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小编: 影墨

个人简历是一份详细记录自己学习、工作、个人成就及经历的文件。以下是一些专家学者撰写的意见建议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中《海底村庄》

教学目标

1、认识“陌、屿、隧、锥、减、豪、输、牧、蠕、综、属、纯”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秘、陌、岛、屿、减、豪、输、牧、披、划、属、纯”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体会作者对海底村庄的喜爱之情。

难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找出重点句,体会村庄的奇妙之处;学习第六自然段,通过对海水综合加工厂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到海底物产丰富,人们要合理开发与利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课件,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村庄吗?你见过的村庄是什么样的?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海底村庄插图。

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4、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海底村庄去游览一番,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科幻作品《海底村庄》。

5、板书课题《海底村庄》。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你们想不想知道海底村庄是什么样的?赶快读读课文,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让其他学生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本课生字词。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5、这一课的生字你都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6、讨论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7、谁愿意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些词语?

8、指名读,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1、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神秘”、“陌生”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找出海底村庄奇妙在哪儿?

(3)我们现在住什么房子?

(4)多媒体出示海底村庄图片。

(5)海底村庄的房子与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6)指导学生朗读本自然段,通过“透明、圆柱形的、圆锥形的、互相连接”读出奇妙之感。

3、引导学生学习3--5自然段。

(1)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演示海底的奇景和丰富的物产。

(2)学生朗读3--5自然段,思考:通过什么可看出海底物产丰富、景色奇异?

4、指导学生学习第6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动画,演示海水综合加工厂里的生产情况。

(2)学生自读本自然段。

(3)海底村庄的人们是怎样对海水进行开发和利用的?

(4)引导学生通过分读体会车间里忙碌的情景。

5、齐读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海底村庄的赞美之情。

6、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鼓励学生背诵下来。

四、拓展延伸,激发想象

1、你愿意去海底村庄吗?说说你的理由。

2、课后收集有关海底资源的资料,下节课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生词。

2、指名读。

3、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书写这一课的生字词。

二、学写生字词。

1、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强调“隧”右边的写法,“牧”右边是反文,第二笔是横,不要写成横折。

(2)形近字比较:锥与推,牧与枚,披与被,豪与毫。

2、学生自由书写。

3、完成“语文天地”日积月累中第二项第二行词语的抄写。

三、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海底资源的资料。

1、小组交流。

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四、说说你心目中的海底村庄是什么样的?

五、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海底村庄。

六、作品展示。

七、课堂小结

海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希望同学们现在努力学习,将来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建设出你心目中美丽的海底村庄。

10月20日

[《海底村庄》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本节课教学,由学生所熟悉的情境问题入手,通过引导对情境问题的理解,帮助学生将生活知识数学化,让学生明白求花边有多长,实际上就是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独立探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再汇报,从而得出三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三种具体算法,试着总结归纳出计算公式,最后用公式进行计算,并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模型--巩固应用模型”的流程进行,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引”为主,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三

课题面积课时四(2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米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

二、引导探索

1、看图,比较一下每组图形的大小。

2、介绍面积定义:物体的表面积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3、你还能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

4、比较下面图形的大小。5、小组讨论进行实际操作,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6、汇报操作方法。

三、拓展应用。

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1、这两个图案哪个面积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将数学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并能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课题面积单位课时四(22)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三张正方形,边长分别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的纸片。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

二、引导探索

1、每组发给一个信封。

4、动手测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测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说明理由,再用它来测量。

6、现在我们做格统计。在统计前可以猜猜什么图形可能被多数小组选为测量单位,最后再看统计结果。(由各组组长报告被本组选择作为测量单位的图形,教师再黑板上做统计,完成统计表。)

8、(小结)看来选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主要由两点原因:(1)正方形能密铺;(2)操作简单方便。

10、测量同一个图形,要量出一致的数值结果,惟有统一测量单位。(拿起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厘米。它是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个世界通用的面积单位。

12、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3、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4、度量稍微大图形的面积一般以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用面积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分米。

三、拓展应用。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dm或m)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3)练习本的面积约212。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5)游泳池的面积约1250。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格1cm)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1、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7、小组议一议,这张统计表传达给我们哪些由意义的信息?或者根据它能提出哪下数学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交流。

