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春节作文字(大全7篇)

小编: 笔舞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初一春节作文字篇一

大年三十爸爸领着我把鲜红的对联贴在院门上,那喜庆的金字映衬的我家满院都生辉了。令我最温馨的是除夕晚上,全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气四溢的年夜饭,心中感到是那样的温暖,看着异彩纷呈的春晚节目,静等着春节的钟声敲响……

大年初一上午,亲戚朋友们都赶来拜年了。大家相互问候,热闹非凡。爸爸mq、爷爷奶奶、姐姐姐夫、还给我压岁钱了呢!中午时分,亲戚朋友们欢聚一堂,大家平时难得见上一面,和他们在一起吃饭真是高兴极了!餐桌上摆满各色美食,鸡、鸭、鱼、肉丰盛极了,还有我最爱吃的鱼香肉丝呢!大家举杯同庆,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大家都建议我来出谜语来给大家猜,于是大家都乐开了花,脸上的笑容非常迷人,

我希望每天都可以这样开开心心,但是今年春节过后,家里工作的人都各奔东西了,该上学的上学,到时候就空空荡荡,不会在热闹,但我知道,大家都是为了这个家,他们必须下定心来,即使舍不得,但是还是得狠下心来,所以我要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晚上,在美丽的月光下,我和姐姐们一起点燃了手中的烟花,顿时就喷出了美丽的火花,漂亮极了!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听着一阵阵火花声,别提有多开心了!

崭新的一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从现在起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增加一份动力,取得一片收获!

世界上许多事情需要珍惜,尤其是守护在你身边的人,待你好好珍惜她,报答他,及是报答!

初一春节作文字篇二

待旧符替新桃而上,我才发现:年,已来到了。

过年时,不可或缺的往往就是年货。置办年货算得上是头等大事:吃的、穿的、用的,干的、鲜的、熟的。而如今,年货变得千篇一律,采办年货也少了本来该有的喜悦心情。

于是,在父母的提议与陪伴下,我踏上了寻找“旧”年货的路——

从父辈的口中,我常听到油齑一物。那是种历史颇为悠久的食品,据说是远古祭祀时必不可少的祭品,流传到现在,几乎只剩个模糊的影像和名字了。在深奥古村的小巷中,它出现了。

将面粉经加水和糖拌和后,擀成薄片,用刀切作两头尖的菱形小片,并在中间划一道,然后一头朝中间穿过,投入油锅炸黄。新鲜出锅的油齑色泽金黄,十分香脆,带着芝麻的清香。在以前,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油齑,油齑便也成为了那时孩子们的零食。

在那卖油齑的摊铺上,还有一样美食,名曰风枵。它记载于清代《调鼎集》中,是桐庐的传统美食之一。其形似帛,轻盈精巧,有着糯米的清甜。铺上的风枵是一根根的筷子状,实际上风枵的形状千千万万,有纽扣似的,有猫耳朵形的,也有一片片方形的。但不论怎样的形状,都是老桐庐人心中关于年的甜蜜回忆。

除了这些古老的年货,到如今仍耳熟能详的就是冻米糖。糯米、花生、芝麻……用米糖拌粘,切成小块状。一口咬去,只觉满嘴的松脆香甜,无渣无屑,回味无穷。冻米糖甜到了心窝,或许正是沾了年味一抹,才格外清口。

一进入腊月,桐庐人就开始忙活杀年猪、打年糕、浇龙须、做索面、刮番薯片。一样样年货,带着人们的憧憬,在千家万户间搭起了一道桥。

身处城市,或许少了炮竹,少了灯笼,少了许多;

所以,寻找“旧”年货吧。它们也许只在生活中、记忆中留下了一道残影,但这似是似非的一点回忆,却能点燃整个春节,言说你的年。

初一春节作文字篇三

隆冬款款走来,年离我们越来越近。俗话说:”大人望插田,小孩盼过年。小孩子盼望过年主要是因为有新衣服穿,还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

小年夜

我们这儿有一个习俗,每逢快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去大扫除,然后扫房、买菜准备过新年是的必需品。过这一天是要蒸馒头的,听奶奶说是为供奉神仙,可这是不是一种迷信?我也不知道,容我调查调查。哦,对,这一天买东西时记得买糖。呀!差点忘,还必须买爆竹啊。

除夕

除夕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家家户户都做起年菜,“啪”,“啪”,“啪”是要开饭,只要小孩子听到这个声音都会赶回家去。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十分热闹,还可以看到久别重逢的朋友、家人。晚饭之后,大人们一起去看春晚,小孩子们都回去朋友家玩。这一天还要守岁,不到十二点是不可以睡的,这对我这个懒虫真是一种煎熬啊!但还可以收到压岁钱哦!

