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奔小康论文(热门15篇)

小编: 影墨

范文的多样性使我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品,丰富了我们的写作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小康社会论文字

了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重大部署,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着力推进人力资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保证和智力支持,是中国富民强国大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应当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二、当前构建人力资源支撑面临的挑战。

加。庞大的人口所造成的诸如住房、教育、就业等各种社会压力将长期存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每季度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自起一直维持在4.0-4.3%水平,上半年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如果从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调查失业率看,我国失业率更高。

人才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力度,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世界各国不仅重视本国人才,而且还通过各种手段引进人才。西方发达国家还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强了世界范围的人才争夺,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的争夺,简直到了白热化程度。近年来,在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各类人才成为发达国家争夺人才的重点,各种人力资源公司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展开人才大战。

三、推进人力资源支撑的策略思考。

制、流动配置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加快形成激发各类人力资源创新创造活力的人力资源制度优势。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积极构建涵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政策体系,大力营造优质人力资源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努力形成重才敬才、识才用才、引才聚才和优才留才等多层面环境,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全民奔小康的心得体会

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是我们共产党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全民奔小康的号角已经吹响,各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全民奔小康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积极影响,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全民奔小康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小康是对经济状况的描述,而全民奔小康则是指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小康生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发展不再仅仅注重经济增长,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福祉。政府扩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断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全民奔小康还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全民奔小康带来了家庭幸福感的提升。小康生活让人民群众的家庭温暖而幸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高的期望,并更愿意在家庭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小康并非只是物质上的富裕,更体现在家庭和睦、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成为了日常生活的重要元素。小康家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幸福感,也为社会稳定与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再次,全民奔小康激励了个人的奋斗与成长。只有人民群众全面奔小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全民奔小康的进程中,人们的个人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挥。无论是农民工在外打工还是城镇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生活。全民奔小康不仅促进了职业发展,也推动了人们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并为实现小康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全民奔小康凝聚了国家的力量和人民的智慧。全民奔小康是一个艰巨而庞大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齐聚一堂,形成了全民奔小康新时代的合力。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机遇。企业通过投资和创新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而社会组织则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融入全民奔小康的大潮中,共享发展成果。

综上所述,全民奔小康的进程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小康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成为了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通过全民奔小康,家庭幸福感得到提升,个人奋斗和成长得到激励,国家的力量和人民的智慧汇聚成一股前进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乘着全民奔小康的东风,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小康社会论文字

农村体育文化是农村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包括所有农村群众所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的思维模式、价值观、态度、人生追求、认知风格等等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上的深层次的结构,它可以表达出一个农民的性格特征、文明程度和精神境界。陈建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中,对体育文化的四个层次进行具体界定,即:物态文化层,指的是农民群众所使用的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器材状况;制度文化层,是由在农村地区体育活动中集中的各种体育行为规范构成;行为文化层的基本特征是农民群众在参与体育运动显现的;心态文化层指的是农民群众对于体育的态度与认知情况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与意识等等”

2.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发挥的重要意义。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农村,农村体育是在体育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在满足农村人民群众强健体魄的需求上有着直接而积极的作用。新时期的农村体育具有新的内涵,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中其意义是非凡的。

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会议指出,小康社会是社会、自然、环境和人协调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那么同时,新时代里,农村也将作为重点和难点在体育领域中出现,没有农村体育的小康也就是没有全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不完善的。近年来,党和国家在三农经济发展上的努力是卓有成就的,但人们的精神需求并没有随着物质的分别丰厚而有明显的改善,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实是越发明显的。

2.2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农村体育文化。

进行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里,当群众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观念等思维模式上产生差异的时候,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可以增强一个团体乃至一个民族的向心力,促进团体内部个体的团结和整合。这样的文化,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可以形成一种十分高尚的道德,在提高人的素质,磨炼人的意志,修缮人们的精神起着深渊影响。由于健身活动所形成的组织形式更加轻松,人际情感更加融洽,因此,体育文化建设对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升道德价值观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排除不健康的文化,以及摒弃农村落后的观念,促进社会环境的优化和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3提高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离不开体育文化建设。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给人以健康的机体,这是大家所共识的,同时,良好的精神面貌能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以及家庭生活中保持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和坚强的承受能力。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比重占了绝大部分,那么农村人口的素质也就制约着中国人口的整体素质。作为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的主体,广大群众的健康状况也就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状况,也是有效地强化农村民俗和民风建设的途径,对于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高群众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效力。

