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节最佳作文二十三篇(汇总)

小编: 笔舞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一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端年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粽子,还会去看赛龙舟呢,十分热闹!

传说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的一位大诗人屈原。人们会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是为了以防鱼吃掉屈原的尸体;赛龙舟也是为了驱赶鱼类。

午饭过后,妈妈、婆婆、阿姨一起搬着几个凳子到外面,还搬了一大盆糯米和各色各样的馅儿,有豆沙馅儿、红豆馅、蜜枣馅等。说是包好了给邻居家的老奶奶,老爷爷吃几个,再分几个给亲朋好友吃,剩下的就自己吃。也是呢,懂得分享才会更快乐!

“加油,加油!”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到底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呢?原来啊,浦阳江上在赛龙舟啊。共有五支龙舟,参赛选手们紧张地准备着,只听着一声号令,这五支龙舟如离弦般地飞出去,桨手们都个个都身强力壮,并有节奏地划着般,当船桨接触水面的一瞬间,江面就溅起了白色的浪花;鼓手站在船头,用尽全身力气敲着鼓,控制着船速度;舵手,站在船尾掌控着船的方向。江岸两边的观众人山人海,屏息凝神地关注着这场比赛,有些人还大声吆喝起来:“加油!加油!要追上来了!”还有些小孩子都围着江边跑来跑去,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看到了如此热闹的赛龙舟比赛,老人家的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

端午节,实在太有趣了,对了,我还得回家吃香喷喷的肉粽呢!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二

幽幽艾草香,又是端午日。

——题记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在五月初五。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日子。有一首诗写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是最雅致的节日。

端午节第一项:包粽子。包粽子须用到粽叶,里面包的是糯米、葡萄干,红枣等,听父亲说也有包肉的。去年我们在教室里就包了好多个。还有两位会包粽子的奶奶在指导我们。我本来不会包的,小邱就教我包,我比较笨,所以他就一遍又一遍的教我,最后我们包了好多,分给我们全带回家了,那是我吃过最甜的粽子。

去年包粽子,今年第二项做香包。

今天上午袁老师突然抱了一大堆的东西走进教室,我们当时都觉得奇怪,猜测里面是什么,有些人说是吃的,有些人说是粽子,还有些人说是给我们的端午节礼物。直到打开我们才知道是做香包的料。袁老师先给我们发了一个白色的袋子,她说:“这个袋子是装香料的。”然后她又给我们一一讲解那些香料。香料有合欢花,茉莉花,枝子花,还有一个我最喜欢的红色的花,听说可以驱虫,当然香包里最重要的主要成份是艾草。

今天的端午过得算是我最有意义的一天。因为去年把粽子吃了就没有了,今年这个香包可以一真保存着。

去年端午包粽子,

今年端午做香包。

年年端午都有礼,

明年端午更有趣。

祝福所有人端午安好。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三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传说有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一说到端午节,有许许多多小朋友都会想到一首关于端午节的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这一天,大家都要包粽子,赛龙舟。

粽子美味可口,味道好极了!奶奶曾经教过我包粽子,可我包的粽子的样子与奶奶的相差十万倍!我生气了,说:“不干了,怎么包也不好,还不如出去玩呢!”“像你这样心不在焉的,当然包的不好了!“奶奶笑着说。我挠挠头说:“哦。”说完,我又开始认真的学起来。我包的粽子有肉馅,红豆馅,蛋黄馅的。包完了,在锅里煮了三四个小时。锅一开,哇!好香啊!我都馋了。一下连续吃了好几个,才不想吃了。

我喜欢端午节,喜欢吃粽子,更喜欢端午节时家里充满快乐的气氛!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四

锣鼓响,棕叶青,端午今又至;糯米白,馅咸香,阿婆把棕包;又忆,斑斓龙舟水中游,绿棕味美永难忘,浓浓情思入我心。

友情·赛龙舟

方晨曦破晓,村子顷刻便热闹起来,大人小孩不约而同地围在龙舟旁边,等着送它上赛场。不得不说,这舟身五彩斑斓,宏伟壮大,龙头上印有刻刀留下的痕迹,一眼一须,逼真极了。我和伙伴盼着我们的龙舟能赢,于是从头到尾都紧紧跟着它,形影不离。

正午时分,烈日当头,江岸边人潮拥挤,挡住了眼前的江水,像一股晃动的水,时而向右倾,时而向左倒,我们仗着自个儿小小的身材,钻过人群,待眼界开阔后,便又将视线放在我们的龙舟上。