11、每人都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说出身边一个面积大约是1厘米的东西,在小组内交流。

15、小组讨论实际操作:1米有多大?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

cm读作:平方厘米

dm读作:平方分米

m读作: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过程,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让学生对集市和超市的特点有所了解,知道购买物品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学会独立购物。

2、在对集市和超市的调查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前期准备:

1、组成活动小组开展调查活动讨论分析调查记录,提出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2、进行一次购物实践。

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是购物小能手

1、谈话导入

2、学生交流各自的购物过程。

3、小结:通过刚才这几位同学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购物经历都不一样。比如说地点,有的同学在超市里面买的,有的在集市上买的。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都选择到超市去买东西,这是为什么呢?集市和超市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班的同学都当了一回小侦探,参与调查了这两个地方,现在我们请一些同学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学生分别汇报超市和集市商品的种类、摆放、营业时间及他们细心观察后的发现。)

活动二:我们的调查

1、五个活动小组的同学汇报各自的调查结果。

3、学生讨论交流。

4、师小结。

是啊,这些售货员为了让大家能更快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把所卖的商品分类摆放。如果大家了解了商品的分类情况及摆放位置,就能给我们的购物带来很大的帮助。

5、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对集市和超市的特点进行小结。(填写汇总表)

6、同学们都是热爱生活,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尤其是观察后还有自己的发现,真是好样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超市与集市对比,确实更为方便,购买时可以节省时间,卫生也比较好,难怪同学们都喜欢逛超市,但相对来说,价钱也会稍微高一些。因此,同学们在购买东西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地点。

活动三:购物知多少

购物时除了要选择恰当的地点外,还需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讨论购物时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发言。

3、针对板书列表进行总结,全班齐读购物注意事项。

1)、要选择恰当的地点;

2)、注意索取发票及购物小票;

3)、购买食品时还应注意查看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不要买三无产品,即无厂名、厂址、标识。

4)、在集市上买东西要到固定摊位买,一旦发生问题可以直接找到人。

5)、购买商品时,要看清商标上的价格,在商品实用、价格相仿的情况下,要挑选质量过关、造型美观的商品。

活动四:活动延伸

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如何进行购物,相信同学们都学有所得。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再进行一次购物实践。

教后反思:

确定这个主题源自于三年级语文的开放单元《集市和超市》,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而我校又靠近张林菜市场,在校门口有一个较大的集市以及一些小型的超市,这是个很有利的条件,所以我决定把集市和超市这个内容挖掘出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题材。在活动中我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进行一次购物实践,同时以小小侦探家的身份分组对集市和超市进行调查,让学生通过调查对集市和超市的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交流购物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让学生在调查及购物活动中学会一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借以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感情。

在课堂上,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把他们在调查中的发现及购物时的一些切身体会与同学进行交流。但由于我对这堂课的目标定位不是很明确,导致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的一些生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

[《集市和超市》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五

恩施市实验小学:向国庆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了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沙粒不被同伴们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说明了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想像,突出沙粒实现梦想的决心和信心。

能力目标:有感情有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将学生的切身实践与故事结合起来,使他们意识到:做出正确的选择后,只有坚持不懈地朝着预定的目标努力,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有感情有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想像,突出沙粒实现梦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整体导入,初步感知

2、一颗圆圆的普通沙粒居然能变成一颗美丽的珍珠,这到底是一颗怎样的沙粒?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思考,读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3、汇报。(板书预设:自信、坚定、勇敢、异想天开、普通)

二、抓住重点词句,自主品读

1、看来,对于颗圆圆的沙粒,同学们都有自己不的感受,但是光有这些感受是不够的,请你们再自由地读读课文,想想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用笔画一画,再读一读,说一说理由,待会儿咱们一起来交流。

2、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句子:

1)、一颗圆圆的沙粒十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

2)、可是,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心,坦然地钻进了蚌壳里。

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点拨,并指导朗读,读出不同的体会。

4、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同伴们的嘲笑,那么同伴们是怎么嘲笑圆圆的沙粒的?请大家找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

“啊呀,从今以后,他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听不到滚滚的涛声了!”

