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大全(14篇)

小编: 雨中梧

思想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可以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经典引言,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思考的热情。

读书笔记:《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希望他们出人头地,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家宝宝两岁多,怎样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早期教育取得成功呢?无意中在朋友那看到一本《卡尔.威特家训全书》不错的,抽空读完这本好书。

书中记载小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小卡尔和老卡尔各自的心得体会,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小卡尔是19世纪的国一个著名的天才。他三岁半就能认字,六岁学外语,八九岁就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16岁获法学博士位,被聘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出版了〈〈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看到这里,我啧啧赞叹小卡尔的非凡成就,认为他一出生就受到了上帝的特别眷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智商并不高,甚至在出生时大家认定为一个痴呆儿。他后来所取得的成就,却是他父亲老卡尔――一位乡村牧师――教育的结果。一个智商平平的孩子竟然获得如此大的成功,这也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巨大成功。

从而我深深的感悟到:孩子天赋背后的东西,就是家长的观念、方法,以及为孩子教育所作出的努力。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小卡尔,但根据自己的条件适当地借鉴老卡尔教育孩子的经验确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尝试。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有了儿子之后,我对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总是特别关注,也买了不少。偶然在当当网上看到《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就把它买下来。细细读下来,我被老卡尔深深地震撼。这本书讲述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德国乡村牧师创造了一个众人认为不可能的神话。老卡尔在52岁才生下了他的儿子小卡尔。威特,这个孩子在出生后,比一般的孩子还要瘦弱,甚至有些痴呆。其实早在儿子出生前,老卡尔就主张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他的观点遭到了周围人的质疑,儿子出生后,大家更是嘲笑他。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小卡尔九岁能阅读荷马、普卢塔克、西塞罗等名家之作,并被莱比锡大学录取,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法律硕士学位,成为当时的神童。

老卡尔的教育方法可谓是独具匠心,一是他和孩子始终是平等对话,老卡尔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成人的方式来交流。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二是让孩子快乐学习。小卡尔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勤学苦练的的基础上。从很小的时候,老卡尔每天带着儿子去散步,让孩子亲密接触大自然,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快乐。他从来不让孩子学的太累,即便是小卡尔自己愿意学,他也不让。三是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卡尔威特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鉴于老卡尔的教育方法,我也把它用到了儿子的教育上。我比较尊重他的意见,一般不强迫他做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都让他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自己做。刚开始可能不行,慢慢地就会了。上超市买东西,都是他自己选,自己结账。我只跟在后面当看客。上次去超市就自己买了两个橙子、一袋果冻,一根火腿,一袋qq糖,还有一个玩具小飞机。学习不也强迫他,爱学就教,不爱学就玩。其实他在玩的时候也在学。一次我教他学说“哎”,他只顾自己玩自己的,根本不理你。我就说了一遍,就放下了。过了几天,他自己拿着书,一边翻一边说:“陶陶听妈妈说“哎”妈妈,“哎”陶陶“哎”,让我们哭笑不得。

我们不要求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只要教给他合适的方法,在他人生路上多一些捷径,生活的快乐些就好。

卡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论是把孩子的正式教育推迟到“上学的年龄”。等到孩子上学之后,我们又急于把许多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于是,过多的学习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而且还给孩子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

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培养和开发,将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生的智力缺陷。科学的教育观念应该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开始得愈早,孩子的身心方面今后就发展得愈好。

我们总是强调不要过早地对孩子的心灵施加压力,不要过早地限制孩子智力的发育。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孩子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需要尽早的智力开发。只要我们从两岁或三岁开始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知识兴趣,让他们的大脑得到不断的锻炼,就像他们的其他身体器官在平时得到锻炼一样,他们就会从早期的知识活动中得到一种快乐。当身心都得到了同步的`发展之后,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快乐和健康。事实上,卡尔·威特的父亲早就在推行这样的科学新发现了。在传统教育学理论统治着整个学校教育活动的时候,这位谦恭的德国乡村牧师就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在我们今天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必须先于学校教育,而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的前提下,老威特的教育实验自然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本书为所有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早期教育。

当然,我们不能放弃工作,把时间全部花在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方面。不过我们做父母的只要让家庭生活愉快和睦,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和行为,就可以使孩子在智力上和道德上健康成长。做父母的只需牢记老威特所说过的一句话:“尽早教育你的孩子,但是需要你去身体力行。”

读书笔记:《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粗略阅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感触很大,卡尔,一个出生被认为弱智的男孩在父亲精心的培育下成为了一位成就卓越之人,实属奇迹。

卡尔的父亲说,在子女的教育上父母更应该用文字记录孩子的成长,所以决定从现在开始一有时间就在些记录女儿的成长,希望成为将来她宝贵的回忆,也是我宝贵的回忆.