“锵……锵锵。”锣响舟动,岸上的人用力地喊着加油,我紧紧抓住伙伴的手,微微颤抖,耳边除了那鼓声,便是什么也听不见了,眼见那最熟悉的最耀眼的龙舟遥遥领先,冲过红线,我像终于吸到了空气,活了过来,回头与伙伴面面相觑,热泪夺眶而出。

亲情·包粽子

一竹篮洗净了的粽叶整整齐齐地摆在地上,绿得出油。又一盆盆糯米、绿豆、五花肉,将嬉戏玩闹的小孩都吸引了去,坐在小木凳上,耐心地教着如何包粽。

我望着手中松松垮垮的粽,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包,总不成样子。阿婆大笑,接过我的粽,不过是三两下,松松垮垮的粽便在她又大又有力的手中变的结实又饱满。她端去锅中煮,整个房里氤氲着诱人的粽香,我两手撑着头,看着阿婆把糯米绿豆一层一层放下,突然发问:“阿婆,为什么粽子里要放绿豆啊?光是糯米不是更好吃吗?”阿婆不假思索地说:“因为糯米热气啊,你们小孩子吃多了是消化不了的。”听到这奇怪的回答,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这样啊,原来糯米热气。”阿婆也笑了。

乡情·品粽子

节后返校,舍友们都带回了自家的粽子,放在以往我也只知道阿婆包的那种馅,可她们带的却是各式各样,论馅,有花生、咸蛋、与甜米;论样子,有竹筒状、六角状、与四方状的,眼花缭乱。

舍友小心翼翼的脱去它嫩绿的衣裳,它外容金黄,甚是可爱诱人看,再将它分成一个个小块,我早已露出了一副馋涎欲滴的样子来,舍友将其端至我的面前,“尝一尝,这是我家乡的味道!”拿起一块,放入嘴中,浓浓的粽香充斥着我的口,不由得叹一句“真棒!”。舍友的脸上立刻洋溢着许多许多的幸福与自豪,“我最喜欢我家乡的粽子了,这可是我家乡的味道哦!”说罢,也将粽子放入口中。

端午又至,人儿也活泼了起来,又是那绿叶长舟,将人引入了缠绵的情思之中,铭记于心。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五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小孩子哼唱这首儿歌时,就是端午节来到之日。

又到了五月初五,本是我最盼望的节日,可这个端午节我过的却不太快乐。中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屈原而由来的,但年年过端午都是一种模式——吃粽子。基本端午前吃,端午吃,端午后吃。甚至让人吃得呕吐,想一想身边的人更喜欢过洋节,比如圣诞节。这是为什么呢?我在思索最后我总结出了三点:

一是因为大家没过过觉得十分好奇。

二是以为国外的节日形式丰富多彩,在圣诞节让小孩子会得到礼物。

三是人们都觉得国外什么都好,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日渐侵蚀着我们的大脑。

所以人们觉得洋节好。但中国的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才演变成为民族之魂。那怎样才能让人们参与进来呢?也许只要把内容在丰富一下,就会让更多的人来参与,比如在端午节时,在江边举行吃粽子比赛,包粽子比赛,寻粽子比赛……可以激发人们来踊跃参加,这样不但可以让这种文化承传下去,还很有趣。

让我们把中国的传统节日传承下去吧!我相信,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有一种相通的味道,属于中国人的味道,这淡淡的芳香围绕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身边,如同粽子一样绵软、香甜,又好让粽子那清香悠远……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六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名称不同,但各地方人们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插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

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赛龙舟活动。

早晨取龙须水——因为传说的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喝,祈求一年平安。

插艾叶于门是因为艾叶能僻邪,这一天插艾叶于门上能保平安。

上山采青是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人们上山采一些草药,像天冬、麦冬、金银花等放在家里备用,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气,也十分舒适。

食粽是因为这一天是五月初五,据说这是为了怀念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写了很多爱国诗,可是屈原的爱国之心没被国王接纳,于是跳河自尽,所以吃粽子时,第人们总爱给孩子们讲屈原的故事。

赛龙舟也来自对屈原的怀念,沿江水乡在端午节前后组织龙舟。人们用了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七

夏日的风阵阵拂过,树叶在风中哗哗作响。

我拎着沉重的行李欢天喜地地往家的方向奔跑,节日里,城市的喧嚣不足以打破我心中那份回家的渴望。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回家了。

远远地,我就望见了家门前那棵和我一同长大的老槐树,它是那样的绿,绿得充满活力,透露着它向天空喷薄的希冀,蕴涵着树下那位妇女对她的三个到城市求学的孩子日夜的思念。

看到了,是母亲!她一手扶着树,努力地踮起脚,用黑亮的眼睛向着远方这条小路搜索、探寻,看看是否出现了她所盼望的身影。

我似离弦的箭,向母亲狂奔过去。扑进母亲怀里那一刻,我的心仿佛就要到达天堂!