“他简直是把自己关进了牢狱,太可怕了!”

1)、仅仅是嘲笑吗?请你们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想想,从中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鼓励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体会:可怜、惋惜、奉劝等)

2)、同学们真会学习。对于这些句子,同学们都能把你们体会到的这些感受通过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你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开始吧。

三、自主想象,加深感受

1、师过渡:时光伴随着海波逝去,各式各样的议论被海潮冲走了,圆圆的沙粒也被他的同伴们遗忘了。它怀着美丽的憧憬,静静地呆在蚌壳里,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现在,你就是这样一颗圆圆的沙粒,在这漫长的几十年的岁月里,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省略号旁边。(汇报)

四、文道结合,提高认识

1、正是这样一颗有理想、坚定、勇敢的珍珠,终于变成了珍珠。珍珠你们见过吗?咱们一起来欣赏。(出示珍珠图片)

2、看了珍珠,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或形容它吗?

3、难怪采珍珠的姑娘会惊喜地叫道(出示句子:多么美丽的珍珠啊!)齐读。

4、你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带着你的赞美和惊喜之情一起来读一读。

5、你们的赞叹也被沙粒们听到了,它们说了什么?读最后两段(指导朗读)现在你们就是沙粒、珍珠,当你们几十年后再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可以用书上的句子,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小组合作练一练。(汇报演出)

6、学到这儿,你想说什么?

7、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同一篇课文可以读出不同的感受,对沙粒、珍珠及其同伴们,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同时,从这颗圆圆的沙粒身上,我们共同体会到: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信心,坚定、勇敢地去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说板书设计:

圆圆的沙粒

沙粒同伴

立志嘲笑

奋斗议论

成功______

美丽的珍珠

[《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25前,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很快地传送到首都雅典,一个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一切,精疲力竭地从马拉松村一直跑到雅典,通报完胜利的喜讯后随即倒地死亡。人们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将马拉松比赛定为长跑比赛项目,歌颂了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3、了解马拉松运动项目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英雄的资料、马拉松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发阅读兴趣。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拉松》,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对马拉松有了哪些认识。

生1:我知道马拉松是个体育项目。

生2:我还知道马拉松是个小渔村。

师:那你能来填一填吗?(出示填空题,点名填空)

1896年,第()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行。会前,一位法国人提议,把从()跑到()作为一个比赛项目,用来纪念()之战,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2、1920年,经过重新测量,确定这段距离为千米()米。

师:那么,马拉松赛跑为什么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呢?现在让我们回到两千五百年前那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去经历那场惊心动魄的马拉松之战吧。

二:品读课文

1、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1:希腊人民奋起反抗,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在海边一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和敌人展开了决战,结果大获全胜。

生2:两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侵略战争。

师:波斯帝国用十万大军去对付希腊的一万人,波斯帝国真是……

生一起回答:野心勃勃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生带着愤怒的语气读了这句话。

师:谁来说说波斯帝国有什么样的野心?

生1:波斯帝国想霸占希腊的土地。

生2:波斯帝国想奴役希腊人民。

生3:他们想抢夺财物。

……

师:于是,那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

生齐答:侵略战争

师:如果战斗失败,希腊人民将会怎样?

生1:他们将会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生2:他们会变成波斯帝国的奴隶。

生3:他们会无家可归。

……

师:于是(引读“希腊人民奋起反抗……)

师:孩子,希腊人民的这场胜利来得容易吗?

生齐答:不容易。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希腊人民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万十万

师:希腊以一万人战胜了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这是一场怎样残酷的战斗啊!(播放视频,教师描述:希腊人民与波斯帝国在马拉松展开了决战,当一位希腊战士的大腿上中箭时,他怒吼一声,拔下箭继续战斗着,任凭鲜血不断的流淌;当一位希腊战士被许多敌人围攻时,他一点也不畏惧,用一个人的力量抵挡着不断向他刺过来的长矛)

师:看到这样的场景,你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我很愤怒

生2:我很生气

生3:我感到很痛心

生4:我觉得希腊人民很伟大

……

(师相机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让心中的这份感情尽情流淌吧。(全班齐读)

2、指导学习第二段

师:马拉松之战牵动着所有雅典人民的心,他们正在雅典--

生回答:翘首以待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示“翘首以待”吗?