3.阻碍我国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

在经济高速运转的当下,特别是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后,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体育还是低水平的体育,处于不全面、不平衡的状态,还不能够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体育文化需求。分析其原因,制约因素有如下几点:。

3.1农村体育文化的资源投入不足。

首先,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在物质上存在短板。全国第五次体育场馆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各类的体育场地约850080个,但是,占全国总人口一半的乡镇人口,只拥有体育场馆69537个,仅仅占了总数的8.18%。很难想象,有许多农村孩子是未见过单杠和足球的。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基础设施的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体育人才的不足导致了体育文化建设在引导上的欠科学性。很多地方,由于学校条件艰苦,造成了农村体育师资力量长期缺乏,这让大部分的学生在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不能够得到科学的指导。除此之外,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的人才类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直以来是数目珍贵的。,在我国的9亿多人口的农村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只有18000名,平均5万名农村人口只有1名。这些都使国家在开展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问题上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3.2农村体育文化的组织机构不完善。

政府管理系统和社会体育管理系统组成了我国的农村体育管理机构。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体育行政部门有很大的依赖性,同时,社会体育管理系统的作用就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调查显示,体育协会帮助组成的活动点的增长量所占比重仍然很小。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方面的工作引导还有于增强,体育协会自身管理职能更有待于加强,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还需要继续大规模地挖掘。

3.3农村体育文化的意识缺失。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民对体育是缺乏了解的,对体育的价值、功能的认识仍然较为肤浅和保守。时至今日仍深深沉淀在农民头脑中的还是类似“劳动就是身体锻炼”,“无病就是健康”的错误观念。农民群体对体育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了解,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是制约我国农村体育深入发展的一个无法忽视的因素。从客观到主观,除了上述状况阻碍小康社会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发展外,还有很多细枝末节的状况因为未能受到重视而会在未来变成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像有限的农村体育场地资源存在着闲置与浪费的现象等等,都是现在需要重视起来的地方。

4.构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科学对策。

4.1加大农村体育事业的多方面投入力度。

首先,加强资金投入,加大对建设农村体育设施的支持力度,实践体育场地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元化,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建立由社会、集体和个人等多方面投入的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和开放型的运作风格。这样可以有效克服因为国家投入不足而导致的体育场地建设跟不上的状况。其次,人力资源方面,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各级体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力度,组织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院校学生等多技能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不断扩大全民健身的志愿者队伍。

4.2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农村体育管理工作县、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和带动功能,加强对农民健身工作的领导,把农民健身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可以成立体育工作小组,加强体育服务意识建设;定期举办体育知识培训班,经常举办以乡镇为参赛单位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等等,总之,任何有利于发展发动农民群众健康体育的方法途径都可以积极运用,有效发挥。除此之外,农村体育要充分发挥农民体协、文化站等的体育组织机构和爱好者协会等的社会体育管理部门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与政府行政机关相互配合,自下而上地进行民间体育文化的开展,形成和谐的互动氛围。

4.3加大体育活动宣传力度。

促进农村体育生活化、社会化可以利用现代大众媒体的传播作用,宣传体育文化。各级体育组织部门应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全面普及健身知识,形成崇尚健康科学的良好舆论环境。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突出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努力打造喜闻乐见、感召力强、影响力大的活动品牌,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宣传的内容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宣传体育健身理论知识,如健身方法、运动技术、健身常识等;第二,宣传体育文化,如体育新闻、逸闻趣事、体育赛事等;第三,宣传新的生活观念,如体育休闲观念、积极人生观等。通过参与这些内容丰富的社区体育,农村居民得以更深层次的接触体育,培养观念。

4.4因地制宜搞农村体育文化的特色建设。

长期以来,城市文化所代表的时代文化是我们所强调的,更多的宣扬城市对农村的表率与导向作用,同时却忽视了对农村特有的文化的整理挖掘。我们常在在理论上承认农村文化的重要性,却“一刀切”地规划成了毫无特色的模样。其实,我国民间的体育活动是有很广阔的开发潜力的。如舞龙灯、赛龙舟等在内的许多的体育项目是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至于在少数民族农村里,其绚丽多彩的体育项目就更加夺目了,包括射箭、摔跤等在内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就多大977种。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能够从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光投向各地在发展进程中创造和成长起来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不拘泥于现代体育的书本化指导,而去充分挖掘这些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或许能够在不断地融入新的内容的同时,开辟出一片农村体育发展的新天地。