今天手机被偷,来不及了,得下班回去补张sim卡来,呵呵。

读书笔记:《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在假期中我研读了《卡尔・威特教育全书》。书中很多话语都有很多启示。如:“一定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法则”。作为老师我深有感触,千万不能因为学生只有七,八岁或者他们有些幼稚的举动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从事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多年,小学生的心敏感又脆弱,如果学生不小心犯错误了,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可以当着许多学生或者家长的面批评,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可以采取单独和他谈话的方法,给他讲一些简单易懂的道理,用真心去教育他,让他认识并改正错误。当你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时,学生也会给你回报。也许,一个人的一生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改变。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节课最重要的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低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做到四十分钟里精神集中。如果老师只管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跟不上节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种方式万不可取。这就给我们老师带来很大挑战,老师必须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把最重要的东西讲透彻,要力求简洁生动。然后让学生通过举例子,做练习来巩固,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节有效率的课。贪玩,上课开小差是低年级小朋友的天性。上课时必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如果学生上课总是心不在焉,是很难教授课程的,也就根本谈不上效率。为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书中提出要把课程设计的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

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每个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而是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我们老师还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以平等,坦诚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形成学生热爱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和谐师生关系,读后感《卡尔威特教育全书读后感》。只有这样,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仿佛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从卡尔威特一生的。

简历。

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他父亲的教育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家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育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下面是我在读书过程中记载下来的片断,它们让我深思,让我在探索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1、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

有人对我说,伟人的孩子一定是伟人,至少都会有很大的成就。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伟人过于热衷于事业而无暇关注孩子,而妻子也往往由于丈夫是伟人而无心于教育孩子,她们只关心成功的丈夫,而忽略了孩子。其实,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从我有限的知道来看破,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

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作,这种作法有失天性。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很多不称职的母亲,在无意之中把孩子引向了歧途。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我希望天下的母亲都勇敢的承担这一光荣的职责。

2、天才的失败来自于父母的极度催逼。

3、人如同瓷器,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

4、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起越少。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

5、我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空,使他能够敏锐地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我们人类的理想,决胜不应当象亚当和夏娃那样,仅仅满足于在不知自己是裸露着身体的情况下过快乐的天堂生活。为此,我决不能让儿子成为精神上的盲目乐观主义者。

6、抚育孩子时,父母自己更应当记。

日记。

以记载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这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重要遗产使他们在培育孩子时能够从中得到教益。由于父母们有绝对真理的自由所以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职责。一本育儿日记能够随时对父母发出忠告要以满腔热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老老实实地努力按照预期计划实施对孩子的教育。

7、在孩子的乐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

8、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

9、许多父母都在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发愁。依我看,孩子的不良行为是由于孩子不知精力往何处去用而造成的,这无疑是一种精力的浪费。我建议把他们都带到大自然中去,他们就无暇干坏事了。并且接触大自然能使孩子的心地高尚,自古以来和大自然感情融洽的人都是心地善良宽厚的人。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可以使孩子身体健壮,而且精神旺盛。城市里的孩子们多因远离大自然,很少呼吸新鲜空气而心情不佳而性格乖张。

10、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

12、我采取的教育方式是,首先唤起儿子的兴趣,然后再适应其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教育。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不对儿子进行系统的学习教育,从不事先告诉他哪是植物学上的问题,哪是动物学上的问题等,或是先按照课本教给他一些基础知识。这些都与儿童的学习习惯不符,我决不这样做。只要在散步时儿子对某种事物引起注意,我就教给他相应的知识。