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演示“翘首以待”师顺势采访:你们在翘首以待什么?

生1:我在等着这场战争的结果。

生2:我希望能够得到胜利的消息。

【设计意图:用表演来理解“翘首以待”,更加生动形象,课堂也更加的活跃。】

师:是啊,如果他们能早一点知道胜利的喜讯,那该多好啊!可是当时的通讯非常不发达,他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胜利的喜讯的呢?请孩子们带上这个问题自由朗读第二段。

生:是战士菲利比斯把消息带回来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菲利比斯)

师: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多媒体出示句子: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

师:女生读句子,男生边听边思考:菲利比斯从马拉松出发时是怎样的身体状况?(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

师:怎样才算是极度的疲劳?

生:浑身没有力气,筋疲力尽了。

师:知道菲利比斯为什么这样极度疲劳吗?(师简介马拉松之战的背景资料,了解菲利比斯极度疲劳的原因)

师:让我们跟着菲利比斯一起出发吧!(引读第一句:为了……)

过渡: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向雅典跑去

(出示“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鼓励学生带上自己的体会去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我从“跑啊,跑啊”知道了菲利比斯一定跑了很久很久了。

生2:我从“终于”体会到这是一段很漫长的过程。

师:是啊,这是怎样的一段艰难而漫长的历程啊,奔跑的途中,菲利比斯经历了哪些磨难?(出示课文插图)请孩子们结合插图,想一想他在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口渴了,伤口流血了,脚上起泡了,天黑看不清路了……)

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把菲利比斯遇到的困难和他心里想法、他的做法连起来说一说。多媒体出示:他跑啊,跑啊,虽然(),但是为了(),他()。

师:是啊,菲利比斯经历了太多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但是--

生齐答: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

教师引读:“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师:孩子们,你知道菲利比斯从马拉松到雅典究竟跑了多少路程吗?

生回答:42千米195米

师: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300米,那就相当于绕着操场跑140多圈。

师:正因为如此,跑到雅典时,菲利比斯已经--

生齐答:筋疲力尽,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师:但是他没有用最后一口气来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是--

生:因为我想把胜利的喜讯告诉给我的同胞们。

师:读到这里,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此时你心中的感受或者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菲利比斯?(点名汇报:坚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并板书于黑板上)

师:是的,这是一个(坚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菲利比斯,就请孩子们带上你的体会和感受,在这段音乐中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生配乐朗读。

学生齐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

师:这就是马拉松比赛的--

生齐答:来历。

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这些英雄资料。

师:孩子你是从哪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1:我上网查的。

生2:我看电视知道的。

生3:我从报纸上看到的。

……

师:是呀,现在的通讯很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信息。老师就通过上网查到了一位英雄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课件简介:她叫佟文,是本届奥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金牌得主。比赛一开场佟文便落后对手9分,而这个分数一直持续到比赛结束前15秒钟,在这期间,佟文一直在紧咬住对手不放,不到比赛结束的最后一秒,她绝不放弃拼搏,而她的坚持让她最终获得了胜利,现在就让我们再去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播放比赛视频)

师:现在我们的通讯方式有很多,就请孩子们利用各种方式去收集像菲利比斯这样的英雄故事,下节课我们举办一个英雄交流会。

设计总述:

《马拉松》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要让学生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意义,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根据学生的年段特征,我对这篇课文作了以下设计:

一:从文章结尾入手,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课文的最后两段包含了许多知识点,而这些都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只要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他对于马拉松的了解,为了更快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此我设计了两个填空题。最后再问学生:马拉松为什么会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呢,让我们回到那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去经历那场惊心动魄的马拉松之战吧!通过这样的质疑,学生就会对马拉松的来历,以及马拉松之战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第二段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话,学生读起来并不难,但是要引导学生读出这些文字背后所体现的精神却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从重点词,重点句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三年级在理解词语方面并不要求学生准确地描述出词语的意思,学生只要能举例说明或者用动作表示来意会词语意思即可。因此,在帮助学生理解“野心勃勃”和“翘首以待”时,我便用的这两种方法。而句子“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是全文的重中之重,文中只是简单地说菲利比斯跑到了雅典,没有把跑的过程告诉我们,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菲利比斯是怎样跑的?会经过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在这里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便能体现出菲利比斯的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并且通过句式练习,尽量让学生多想,多说,多体会。