初一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片。

男人们午前都一起去赌博,但女人们呢?却要在家中招待客人,真是太不公平。小孩子当然就知道吃、喝、玩、睡。这一天只要到别人家说上一些吉祥话。你的口袋里就鼓鼓的。

正月十五

元宵节到,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这一天家家户户晚上都会吃元宵,元宵的意思是:团团圆圆,晚上还要去逛庙会,有好多灯,纱灯、宫灯、各种形态的灯五颜六色十分的漂亮。

元宵节结束,人没有又和往常一样照常工作,小孩子们也该去上学。

初一春节作文字篇四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深受人们的喜爱。自古以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xx年马年春节快到了,春节前夕,一月28日,我和我的好哥们——王杰,还有其他三位同学,在二实小杨大队的带领下,来到了大润发——我们是被邀来写春联的。

我们摆开砚台墨水,写起了一副又一副春联。借着休息的机会,我抬头一看,周围围满了观众,有的定定地站着,默默地看着,似乎很在行的样子;有的连声赞叹:写得真好,真不错;有的忙问:哪个学校的,多少岁,学了多少年?还有的在议论:谁家的孩子,这么优秀,爸爸妈妈怎么教育的?……这时来了一人,古里古怪的,叫我们帮他写什么“上帝与我们同在”,我一想:上帝?噢,原来是教徒呀,怪不得。我折好纸,写了起来,围观的人说:“真不错,小朋友,马上帮我写一副。”我点了点头。

我很快又折了一张纸,沾上墨汁,刚提笔准备写,一位老爷爷挤进人群,轻轻地,声音十分微小:“让我写一幅。”我将笔递给他,那位爷爷提起笔,顿时好像充满了力量,笔走龙蛇,如行云流水,很快,一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便完成了,字与字之间间隔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活灵活现,刚劲有力,让人看了无不啧啧赞叹,那围观的人群一致叫好。

……

整整写了三个上午,今天就要收工了,听说有大礼包,我原想一定不怎样,没想到,竟是这么一大包,里面装满了东西,还专门放在了一辆手推车里,我拖着车就往家跑,路上妈妈打来电话,我故意装出很沮丧的样子:“唉,什么都没有,白来了。”来到家,我大叫到:“哈哈,happy。”我将礼包放在妈妈面前,妈妈高兴地和我拥抱,随后妈妈拍了几张照片发到了微信上,大家都祝贺我,我真开心。

这种活动既锻炼了我的书法,又提高了水平,还开拓了视野,希望明年再次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初一春节作文字篇五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要来到了,想必每个小孩都很急切地盼望过春节,都有一些让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例如: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四处逛街买新衣服,去亲戚家串门拜年,去旅游等等,而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放鞭炮和烟花了。

每到过年,我都会缠爸爸带我去放鞭炮,现在城里都不能放鞭炮了,所以爸爸只好带我到郊外去放鞭炮。

每次我们都会买很多不同种类的鞭炮和烟花。

我们把鞭炮插在土里,用香点燃引线,我双手紧紧地捂住耳朵,躲在大人身后,探出半个脑袋,看嗞嗞燃烧的引线,心里想:我到底是把手放开,跳到前面做出一副勇敢的样子,还是就像现在这样害怕的样子呢?我还在犹豫中,鞭炮已经“嘭”的一声爆炸了,顿时纸屑四散,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一股硝烟的味道……我也高兴得大叫起来!

当然,最壮观的还是晚上放的烟花。有的烟花放上天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有的烟花放上天先是一个小圆圈,接像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个圆圈的颜色都不一样呢!有的烟花放上天就像喷泉一样“哗”地散落下来……各种五颜六色的烟花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妆扮得如同灯火辉煌的宫殿一样,十分美丽……

看满天的烟花,听四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热闹闹的新年又来到了!