日未落,月未升,风儿依旧轻轻地吹,把家乡屋顶上的炊烟吹散到每一个角落。

在我们乡下,端午节这天,人们总是习惯很早就吃晚饭。

饭桌上,我们和母亲聊起我的初中生活,聊起二姐紧张的高中生活,还一同祝贺在浙大学习的大哥喜获奖学金……谈笑间,一家人喜乐融融,母亲的眼中时刻闪烁着骄傲和欣慰的光芒。她把一个又一个孩子送进知识的殿堂。爱,陪我们在书海中远航。母亲把孤独留给了自己,却把爱给了我们。

爱她,是说不出的刻骨铭心。

点点星光淡淡地融进夜空,空气中浸润着一种诗意的感动,让在院中乘凉的我们沉醉其中,浮想联翩。

我曾经觉得,每年在家过端午节很没意思,总想插上翅膀飞离这个小小的家,飞向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去圆我心中的梦。离开母亲,我才真正懂得了“月是故乡明”的深刻意味。有时真希望自己是一只风筝,甘愿被母亲牵引,因为我明白,有母亲的牵引,我在那一片无边的天空中就不会迷失方向。

星光熠熠,情意融融。

难忘那个端午,在那一刻,一家人静静地坐在夜色下,美丽的意境早已驱走了一路颠簸的疲惫,团聚的温馨早已让我们每个人陶醉。亲情如花,早已盛开在心灵的沃土上,散发出爱的幽香。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八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大家都很开心,又可以吃到香甜美味的粽子,可以看到精彩绝伦的龙舟比赛了。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我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后,人们害怕鱼来吃屈原的尸体,就包了“粽子”扔进河里给鱼吃。

从那时到现在,我们一直都未改变这样的习俗。说到包粽子,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洗净粽叶,把粽叶包成像蛋筒的形状,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糯米,再封好口,最后用绳子捆紧。蒸过粽子后,会闻到一股喷香的味道,再拆开粽叶香味就更浓了。糯米吃到嘴里是绵软的,使人很舒服。

这时候,一边观看龙舟比赛是极好不过的事情了。比赛拉开了帷幕,龙舟如同一条条不受控制的“野龙”,飞似的冲向终点。队员们很兴奋,飞快地划动着船桨,但节奏很整齐,与鼓点密切地配合着。队员们的脸上写满了势夺第一的决心,都咬紧牙关,一刻也没有放松。成绩很快就出来了,胜利的队伍在兴高采烈地欢呼着,而不幸落败的队伍自然是有些沮丧。但是无论怎样,这种勇于奋斗的体育精神是值得肯定与赞扬的!

端午节有很多特殊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先辈们希望我们将包粽子这项技艺传承下来,希望我们拥有划龙舟的体育精神!现在,很多人似乎都已淡忘怎样包粽子和划龙舟,但是这传承的事是需要我们去做的,做得好与坏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有没有认真去做了。

或许几百年后,人们看不到龙舟比赛也吃不到粽子了,但我们得记住中国曾有过这样一个节日以及它弘扬的精神。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九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乡下奶奶家过端午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一路上,我心里一直在想:奶奶有没有包又香又甜的枣子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我看见奶奶早早地站在门口等我们了,我一下车就扑到奶奶的怀里,说:“奶奶,端午节快乐!你有没有包我爱吃的粽子呀?”奶奶亲切的回答:“小馋猫,知道你要来,肯定早就烧好啦。”

我一溜烟似的冲进厨房,看着一个个小粽子,口水直流,飞快地把叶子剥掉,头也不抬地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粽子甜甜的、软软的,真香啊!肉粽子里面夹着肉,像一个帅气的霸王,枣子粽旁边夹了两颗枣,像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

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许多地方还要举行龙舟比赛呢!