三: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学生情感活动的参与,内心的震撼,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情感得到了熏陶。因此,在这节课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齐读,个别读,女生读,教师引读,配乐朗读,每一次读都让学生读有目的,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悟。为了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古希腊战争的场面,以及一万人对付十万大军的惨烈,我利用一段古希腊战争的视频,直接把学生带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百闻不如一见,这时候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学生一定会有很多的感受,这时再来读句子,他们就能读出波斯帝国的野心勃勃,读出希腊人民的顽强,读出雅典人民的翘首以待,读出菲利比斯的筋疲力尽,读出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英雄精神。最后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找英雄,说英雄,以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课后反思:

《马拉松》这篇课文,讲了2500年前,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喜讯尽快地传送到首都雅典,一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一切地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他筋疲力尽,报告完胜利的喜讯后,随即倒地而亡。人们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弘扬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将马拉松比赛定为长跑的比赛项目。

为了让学生体会这场战争的残酷,我播放了古希腊战争的视频,立刻让学生走进了战争年代,效果非常明显。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朗读形式多样,并且注重尊重学生个体,尊重他们自己的理解,让他们到朗读中去发现和体会,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适当的宣泄。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上完这堂课,我觉得我对学生的评价非常及时到位,评价也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但是却忽视了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

同伴点评:

新课改实施以来,提倡的是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天地自由徜徉。《马拉松》一课的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课前开放

即在课前,引导学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鉴于学生对历史及体育知识较贫乏,对马拉松比赛以及英雄菲利比斯知之甚少,教学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通过课前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都较好地理解了马拉松比赛的起源及意义。

二:课内开放

教师在课堂上引进相关音像资料,拓宽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这样的开放为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作了较好的铺垫。

中年级是培养学生理解词和句的能力的重要阶段,要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本节课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情感得到了熏陶。遗憾的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课文理解的深浅不一,在教学中对各个层面学生的照顾还不够。

[《马拉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查资料,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过程和方法

(1)抓住文中两处省略号,合理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重难点与关键:

1.理解两个省略号的意思。

2.通过朗读,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盒子。里面到底装着什么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师:这是什么?

生:珍珠项链

师:你们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下珍珠?

生反馈

4.我们课文中也有一粒圆圆的沙粒。(板书课题)请大家一起念出它的名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去看看它吧!

二、复习:

1.师:昨天,大家都在家读了课文么?那么课文中的词语,你们可以一下子就认出来么?

那么,老师请坐得最好的一排来认读。

2.师:那这篇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2.其实,这粒圆圆的沙粒的愿望就是--(变珍珠)

(1)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听一听它是怎么说出自己的愿望的?

(2)生反馈。(真诚)

(3)比赛读,看谁读得更真诚。

3.当圆圆的沙粒十分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愿望时,其他沙粒是什么反应?

(1)生反馈(嘲笑、不理解)。根据回答,指导朗读。

(2)让我们带着感情一起来读读同伴们的这句话。

(3)“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

4.珍珠的形成可真不容易啊!同伴们又不理解它,甚至海嘲笑它。那它有没有改变自己的愿望?(没有)哪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第3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

(1)齐读。

(2)你们从哪些地方知道圆圆的沙粒没有改变自己的愿望?(下定决心,坦然)

(3)从这个自然段,你们知道了圆圆的沙粒是一颗怎样的沙粒?(有决心)随机板书。

(4)现在请你们就是一群有决心的沙粒,请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5.面对圆圆的沙粒的行为,沙粒们却--议论纷纷。它们到底议论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读一读第4自然段。

(1)沙粒们议论了些什么?

6.看来,你们都挺担心圆圆的沙粒的。现在我想请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同伴们的话,女生读沙粒的话和做法。

7.圆圆的沙粒听了它们的话,有没有放再心里,有没有想从蚌壳里爬出来,让我们一起到课文5~8自然段中寻找答案!