5.总结。

小康社会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全社会来说都是一项复杂的作业,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达到措施一下就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广大的群众的共同努力,着重对于现实的把握,着眼于长远的策略规划,才能实现体育文化在农村地区的不断成长。

小康要全面健身要全民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人的身体健康、体质强壮便是题中之义,更是前提条件,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身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只有人拥有了健康,才能拥有万物,反之,将失去一切。过去的几年里,我县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作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有五个乡镇被评为省体育先进乡镇,一个乡荣获省体育特色乡称号,一批基层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全国、省、市先进集体和个人,体育人口不断增加,群众体育意识有效提高,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比赛热热闹闹,竞技体育水平大幅跃进,向国家和省市运动队、学校输送了包括王成意、江浩俊、卢文华、康宏伟等在内的一大批优秀运动员。

一、实施“五搞”战略,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我县作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宁波市全国城运会体育贡献奖得主的支点在哪里?41%的体育人口,雄厚的群众体育基础。目前,我县人民群众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等观念深入人心,在清晨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利用晚间、日间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人数在不断增长,锻炼的对象也日趋全面,有由老人和孩子向中青年人群发展的趋势。去年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第一阶段承上启下的一年,由于年初非典的影响,群众体育活动受到一定影响,但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也因非典而空前高涨。去年至今,我县在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下,以县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为核心,县体育中心和13个体育单项协会为依托,举办形式各异的大小群众体育活动140余次,参与群众人数达到30万人次。各类群体活动的开展,极大营造了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氛围,创造了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机会,同时丰富了全县群众业余文体生活。

全民奔小康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民奔小康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同追求。全民奔小康意味着每个人都能享有物质和精神上的富裕,然而实现小康并非易事。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和体会。

首先,实现全民奔小康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小康社会的建设不是单凭国家和政府的努力,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每个人都要有积极的参与态度和付出实际行动。我们可以通过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等途径来为全民奔小康做出贡献。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更好地实现全民奔小康的目标。

其次,全民奔小康需要我们有正确的价值观。在追求小康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质上的富裕,而忽视了精神文化的需求。小康不仅代表了富有,更是物质与精神的充实。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道德观念,关注家庭和谐,注重心灵的富足。只有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下,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

此外,全民奔小康需要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但盲目消费只会引发浪费和不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应该树立节约环保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绿色消费,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只有改变消费观念,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全民奔小康的目标。

最后,全民奔小康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成就观。每个人对小康的追求定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放弃追求。我们应该树立追求卓越的信念,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敢于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我们才能成为小康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才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全民奔小康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参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以及树立正确的成就观。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定能实现全民奔小康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

小康要全面健身要全民

4、大量安装健身路径器材,建立群众参与锻炼平台。按照宁波市体育局“1154”健身工程部署,我县从2001年始至2003年底共投入200余万元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安装了健身路径器材56套(处),此项工程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被称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的安装,不仅为群众置设了活动场地,而且创造了锻炼环境,群众参与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全民健身活动日益普及,体育人口快速增长,效果十分明显。为了更好地普及全民健身,推动各项体育活动开展,我们将继续大量置建全民健身路径器材,根据财力安排,今年计划投放50套,近三年内做到逐年增加,投入重点确定为街道社区和镇乡农、渔村。争取在2010年前,我县每一个社区和70%以上自然村都有一套以上健身器材。

5、健全完善考核评比机制,建立奖励激励平台。我们在对竞技体育业训教练员和运动员按照成绩大小、贡献多少给予奖励的基础上,将对在群众体育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指单位或社团协会组织)、标兵(指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对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确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建立先进津贴制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县体育总会和体育管理部门要逐步探索对各体育单项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优评先的办法措施,不断强化对他们的管理,强化对他们的激励机制建设,共同深入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扎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更好地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

页,当前第。

4

1

2

3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论文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民的生活也不断得到改善。可以说,现在的中国正走在腾飞的小康之路上。小康,是指一种经济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诗经》中道: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小康作为一种社会影响,始终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古时,小康宣扬的是以“礼义仁让”精神为主导、有吃穿的社会形态。近代也有不少人借用这一思想,走上社会改良的道路,提出过许多美好的设想。

上世纪初,为了能将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孙中山先生耗费了毕生的精力撰写了《建国方略》一书,明确指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古代思想家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影响。小康是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形态。中国古代思想家把小康社会作为比较现实的目标。

两千多年来这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与进步的历史观念深入人心,并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因此,小康社会是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当今邓小平所使用的小康理论以及他使用“小康”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表述,唤起了中国人民对发展小康之路的广泛认同。二十多年来,中国人民朝着“奔向小康”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去不断努力奋斗。

