在阳光雨露洒落的流年。

残疾人写的诗。

你是我的眼。

让我。

重见光明。

看到了太阳和月亮。

见到了白云和蓝天。

观望了浩瀚的大海。

阅读了。

无数精彩诗篇。

你是我的左右手。

帮我。

解决了很多不便。

给我。

写下了日记和文章。

指引着我。

面向社会。

面向未来。

令我。

找到了人生。

找到了方向。

古诗文名言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5.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9.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3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0.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2.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4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4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6.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4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4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5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5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5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6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6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6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6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6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67.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68.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6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7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7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7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7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7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77.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7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79.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80.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8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8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8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8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8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8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8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8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89.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90.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9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9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9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9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9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97.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9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9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0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10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我爱古诗文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古诗文的星空璀璨夺目。我喜欢徜徉古诗文的星空中,探索其独特的魅力。

中别具一格的图画之景。被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曾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我从这句诗中,仿佛看到,沙漠之上,飘起笔直的狼烟,黄河边际,一轮红日徐徐下降。在杜甫笔下的“城春草木深”中,我看到安史之乱后的国亡之景,国都被攻破,山河依旧在,但那昔日繁华已不在,国都内,杂草丛生。在早春凌晨,看那月光下的屋舍,在满是银霜的路上,行人的足迹却已印上,这使我想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让我看到雪后西湖,天地浑然一色,冰花周围白气弥散,只有一道长堤,一点湖心亭,一只小船和船上几粒人的影子罢了。如此诗文,怎能不使人沉醉。

中真诚淳朴的人情之美。有汪伦邀李白做客,李白临走时,忽然听到岸上的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友谊。有苏轼在中秋佳节,忍受孤寂,欢饮达旦,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有韩愈早晨上朝,傍晚贬至八千里路外的潮州,却仍不改忧国忧民之心,以残年余力效忠国家,有着“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忠君之心。也有欧阳修在滁州琅琊山上设宴与民同饮同乐的“醉能同其乐”的与民同乐的思想与精神。

中字字珠玑的哲理之句。从《游山西村》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可以看出,天无绝人之路,终会有一线生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还记得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它告诉我们,时序更替,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的处境变化而或喜或悲,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人间风雨乃属正常。

爱这其中的蕴意。古诗文令我沉醉。

古诗文名言

1.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2.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5.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6.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7.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9.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0.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1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2.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4. 多行不义必自毙。

15.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6.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17.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8.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9.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0.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1.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2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4.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25.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2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8.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小学古诗文

近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重点强调:小学语文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要列入教学目标中,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本文针对在课程改革之后,小学语文古诗文化阅读教学的实践创新进行探讨分析。

小学语文古诗文化阅读实践小学生古诗教学的意义在于,不仅仅是让学生从小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古诗的学习,来使学生能够较为正确地认识古代社会,了解古代传统的文化理念,学习古代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从而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国的古典诗歌是华夏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而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地培养学生们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引导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与领悟。中国古典诗词中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对于初步接触古代文化的小学生来说,就如同美味、丰盛的文化大餐,有着丰富的营养供给他们来汲取。

中国古典诗歌是古代作者智慧与文化精华的结晶,是才子佳人们充满灵性的表达方式,故其文化意蕴无比深厚。小学生们正处在初步接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年龄段,以这些小学语文教材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经典古诗来为他们铺垫出一条通往古典文化方向的大路,这必定能为孩子们语文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石。

另外,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几乎涵盖了天地间的世事与万物,所有能用语言或无法用语言直接来描述的事物皆在其中,这也是其奇妙和吸引力所在。通过古诗的学习来培养小学生们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携、品格的塑造是最好、最高效的一种方式。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让他们学习和背诵一些经典易懂的传统古诗,用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来武装涵养自己,对他们来说可谓是受益一生。

1.课前预习,夯实基础。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前预习,而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课程,更是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因为古诗作者将个人情感全部寄予在他们的作品当中,并且写作背景距今时代久远,有些古诗中还有一些历史典故,与现今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相差很大,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不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提前了解古诗作者创作作品的背景,对古诗的顺利教学会起到很大的阻碍。另外,一般古诗语言简短精炼、含蓄抽象,这也会对学生在理解古诗上有一定的障碍性。教师只有指导好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提升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

例如,在讲授宋代大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江雪》一诗时,根据这篇广为流传的佳作的特点,从诗中的渔翁形象入手,要求学生去理解渔翁形象实则是诗人的化身,借此表达诗人身处逆境却不肯向恶势力屈服的品质。在教学前,我布置了课前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去了解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在讲授此诗的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课前预习所掌握的资料,可以提出独到的见解,从而针对古诗展开讨论。围绕古诗表达主旨,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探究来自主理解古诗中诗人想要表达的含义。在这种主动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稍作引导,学生就能够轻松地体会到诗人孤芳自赏的情绪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2.品悟诗句,分析探究。

品悟诗句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努力打破传统的牵引式教学模式,减少或取消带领学生逐字逐词逐句重复性的朗读,然后辅助教材进行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加强学生主观性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充分自学、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抓住重点诗句去反复品读,在主动探究分析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切身地去体会诗人之间深厚的友谊,我抓住了“孤帆”这一词设疑:诗人伫立在江边,遥望着好友孟浩然的小船渐行渐远,江面上白帆点点,许多船只来来往往,为什么诗人却只是说“孤帆”呢?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的插图,反复品味诗句,自主形成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从这个“孤”字中明白了诗人是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载着好友离别的这一艘小船上,从而忽略了江面上过往的其他船只,他把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托付给江水,目光随舟而行,独望友人渐行渐远的背影。通过品读这一词汇,学生们就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借助作品所要表达的对友人离别无限的不舍之情。

3.重视朗读,体会情感。

重视朗读的目的就是要重视每个学生用他们独特的视角来体验古诗。通过声情并茂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让学生读出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悟。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带领、组织学生朗读的督促者,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循序渐进,读出层次,品味内涵。反复的朗读古诗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对作品产生共鸣,引起他们的联想,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境,体味更深层次中的内涵。

例如,在教授《七律?长征》的时候,我通过让学生开放式的不断朗读诗歌,抓住诗中的重点词汇,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想象红军在漫漫长征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课外延伸,拓展积累。

诗人在创作每一首古诗时,几乎都会结合到一段历史背景,或是其命运的转变。那么,如果单单只是通过一首诗就想要理解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那么太过牵强,所以,课外延伸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古诗。因此教师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时机适当性为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诵读面,加强积累。

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我让学生搜集、积累有关送别的古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等这些送别诗,让学生更多地去体会每首诗中的送别之情。当学生有了一定量的古诗阅读积累后,也可以跳出教材,不断地向课外延伸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他们的古诗积累量,还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对某一类(如送别类)古诗的理解。

三、结束语。

总之,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传统。让我们在古诗文化阅读教学上献言献策,齐心协力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火炬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2]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xx.

[3]陈向春.试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大学学报,20xx,(8).

[4]江平,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论[m].上海:上海三联教材文库,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