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五年级数学立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优质8篇)

小编: QJ墨客

教师可以通过初一教案的编写,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成功的初一教案,看看它们的特点和亮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立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设计思路:

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学生在学习分数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而已。因此,设计时,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开始,以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呢?为前提,使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情感,促使学生懂得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合理的道理。当只有一个东西要平均分时,该怎样表示呢?此时学生感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就要想办法来表示一半。于是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接着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又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中,使学生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3、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认识几分之几,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操作办法来表示自己所喜欢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4、在练习、反思与评价、课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地认识到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种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师:在生活中,同学们分过东西吗?现在请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东西,分给两位同学,想一想,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呢?(平均分)

(策略建议:课前布置同学每人只能带同一种东西,大小形状要一样的,数量最多不能超过4个;如让学生带各自喜欢的水果、面包、饼干等。)

2、让学生动手分自己带来的东西。

3、让学生汇报自己分的结果。(此时,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两个,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一个,还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半个等。)

4、师: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半个,也就是一个东西的一半吗?

(策略建议:此时学生的表示方法可能各种各样,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及时的引导,像你们大家都有自己的表示方法固然好,那你们说在数学上如果没有统一的符号将会怎样呢?显然不攻自破。)

5、师:谁知道一半的数学符号是怎样表示的?

6、师:1/2表示一半的意思,它叫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分数。

(策略建议: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境设计,可提高要求,也可降低要求,只要能达到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数无法表示一半就可以,从而自然地引出新的数分数。)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过程。

(2)让学生做课本第56页的涂一涂。

(3)让学生折一折一个物体的1/2。

(4)指导读写1/2。

(策略建议: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教师应再示范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的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接着让学生按(2)、(3)、(4)的顺序来学习。)

2、认识几分之几。

(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办法来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试着把分数写出来。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写出的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4)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分数、读分数的?

(5)师引导学生小结读写分数的正确方法与分数的意义。

(策略建议:在1、2出现的折一折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东西来折,如纸、手帕、线等。不但丰富了学生探究材料的来源,而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课本第58页练一练的第3题。

2、课本第58页练一练的第4题。

3、让学生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策略建议:做第58页练一练的第3题时,应注意学生是否理解了分数意义与平均分的联系;做第58页练一练的第4题时,应引导学生体会分数也能用于估测图形的面积;对于举例说明的,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先举一个例子供学生参考,然后再让学生举例。)

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得怎样?你有什么感想和建议吗?

(策略建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反思课堂中的优缺点,包括老师和同学。)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小学五年级数学立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4~55页。

教材简析:

“10的认识”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0~9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编排与前面类似。教学内容包括数数量是10的物体,10的读、写,1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10的组成等知识。由于日常通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就要进1,所以10的组成特别重要,它是1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数、摆、写、比、分等实际操作认识10。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逆向思维,同时,配合课本主题图,有机渗透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思想教育。

教学目的:

l.能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会读、写10,掌握10的组成。

3.学习按照一定顺序和从不同方向想问题的方法。结合主题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0认识。

教学难点:10的组成。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主题图、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1.电脑显示数字娃娃图,讲数字娃娃比大小的故事引出数字10。

2.通过质疑方式提出学习目标。

二、进行新课

1.认识10。

(2)动手操作: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3)想一想,我们身体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4)电脑屏幕上出示10根小棒,直观展示数字10包含的意义。

2.书写10。

(1)老师示范在田字格内写10。

(2)学生在田字格里写10。

3.10以内数的顺序。

(1)电脑显示拨珠过程:先拨了9颗,又添上1颗。

问:现在是几颗珠?

9添上几是10?

10去掉1就是几?

那么,10应该排在谁的后面?