吃过午饭,我和哥哥来到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赛龙舟了;每一条龙舟上,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他们目光炯炯,神情严肃。只听一声号令,水手们奋力地划着,动作是那样整齐,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更加使劲了,龙舟像离弦的箭驶向终点。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十

今天是端午节,以往的端午节,我们一家四口都去外婆家过,那热闹的气氛、浓浓的端午节味儿,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记忆中,端午那天,外婆一见到我们,像小孩那般乐开了花,忙着拿黄瓜、黄金瓜、麻花塞进我们手中。

既然是端午,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外婆包粽子了。桌上放着粽叶、糯米、红豆、红枣、五花肉,还有扎粽子的线。外婆麻利地拿起两片粽叶叠在一起,握成锥形,然后,放些糯米,再放红枣,(是红枣粽嘛),放上两颗或三颗红枣,用手把糯米压实,再把粽叶对折过来包个严实,用线捆结实、捆紧。看着外婆熟练地包着一个又一个粽子,我也忍不住了,试着去学,两片棕叶拿在手,无论怎么折都没有外婆折得好,糯米不是放太多,就是放太少,最后包起来一点样子都没有。可谁会在乎我包得好不好呢,外婆看见了还一直夸我。

阵阵粽子的清香飘入我的鼻子,仔细闻闻还夹杂着红豆、红枣、五花肉的香味……

正沉浸在对以往端午节的回忆里,妈妈的手机响了。我竖起耳朵,果然是外婆打来的,心里不禁美滋滋的,等下就可以去外婆家啰。然而,耳边传来了妈妈的话:“老妈,今年端午在家过了,斌的家庭作业很多,还要复习,星期一要月考。”我听了,像泄了气的皮球,耷拉下脑袋,闷闷不乐地继续埋头做作业。

窗外飘来阵阵粽子的清香,邻居家在烧粽子过端午了。

傍晚,妈妈催促还在做作业的我:“先吃饭吧,等会吃完饭再做,抓紧点,还得复习一下,准备明天的月考。”

坐在餐桌前,看到丰盛的菜肴,有黄鱼、黄鳝、黄瓜,确信今天是端午节,知道妈妈忙了一下午。可我心里分明觉得缺少了什么……

不经意地,那端午的味儿在悄然间淡去。我记忆中的端午还会回来吗?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十一

说到端午节,大家想到的肯定是清香扑鼻的粽子。端午节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每到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甚至海外的华人聚居地区都会弥漫着粽子的香味,响起赛龙舟的锣鼓。

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屈子当年被奸臣所陷害,流放在汩罗江边。他整日里忧国忧民,感叹“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后来,楚国国都失陷的消息传来,屈原更是怀抱大石头,投江殉国了。人们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为了保护他,不让鱼儿吞食他的尸体,就用糯米包了粽子,用船载了投入江中。渐渐地这个做法就流传了开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也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五月初五早上,我和爸爸早早就起了床。我们要上山去采艾蒿,那是一种有着特别气味的草。爸爸告诉我:“端午节也是人们去除污秽的节日,所以这一天人们会采来艾蒿、桃枝,挂在家门上,驱邪去秽,保佑一家人健康平安。”没想到端午节还有这么多的说道,我的兴趣一下子来了。

那天,我们爬了几座山,采回了大抱的艾蒿,也折了一些桃枝回来。回到家,吃吃清香的粽子是应有的内容。

端午节,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我知道中华民族还有许多这样的节日,我们的民族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十二

今天是端午节,我早上来到了姥姥家,刚刚进去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让我陶醉。我走进厨房,看到锅里煮着许多粽子,我已经快控制不住想吃掉它们的欲望了。

我从锅里拿出了一个粽子,咬了一口,很甜,我从中细细的品尝,我觉得我姥姥可以去当一个厨师了。

我吃完粽子,走出家门,爬上了一座山,我本以为山上没有什么人,但我一登上去,人还不少呢。我想自己清静清静,就没和那些人一起上去。

过了一会儿,我开始向上爬了,在路上,我边走边看四周的美景,有时遇到好看的.景色我还会拿手机拍上一两张的照片。我学往上爬,两边的树越茂盛,我已经不能用语言表达我当时愉快的心情了。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已经满头大汗了,但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在阳光的映称下,山上的松树显得格外茂盛。突然过来一阵风,风中带着泥土和花的味道,让我的心情更加愉快。

这里的景色让我想起了桃源仙谷,只是这里没有流水,如果有的话,一定会更加美丽。

我在林中大喊了一声,抒发我当时的心情,但没想到惊起了一些鸟,看样子我打扰到它们休息了,它们唧唧喳喳的叫着,在别人的眼中这叫声只是噪音,而在我眼中这声音就是一段美丽的音乐!