13、有人认为,在幼儿阶段,孩子只对玩耍感兴趣,这纯粹是一派胡言。事实上幼儿的探究精神从两三岁起就已经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正确的做法,做父母的不管有多忙多烦,都应该做孩子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在向孩子传播知识和方法时,决不能嫌麻烦,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一定都要真实要合理。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对社会矛盾和缺陷有判别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孩子的潜在能力。

14、关于数学的学习.我们父子经常做掷骰子的游戏。最初用两个,把两个骰子一起抛出,把向上的两个数字加起来。后来我们又把骰子增加为三个四个,最多达到了六个。接着,我们把豆和钮扣分成两个一组或三个一组,把它们排列起来,数数各是多少?最后把结果写在纸上,把这些做成乘法口诀挂在墙上。

15、在对儿子的施教上,我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

从儿子两岁以后,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也不论是参加音乐会还是歌剧,我去哪儿都带着他,让他从小就与身分各异的人交往谈话。除了见人,还要见物。只要有空,我就带儿子去参观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动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眼界。在参观前,儿子都要先大量阅读有关的书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再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接触这些事物,获得了大量与与直接感知相一致的信息与知识。每次参观回来,我还让儿子详细叙述见到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

只要能满足儿子的求和欲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我决不吝惜体力和金钱。为了向儿子公开魔术的秘密,我就曾不惜重金,请魔术师现身说法。类似这样的事情,还非常多。

16、注意力量伴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特征。注意力的集中和分散,对孩子的发展影响非常大。一个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能够取得大的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17、无论对什么人,我都教他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也不例外。让他知道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夸奖。

18、我在教育儿子的时候,不是只让他记住一系列道德规范,因为简单的背诵不会对他的行为产生影响,而是在平常生活的言行中去体会真正的爱心真正的善良。我告诉儿子,做一个高尚的人是最大的幸福。高尚的人能够理解别人的思想,能够体会别人的情感。高尚的人能克制自己,能减轻他人的痛苦,能替他人分忧。卡尔从小就懂得,做一个高尚的人比那种单单是常识渊博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后具备爱心、同情心以及责任感,那么现在就开始吧,重要的是必须对他们寄予这些希望我就是这样对待儿子的,当卡尔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希望他能够这样。我不会降低对儿子的期望,永远不会担心自己的期望会遭到儿子的反对。我不会因为害怕自己期望的破灭而纵容儿子。我相信我的儿子,我知道他将会是一个很棒的男子汉。

19、无论儿子的年龄有多小,我都把他放在和我一样的位置,从来没有因为他是个孩子而忽略他,也从来也没有因为他太而纵容娇惯他。在我的家庭中,我们是平等的。

20、我告诉儿子,帮助别人是爱心的表现,是来自千万人心底里的善良。善良是人掌握在卑鄙的最有力的工具,它肯有无穷的力量。

21、我认为性格就是能力。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开朗直爽,那么他就很容易被人所接受,交往活动范围广泛,就有走向各种人生道路的可能性。如果性格孤僻,他的交往活动就只会在狭窄的范围内,做任何事情都不愿同人们直接配合,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走向人生道路的可能性就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从某个方面说性格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22、性格是会改变的,而且会不断地改变。如果生活环境一旦变化,人的性格也有可能变化。这种性格的变化是由于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而造成的。虽然性格会改变,但我相信,性格的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的态度,家庭气氛,都会慢慢改变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此,每一个习惯在其开始形成时都特别重要。

23、在卡尔的成长过程,我一直仔细地观察他,尽量做到不使他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目的是想在他有烦恼的时候给予他及时的帮助。如果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我会想尽一切方法使他将苦恼一吐为快。尽力不让他把不高兴的事闷在心里。我希望儿子能够成为开朗而快乐的人。

在传统的教育学观念中,孩子智力的早期开发被忽略。由于不重视学前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上学之后不堪重负。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明了这样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即孩子早期的学前教育将决定他今后一生的道路,因为孩子早期得到的印象是最持久的。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培养和开发,将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生的智力缺陷。科学的教育观念应该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开始得愈早,孩子的身心方面今后就发展得愈好。