中国这样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国家,进入小康社会是一件具有伟大意义的事。这将为国家的长久治安打下新的基础,是更加有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点。在经济和社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看经济与社会基础指标与人均指标,还要看收入的分配状况。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如果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就会出现数字庞大的贫困人口。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我国目前农村贫困人口约为3000万;在城市中,20xx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有20xx多万人。其中包括1400万下岗及失业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对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必须加以控制,才能确保我国小康之路顺利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达到前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度发展。可以这样说:科技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第一生产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立国立党的根本。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宏扬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撞击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保证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要加强综合智力的开发,并通过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等手段培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那该多好啊!

如果真的有一天我心中的小康社会会出现,或者想象的更好那该多好。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的小康社会吧!

天,暗了,我的思绪随着朦胧的月色飘向了远处,梦里,一片喧嚣打破了我原本寂静的意境,身体飘起来了。

我支配着自己梦游般的身体飘到了这城市的上空,这里是灯火辉煌,高楼林立,五彩的霓虹灯向漆黑的夜空尽情展示自己的.妖媚,熙熙攮攮的人群仿佛不知疲倦,流水般涌动着,用他们的嘈杂与欢乐谱写了小康社会的美丽诗篇。咦?为什么看不见超市门口的乞丐呢?原来小康社会是容不得他们的,他们都改行升官发财去了。也许是耳朵受不了如此的嘈杂,我又飘到了居民小区,这里一改往日的贫困落后,汽车花园应有尽有,高达7、8层的居民楼通体粉色,偶尔有几个窗户透出点明亮的灯光或几个忙碌的身影,好奇心又使我进入某个房间,哇,现代化电器家具应有尽有:电脑、电视、空调、家庭影院、欧式沙发等等,看来,人们的生活真是又进了一个档次。

我离开了闹市区,飞到了城外的公路上方,这是一条弯曲的平坦的高速公路,夜已深,白色的公路在月色的笼罩下仿佛一条银色的绸带飘向远方。来往的疾速行驶的汽车,仿佛是绸带上流动的玛瑙,公路两边的乡村,已沉睡过去,一种温馨的感觉促使我飞进了这个乡村,星罗棋布的白色红瓦小楼房,在花园的映衬下,颇有点欧式风味,偶尔传出几声大吠,或是鸟鸣,也应看作是这农村的交响乐,即使是农村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也到处可见,纵横交错,看到这儿,我内心心角有一簇希望的火苗在悄悄燃烧。

这场梦在我的口水中告终,醒来后,我的思绪还是没有办法回到现实,小康社会,真的带给人们太多的便利了。

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

文档为doc格式。

小康要全面健身要全民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共有5个部分26条,分别就“面临的形势”、“目标和任务”、“对象和重点”、“对策和措施”、“实施步骤”作了阐述和明确。在当前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开展“两型”和相关效能建设的背景下,贯彻实施《纲要》,推进全民健身具有更为现实和积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看:

第一,贯彻《纲要》、推进全民健身,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弘扬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光辉题词精神,保持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是保证体育事业在新世界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贯彻《纲要》,推进全民健身,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是关系亿万人民健康的大事,也是培养和造就体魂强健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的根本保障。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国民素质,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迫切需求。因为一个健康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个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第二,贯彻《纲要》、推进全民健身,是履行政府部门职责的需要。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县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它承担着贯彻党的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县委、县府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县级以上大型体育赛事、安排节假日体育竞赛,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各项体育比赛等一系列职责任务。贯彻《纲要》、推进全民健身,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政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政府行为的起点和归宿。在当前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两型”和机关效能建设的形势下,以全民健身为目标,广泛开展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包括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贯彻《纲要》、推进全民健身,是全面繁荣体育事业的需要。我们所说的体育,既包括群众体育,也包括竞技体育。体育事业的全面繁荣,不应是也不会是群众体育或竞技体育的单方面繁荣,因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是辩证的统一,各有特点,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转化。单方面繁荣只会导致相互的不协调和发展步伐的不一致。而贯彻《纲要》、推进全民健身,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个体育工作根本任务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支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三强一富一美”新陕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市__次党代会将建设____地区____强市、特色____市、____市作为____与全省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经过近几年全市上下克难攻坚、苦干实干,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加快。但是,我们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多远,如何确保如期实现这一目标,按照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研究室深入到统计、发改、民政、人社、环保等20个部门,就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按照国家统计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陕西省将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五个方面31项指标。按照最新统计数据来看,全市小康指数为71.88%,分别比、提高3.68个、9.10个百分点,呈现出逐年提升的态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方面的实现程度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一是经济发展持续加快。近年来,全市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持续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加快增长,经济发展指数从20的57.7%提高到的64.26%,年均增长3.28个百分点。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反映经济发展的7项监测指标中,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评价值已突破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值,人均gdp、互联网普及率、城镇人口比重指数逐年上升,20达到34.82%、34.98%、69.22%,比年提高8.67、8.92、7.42个百分点,结构指标趋势向好。