太阳已经到了我的正上方,我也要回去了,我下了山,在山脚下有一次的看了一下山的景色:真是令人陶醉呀!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十三

昨天是五月初五,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

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端午节还可以称为端五节、五月节、端阳节、女儿节等等。

吃完午饭,妈妈还告诉我好多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呢。原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在朝廷做官,也称为大夫。他给国王提出了好多改革建议,可是国王不但没采纳还将他流放到外地,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最后他抱了一块石头跳进汨罗江自杀了,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日。

屈原的爱国精神感动了楚国人民,汨罗江沿岸的老百姓纷纷划着船儿,将自己家用大米做成的粽子、面食等好吃的投到了汨罗江里,这样河里的鱼儿就不会将屈原的尸体吃了。所以为了纪念屈原,我们就有了每年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传统。

妈妈还告诉我另一个历史故事,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女孩叫曹娥,在十四岁的时候,她的父亲溺于江中,多日不见尸体,整天沿江号哭,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也跳入江中,五天后她抱出父亲的尸体,被人们传为神话,人们为了纪念曹娥,就在当地建了曹娥庙,慢慢地,五月初五这天也就被称作了“女儿节”。

昨天我不仅品尝了美味的粽子,还知道了端午节、女儿节的来历,所以我感觉今天过得特别有意义。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十五

星期三下午放学后,回到家做完作业后,妈妈迫不及待的带我去了外婆家包粽子。

首先,外婆端出了一盆泡过灰水的糯米,紧接着又拿了一些洗干净的粽子叶和绳子,就这样,外婆就开始教我包粽子了,这是我第一次学包粽子,我小心翼翼的拿了两片粽叶,叶子要一正一反叠在一起,再把粽叶对折,折成一个像漏斗一样的形状,再用勺子挖两勺米放在漏斗里,把米压结实,但是米不能太满,太满了就不好包,包好以后又要用绳子捆几圈再打结,我感觉有点难度。

外婆先示范了包粽子的过程给我看,然后我按照外婆的步骤包了几个粽子,可是我不会绑绳子,是外婆帮我绑的,虽然我包的不太像外婆的那一种,但是也算是成功了。

然后,妈妈和舅妈也拿起了粽叶,包起了粽子,舅妈包的就很像外婆包那种妈妈包的,就像我这种,哈哈,我和妈妈包的都是有一个长尖角长形的,外婆和舅妈包的就是三角形的,我觉得外婆包的最漂亮。

我们包了两种口味的粽子,一种是猪肉花生的,另一种是原味的,全部包好以后,外婆就拿到厨房去煮,煮熟了以后,外婆从厨房里端出来,我闻到一股香飘飘的粽香味,看到其中有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我狼吞虎咽的吃起了花生肉粽子,虽然有点烫,可是太香了。

这次包粽子,我很开心很快乐,更让我收获满满。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十七

昨天夜里第一次在这里看到了——北斗七星。

而今天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一提到端午节,人们都会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见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十八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不会感到很陌生,唐代大诗人殷尧潘的一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早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端午节又称重午节、端阳节。它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华三大节日,端午节最早起源于农历五月五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有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于是,热爱屈原的人们不愿让鱼虾吃掉起源的尸体,为了让屈原安息,就往江里投了许多食物。还有说是,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与信仰。于是,在五月五日包粽子、赛龙舟就渐渐成了当时古人们的习俗,这样的习俗就被一代一代的人们传承了下去,也就成立我们所说的端午节。

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呢?这是因为《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屈原的好朋友,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绳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按照那位朋友的方法去做,世代相传,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端午节的食品。

每逢端午佳节,子女们都会带着老人们、朋友们共品粽子,共亿过往,闲忆家常,一起在湖面上赛龙舟,说说笑笑,老人们见到子孙承欢膝下,劳碌一生的辛酸也就随着笑声烟消云散了。

历代文人墨客,对端午节也是别有钟情的。宋朝作家文天祥的“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表达了文天祥对端午节的喜爱之情;唐朝作家文秀的“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表达了他对屈原的同情之心;北宋张丰的“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表达了他对北宋的一片忠诚之心和对屈原的敬意。

最后,在这端午佳节里,祝大家过得健康、愉快、喜乐、平安。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十九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题记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传说这是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为了纪念他,人们将五月五日定为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因为这天恰好又是弟弟的生日,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是个特殊的端午节。

早上刚起床,便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味道。糯米,牛肉,大米,小米……不用说,这是准备包粽子,在我们这里,端午的一大习俗就是吃粽子。奶奶是个十分讲究的人,所以这天起的格外早,给我们准备好早饭后,便去地里拔了几棵艾蒿。然后放在大门口,一边一棵。如果仔细一点,会发现许多人家的门口都有几棵艾蒿,具体什么含义我也不太理解,只知道插艾蒿也是端午节的一大习俗。