美国著名的医学心理专家史迪思博士提出,孩子的早期教育最好从两岁或三岁开始。“两岁或三岁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抓住这个关键的时期进行孩子的智力教育开发。如果耽误了幼儿的早期教育,将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父母应该做的是尽早唤醒孩子的知识兴趣,因为这种兴趣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让孩子在知识的游戏中获取健康成长的养分,而不是让孩子在那些毫无意义的游戏中浪费时间。”

我们总是强调不要过早地对孩子的心灵施加压力,不要过早地限制孩子智力的发育。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孩子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需要尽早的智力开发。只要我们从两岁或三岁开始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知识兴趣,让他们的大脑得到不断的锻炼,就像他们的其他身体器官在平时得到锻炼一样,他们就会从早期的知识活动中得到一种快乐。当身心都得到了同步的发展之后,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快乐和健康。事实上,卡尔·威特的父亲早就在推行这样的科学新发现了。在传统教育学理论统治着整个学校教育活动的时候,这位谦恭的德国乡村牧师就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在我们今天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必须先于学校教育,而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的前提下,老威特的教育实验自然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本书为所有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早期教育的范本。

当然,我们不能放弃工作,把时间全部花在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方面。不过我们做父母的只要让家庭生活愉快和睦,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和行为,就可以使孩子在智力上和道德上健康成长。做父母的只需牢记老威特所说过的一句话:“尽早教育你的孩子,但是需要你去身体力行。”

这是一个全民重视教育的时代,可是教育孩子成了天下第一难的事情,家长、学生和学校都在叫苦不迭,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教育问题难道真是不治之症吗?直到读了这本赫赫有名而又甚少人认真去读的《卡尔.威特的教育》,才恍然若有所悟。

书名让人感觉陌生,我感觉应该加上一句话才好理解:一个父亲教育孩子的感悟。书的风格也需要说明:绝对不是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充满了与孩子在一起的趣事,全书看完并不乏味。

该书的背景有必要说说。老卡尔.威特先生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乡村牧师,一直持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观点:只要资质不是太差,任何一个孩子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优秀人才。可惜他52岁才得子,儿子刚生下来时还显得有些呆傻。但是他并不泄气,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坚持用自己的方法教育儿子,结果小卡尔.威特从五六岁时就显示出出众的才能,并在14岁时凭数学论文获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很多朋友的劝说下,老卡尔.威特先生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想法整理成书,这本书跨越时空,成为天下父母们的必读书。

问题是,教育的奥妙何在?

首先,做父母是一定要学习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有人说"孩子大了自然会明白",有人说"孩子小时不懂,等他大了再好好教育",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老威特先生举了个例子,一个是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的周围,这种例子还少吗?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习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当然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其次,从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学习兴趣。老卡尔.威特先生自己喜爱自然、文史类知识,在这方面也培养了儿子的兴趣。一有空,一家人就出去散步,边走边谈话,给孩子讲解路边的花朵的结构,岩石的形成,昆虫的分类,讲读过的诗歌作品。可是他对数学没什么兴趣,导致儿子小时也不爱学数学。为此他很着急,后来请教了一位数学教授,才知道应该在有趣的游戏中学数学:数豆子、掷骰子等,每次时间不超过一刻钟。在兴趣的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下,孩子逐渐喜欢上了学习数学。有一段时间,老威特先生发现儿子学习劲头又不足了,他也没有着急发火,而是耐心和儿子谈话,原来是儿子不知道学习这么多知识有什么用。经过讲清楚学习知识的道理,小威特又高高兴兴地鼓足干劲学习了。

第三,尽早让孩子领会做人的道理。孩子早上赖床不起来怎么办?老威特先生的逻辑是:你不起床,说明你自动放弃早餐。有一天小威特起晚了,发现父母亲真的把早饭都收起来了,以后就再不敢犯错了。其他如吃饭洒了牛奶怎么办?怎样和朋友交往?做好事要讲原则吗?怎么分辨好人坏人?都要早些让孩子思考和处理。老威特先生很重视孩子的玩伴,坚决不让儿子和习惯不良的孩子们一起玩,认为是浪费时间而无益处。