(1)齐读

(2)反馈(逝去、冲走、遗忘)

8.圆圆的沙粒都被同伴们遗忘了,因为它一呆就是--几十年。最后,它变成珍珠了么?那我们赶紧去看看沙粒变成珍珠后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一起读读10~12自然段。

(1)沙粒变成珍珠后是什么样的?

(4)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5)师小结: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知道,圆圆的沙粒变成珍珠可真是历尽千辛万苦。

三.小结,拓展延伸:

1.你从今天的学习中懂得了什么?

2.你们能说一说有哪些有关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的的格言警句。

[《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八

课文分析:

《国徽》是一篇文字浅显、富于儿童化的诗歌。它通过描写三个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场面,表达了把祖国时刻装在心中,从小事做起为祖国增光添彩的美好思想。文章并不板起面孔,一味说教,而是寓理于小事之中,寓情于美好的音韵之中,是一篇朴素而有令人回味无穷的小诗。

教学思想:

基于课文的特点,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讲述,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再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文章,在情感的熏陶中使学生达成情理的内化。其次,本班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可以将课文的教学作为一种德育资源,把爱国教育转化为集体教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4、和本班的实际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将课文教学与本班的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认读生词。

2、齐读课文。

二、学生分小组自读自悟

你们小组最喜欢读哪一小节,就读哪一小节,注意:边读边想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些什么。读完之后,再小组交流、讨论你们的收获和感受。

三、全班交流读书的心得。

1、请一些小组分别展示自身的朗读。

2、分别让学生说说每一节主要讲了些什么。

让学生知道课文所讲的三个场面。

3、再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朗读诗歌的三个场面。

4、让学生谈读完书后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懂得时刻想着祖国,时刻维护祖国的尊严,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努力为祖国增光添彩。学生可能理解第三节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的大地?使学生明白我们是在祖国的阳光中成长起来的,祖国就跟太阳一样伟大,祖国的尊严至高无上。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个人读

2、小组读

3、引读

4、赛读

五、你还知道哪些为国增光的好人好事。

可让学生谈谈课外收集的资料,也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身边的人或事。

六、通过这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七、教师讲述近来班上违反纪律的事,让学生谈谈各自的看法。

教师让学生明白:爱祖国应该爱集体,维护祖国的尊严就要从维护集体的利益开始。

八、我们应该怎样维护集体的利益呢?

1、让学生写出来。“我要……,为班集体增光添彩。

2、让学生交流。

九、教师对全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付之与实际行动。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小作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有关国徽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

1、有关国徽的录像片。

2、各种硬币,分组观察时用。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板书:国徽

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学生:在公安局。

在法院也可以看到它。

在人民大会堂前也能看见它……

2、观察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国徽图案里有天安门、五星、麦穗、齿轮)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全班交流,一起突破难点。

“你已经认识了那些字词?你认为哪些字难读难记难写?”

(1)读准字音。

shuodao

闪烁摔倒

(2)记住字形。

擦:右边中间是“”

摔:右边的笔顺是:

帽:右上部是“曰”,右下部是“目”。

(3)理解词义。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辽阔:宽广;空旷。

(三)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数一数全诗共几个小节。(三节)

2、听读课文,思考:每一小节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我”爱护硬币上的国徽。

第二节:“我”扶起了一个摔倒的小弟弟,从小助人为乐,为国徽增了光,添了彩。

第三节:“我”和祖国一起在国徽的照耀下成长。

板书设计:

国徽

五星天安门麦穗齿轮

(简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在平时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便国徽更美丽。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进程:

(一)复习检查

1、国徽上有什么图案?

2、国徽是国家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二)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第一节,思考:“我”是怎样爱护国徽的?

学生甲:“我”把拾到的硬币交给老师。

学生乙:“我”擦掉硬币上面的污泥。

2、为什么“我”要这样做?