(2)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然后,屏幕上的.直尺图抽象成数轴图,再把数轴上的空白位置填上数。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1)比较10和9的大小。

5.区别10个和第10个。

10可以表示10个物体的个数,还可以表示排列顺序中的第10,谁能说从左往右数,闪蓝光的珠子排第几?(电脑屏幕上第10颗珠子闪蓝光。)

学生听口令,伸手指,亲自体会“10个”和“第10个”的区别。课间休息(活动一分时间)。

6.10的组成和分解。

(1)分小棒。

用学习9的组成的方法来分小棒,学习10的组成,同桌合作,一个分,另一个记录。问学生:可以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根据学生回答电脑显示:

1010101010

/\/\/\/\/\

9182736455

10101010

/\/\/\/\

19283746

(2)归纳记忆10的组成的方法。

10的组成一共有几种?你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呢?(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强化记忆10的组成。

请几个学生每人说一个10的组成,其他学生马上说出想到的另一个组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把第55页组成填上,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2.记组成。

(1)击掌组成10:老师先拍,学生后拍,所拍次数要组成10。

(2)说数组成10:老师说的数与学生说的数组成10。

3.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

四、游戏总结

1.游戏。

2.让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聪明题练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10可以分成两个数,10能不能分成三个数?四个数?试一试。

[板书设计]

教学设想

“10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1.开讲激趣,萌发学生求知欲望。

以新颖的故事(数字娃娃比大小)创设情境、巧设疑问:10比9大吗?从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

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获取知识。

本课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通过数、摆、写、比、分等实际操作认识10,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首先通过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10,再通过动手摆数量是10的学具,进一步增加对10的感性认识,最后,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从中抽象出数10,培养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10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先让学生同桌协作探求10的各种分法,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再让学生观察每种组成左边和右边的数,分别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教会学生有序记忆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主动性。

3.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难点。

区别“10个”与“第10个”是本课难点,我借助多媒体屏幕演示:圈住的10颗珠与闪动的第10颗珠,使学生建立清晰表象,加以对比从中发现“10个”与“第10个”的不同点。另外,在本课的开始、学习10的含义,1o的书写及重点处都分别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五年级数学立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

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温度计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

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

二、学习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

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仓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

分别写出这三个温度:0℃,为了强调这个温度在零上,35℃还可以写成+35℃,而这个零下5度,应该写成—5℃。

读一读:正35,负5

分别说说在这3个不同的温度你的感受。

2、完成试一试:

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并读一读。

对零下几度,可能学生会不能正确地看,注意指导。

3、完成第3页第2题的看图写一写,再读一读。

简单介绍有关赤道、北极、南极的知识。

4、完成第6页第4题:

先指名说说这三条鱼分别所处的地方,再选择合适的温度。也可选择几个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5、读第7页第5题。,让学生说说体会。

6、完成第6题,分别在温度计上表示4个季节的温度。加强指导与检查。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图片,介绍“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指一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补充:最新的测量,这个数据有所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鲁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这两个地方,一个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来表示,另一个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

2、完成第6页第1题: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读一读第2题的海拔高度,它们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三、认识正负数的意义:

1、像温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怎样的数是正数?怎样的数是负数?

0呢?为什么?

2、完成第3页第1题,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3、完成第6页第3题:分别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四、全课小结:(略)

课后小记

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是热烈的,但在作业中,发现似是而非的错误较多。特别是在温度计上找零下几度,不是正好的刻度时,容易找错区间,需要加强指导。

小学五年级数学立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四

一、认识乘法

教案设计:二年级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的交流等活动,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第3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例题图,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模式:三段式

教学过程:

一、铺引

出示算式:

第一组第二组

7+83+3

6+4+35+5+5

7+2+6+14+4+4+4

1+3+4+5+2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探究

1.教学例题。

教师提问如何列算式?

用加法算:2+2+2=6

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训练

1.基本练习

3+33×2;5+5+55×3;4+4+4+44×4;

2+2+2+2+22×5

2.想想做做1、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列出算式。

四、课堂总结。

作业:2、5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4×2=8或2×4=8

..

..

..