早饭后,我们便去了蛋糕店。姑姑要我和弟弟随便挑一个。我盘算着。弟弟说:“咱们几个人啊?”我说:“小孩就三个。”见我们一时拿不定主意,姑姑边给我们挑了一个稍大型的,我和弟弟拿着蛋糕,叫上妹妹,开心的回家享受去了。

我们把大人的给分出来,还省下一大半呢。我们便一人切了一块。看着喜爱的节目,一会儿,妹妹偷偷的用指头抹了一把奶油向弟弟脸上抹去。弟弟瞬间变成了一个大花猫,还没来得及反驳,我又用同样的方法给弟弟摸了一脸奶油,给另一半脸找了找平衡。弟弟反驳起来,追着我和妹妹满院子跑,直到我们大汗淋漓累得跑不起来,才肯停下来消停一会儿。因为很热,我们干脆把冰箱里装雪糕的那一层抽出来,把空调打开,那简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奶奶从外面回来了,我们三个同时喊。我和妹妹喊奶奶,弟弟喊姥姥。于是我们俩便顺手将带着奶油的盘子一边一个给弟弟贴到了脸上。异口同声道:“就你特别!”弟弟急得在原地直跺脚,我和妹妹便在一旁哈哈大笑,再看看奶奶,在一边笑的直不起腰了,我们沉浸在了那无穷无尽的快乐之中……

我们终于过了一次有滋有味的端午节,虽然没有赛龙舟那样令人激动的场面,也没有一场盛大的酒会,但那却是一个令我们难以忘怀的端午节,是一个专属于我们这些孩子的端午节。

我们在盼望着下一个端午节的到来!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二十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这一天,是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的。

说起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我倒想起了一个历史故事。在战国时期,楚国被秦军攻破,屈原因不忍心国家灭亡,最后在端午节抱石头跳进了汨罗江自尽而死。之后大家为了不让汨罗江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就把一个个粽子投进了江中,还划着有龙形状的小船去寻找屈原的尸体。这就形成了划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的习俗了

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个习俗,还有挂艾草、喝雄黄酒的习俗呢!不过,我还是最喜欢吃粽子这个习俗。

在端午节当天早上,妈妈总会早早的去菜场买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红枣等等,买齐材料以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啦!首先将两片粽叶重叠;然后,舀一些糯米和红枣;接着,将上面的粽叶向下压住开口处;最后,用绳子将粽子绑紧,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包好了!远远看去就好像一座座迷你小山啊!妈妈把一个个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等着粽子时,我心里着急万分,想粽子想得口水流了一地。每过十分钟就去问妈妈:“老妈!粽子好了吗?”就这样等啊等,直到我跑进厨房,只看见妈妈掀起锅盖,哇!真是太香了!一个个小粽子在锅里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娃娃。有的好像在游泳,有的好像在对我笑,还有的好像在做游戏。

我迫不及待剥开粽叶咬了一口,哇!真是太好吃了!我和妈妈一人吃了一个大粽子,真是太满足了!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我们要传承这些民族文化,我喜欢过端午节!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二十一

过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姐姐已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此时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了。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姐姐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再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说的步骤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馅哦!我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的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二十二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便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了诗意的节日。屈原的为国投江自尽,得到人民的缅怀,便有了这个节。它的别称也颇具诗意,如当五汛、浴兰节、菖蒲节、龙日节等。它处夏日,一个燥且热的时节,于我却显得静且凉。

在我的记忆中,端午总是青色的。这种记忆很抽象,但是每次一想到它,一个青色的世界就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孩子们脖前挂着的鸭蛋,青的淡雅且清新。河边杨柳的青色也是嫩嫩的,朝气蓬勃。河水则青得更为深沉稳重,浓墨重彩一点了。龙舟同样也有青色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粽子在进锅前同样绿的活泼,蒸熟后的青带上了些许暖色调,使人很有食欲。

提到了粽子,正好也该讲讲。粽子是一种传统节日食物,只有端午时才会有。我们家的粽子,每年都是我爷爷亲手做的。他每次都会准备好最大的碗盛那洁白可爱的糯米,旁边的盆里盛着水,浸着翠青色的粽叶。我最爱看将糯米填好后往内塞馅的过程,在白白净净的糯米中藏着一小块宝藏,或是一块红艳似血而又像蜜一般的枣,亦或是一块香味浓郁滋滋冒油的猪肉。包好进锅,蒸煮后开锅时漫开的蒸汽,满满的都是幸福。