第四,正确使用奖励和惩戒。老威特先生很少特意使用奖励和惩戒,而且很少给孩子买玩具。在奖励方面,口头的表扬已经很难得,物质奖励一点也没有,不给孩子养成坏习惯。惩戒则主要是讲清楚道理,让孩子感觉到羞愧、改过即可,实在有必要才采取措施,如洒了牛奶就不许再喝。老威特先生坚持认为玩具对孩子没有太大益处,孩子能从书本中得到乐趣也是一样的。

最后,早立规矩,并且坚持。为什么现在很多青少年无法无天、不尊重他人?部分原因就是从小没规矩长大的,而这种规矩在他们三岁左右就应该明白了。老威特先生给儿子立下规矩,并让儿子自己明白应该按规矩办事,即使父亲不在身边也是一样。

现在教育出了很多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在每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都有极大的潜力,照老卡尔.威特先生的说法,都能成为优秀的人。但是,他们的父母亲在错误的教育思想的作用下,忽视孩子的存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甚至任他们自生自灭,走一步是一步。一些人的想法是,教育是学校应该做的,交了学费送到学校万事大吉,孩子品德、学习表现不好是学校的责任。这是极其错误的。对照19世纪的老卡尔.威特的做法,现在的这些父母们不应该感到羞惭吗?其实教育的失误,一部分是没有教给人们如何做好父母。作为21世纪的人,多加学习,读读教育书籍,于人于已,善莫大焉。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简介】

本书最早在19世纪德国出版,19由thomasl出版公司编辑爱丁顿·布鲁斯从哈佛大学的藏书馆里发掘出来,翻译成了英文出版。经过几个世纪的流传,得到了许多著名教育学家的赞誉和推崇,而且由于它将思想和操作完美结合,使得无数有幸按照书中方法教育子女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心得

书中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位乡村牧师,他把出生时别人认为低能的孩子教育为天才的教育过程。这位乡村牧师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小卡尔出生时是个被认为有些痴呆的婴儿,但他岁就能自由运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了《但丁》一书,并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而是全赖于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他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这本书,这本书中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学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本书在问世了三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我自己也正尝试按照老卡尔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儿,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

书中的第九章《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让我感触最深,一直以来怎样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让我很困惑。我们固然很爱我们的学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为爱就放纵他们,也不能以严格为借口就过于苛刻的对待他们,这个度很难把握。书中的这个章节写了老卡尔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尔的严格完全取决于道理。他说:“纵容只会使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将儿子在花园舞剑时不小心将一束花砍倒后如何处理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导的过程在书中写得详详细细。老卡尔的做法让每一位读者钦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师把对孩子的严格教育理解为专制,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暴君,把孩子变成唯命是从的懦夫。他们以为孩子不听话就应该以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反而使孩子对父母、老师甚至对于所有人产生怨恨,使性格与人格产生扭曲。

边读这本书边对照自己教育学生的过程和方法,感受颇深。夏曦尊说:教育不是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觉得教育学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应给像老卡尔教育孩子那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给孩子最博大的爱,用智慧和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尔并不是一味的严厉,让我感受更多的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严与爱不同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带女儿的这段时间里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受。

刚把女儿从丈母娘家接回来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让我感到责任很重大重,女儿跟自己已经快3年没有生活在一起了,很多时候在想自己亏欠女儿的太多了。长辈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担心女儿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了很多坏习惯。因此在开始的几天自己都非常严格的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要求女儿的行为,几天以后我感觉到女儿都不敢正眼面对自己,跟我讲话的时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来正遇上春节的几天我就妥协了,什么事情都放任着她,结果所有的问题又开始暴露起来了,变的娇气任性一不开心就嚎啕大哭,大人们都要围着她转由着她就开心了。在春节过后我开始尝试自己独立跟女儿相处,跟老婆商量要渐渐的培养她自己的独立性,她自己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己独立完成,该严厉的时候就严厉,该表扬的时候表扬,渐渐的感觉在很多时候她自己也愿意接受这一切,也变得更加懂事了。