二是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惠民增收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2年人民生活指数达到78.95%,比2010年提高9.27个百分点。在反映人民生活的12项指标中,失业率、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评价值连续三年皆达到小康建设目标值;恩格尔系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发展指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评价值接近小康建设目标,分别达到99.18%、97.93%、92.04%、88.33%、87.23%。公共交通服务指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等其他指标评价值逐年上升,说明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成果已逐步惠及人民。

三是文化建设积极推进。____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建设文明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文化建设指数达到64.2%,比2010年提高11.52个百分点。在反映文化建设的4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每百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评价值已达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值,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评价值分别达到30.40%、65.11%、61.30%,比2010年提高6.60个、10.87个、5.43个百分点。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特色鲜明文化名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四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围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不断强化工程治污措施,努力降低资源消耗水平,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2012年资源环境指数达到74.57%,比2010年提高19.03个百分点。反映资源环境的4项指标中,由水环境、大气环境、绿化环境要素构成的环境质量指数评价值已接近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值,达到95.92%;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城市垃圾无害处理率评价值分别达到55.05%、82.68%、57.28%,分别比2010年提高3.77、54.18、14.02个百分点,全市资源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五是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全市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创新社会管理方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营造了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2012年民主法制指数达到70.98%。反映民主法制的4项指标中,基层民主参选率评价值、社会安全指数评价值、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评价值分别达到90.48%、83.62%、22.17%,均保持逐年平稳上升的态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可以看出,__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各个领域。说明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三市”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正视和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结合地区实际,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经济建设成效明显,民主法治逐步完善,文化建设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生态与资源环境保护态势趋好,小康社会进程稳健推进。

尽管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奋进跨越中与全国、全省的差距呈不断缩小趋势,但是,统筹推进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大等仍是最大的市情。从全省总体水平看,____全面建成小康工作落后于全省工作进度。2012年____全面建成小康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8.86个百分点,在全省地市中排第9位;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五大指数分别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16.45、10.86、16.78、0.66、6.9个百分点,在全省地市排位中位次靠后,分别为第9、第8、第10、第9、第7位,需要我们扬鞭奋蹄,加快建设步伐,实现后来居上。从自身发展看,协调推进还不够平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1项监测指标中,仅有6项指标评价值已达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值,5项指标评价值达到目标值90%以上,4项指标评价值在80%~90%之间,7项指标评价值在60%~80%之间,指标评价值在60%以下的有9项,最低一项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评价值仅为22.17%。可以看出各指标的推进显得很不平衡,且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廉政指数”、“公共交通服务指数”4项指标较2010年出现回落。从目标任务看,实现难度逐渐加大。止2012年,我市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度离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差28.12个百分点,如果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测算,则在剩余8年时间里平均每年要有3.5个百分点的递增。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些深层次问题的逐渐显现,剩余指标的实现难度将逐渐加大,这为____确保能与全国全省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当前制约和影响我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主要难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经济内生动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一是经济总量偏小。虽然我市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连续__年经济增速超过____%,但由于经济基础差,发展起步晚,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均量都偏小。2012年我市人均gdp____元,与57000元的目标值相差__元,仅占评价指标的34.28%。到年完成目标值,年均增长量要达到__元,年均增幅必须保证在__%以上。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我市三次产业呈现了总量快速提升、后劲稳步增强、结构渐趋优化的发展态势。但是受自身传统产业结构、工业加速发展的特殊阶段、中心城市的带动力不强以及消费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市第三产业虽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但占gdp的比重却持续下降,2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__%,与全面小康超过47%的发展目标相比有较大差距,实现程度仅为77.45%,且呈下降趋势。三是科技投入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强力推进,全市的科技创新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较少,高新企业不多,规模企业科技投入少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我市科技投入占gdp比重较低,2012年评价值仅为41.6%。技术交易市场不旺,科技投入不足,直接影响着我市科技进步和创新活动的开展,制约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二)社会发展问题凸显,生活水平仍显不高。一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加缓慢。2012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为__元,与25000的相比相差__元,评价值仅为43.59%。虽然市委市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推出了许多惠农富农政策,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别逐年缩小,但城乡居民收入比仍大于2.8的目标值。因此,建设惠及全体人民和百姓认可的小康,实现共同富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二是公共服务水平不高。随着民生工程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不断完善,但是仍存在水平不高的问题。“公共交通服务指数”呈现波动状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连续三年徘徊在60%~65%之间,“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与目标值仍有差距,未实现应保尽保。三是农村环境整治仍需加强。近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农村卫生不达标的情况依然存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只有__%,与覆盖率达到75%的目标值相比差距很大,评价值仅为55.47%。