划龙舟也有趣,每年我都会去看秦淮河的龙舟比赛,十分热闹。岸边虽算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是算得上人多的了。划龙舟的人们喊着号子,配上擂鼓的声音,气势磅礴,颇有力量感。

这就是端午节,我热爱的那个端午节。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二十三

端午是一个传统节日,在五月初五。

端午的活动丰富多彩,每一样都精彩万分,趣味盎然。

说到端午就不得不提到一样家喻户晓的美食——粽子。老人们热衷于它,早开始准备了。需要先准备箬叶,将它洗、晾;准备捆粽子的各色绳子;馅料——干肉、豌豆、蜜枣、豆沙……多种多样;糯米得提早泡。一种传统的灰汤粽,还需要用稻草灰熬汤。我最喜欢吃蜜枣馅的。还未剥开,若有若无的香气就飘了出来,萦绕在鼻间。一掀开箬叶,浓郁的香瞬间释放。一口咬下去,粘滑的糯米,混着一丝甜味,厚实的口感令人难以忘怀。孩子们还喜欢提着一串串的粽子去串门。

端午的早上,一些家庭吃咸鸭蛋。于是,一种名为“撞蛋”的游戏应运而生。简单的规则,就是各自挑一个鸭蛋互撞。赢者高兴,输者只能闷闷吃蛋。这游戏也为端午添了几分欢乐。

插艾草,它的香味可以驱虫,插一把在门上,好看又香。此外还有卖五毒饼、衣丝等各地特有的风俗习惯。

端午那一天最精彩最令人翘首以盼的大约就属划龙舟了。

一艘艘龙舟入水,人们早已将河道两岸围的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鞭炮响起,划船的人们进入到龙舟里。擂鼓的把鼓捶得震天响,号子喊的整齐响亮。汉子们鼓足了劲,浆渐起大大的浪花,水花飞溅。龙舟在水上飞行。看客们群情激昂,加油声震天动地。锣鼓声鞭炮声号子声加油声……混成了最雄浑激烈的交响曲。为端午这台轰轰烈烈的大戏完成尾声部分,落下这一天的帷幕。

在锣鼓声中,在欢笑中,在粽子的清香中,端午来去匆匆。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二十四

满街的吆喝声,满眼的彩色绒子——我猛地想起这个特殊的日子——端午节。

在我的记忆里,这个日子是从爷爷的竹篮里开始的。每到这一天,我都会急急忙忙地催促着爷爷。而爷爷总是不急不慢地在磨刀石上磨着小镰刀

悠闲地抽着烟,眯着眼,笑着看我这个毛躁的小毛孩。“好了!”爷爷拿着小竹篮带着我一起去采药。

那并不是药,而是一些普通的可以驱蚊虫的花草,一种古老的传统,最令我者迷的是爷爷口中的那个爱国诗人——屈原。蛮强的爱国热情,却怀才不遇,遭遇奸人陷害

看着支离破碎的国家,他黯然神伤,选择了投江自尽。我深刻地记着,在说到屈原被陷害时,爷爷的眉头拧着紧紧的

眉宇间表现出无比愤怒之情。他狠狠地割下草,叹了口气说:“哎,多好的一位英雄啊,却——爷爷欲言又止,轻轻地提起篮子,便走了。”愤怒与惋惜在空气中久久回荡。

当然,端午时回忆屈原的情境很悲伤,但也充斥着欢笑与快乐。

洗澡水的颜色是绿色的,我曾以为是饮料,偷偷地喝了一口,又苦又涩。奶奶笑眯了眼,爷爷也不由得哈哈大笑。

小小的我常傻傻地问奶奶:“奶奶,为什么要洗澡哩?”奶奶扇着大蒲扇说:“这样不怕小鬼来抓你,你夜里也不会害怕了。”

奶奶笑了,深深的皱纹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彩色的绒子的吸引是很大的,我常常是刚一洗好,便火急火燎地跑去奶奶跟前,让奶奶给我系上绒子,跑去与朋友炫耀。