当我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时,对怎样从爱出发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用心去感受,并付出真心地关心和爱护,用自身去影响他们,这才是教育和爱的本质所在!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书心得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这位父亲采取的教育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完全做到。作为德国乡村的一位普通牧师,老威特一生都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但是,这位乡村牧师却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看到周围的许多人都在虚耗自己的生命,看到周围的男男女女都沉溺在酒色之中,他既感到悲哀也感到惊讶。他想,“这些人都没有运用上帝赋予给他们的智慧。如果他们有着智慧的头脑,他们的生活就会是另外一种景象。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都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从小时侯起,就没有人教他们如何去思考,他们也就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对此,学校是应该受到责备的,但是更应该受到责备的是他们的父母亲。假如他们的父母亲很早就把真善美的东西教给他们,从小就培养他们对于知识的热爱,他们今天就不至于过着这样可怜的生活。”正是抱着这样的家庭教育思想,老威特在儿子卡尔出生的时候就制定了一个早期家庭教育计划。老威特有一个基本的教育主张: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对于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东西,他都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如果孩子从小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因而养成一些不良的爱好和习惯,成年后就很难改掉了。老威特的目标是在孩子还处于可塑阶段的时候,去引导和开发孩子的理智思维“让孩子从小会正确思考”。

当儿子还在哑哑学语的时候,老威特就开始教他辨认身体器官和家中的各种用具并说出他们的名称。随着儿子逐渐长大,他可以磕磕绊绊地上下楼梯和走路之后,老威特就让他走出家门,让他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奇事物。

语言是我们思想的工具。老威特提出,要尽早地教会孩子使用母语,能够正确地发音和流利地表达。所有与孩子说话的大人,无论是父母还是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应该注意自己的发音和用语,以便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在这样一种家庭教育的熏陶下,与同年龄的孩子相比较,卡尔不仅表现出一种超凡的理解力,而且还表现出一种少有的知识兴趣。卡尔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他对许多事物都有着精确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在使用语言方面也达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卡尔的早期教育当然没有仅仅局限在语言和文学方面。为了使卡尔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老威特也非常注意培养儿子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爱好。尽管他自己不是艺术家也不是科学家,但是他总是想法激起儿子对于与艺术和科学的热情。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经常带着儿子游览许多地方,去参观各地的艺术画廊、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通过这种体验方式,老威特让儿子从中学到了活生生的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等知识。他让儿子学会如何去发现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如何去找到各种事物的最基本的原则,如何去认清各种事物的真相。

《未成年思想品德教育》读书笔记

一、让激励帮助学生超越赞科夫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爱。”在很多时候,我们把激励给了最优秀的学生,然而,在并不出色的孩子那,或许在有缺点的孩子那,更需要的是激励,我国的一些教育者也说过“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激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激励的时候。”这就是说,激励应当给予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学生。教育的过程是促使学生获取终身发展的动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激励的作用在于学生自信的获得,在于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的获得。

当然,激励不是使人获得休闲的散漫,获得骄傲的资本,激励的背后可能就是超越,但是,惟有超越与激励同行,人才能够成功,才能够成长为英雄。

三、激励与惩处都是双刃剑。

育内部的事情呢?

四、批评:让学生变得更美。

(一)维护学生尊严。

(二)务必事实求是。

(三)考虑学生差异。

(四)力求就事论事。

(五)引发学生思考。

(六)彰显教师人格魅力。

董仲舒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

对于教学的方法,董仲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1)强勉学问董仲舒认为教学贵在强勉努力,刻苦钻研,才能达到“博”与“明”的境地。他说:“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盖明”。不论是治学还是修德,都需要发挥“强勉”精神,才能成功。

(2)节博合宜董仲舒认为教学要注意处理好“节”与“博”的关系,学习不能“太博”,也不能“太节”,“太节则知暗,太博则业厌”。太节会使知识暗昧,太博又会使人厌倦,应该节博合宜,节博结合,循序渐进。

(3)专一虚静他认为学习必须专一,始终好善求义,才能知“天道”。他说:“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人孰无善?善不一,故不是以立身。”只有心志专一,才能保持高度的学习效率。他又说:“形静而志虚者,精气之所趋也。”学习时要头脑冷静,排除杂念,虚心以求。

(四)教学的作用。

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他认为人性是“天”赋予人的一种素质。天有阴阳,人性也相应地包含性与情两种成分,即:性属阳,是仁的、善的;情属阴,是贪的、恶的。而善的成分并非就是善德,它必须通过教育,才能继续发展成为人的善德,即所谓“性非教化不成”。可见,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兼有善恶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人性,使人成为善人。

