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堂内外汇总(五篇)

小编: 字海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课堂内外篇一

嘿,别说,在别的老师手里或许课堂就纯粹是:抄、背、默……的无趣与刻板,但是只要这课堂落入了我们的数学林老师手里,自然就会蓬荜生辉了!

林老师,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数学教师,但是在我们眼里她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老师,她不同于普通的数学老师,上课纯粹就是讲习题、做考卷,她上课虽然谈不上幽默风趣,但是却能使一节课过得充实、有趣。

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瞧,林老师又开始给我们班上课了,在上课之前,林老师首先写了一个字放在展示台上,但是却很小、很模糊,乃至于我第一排都看得不是特别清楚。

我知道了,林老师肯定又要出“大招”了!

果然,林老师说道:“高宇翔,请你告诉我我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字。”

高宇翔坐在最后一排,这么小的字想要看见自然是难若登天,果然高宇翔尴尬地站了起来,说道:“对不起,林老师,我看不见。”

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会说:“这种老师怎么会好,一上课就刁难同学!”

切勿忙下结论,林老师这么做自然有她的用意,果然,林老师说道:“呵呵,这不怪你,这是因为老师没有将它放大。”说着,林老师就将展示台按了一下放大键。

果然这次清晰多了,这时,林老师就对我们说道:“同学们看到这一幕想到了什么?”

见没有人举手发言,林老师便说道:“是不是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放大与缩小!好的,今天我们就来上图形的放缩这一课。”

怎么样,我的林老师很有趣吧,通过一个类似刁难别人的问题便引出了课题,恐怕在众多老师中,也就只有林老师这么的不拘一格、别出心裁了吧。

可这仅仅只是林老师活跃课堂的一小步罢了,真正的大招在后面,之所以林老师能够使课堂变得多彩,还有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林老师讲课非常的生动。

林老师不会像其他老师一样,只会一句话:“这个公式,抄在书上!回家去背,明天拿来检查!”

而林老师则会通过非常巧妙的方法令我们记住公式,例如,要记住圆形的面积,也就是半径乘半径乘高,她就会用生动的课件来给我们叙述,而不是让我们把公式抄在书上,自己回家去感悟。

而在叙述的同时,她有时还会非常激动地挥舞着教鞭,用双手模拟着课件中的动作来进行模仿,仿佛她也在温习着曾经学过的知识一般,那种热血沸腾是其他老师所不能带动的!而且,林老师讲课声音抑扬顿挫,非常巧妙地就带动了我们回答的积极性,因此,几乎每每上林老师的课时,班上都会小手如林。

林老师,是一个令我永生难忘的老师,她的课堂带给了我快乐、愉悦的数学经历。

专家点评:

语言平淡

课堂内外篇二

时针走到了“10”的位置。

我猛地一颤——我的小学时光,就要真正地离我而去了,我再也不能坐在六(c)班的教室里,听敬爱的老师讲课了!在小学的这段时间我懂得了很多,可这样的课堂,再也没有了。

那一年,我们班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丁老师是全校有名的严老师,管理班级很有一套。这可不,丁老师踱着步,严肃得走进了教室,手里还攥着一大叠试卷:“同学们,下个月全校举行数学竞赛,大家来做一做这些试卷,谁做得好,就让谁代表全班参加比赛。”说着便发下试卷。大家都已跃跃欲试,希望有着难得的荣耀,被老师提名参加——而不是被抽中。我在心里想:这可是最后一次比赛了,我一定要去参加,一改我以前一直默默坚守在中上游的风格。于是我开始加倍努力。在寝室里,总有我在临睡前看错误习题的专注;在清晨的空旷教室里,总有我朗读只是要点的乐此不疲;在中午的一片喧闹声中,总有我解答习题时的刻苦。

于是夏日去买冷饮的路上,热血沸腾的操场上,少了一个疯丫头的影子,只多了一份宁静的思绪在书卷中徜徉。

本以为,这一份小小的心思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清楚,没想到,这一个个场景,这一个个小女生的小小念头,没想到,被丁老师尽收眼底。