(三)居民文化消费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全市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__%,距离5%的全面小康发展目标还有距离,实现程度为30.4%,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市转型跨越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不足。虽然近几年文化名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由2010年__元增加至2012年__元,相对与人均45元的目标值来说仍显不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日益增长的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不相适应。

(四)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一方面,单位gdp能耗偏高。虽然我市“十一五”期间顺利完成降低20%的目标,但随着一些高耗能企业及生产线的投产对全市节能降耗形成较大压力,生态资源环境保护面临挑战。2010—2012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分别为1.17吨标准煤/万元、1.13吨标准煤/万元、1.09吨标准煤/万元,离小康目标值0.60吨标准煤/万元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压力增大。近年来,全市在控制污染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前几年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在目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矛盾逐渐尖锐,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任务艰巨。

(五)法制环境仍需优化,普法工作任重道远。每万人拥有律师数是反映法制社会建设程度的一个指标。由于我市律师基数偏少、生存空间相对较小、考取律师资格难,加之律师人才流失等原因,致使增量不大,增速有限。截止到2012年,我市每万人拥有律师数只有__人,距离目标值2.3人差距甚大,实现程度仅为22.17%,为31项指标中最低。2010年至2012年,我是廉政指数出现波动,从2010年的100%下滑至2012年的78.51%,廉政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艰巨的历史过程。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明晰的思路、科学的理念,自觉解放思想,充分凝聚力量,有力攻坚克难,不失时机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切实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为全面够格与全国全省共同步入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的历史时期,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仍然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一是把握重点领域推进改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围绕全市面临的形势来推进改革,重点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现代材料、装备制造、食品药品、高新技术、旅游文化五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海关和口岸建设,做大做强外向型经济;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市县机构改革,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和法治型的政府;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美丽____。这些改革任务,既构成当前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也决定着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深化改革的突破方向。二是抓住关键环节推进改革。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要素,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对中省明确实施、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事项,要采取投石问路先行先试的方法,大胆探索,为全市改革创新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对确定的改革重点任务,逐条研究,科学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图”、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扎实有序推进。对条件还不够成熟、但又必须实施的改革,加强前瞻性研究,摸清摸透情况,为适时推进做好准备。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推进改革。要直面问题把准脉,找准思想认识、发展转型、治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克服“不想改”、“不真改”、“不会改”等倾向,把握好改革重点,率先试点探索,带动整体推进。要深研问题寻良方,认真审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障碍物”和“绊脚石”,理清本区域、本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剖析问题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内在机理,精心研究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要解决问题不懈怠,找准改革主攻方向和发力点,不断提高改革举措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强化群众意识推进改革。要引导群众最大程度的参与和推动改革,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探索实践中寻找解决难题的办法;加大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要以群众评价督促推动改革,建立群众对改革全程跟踪问效和评估机制,将民意反馈、群众监督的结果作为完善改革措施的重要依据。要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优先考虑并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利益分配机制,真正使改革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力引擎。

亟待解决,如不及时清理更新,必将成为新一轮发展的思想障碍,必须以坚定地信念、创新的思维、进取的意识加以克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新的活力。一是发展理念创新。要围绕思想大讨论、大解放的热潮,让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新鲜思想活跃起来、智慧力量迸发出来。要克服畏难保守的思想,既认清问题、直面挑战,更看到困难中孕育的希望、逆境中蕴藏的机遇,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主动性和进取心,着力破除阻碍____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藩篱。要按照____的高端定位,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____建设主题,大力实施____,全力构建____集群,重点抓好____建设,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二是产业技术创新。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中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要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对具有行业共性技术、行业核心技术和对____未来新产业、或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的研究,加快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科技研发转化基地建设。要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臵的引导作用。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机构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立高层次高技能急需紧缺人才绿色通道,吸引、集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三是优化服务创新。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的措施,加快完善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机制。盘活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安排好增量土地计划,确保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需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引进外地企业来汉设立分支机构,最大限度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按照“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则,打破行政壁垒和行业垄断,不断激发民间资本活力。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推进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审批事项,依法规范审批制度,严格控制行政性收费项目,改革事业性收费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作用,严格落实公开承诺、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等制度,切实维护良好的发展环境。