同时,董仲舒认为,教育的任务应由“承天意”的帝王来承担。可见,他把教育看成是王者的权力,以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董仲舒关于人性以及教育作用的思想,立足于以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为对象,主要是为其“任德教而不任刑罚”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又留有推崇圣贤和镇压所谓恶人的余地。

(五)对教师的.要求。

董仲舒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言传身教,即所谓“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要掌握时机及时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教学分量和进度,即要做到“齐(剂)(调和、调节)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要循序渐进(“造而勿趋”)。要勤于考核、督促,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苦不堪言,挫伤了其学习的积极性(“稽而勿苦”)。要观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这样,就可以轻松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董仲舒将这样的教育称为“圣化”。他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教学思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遵循教育规律,使教学出神入化,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

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三等,即上智之人,下愚之人和中庸之人。他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他认为上智之人是无须教育的,因为上智是天赋的英才,不学自知、不教自晓。其次,下愚之人“虽教无益”,尽管教他,都是无效果的,因为“下愚”是无法改变的。颜之推强调中庸之人必须受教育,因为不受教育就会无知识,陷于“不知”的愚味状态。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提倡“实学”的教育内容。他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所谓“德”,即恢复儒家的传统道德教育,加强孝悌仁义的教育。所谓“艺”,即恢复儒家的经学教育并兼及“百家之书”,以及社会实际生治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艺。

关于“艺”的教育,当然是以五经为主。他认为学习五经,主要是学习其中立身处世的道理,“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但读书不能止限于《五经》,还应博览群书,通“百家之言”。此外,他还重视学习“杂艺”。他认为在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学习“杂艺”可以使人在战乱“无人庇荫”的情况下“得以自资”,保全个体的生存和士族的政治、经济地位。颜之推倡导的“杂艺”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文章、书法、弹琴、博弈、绘画、算术、卜筮、医学、习射、投壶等,这些技艺在生活中有实用意义,也有个人保健、娱乐的价值。但这些“杂艺”“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

1.虚心务实。

颜之推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他反对妄自尊大,骄傲浮夸的学风。

2.博习广见。

颜之推强调学习要刻苦钻研,勤勉努力,他罗列了历史上许多动人事例,说明即使迟钝的人,只要勤学不倦,也可以达到精通和熟练的程度。同时,他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少年也不可“失机”,晚年如果“失之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他说早年学习“如日出之光”,前途无量;而“老而学者”,虽然如“秉烛夜行”,但总比“瞑目而无见”要好得多。

4.相互切磋。

1.提倡尽早施教。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行胎教。儿童出生之后,便应以明白孝仁礼义的人“导习之”。稍长,看他“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之时,就该加意“教诲”,该做的事就引导他去做,不该做的就不让他做。如此教育下去,到9岁以后,自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两条原因:其一,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益较大。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他根据幼童阶段与成年以后的不同心理特征,说明幼年时期受外界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旺盛,能保持长久的记忆。而成年人思想复杂,精神不易集中,记忆力逐渐衰退。其二,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颜之推认为这个时期,儿童受到的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抑或坏的教育与环境影响,都会在儿童心灵上打上很深的烙印,长大以后也难以改变。

2.提倡严格教育。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从严入手,严与慈相结合,不能因为儿童细小而一味溺爱和放任,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有一定威信。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他认为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能把对子女的爱护和教育结合起来,便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没有处理好两者关系,“无教而有爱”,让孩子任性放纵,必将铸成大错。

3.注重环境习染。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书心得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论是把孩子的正式教育推迟到“上学的年龄”。等到孩子上学之后,我们又急于把许多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于是,过多的学习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而且还给孩子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

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培养和开发,将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生的智力缺陷。科学的教育观念应该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开始得愈早,孩子的身心方面今后就发展得愈好。