乘号乘数乘数积

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教后记:

第二课时练习一

执行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含义,能较熟练地写出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图,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模式:三段式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

教师指导,检查。

2、学生仔细观察图,写出有几个几,并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让学生观察跳绳图,说出有几个几,并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5×4=20或4×5=20

3、学生观察,比较是几个几相加,并写出乘法算式。

3×5=155×3=15

二、重点练习

1、第5页4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讲解,强调是几个几。

2、第5页5题

学生在书上写出算式,指名读一读。

4×2=82×4=8

6×3=183×6=18

5×66×5

3、第5页第6题

教师读题,学生填写,集体订正。

4、第6页7题

学生看图,列出算式

4×2=8

5、第6页8题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名列式。

5×3=15

小学五年级数学立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立方体的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称。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立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但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长方体(实物出示),我们把这类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立方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立方体.(板书)

2、认识立方体的特征:

(屏幕演示)把长方体的高和宽延伸,得到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叫它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板书)

请学生观察自己的`正方体,然后也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提问:

(1)正方形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面面积大小怎样?

(2)正方形有几条棱?每条棱长度怎样?

(3)正方形有几个顶点?

(板书:正方体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每条棱长度相等)

问: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屏幕显示)

3、小结: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4、板书设计:

正方体(立方体)

面:6个面每个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棱: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顶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立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六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8—11业信息窗2第1、2个红点

1、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数出6~10个物体的个数,并能认、读、写10以内各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6~10各数的具体含义,理解序数,发展初步数感和符号意识。

3、会用6~10描述入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感受数学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理解6—10各数的含义,正确书写6—10

师:同学们下课喜欢到操场玩吗?你们都去干什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希望小学看看那里的同学们下课都在干什么吧。(幻灯片展示)

师:仔细观察画面,操场上都有什么?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树、小朋友、足球、向日葵(后面的都观察到了)……(对于自觉运用数字进行表达的学生予以表扬)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出了这么多信息。那谁能提出一个与数学与有关的问题吗?

生:不会提问题……

生1:大树有多少棵?

师:嗯,第一个提问,问的问题也非常好。(板贴)还有谁能提出问题?

师:向日葵有多少棵?(板贴)

生2:好,谁能接着提问?

生3:吊环,足球……(板贴)

师:好,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下吧。从第一个开始,跑步的有多少人?(对板贴,跑步的人)

生1:6个!

师:你是怎么数的?能不能上来指一下。

师:6个物体我们可以用六个简单的图形表示,比如6个圆点。现在老师手里有几个圆点,谁能上来摆一下,其他同学数着看他对不对。

生:黑板摆一摆,引导其他学生数数。

师:还可以直接用数字6来表示。

师:你能把6用到生活中吗?(提示学生,比如六根粉笔)

生:六根铅笔,六本本子,六个苹果……

生众:7棵

师:嗯,非常好,谁能上来数一数。

生1:黑板手指数,其他同学跟数。

师:可以对应接个小圆片?谁上来摆一摆?

生1:摆,其他数

师:来大家数数她摆的对不对?7棵树也可以直接用数字7表示。下面说一说生或中的7。

生:7本书……

师:嗯。真会举例子,反应也很快,真聪明。下面我们接着解决我们的问题。吊环有几个?

生:现在手指着,跟同桌数一下,看看你说的对不对。

师:有几个?

生:8个。

师:几个圆点表示?表现最好的同学上来展示。大家数着对不对

生:摆8个。

师:大家看他对不对

生:对。

师:对应那个数字来表示?

生:8

师:好,反应真快。说一下生活中的8.

生:8朵花。

师:再来看下一个问题。快数数几棵向日葵?

生:9

师:摆一摆,联系生活

师:下面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足球有多少个?

生:10个

师:找同学上来摆一摆,联系生活中的10.

师:观看计数器操作,体验叠加过程

师:好了,黑板上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完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桌角上小包内防有学具,现在快速打开数出8个小蝴蝶。数完了的同住互相做下小老师检查一下,看看他数的对不对。

师:再数10个小苹果。

师:嗯。现在问题又来了。填涂圆圈。

活动四:6~10各数的书写。

同学们看刚才老师写的字好看吗?你想不想也写一些看看?

教师在田字格示范讲解6——10各数的写法,重点说从哪里起笔,哪里拐弯,哪里停笔及在方格中的布局。(步骤:1讲解写法2像什么3手指比划4描红5本上写)

注意8的写法。反复练习,注意引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

小学五年级数学立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七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认识直角》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教材p77~80。

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会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断直角。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教学准备:三角板、纸片、钟、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角。

1、谈话:前面我们认识了角,现在你知道角是由哪几局部组成吗?(指名汇报)

2、谈话:看看这个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角吗?