(因为硬币上有国徽……)

3、自由读。

4、分大组比赛,评读。(注意停顿)

(三)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思考: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

(“我”扶起一个摔倒的小弟弟)

2、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

(“我”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爱祖国)

3、让学生充分读。

4、指名读,评读。

(四)学习第三节

1、你见过天安门前的国徽吗?放课件,看后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2、练习朗读第三节。

3、指名读,评读。

(五)联系自己,落实行动

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学生甲: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

学生乙:我们热爱集体,关心同学。

学生丙:我们孝敬父母。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看拼音,写词语。

yingbimaozishanshuoshuaidao

()()()()

zhaoyaojingchawuniwennuan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大地()的阳光

()的微笑()的硬币

国徽上有()、()、()、()这四种图案。

三、选择本诗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默写出来。

四、你打算做什么事为国徽增添光彩呢?写下来。

[《国徽》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十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中《圆圆的沙粒》

教学目标

1、认识“哈、异、坦、蚌、牢、狱、缝、逝、潮”9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圆、粒、哈、异、理、嘲、坦、牢、潮”9个生字。

2、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难点: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课件,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见过珍珠吗?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珍珠的图片。

3、你知道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圆圆的沙粒》,看看沙粒到底是怎样变成珍珠的。

5、板书课题《圆圆的沙粒》。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你们想不想知道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赶快读读课文,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让其他学生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本课生字词。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5、这一课的生字你都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6、讨论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7、谁愿意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

8、指名读,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1、指导学生学习1--9自然段。

(1)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演示1--9自然段的内容。

(2)出示这一部分的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同伴们说他是异想天开?

(6)“坦然”是什么意思?

(7)这里有两个地方用了省略号,想一想:沙粒的同伴还会议论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说明了沙粒的坚定信念,朝着预定目标努力。

(9)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先分小组读,再集体读。

2、指导学生学习10--13自然段。

(1)出示这一部分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读。

(3)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同学们想像一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这颗圆圆的沙粒在做什么?想什么?

(5)集体读。

3、指导学生学习14--18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动画,演示14--18自然段的内容。

(2)出示这部分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通过“珠光闪闪”、“奇异的光彩”、“惊喜”、“高声赞美”等词语,让学生理解圆圆的沙粒已经成为有用之才。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4、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珍珠?

5、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6、这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这说明了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四、拓展延伸,激发想象

1、利用课后阅读,网上查询,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下节课进行交流。

2、各小组课后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下节课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生词。

2、指名读。

3、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书写这一课的生字词。

二、学写生字词。

1、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区分“坦”和“担”,“潮”、“嘲”和“朝”。

2、学生自由书写。

3、完成“语文天地”日积月累中第二项第三行词语的抄写。

三、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沙粒变成珍珠过程的资料。

1、小组交流。

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本剧表演

1、各小组到前面进行表演。

2、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评选出“表演之星”。

五、课堂小结

一颗圆圆的沙粒经过努力,最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这说明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要向这颗沙粒学习,不管干什么,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就一定能成功。

[《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封、借、初、渊、博、令、敬、佩、遗、憾”10个字,能正确读写“别致、渊博、敬佩、遗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3、能抓住重点词语如“总算”、“斩钉截铁”来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4、知道除长城外还有哪些是中国人的骄傲;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能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总第21课时,本单元第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昨天晚上,同学们阅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讲了谁,说了他的什么事情?(指名学生说一说),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都非常好,可是,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后,却毅然决定回国,敌人的迫害没有吓倒他,经过5年的艰苦斗争,他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和钱学森博士有同样经历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学生齐读两遍。

新授

一、教师简单介绍华罗庚。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数。

三、检查自学

1、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学生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初: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华:“华罗庚”的“华”:读四声,不读二声。

冲:“冲着”的“冲”读四声,不读一声。

撼:“遗憾”的“撼”可与“感动”的“感”比较,加深记忆。

授:“教授”的“授”可与“接受”的“受”比较,加深记忆。

(2)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老师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轻重、缓慢是否一样,让学生体会华罗庚与妻子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以后的激动心情。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华罗庚的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要回国?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并提出期望。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祖国解放了妻子

斩钉截铁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1950年初春旧金山海湾登上船舷

[《国徽》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6个。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国徽、硬币。

课型:诗歌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硬币,说说背面是什么图案?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它?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国徽。

3、板书课题:《国徽》(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数数有几个小节。

(2)出示6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徽、币、擦、污、倒、帽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国徽硬币擦掉污泥摔倒帽子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指名3位同学接读,并指名当“小小医生”,纠正错误。

(2)小组合作学习:

*指名读第一节。

*指名说说硬币上的国徽是什么样的?