全民小康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民小康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话题。全民小康是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终极目标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实现全民小康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许多人生道理,也收获了诸多心灵的奇妙感悟。

首先,我认识到全民小康的实现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全民小康不仅仅是国家财富的增长,更是每个人都能共享社会进步成果的结果。只有社会各个层面的协同合作,才能够让每个人从小康生活中受益。政府负责制定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政策,企业致力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个人要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其次,实现全民小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小康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每个人通过勤奋努力才能获得的。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小康目标。努力学习、积极工作、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维方式,不断追求进步和卓越,这是实现个人小康的关键。

再次,我体会到全民小康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从点滴的改变开始。全民小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每个家庭、每个个体的奋斗下逐渐实现的。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改变和进步,都将成为实现全民小康的基础。例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环保出行等,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的小事,但集合在一起却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另外,我发现实现全民小康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追求,精神和文化层面同样重要。全民小康不仅要关注物质生活的改善,还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的提升。在追求物质小康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积极参加各种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活动。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和快乐。

最后,我认为全民小康的实现需要每个人都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应该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争取更好的表现,还是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积极参与,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都能为全民小康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实现全民小康不仅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改变和奋斗,以及关注精神层面的提升。全民小康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从个人小事做起,具备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主动奉献,才能共同实现全民小康的目标,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面小康全民行动为作文

以抗疫精神书写“诗和远方”

岁月轮回,精神不老。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实现伟大的梦想。我国有航天精神、长征精神、女排精神,这些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像一股股清流涤荡着我们的心灵,历久弥新。而这个寒假,另一种精神在神州大地孕育诞生……在抗击“新冠”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成千上万的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一种名叫“抗疫”的精神。

我的妈妈是一名普通的海关关员。从战役打响的那一天起,她就忙碌了起来,每日加班加点。我有点纳闷:“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您怎么也不停歇?”妈妈告诉我,国外的疫情迅速蔓延,在对抗输入性疫情的战场上,海关是主力军。她从事的统计分析是紧要工作,正马不停蹄地分析防疫数据,为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我懵懵懂懂,直到有一天……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妈妈所在海关抗击疫情的场景。画面里,妈妈的同事们,身穿防护服,站在守护国门的最前线。他们有的连续33天加班累倒,有的把仅有的午餐让给密切接触的旅客,有的连续19小时筛查取样,成功拦截了多名随后被确诊的旅客。我认识的小吴叔叔,在检疫一线,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而新闻里境外输入病例的分析数据都来自妈妈与同事们夜以继日的努力。望着画面上一位阿姨防护服上写着的“守护我的国”,我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这一刻,我才明白抗疫精神是什么。抗疫精神是从我做起、无私奉献,抗疫精神是风雨同舟、万众一心,抗疫精神是团结协作、众志成城!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抗疫精神在神州大地流传,作为祖国一员,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我也可以贡献一份力。

《孙子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抗疫精神的引领下,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必将春暖花开、欣欣向荣。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抗疫精神无疑是其中的亮丽一笔,实现民族复兴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诗和远方”,让我们一起奋力书写吧!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下,在千家万户的热切期盼中,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一总书记、一总理在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对我国未来10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会议还总结交流了教育工作经验,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确立了一个新起点,开创了一个新征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重要指导作用。

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强则国家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世纪梦想,完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伟大跨越,取得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突破,教育公平不断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这些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调整教育战略布局,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从立足国内发展需要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考虑,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明确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就要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教育,确保我国到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动员全社会一起努力,共同担当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新教育观、成才观、用人观,支持教育改革创新,形成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我们相信,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更加坚定,教育发展更加充满活力。让我们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而不懈奋斗!