(指名一生上前指角,指出有4个同样的角)

在纸工袋上有几个这样大小的角?三角板上呢?

3、谈话: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些角都有一个一起的名称,叫“直角”。一般我们还要在直角上标上一个符号来表示直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直角。

二、折角。

1、谈话:那么你想自身来折一个直角吗?(课件出示例2)

(同学用圆形纸和不规则纸折角)

2、提问:比较你折的两个直角,有什么发现?

再与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你又发现了什么?

(同学分别比较后汇报)

3、提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直角都是一样大小的)

三、找角。

(同学找直角)

2、提问:谁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全班交流)

3、谈话:小朋友真棒,找到了那么多的直角。其实啊,在我们经常看见的钟面上也有直角,你知道吗?(课件出示例1想一想)

(同学交流,教师在钟面上拨一拨,并验证)

(同学汇报,两种方法。)

下面就请你用自身喜欢的方法找到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同学活动)

5、提问:你找到几个直角?谁来指一指?

(指名上前指一指)

(同桌合作拼直角。

指名汇报,并展示拼出的直角,另请生验证。)

四、画角。

谈话:拼了角后,你想把直角画下来吗?

(同学在书本p74点子图上画一个直角。

指名展示,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怎样验证?

教师在点子图上示范画直角,同学再画一个直角)

五、认识锐角、钝角。

(指名上前指一指)

1、想想做做第4题。

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

同学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1、想想做做第5题。

照下面左图的样子标出其他各图形中的直角。

同学独立完成,指名展示、汇报。

六、练习。

1、想想做做第6题。

下面的四边形中,哪几个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1、想想做做第7题。

在右边的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

七、总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立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

教学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p30页例3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6—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识小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探索1和0.1这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并进而探索小数部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2、明确小数的数位顺序。

教学资源:小黑板、每个学生做5张数字卡片(0、0、1、2和小数点)、课前让学生按练习五/8的要求填在书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写出下面的小数,并说出各是几位小数

四点三九点五七零点零八三点零二零六点零四

2、读出下面的小数,并说出各表示几分之几

0.360.450.0020.70.90

3、从右边起按顺序说说整数的数位。并说说每一位的计数单位,再说说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相机板书)

4、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并会读会写这些小数,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小数的知识。

二、师生探究,学习例3

1、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

如果有困难,师可以启发:

(1)多少个0.1米是1米?多少个0.1元是1元?

(2)出示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问:从图中你能看出1和0.1的关系吗?

*明确:10个0.1是1,1里面有10个0.1。

3、你知道0.1和0.01有什么关系吗?0.01和0.001呢?

同桌互相举例说说。全班交流。

5、学生自主阅读p31上半部分的说明,并按要求把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集体校对,师在黑板上板书完整。

6、按顺序再读读数位顺序表中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数位名称及计数单位,说说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再次说明: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几位,就是几位小数。

7、出示0.45和1.45。

(1)说说这两个小数各个数位的名称及计数单位。

(2)比较这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说明:小数的整数部分可以是0,也可以不是0。

(3)同桌说说:1.45是由个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8、完成p31/练一练

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每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各是多少,合起来又是多少。

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反思:完成练习五/6——10

1、练习五/6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怎么想的。

2、练习五/7

(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读一读图下面的文字。

(2)师简单介绍发射“神州”五号飞船及刘翔获得“110米栏”金牌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写出相应的数。

说明:“十二秒九一”就是“十二点九一秒”

3、练习五/8组织学生将课前了解到的进行交流。

4、练习五/9

让学生看清要求后想想每个小数在哪两个数之间,再分别在直线上标出来。

学生试标0.5、1.3、2.6后说说是怎么想的。

重点指导3.75和4.05怎么标,可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5、练习五/10

学生看清要求后,分小组开展活动。

要求:边想边摆,摆好后读一读。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摆法。鼓励学生摆出符合要求的不同的小数。

全班交流。

四、看书质疑

五、介绍“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主阅读,再结合自己的视力情况说说体会,教育学生增强保护视力的自觉性。

六、总结:

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