*指名读,并指名评价。(有感情)

*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节。

*指名读第二节。

*指名说说警察叔叔帽子上的国徽是什么样?

*指名读,并指名评价。(有感情)

*有感情地齐读第二节。

*指名读第三节。

*指名说说天安门上的国徽是什么样的?

*指名第三节读,并指名评价。(有感情)

*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节。

(3)小组学习:朗读、背诵课文

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小组讨论:

(1)说说: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2)我们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国徽?

(3)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三、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小作文本上写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四、板书设计:

3、祖国在我心中

闪烁

国徽温暖

美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8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币、擦、污、泥、烁、扶、摔、帽”8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背诵课文《国徽》。

2、出示6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徽、币、擦、污、倒、帽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币、擦、污、泥、烁、扶、摔、帽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污泥闪烁摔倒照耀祖国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3、祖国在我心中

国徽

五、教学后记:

[《国徽》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惊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后来人们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教学这篇文章,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手”、“大吃一惊”、“愈合”、“孤单失群”等词的意思。懂得“惊弓之鸟”的意思。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写句子。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4.学习对事物乐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四句话的意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在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更羸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原因;体会更羸的仔细观察是正确的,以此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1、哎呀,这下更羸可麻烦了。他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人物了。请看:

拿出课前材料:(魏国日报)

一只大雁从我国领土飞过,途中被人用弓箭射下,在场者举报是射箭能手更羸活活射死大雁,动物保护协会准备向更赢讨回公道。(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课件)

2、同学们,你们看了这段文章后,你有什么想法呢?我们一起来帮帮更羸,好吗?

3、出示(课件自学小贴士):

我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文中划出有关句子,来证实更羸不是杀雁凶手。

4、交流。(第5自然段)

课件: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1)证据在哪儿?(修饰:并不取箭嘣)

(2)这段话该怎么读才能读好。指导读第5自然段。

5、还有对更羸有利的证据吗?

6、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温馨提示:读读第9自然段,想一想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是怎样进行细心的?

7、自由读第9自然段。

(1)让小组自由汇报。(根据汇报出示重点词:第一句话画横线受过箭伤离开同伴害怕)

(2)在汇报过程中结合理解

理解:愈合(伤口长好)孤单失群(本课指受伤的大雁没有同伴,自鸣自飞。

师讲解有关大雁的生活习性:大雁一般过群居生活,排成人字或一字形队)

(3)自由读本段,同桌配合,用“因为……推断出……”把更赢看见的和推断的结合起来说说。

(4)更羸说的有没有道理?

(5)真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到现场去看看。(播放动画)

(6)果真如此,这段话应怎样读。(平缓自信)师读观察的语句,生读推断的语句。

8、当时在场的还有谁?(魏王)老师想让同学们分别当当魏王、更羸,找出他们的对话,试着读一读,演一演。

9、练习分角色朗读。(自由组合)

10、交流读的情况。

(1)说说你是怎样演好这两个人物的?(更羸自信魏王怀疑吃惊)

(2)分角色演读。

11、看着更羸的表现,你想对更羸说什么吗?

1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有本事也只拉弦就让这只大雁掉下来吗?根据生回答,从以下两方面小结。

(1)引读第一句话: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课件)(修饰文字:能手有名)

理解:能手。(本文指更羸是魏国最擅长射箭的人)

(2)上还有哪些能手?(画画能手跳舞能手书法能手)

(3)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板书善于观察、分析)

三、分析探究

1、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更羸和大雁之间发生的事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深入感悟

1、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根据板书)

五、布置作业(课件)

我喜欢,我选择:

(1)我喜欢思考,我能找出类似“惊弓之鸟”的现象;

(2)我喜欢讲故事,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3)我喜欢积累成语,我要搜集更多有趣的成语故事

(4)我喜欢当小记者,我要说明真相,替更羸讨回公道……

教学反思: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不但能让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读,而且能提高阅读的效果。教学〈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时,在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示:“1、射落大雁,2,找出原因。”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学习第一部分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更羸是怎样把它射下来的?学习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思考: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写更羸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从而引导生结合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行体会。这堂课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果。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