全民健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中国正逐渐向着全民健康小康社会迈进。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不仅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的变化,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健康、教育、公共服务、人文关怀、社会和谐这几个方面展开,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健康。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而全民健康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人,我们受益于国家对健康事业的高度重视。国家大力推动全民健康,一方面通过建设健康中国,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倡导健康饮食和锻炼等;另一方面,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这些措施使得我们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我有幸体验到了基本医疗保险的便利和优质医疗服务,更深刻地理解到了健康对于小康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段:教育。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是每个人成长的桥梁。在全民健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觉察到了教育事业的显著进步。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推行义务教育,为农村地区免费提供教育,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加强教育公平。这些举措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我曾是一名乡村的孩子,得益于政府的教育政策,我有机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进入了一所优秀的大学。我深感自己有责任回报社会,将所学所成造福国家和社会。

第三段:公共服务。

全民健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国都在积极推动。我曾经在北京生活了几年,亲身体验到了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高速公路、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让人印象深刻。另外,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了改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给了人们更多的安全感。这些公共服务的提供使我深感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福利。

第四段:人文关怀。

全民健成小康社会的建设不仅仅关乎物质方面的满足,更注重人文关怀。国家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倡导公平、正义、同善、信任等社会道德理念。媒体也开始关注精神健康、家庭和谐等问题,呼吁人们关心他人,关心环境。在我身边,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活动、慈善捐赠等,人们的善意和关怀让社会更加温暖和谐。

第五段:社会和谐。

全民健成小康社会以社会和谐为目标。社会和谐是人民共同愿望,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加大社会管理和治理力度,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同时,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和谐关系不仅体现在社会秩序的稳定,还体现在人民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我相信,只有社会和谐,才能让我们过上真正幸福美好的生活。

总结:全民健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从个人角度来看,我深感全民健成小康社会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健康、教育、公共服务、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方面。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平凡的中国人,我应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更有信心迈入更加美好的未来。

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坚持把富民惠民作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落脚点,把全面小康建设当成一个系统的民生工程来做。通过创建,让普通百姓进一步了解小康、参与小康、认识小康、享受小康,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在富民方面,各地通过树立了“创业就业促增收、机制体制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出台了鼓励全民创业实施意见,在税收、用地、人才支持等方面给予扶持;畅通城镇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政府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进城就业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等。同时以提高农业高效化、创业全民化、农民非农化方式带动农民增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在惠民方面,各地坚持把老百姓最关注、最急盼解决的各种问题放到工作的重点,每年出台实施一批民心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这些民生工程覆盖社会事业的各方面,主要包括村庄建设纳入城乡统一规划,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村庄垃圾袋装化处理,农村水利道路实施改善,提高医保、低保、残疾人补贴标准等。××*市对五保户人均每年拨款供养金2600元,××*市对当地60岁以上无保险人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30元,仅这一项每年财政需支付资金4000多万元。

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作文

我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古朴而又宁静。一栋栋楼房错落有致,一棵棵绿树环绕相依,远远看去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其中四通八达的道路更是如血脉一般和我们密不可分。每天出门,家门前的小径是一条必经之路。多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沙石路,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晴天里却也是尘土飞扬……忽有一天,当数辆卡车悄然驶来,又缓缓离去时,居民们的眼前焕然一新——那是一条拥有完善排水系统的红砖路,两旁还栽有芬芳扑鼻的花朵,蝴蝶翩翩起舞,鸟儿放声高歌……人们散步在新修的路上赞不绝口:真是“小路一经修,人人笑开口”。

再把目光投向乡村。曾经,很多村内只有条条颠簸不堪的羊肠小路,行走极其不便,村与村之间的交流也十分闭塞,与外界往来非常困难,以至于农村经济水平停滞不前,远远落后于发达城市。而现在,水泥路都铺到了家家户户门口,连接着广大市、县、村,直接服务于农业。那宽广的马路改变了农民的出行方式,加快了农副产品的推广销售,更促进了乡村精神文明的进步。这可正应了政府提出的那句口号“要致富,先修路”。

在现代交通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省内各大城市的道路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路面由泥土改为了石板、混凝土、沥青……懵懵懂懂地记得,小时候,我曾坐车行过的那些崎岖的盘山公路,如今都已被一条条宽阔的隧道取代。记得那时回老家的路程要辗转多个车站,历经一天一夜;如今有了便捷的高速公路、高铁、城市轻轨……漫长的归途仅用半天时间就能到达。城市间道路的发展多么日新月异啊!

21世纪,xxxxxx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拓宽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通之路。我国与其他国家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给新世纪国际合作带来了新理念、让国与国间更加畅通无阻。这真可谓“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呀!

新时代的路越走越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默默无闻的引路人、筑路人……是他们呕心沥血,挥洒汗水,才铺起了这些通往未来的理想之路!

我坚信,未来的道路将会更加宽广通畅,人民也将在这条路上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