我知道这件事,是在一个暖暖的午后。丁老师慢慢踱进了教室:“我注意你很久了,你最近很用功嘛!”老师柔和亲切的声音在只有两个人的教室的教室中缓缓响起,我有些不好意思了:“嗯……啊……”吞吞吐吐了半天,最后还是老师开了口,略带俏皮的说:“要不……我来帮你?”于是,一堂课只有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的 课,开始了。一个教室,一个学生,一个老师,构成了我心底挥不去的一幅画。

阳光溢满了整个午后,也溢满了我的心田。

也许是我的努力,也许是老师的鼓励,也许是她的那一堂课,我如愿以偿地被老师选中,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我胜过了大队长,胜过了许多人。

在流光溢彩的领奖台上,我觉得灯光有些刺眼,倒是丁老师的微笑那么柔和,那么明亮。

一个学期后我又回到这里,回到难忘的教室,回忆难忘的课堂,回忆难忘的课堂,窗外,阳光暖暖的,就像你的微笑,我可爱的,难忘的,课堂。

课堂内外篇三

残月独挂,夜风徘徊;幽窗独敞,檐下的花儿,静静残

——题记

是夜,晓风残月。

看那檐下的花儿,静静凋零。昔日的光环不复存在,有的,只是那雪白的,淌着血的身躯。但我不这么认为——风儿吹繁华随着花瓣一样摒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古代龚自珍的这种感受,现在用再合适不过了吧。看那花瓣,不正是润泽一方净土的源头吗?

昼天,看那朝升的太阳在傍晚落下。浮华,光芒,荣耀,都没有了吧,但这换来的是夜天满天的繁星与难得的宁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是这最爱这一寸宁静时光的。那收敛的光芒,不正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吗?

彩虹风雨后,完美落幕中。风风雨雨一并过去,风雨的来声,便是彩虹。一个落下,一个再起,而后者比前者更美丽,看那彩虹的落幕,不也是一个晴明的天空吗?远香的余味飘近,听不见华美的燃烧。一切落下,都会绽放出其最终的华美,将其升华。一物换一物,但青出于蓝却胜于蓝,不是吗?

春的落幕是青树翠蔓,夏的落幕是瓜果飘香,秋的落寞是银装素裹,冬的落寞是鸟语花香。一切都是因果与必然,一切都是如此的美丽。落幕的循环式美妙的循环。

还是那句话:彩虹风雨后,华美落幕中。

夜晚的宁静,花儿的独残让我想到了太多太多,现在想来:这又未尝不是一堂生动美妙的课呢?它告诉我:

有时,落幕也是一种美。

彩虹风雨后,华美落幕中!

是夜——晓风残月。

课堂内外篇四

今天下午是我的两节作文课,我做了这样的安排:第一节课完成《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熟悉的农具和家用电器,第二节课指导作文。上课铃声响起,我向往常一样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教室。昨天已经布置学生在家观察、准备,我相信一节课能很顺利地完成口语交际任务。

简短的课前导入后,同学们就分组进行交流。孩子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热烈,看来大家准备得一定很充分,我暗自点了点头。几分钟后,我要求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自由上讲台介绍,其余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随后,我静立一旁,期待地望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想象着会是谁第一个走上讲台。

可等了两分钟,谁也没有走上讲台,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我疑惑了:虽然孩子们对农具比较陌生,可家用电器应该是家家都有,上台交流应该有话可说呀。我扫视着大家,碰到的却是躲闪的目光,游离的眼神,羞红的脸蛋,低垂的脑袋……这时,我意识到我的学生退却了,因为我要求的是自由上台,谁都不敢主动地、大胆地迈出那勇敢的一步。

