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读后感 大英博物馆读后感(精选5篇)

小编: 碧墨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博物读后感篇一

没去过大英博物馆,所以读这本《大英博物馆:第一座公众博物馆的诞生》,我是期待从这本书中找到“憧憬感”,万一这辈子有机会花数万元的旅费换得一张“免费”的参观门票,站在“44根廊柱”前,或者立于“阅览室”的玻璃穹顶之下,内心里万一能升腾起“终于抵达”的感慨呢。

读完这本书,对大英博物馆有了一个相对“宏观”的认知。作为世界上“第一座公众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是英式创造性思维的独特产物”。对公众开放,没有特别“严苛的条件筛选”,是它有别于其他博物馆的重要标志。有“创举思维”的这位先驱是汉斯·斯隆爵士,他的个人藏品成为大英博物馆的“原点”。

在这个“原点”之上,大英博物馆的“肆意生长”。随着馆藏展品的不断丰富,大英博物馆经历了改扩建等一系列的“扩张”,“勾画出大英博物馆矩形格局的这批建筑群最早完工于19世纪40年代,博物馆一层层的扩容就像一株生长年轮的大树一样:数十年的时间里这个有机体经历了转换和变迁,它本身保护、储藏和展览的功能却始终如一地更新再造。”

读完大英博物馆“二百五十多年”的历程,更加觉得它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诸多思潮变革之后,还能一如既往地坚守着当年出发的“原点”,坚持向公众开放,以“平等之心对待过去和未来”,特别得不容易。运维一个体量庞大的博物馆,不仅仅需要实力雄厚的资金,同样也需要能够立身于世的理念。这是我对大英博物馆最为直观的理解。

洋洋洒洒上中下的,译成中文可能就缩水成了“一本”,原先颇为厚实的“专著”译成中文,体量就变得有点像“专题报告”或者“毕业论文”一般。这本书的中译本体量比我想像之中的要轻薄不少。

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我对博物馆也有一点点“动物园式的残酷”的认识。动物园将那些原本在天地间自在呼吸的动物圈养在一方“牢笼”里面,虽然方便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方便对动物进行繁殖研究,但对于动物本身而言是失去“自由”残酷的。

大英博物馆的展品不断丰富的过程之中,战争、殖民、掠夺等阴暗面其实也是它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条“伏线”。那些原本与其环境相贴合的展品,被剥离了“原始环境”放置在玻璃柜之中,失掉了它的最初状态,这与动物被圈养应该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尤其是对于被掠夺的他人民众来说,属于自己的珍宝一直流落在海外,是一种文化之殇。

当然,就像书中所言,“取悦所有人当然是不可能的”,存在有的它的合理性,但每个人都保留“反对”它的权利,这才是更为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如果单单从让公众能够以“更为节约”“更为经济”的方式,逛一个地方了解诸多有价值的人类文明印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引领博物馆领域面向公众来看,大英博物馆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的。

博物读后感篇二

花了很快的时间就将这本小说给看完了,而这本诡计博物馆应该属于推理小说中的本格派,所以读这类的短篇推理小说,给人淋漓尽致的畅快感。因为读过不少的日式推理小说,这本小说也具有浓浓的日式推理风格,一位憨厚的警察和一位高智商的美人搭配,从而带领我们进入每一个案件的背后,去找寻真相,探寻结果。

诡计博物馆是由五个短片构成,是一种单元剧的类型。最喜欢的应该是前两个故事——《1亿日元面包赎金》和《复仇日记》,对杀人动机的刻画其实描写的很细腻。而且在每一个案件之后,你读者自以为找到了真凶,但是想却在不断的反转。这种反转不断的吸引你一直往下读,一直往下读。对于《复仇日记》中,以一本日记的方式来铺垫故事,在最终的结局也在颠覆读者的预期。

我所认为推理小说一直都是有市场的,日式推理的方式也比较的被我所接受,这非常有可能是受到了东野圭吾作品系列的影响。比起各种的犯罪手段,我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犯罪动机,而犯罪动机带给我们的效果更加强烈。

博物读后感篇三

周末那天,爸爸带我和妹妹去东阳参观恐龙博物馆,据说现在东阳已经是恐龙的故乡了。

我们一走进恐龙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巨大的恐龙和一只小的盔龙骨架。被命名为中国东阳恐龙是一种草食型恐龙,属晰脚类恐龙中的巨龙类。中国东阳龙和盔龙的骨架是根据在东阳发现的窟窿化石,按照生物学原理等比例复原装架而成的。中国东阳龙骨架全长16米,高5米。盔龙骨架长3.6米,高1.8米,中国东阳龙是在2007年发现于东阳市西路西岭头,盔龙在1981年发现于东阳白殿村胡公山。