喷香的粽子,引起了我的食欲,吃了慢慢的一肚子。爷爷常逗我说:“粽子都吃光了,拿什么喂小鱼呀?”我听爷爷说屈原的事。

急的我抓耳挠腮,一时间竟不知所措。爷爷奶奶笑的已不成样子,我这也反应不过来。

端午节的回忆是多么美好啊!我真希望这一次端午节,能再和爷爷一起去采药,听爷爷讲那屈原的故事,让奶奶给我……

端午节最佳作文篇二十五

校道上满树满树的紫荆花诠释着初夏的幽美,在知了没日没夜撕心裂肺的啼叫声中,我终于很不情愿地接受了夏季的降临,就犹如我很不情愿地接受一个朋友离去那般。我嘟着嘴,站在季节的前端,迎接着这些锈迹斑斑的日子里,唯一能让我这颗被城市功利填满的心泛起与前程无关的波澜的节日---端午。

我努力在沾满都市灰尘的记忆中翻阅故土里为其保留的一切习俗,然而端午在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已经被过滤得只剩下母亲飘香的粽子和父亲在龙舟上的吆喝声。天边的落霞,在孤鹜的陪伴下,愈发凄美。眼眶涨得酸痛,我是受不了夕阳的浪漫情怀,特别是漂泊在外。眼球蒙上了水膜,眼前的一切不断地模糊。于是景物迅速地幻化,那个朝朝暮暮都牵扯着自己的地方,出现了。古老的房子,古老的习俗,古老的微笑。浅浅淡淡的思想,简简单单的话语,把我伪装得很好的底线一下子击溃了。我原以为自己是个淡然的人,但是那方院子却让我第一次懂得了游子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忽地想起了两句诗“朝暮念团圆,夜夜思相见,直到归乡入院时,方晓伤出处”。

那时候的我还是个丫头片子,小小的心总是塞满父母亲给予的,故土给予的幸福。端午就是盛夏带来的第一份疼爱。在母亲忙碌的身影里,总会有一对重叠的瘦小的影子。我会在母亲淘糯米的时候,颠着屁股去帮倒忙。初夏的季节,发热的手,浸在冰冷的井水中,很舒服。那种感觉,是水泥森林里空调房所可望不可及的。我会在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偷吃和了糖的糯米饭,每次都会把嘴巴烫出血泡,母亲心疼的表情,一直陪伴着我长大。我会在父亲要去练习划龙舟的时候吵着要跟着去,然而每次都被两根棉花糖糊弄过关。我会在毒辣的太阳下,和母亲一起到江边给父亲送解暑茶。看着父亲在江心挥舞着桨,总是会很自豪地对围观的小伙伴讲“瞧,那个是我爸”,然后昂起头。那时候,母亲总会在忙完手里的活后,抱着小小的我,在院子里紫荆树下,教我唱童谣。蒲扇的一摇一晃,伴随着古老的节奏,等待父亲归来。那时候,父亲总是会在傍晚时分,大汗淋漓地出现在篱笆外,手中经常会捉着一两只被降服的知了。此时我犹如童话里王子见到梦寐以求的公主般,奔向父亲,接过他手中的知了,心在狂喜中雀跃。须知在那个年代里,知了是孩子最心爱的最得意的“玩具”。 黄昏时分,母亲会用自家泡的药酒给父亲擦红肿的手臂,嘴里不时抱怨着父亲练习时太卖力了。父亲总是憨厚一笑,狼吞虎咽吃着母亲为包粽子而准备的甜糯米。欢声笑语在院子里回荡,好一个和煦的夜晚,正如晏殊所说那般“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那时候小小的我还没学会叹气,还没卷入尘世的风风雨雨。那时候的日子像在云端飘舞般,多姿多彩,那时候的幸福很浪漫。我们一家子就那样在老房子里幸福着我们的幸福,没有急功近利,没有你争我斗。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夜很静,院子里很热闹,生活简单却和满。然而光阴总是逃不过琴弦上的腐烂,料不到的是,有那么一天,我也成了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孩子,不再年轻的双亲,很自然扮演了倚门盼儿归的角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孩童时期背的诗,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会成为主角。

又到了五月五,思家的愁绪就如初夏的雨那般缠绵,疯狂地蔓延。剪不断,理还乱。想念母亲的粽叶香,怀念父亲的龙舟赛,想念故土的一切一切。

南方的夏天,总是那么地容易就进入状态。看着满眼的绿,满色的夏,温柔了我的视野,也似乎温暖了离家孩子斑驳陆离的心。我背起行囊,沿着原来预定的轨迹走着,丝毫没有为这个古老节日的来临而放慢脚步。始终谨记着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该风雨兼程”。小小的我,有个大大的梦想,要在某一天,把明媚的笑靥永远种在双亲的心上。

在这个五月,我唯一能做的只有在心中默念,希望故土一切安好,希望二老安好。

端午,近了。幼子,走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