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一作文常考题目精选

小编: 笔砚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初一作文常考题目篇一

那是早晨菜市场旁边的馄饨馆,小店不贵,一碗馄饨才3元,但小店生意很好,许多人们都会到那里吃早饭,我偶尔也会光顾,但今天发生的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赶时间,就匆匆点了一碗馄饨,馄饨刚上来,我就看到了眼前的这一幕: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步履蹒跚的走过来,她皱巴巴的脸让人心生怜惜,面对这样一个老人,我目视了许久,心里说不出来的滋味。又看了看穿着,衣服十分破旧,显然是穿了很长时间了,手里还拿了几个又脏又破的袋子,但袋子里面装了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一看,她就是一个流浪老人。

当她要了一碗馄饨时,用那干瘪的双手递给了老板5元钱,老人要的是一碗3元馄钝,正等待老板找她钱,只见老板说:“这顿饭不收你钱了,你这么大岁数出来很不容易,我不要你的钱,钱收好吧!"老人显得很不好意思,满脸通红,像做错了事的孩子说:"这怎么好意思?"老板笑着说:"没事。"

她“细细品味”这顿对她来说特别美味的馄饨,吃完后她准备吃治病的药,老板看到她的一举一动,于是给了她一碗汤,好咽下药片,刚出来的汤热腾腾的,老人下意识要喝,只见旁边一位好心的顾客笑呵呵的对老人说:"先别喝啊,汤热着呢,等一会啊!"老人感激地看了看好心人点点头。

我想:世界那么多的流浪老人,难道儿女不知道是谁养育了你们吗?父母视你们如命,掌上明珠,可是你们呢?不还是把那些年迈,随着时间一起老去的父母“遗忘”了吗?孝敬乃中华民族美德,要记住父母养育之恩!

就在这时,我发现我桌子上的馄饨已经凉了,时间好像停止了,停止在这次吃馄饨,这家小店……在路上,我不禁回想起那位老人,那位顾客,那位老板和那位3元馄饨。

初一作文常考题目篇二

槐,一般种在村口或庙前,以让外出的游子思忆家乡,魂归故里。

——题记

那是棵槐树,立在村口的槐树。

那棵树立在那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面前还是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还是低矮的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当它身后的老屋还会升起袅袅炊烟时,它就立在那里。

它的枝干粗如碗口,树顶像盛开的繁花一般茂盛,笔直的挺立在村口,向大地撒下一片浓荫的同时也向外出的游子敞开故乡的怀抱。

我就在它葳蕤的枝叶下学会了走路,绕着它粗壮的树干嬉戏长大。它就屹立在我童年的最深处,代表着那时无忧无虑的好时光。

我还记得那时每到傍晚时分,夕舂还未落下,却已见黄昏爬上枝头。袅袅炊烟从各家的烟囱中升起,又在村子上空笼成一片。它就立在这烟雾最前方,立在这炊烟阵阵的乡村风景中。

人们在饭后向它聚拢来。夏日的大蒲扇,冬时的柴火堆,伴着唠家常的话语,消磨着一天最后的光景。它就立在这平淡幸福的烟火气中,立在这闲谈了了的生活风景中。

突然,它就消失了,带着那片风景一同消失在风中。无迹可寻,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水泥房、一条条水泥路、一座座水泥亭。冰冷又丑陋,残酷地淹没了那片欢喜又美好的风景。

它消失了,消失在跨步向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消失在人类极度贪婪地欲望中。可它消失后,人们还能否平淡的消磨饭后的幸福时光,漂泊在外的游子还能否识得魂牵梦萦的故乡?

我不知怎样去谴责令那风景消失的刽子手们,因为无论怎样弥补它也只能立在我的记忆中了。我惋惜、痛惜、可惜他的灰飞烟灭。并时常在梦中幻想:要是能重来……

它就不会再消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