我们顺着人流向右拐进第一个房间,那里有一只很大的盔龙,那盔龙的头和前肢都会动,我们看了吓了一跳,以为是一只真恐龙,仔细上前一看才发现是一只仿真恐龙,我们还跟它亲密接触,照像留念呢。我们还看了许多恐龙蛋化石,它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其它类型的许多恐龙:有三角龙,地震龙,铁头龙,快盗龙,暴龙,蛇颈龙等等。

我们通过参观恐龙博物馆后知道了以前恐龙的生活情况。可由于地球气温的下降、环境的不断恶化等种种原因,使恐龙渐渐地灭绝了。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好地球的环境,不然的话,我们必定会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

博物读后感篇四

在刚拿到《诡计博物馆》这本书时,看了封面,以为这是一本特别恐怖的小说,其实这是一本破案小说,特别适合平时就喜欢看看悬疑小说、推理剧的一些人。

这本书一共讲了五个故事,每个故事的转折都使人惊讶!第一个故事的翻转是警官竟是犯罪的合伙人,尽管真相是在多年之后才被发现,该面对的惩罚还是要面对。第二个故事应该会感动大多数读者吧,为使杀了人的前女友的身份转为受害者,自己上阵导演一番复仇大戏,可谓是用情至深!第三个故事看了更是使人吃惊,交换杀人,使最大嫌疑人均有了不在场证明,而不能破案,足以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缜密的思维。第四个故事是女主角通过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品到了端倪,最终还真的重新破案!

说明生活中的细节不可忽视。最后一个故事,我相信作者是站在了一群少数人的角度来写的,那些受过创伤而导致心理严重生病的人,竟为了验证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而不惜以杀人为代价,最终虽得到了结果,自己也承受了惩罚。也许很多人,包括我看了以后多少会觉得这个做法有些疯狂,可能那些心理面受过伤害的人,宁愿背负杀人罪名,也要弄清楚从小到大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那是心理上的一种释放。整本书,每一个故事情节都连贯清晰,节奏也紧凑,没有多一句废话。这本书大概花了两天左右时间就看完了,真的很吸引人,让人想继续看下去,喜欢这种类型小说的,推荐看一下这本书。

博物读后感篇五

20xx年4月12日,学校组织全校同学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走进博物馆活动,我们五、六年级的同学兴高采烈地参观了著名的北京首都博物馆。同学们一下汽车,就看到一座气势恢弘的建筑物呈现在眼前,悬挑的屋顶气度不凡,玻璃幕墙晶莹透亮,而一个绣迹斑斑的巨大“怪物”竟然破墙而出,斜倚在幕墙上。没错,这正是北京首都博物馆。

走进首都博物馆一楼大厅,迎面便是一座红柱绿檐,高大敞亮的牌楼,上面刻着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景德街”,一下子营造出浓浓的老北京味道。牌楼左右两边的展厅别具一格,一个像长方形的巨大“木匣”另一个简直就是青铜鼎,刚才那个破墙而出的怪物,原来就是那巨大展厅的一角。老师说:“青铜鼎是圆厅,“木匣”是方厅。”在它正对面,有着用花坛包围着的两条金色的巨龙,在两条巨龙靠近嘴部的位置,有一颗用花束围起来的“龙珠”。

我们乘着电梯来到圆厅的六层,这里正在展出“玉器精品展”。进入展厅,我立刻被那些精美的玉器吸引住了。这里有用来求雨的玉猪龙、盛酒的樽和挠痒痒的如意。最吸引我的还是翠扳指,它浑身闪着翠绿无暇的光,有瓶盖大小,是清代大太监李连英珍藏的,是皇家才能拥有的珍品。

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生子习俗—降龙诞凤添人丁,祝寿习俗—古稀大寿福如海。我们置身于这些场景中,充分体味着北京深邃和厚重的文化,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遥远的过去。

中午,老师安排我们在地下一层进行分小组解散活动,在解散活动中,我们在不破坏室内环境的情况下吃午饭,并适当地挑选一些有纪念价值的纪念品,在解散活动前,老师告诉我们,地下一层新开了一个展览,叫“龙行天下”,我们可以去参观。

下午,我们恋恋不舍地结束参观离开了首都博物馆。整个参观过程中,总在感受着首都的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首都博物馆向世人展示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民俗,是展现北京的一个新窗口。通过参观我们真正立体全方位地了解了我们的首都。

我不禁想到:首都博物馆真是一个北京历史的长廊,让我们穿越了老北京古老的历史岁月,又回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