我们总是强调不要过早地对孩子的心灵施加压力,不要过早地限制孩子智力的发育。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孩子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需要尽早的智力开发。只要我们从两岁或三岁开始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知识兴趣,让他们的大脑得到不断的锻炼,就像他们的其他身体器官在平时得到锻炼一样,他们就会从早期的知识活动中得到一种快乐。当身心都得到了同步的发展之后,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快乐和健康。事实上,卡尔·威特的父亲早就在推行这样的科学新发现了。在传统教育学理论统治着整个学校教育活动的时候,这位谦恭的德国乡村牧师就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在我们今天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必须先于学校教育,而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的前提下,老威特的教育实验自然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本书为所有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早期教育的范本。

当然,我们不能放弃工作,把时间全部花在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方面。不过我们做父母的只要让家庭生活愉快和睦,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和行为,就可以使孩子在智力上和道德上健康成长。做父母的只需牢记老威特所说过的一句话:“尽早教育你的孩子,但是需要你去身体力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心得

读完这本书后,确实有许多的感悟、启发甚至是共鸣,写下这段文字,也谈不上什么读后感,只是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这些年来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1、营造好的环境。孩子天性好动,容易被身边事物影响或干扰,在潜移默化中,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生活环境、交友环境这些大的方面自不必说,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小到她的书桌,每次学习或做作业前必须整理干净,桌面上只能摆放与准备做的事情有关的书本和文具。

2、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些好的辞藻必须要善于组织、一个好的想法必须要善于表达,所以冯然从三岁就开始的讲故事训练,对她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3、培养兴趣,顺势而为。有意识地让她从小接触身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事物,如绘画、书法、乐器、舞蹈……在接触中逐步培养兴趣,并注意日后兴趣的维护(如表扬、支持、参与等),也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些年来(特别是上学后),每个周末基本都是在各种兴趣班间奔忙,我们作为家长有时也觉得她很苦、怕她太累,特别是舞蹈训练的那个苦劲(其实这也能锻炼她吃苦耐劳的`能力),跟她商量劝她不要学那么多了,还老大不乐意的,后经过观察,在这些训练班里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其实她也很快乐,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她的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想到这,我们也就作罢了,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也正是这些兴趣,陪伴着她一路健康、充实地走来,并在以上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次她用开玩笑的口吻跟我说:我现在的小伙伴那么多,假如长大后没工作要去买菜的话,客户不少呢。瞧她说的)。

4、身体力行。正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冯然平常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拉、时间观念差,针对这点,我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就拿这篇读后感来说,我刚才吃晚饭时很认真地对她讲:爸爸答应过你元旦前写完,今天晚上就算不睡觉都一定要完成,结果刚刚在楼下等她拿书去上英语课时,她下楼后跟我说:爸爸,我确实太急了,上了趟厕所耽误了点时间,对不起。你们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太啰嗦了,打字又慢,打着打着又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科,里面确实太有学问了,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后,很有同感,平时脑子里有很多构想、很多愿望都没能一一实施,或者开了个头却不能坚持下来,另一方面很羡慕老卡尔·威特有那么的有时间、更敬佩他有那么大的毅力来陪伴、教育他的孩子,或许,这只是个借口。一有想法,doit!毕竟,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讶异中快速地成长。

同时,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持有不同的看法:1、童趣不会因为没有同伴而失去。我认为,没有同伴的童年当然也可以很快乐,但绝对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没有同伴的孩子很容易会产生孤僻、自大、沟通有障碍、低情商等一系列问题;2、几乎不给卡尔买玩具。本人认为,能经常投身于大自然接触其中的花草树木、人间万物当然最好,但作为目前我们的孩子,一方面,身居混凝土深林之中,再加上父母条件的不允许;另一方面,现在中国的孩子面对的毕竟还是应试教育,他们得面对升学、就业,这些愿望不见得都能实现。玩具,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洋娃娃,里面积淀了他们不少童年的幻想和快乐,在玩耍中通过观察学会了想象、通过角色转换初尝了为人父、为人母的艰辛。只是不要让孩子沉迷,不要让玩具成为他们的唯一。开卷有益,以上是个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之所得及育儿之浅见,不足为鉴。

董仲舒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

颜之推名言名句:

1、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2、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3、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4、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5、巧伪不如拙诚。

6、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7、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

8、夜觉昨非,今悔昨失。

9、不修身而求今名于世者,就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10、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11、婚姻勿贪势家。

12、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一)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

(二)要爱与教相结合。

(三)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

(四)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