见此情景,我忙对大家说:“同学们,说得不好没关系,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走到讲台来,你就是勇敢者、胜利者!”这时,我班的一名女生黄燕子响应了,她的上台赢得了大家的掌声。随即,又有三四名女生陆续上讲台介绍,总算没让我太难堪。哪知她们下去后,又是一阵沉默。没办法,我使出了激将法(男女生比赛),接着几名男孩子也迈出了勇敢的步伐。可随后又是沉默,我只得再次鼓励、激将,激将、鼓励,这样连续了几次,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才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课前的`安排泡汤了,我心里充满了无奈、不满、生气。今天的课堂怎么了?为什么学生们难以迈出那勇敢的一步?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学习内容让学生觉得有困难?我分明看到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成绩差点的学生依赖成绩好点的,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成绩好点的学生依赖老师,老师叫到了就回答。而我们所希望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是那样的微乎其微。看来,学生该好好反省反省自己。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小练笔,写写今天的课堂,写写自己或是同学、老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第二天学生的小练笔却给我带来了欣喜。随着文字的流淌,我感受到一颗颗稚嫩、可爱的心。在他们的笔下,有为自己大胆表现而高兴的,有为自己的怯弱而内疚的,也有为同学的表现而不满的……尤其是班长胡昌尧同学的文字,他既认真地剖析了课堂现状,也为同学的表现而深感内疚。作文结尾他写到:“作为班长,我衷心地向老师说声‘对不起!’”看到这里,我深深感动了:一个多么善解人意、多么善于思考、多么懂事的孩子呀!面对这样的孩子们,我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

放下学生的作业本,我沉思着:课堂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不佳的表现,作为教师的我何尝没有责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口语交际同样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自己在教学中怎么不多给学生创造些自主交流的机会呢?在平时的教学中从生活入手,给学生创设交际情境,赏识自己的学生,激励他们交际的信心,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怎么会不能提高呢?

从一堂不成功的口语交际课中,我更加意识到作为教师的责任。当我们常常为课堂上学生的沉默而生气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是否还在应试教育的跑道上继续前行,而忽视了学生习惯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

不过,从小练笔的成功中我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作文生活化的内涵。因为学生亲历了课堂,有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因而有话可写,下笔成文。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体验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用自己的真情记录生活,热爱生活。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中常常出现我们无法预知的沉默或是尴尬。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把握住课堂,才会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精彩。

课堂内外篇五

初一的课堂上,老师带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奇幻世界中游弋。幼年的鲁迅,在人迹罕至的百草园里玩耍、嬉戏、感受自然。他后来选择学医,也许与当年百草园内的自然生物有关吧。

每个人都不只有一个校园内的课堂,课外的广阔世界中,有更多、更大的课堂,教会我们书本以外的知识。

憧憬于外面的世界,我奋力登上了黄山。山路崎岖、怪石嶙峋、杂草丛生,每当我不愿面对前路艰险时,父母语重心长的话就会在耳畔响起:“坚持就是胜利!”

我没有放弃,一路艰辛换来了壮丽的景色。在巅峰远眺,我终于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崇山峻岭间的跋涉,让我懂得,坚持下去,就算前路漫漫,也一定看得到光明!

“登黄山天下无山。”那一年,我6岁。

故宫,象征着皇族权威,琉璃瓦闪着柔和的金光,金水桥上汉白玉雕刻的石狮子至今威风凛凛。500多年间,它见证了国家的荣辱兴衰,历史的改朝换代。而今,天安门前的朝阳依旧升起,青石板路默默地讲述古今。

徜徉在雕梁画栋中,徘徊于巧夺天工的国宝间,驻足于大气磅礴的紫禁城内,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工艺、精妙绝伦的设计,令我流连忘返。作为炎黄子孙,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爱我的祖国!

五千年灿烂文化历久弥新,生生不息。那一年,我9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戈壁滩上飞沙走石,满目荒凉,谁记得,当年卫青、霍去病横扫匈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谁又知道,大漠深处,藏匿着举世闻名的宝藏?

莫高窟,沉睡千年的美人,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美丽让它更显得弥足珍贵。令人惋惜的是,战火纷飞的年代,多少利欲熏心的人盗走瑰宝,这是中华文化史上无法估量的痛!

胡杨林还在随风起舞,仅存的几百窟无价之宝也随着时间的侵蚀消亡。

莫高窟,美丽又伤感的故事。

“落后就要挨打。”那一年,我12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一次旅行,都是一堂课,一堂比校园里更精彩的课。我从未从旅行中学到数学概念、英语语法,但我看到了祖国的锦绣河山,拥有了勇往直前的毅力!

这也是课堂,更重要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