初一春节作文字篇六

家乡虽是个农村小镇,但她跟城市一样,每年过春节,同样喜气洋洋,红火而热闹。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一天,家家都要大扫除,擦天花板﹑擦窗户﹑擦地板﹑清洗家具,一样都不能少。按习俗,把屋子清洗干净后,还要把旧符换成新的。据说,把新符贴在墙上﹑门窗上,可以驱鬼镇邪,保平安。

大年三十过除夕。这天晚上要吃团圆饭,在外地工作的人都回来了。年饭很丰富,平日里不起眼的大蒜此时却备受人们的青眯。因为在我们这里流传着一句过年的俗语:“吃大蒜,有钱赚。”孩子们最高兴,因为这一夜可以穿新衣服啊!要买许多鞭炮,还有那种细长的玩意儿,拿在手里点上火,就会“咝咝”地发出火红而美丽的光,燃到尽头为止。说实在的,虽然好玩,可我天生不太喜欢这东西。别人家的孩子都玩得起劲,我却在旁边看。

这天晚上可热闹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红的春联门上贴,家家户户的灯都亮了起来,整条大街都被映红了,到处充满光明,充满温暖。宁静的小镇像个睡醒的孩子,顿时活跃起来。晚上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鞭炮声像赶集似的从四面八方响起来,迎来了新的一年。

正月初一,老早就有文游队伍从街上走过,有社区的锣鼓班﹑学校组织的鼓号队﹑舞蹈队,他们穿着各形各色的服装,看得人们眼花缭乱。这支队伍还要绕全镇走一趟,为全镇人民送去新年的祝福。人们提着大包小包,带上一双大桔,上亲戚朋友家拜年,有的则去逛庙会。铺户都关门了,没有几家照常营业的。

孩子们欢喜得合不拢嘴,衣兜装得鼓鼓的——里面全是压岁钱。男孩子们用这些钱去买鞭炮,买赛车。在祠堂门前铺上一条长长的﹑曲折的赛道,三五成群地玩起了遥控赛车,围观的人们呐喊助威。胜利者举起他的宝贝四驱车欢笑起来,失败者不服气,再比上一场。

到了正月初六左右,多数人都回到外地继续工作。正月十五,元宵节。晚饭后,孩子们提着会唱歌的灯笼满大街走,老人们提着纸灯去逛庙会。灯火辉煌,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除夕夜。温馨和快乐把每个人的心塞得满满的。

正月十九,春节活动正式结束。春节像个快乐而豪爽的女孩,大笑着走来,又大笑地离去,人们的生活又步入了正轨。

初一春节作文字篇七

春节里,爸爸、妈妈和我去了一次地坛庙会。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坐着车兴高采烈的来到了地坛庙会,刚进大门,我看到到处都是人,简直就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看到这么多人,我便问妈妈:“妈妈逛庙会的人怎么这么多?”妈妈回答道:“因为这是我国的传统啊!

所以人肯定会很多。”我们随着人流往前走,走着走着,我们就到了一个娱乐的地方,我对爸爸说:“爸爸,我们去玩吧?”“好啊!咱们今天看谁能得奖!”这个娱乐中心人还真多,每个项目前都挤满了人,我们好不容易挤了进来,准备玩了一个拿沙包扔铁罐子的项目,我看了一下规则,就是拿沙包在一定的距离打铁罐子,一共三个沙包,要把所有的铁罐子全部打下桌子,铁罐子是摞起来的,如果一次打中给一个大的毛绒玩具,第两次打中给一个小一点的毛绒玩具,第三次打中就给一个小的毛绒玩具,没打中则没有毛绒玩具。了解了规则后,我们就排队准备玩,妈妈第一个投,爸爸第二个投,我就是第三个投了,因为能吸取经验啦!

开始啦!

妈妈轻轻一投,没想到只打中了一个罐子,第二次、三次也一共打中了3个,还差4个。接下来是爸爸,第一下爸爸打中了4个,第二次把剩下的虽然打中了,但是有一个没有打下桌子,真是可惜啊!

终于轮到我了,经过爸爸、妈妈教训,我吸取了经验,我心想:要打下面,才容易全部打中。于是,我使劲一投,打中了五个,这使我异常高兴,还差5个就能得到奖品啦!

我心里没默念:加油!第二次打中啦!

谁知有一个不争气的罐子,差点就掉下桌子,可是没掉下去。我最后一投,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后一次终于把剩下的全部打下来了!

虽然只得了一个小的毛绒玩具,但是这是经过我的努力得来的!

这次逛庙会使我也体验了自己的成果得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