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优质15篇)

小编: 笔尘

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形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份较为完美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教学退位减,先教学只有一次退位的减法,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挂图、小黑板。

自我加减。

1.口算:13-612-4。

33-632-4。

43-662-4。

口算第2、3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师办板书得数。

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

师: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他的前一位上退出1,然后合起来再减。

2.用竖式计算。

623-41253-4。

指名板演,再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

3.引入新课:

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

(板书课题:退位减)。

1.教学例题。

问题1:瞧!书架上有这么多的书。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你会算吗?

(学生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1)指名板演。

2)请不会计算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哪儿遇到问题不会做了?

3)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4)明白吗?你来试试看,这回能做了吗?

5)让学生再试着做一做。

6)核对答案。

问题2: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1)学生自己算一算,再小组讨论。

2)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了?

(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不够减了。)。

3)以前不够减时我们怎么办的?

(向前一位借一。)。

4)师示范,边做边说。

5)生跟着自由说一说。

6)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7)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8)四人小组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1.想想做做第1题。

1)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

2)生边说,边做。

3)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

4)自己验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1)这题完成在本子上,并要验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检查并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木鸟医生在为大树体检,你们也来帮帮他吧!先找出病因,再帮他们治一治。

1)小组互说,再改正。

2)请三位医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治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1)自己读题。

2)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知道了吗?自己列式计算。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

4)对答案,并订正。

二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一、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小熊开店”的动画情景。

3、来了几位顾客看看他们买什么?

4、提出问题:小狗买4辆坦克需要几元?

(1)你们能帮帮小熊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4=20(元)。

(3)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5、小猫拿了20元钱也准备买坦克,请你们再帮它计算能买几辆坦克好吗?

(1)学生列式老师板书:20÷5=。

(2)为什么这样列式,你能说出理由吗"?

(3)你是怎样想商的,请你们各小组讨论一下。

(1辆5元,2辆10元,3辆15元,4辆20元,

所以20÷5=4,商是4。)。

(先想5×?=20再想口诀?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商是4。)。

老师出示题,学生说出商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天就要下雨了,小蚂蚁正忙着般家呢,他们干什么?你能算出需要几只蚂蚁运完吗?

学生独立完成在集体交流27÷3=9(只)。

2、数学游戏小鸟找家。

(1)游戏规则:有着四个鸟笼,每个鸟笼上都有一句乘法口诀,一些同学得手上有一道除法算式,应用那句口诀求商,就把算式卡片贴在相应的鸟笼上。

(2)一群小鸟出去捉虫子,天黑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家吗?

(3)学生集体活动全班进行检查。

3、数学游戏二接力赛。

(1)游戏规则;7个小组代表7种动物如:小鹿队,小兔队,等等,黑板上有7组除法计算题每小组同学依次上台计算看那组同学做得最快就奖给那组同学一个奖杯。

(2)森林的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接力赛,你们想不想参加?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各小组准备。

(3)学生进行比赛后讲评。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可以多种算法)。

3、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合理即可)。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汇报结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

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5、完成练习三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教科书第19页例2,例3,(做一做)。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退位减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顺序。

教法。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法。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理解退位减的算理。

课件、小棒、卡片等。

1、口算我最棒。

16—8=10—4=15—7=12—5=17—8=12—8=10—5=18—9=。

2、算一算。

43=21=64—32=56—41=77—43=。

学生上黑板笔算,教师检查,表扬做的又对又快的。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答: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1、教学例2。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寻找条件,列式。

学生列式:51—36=?

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有一下几种分法:

1、在5捆和1根中,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2、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3捆,再拿出1捆拆开,拿走6根。

3、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4捆,再从4捆中拿回4根。

4、在5捆和1根中,先拿1捆拆开与1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6。

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

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

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56-22与51-36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5、试练:67-3935-881-5650-24。

6、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7、小结。

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三第5题,第6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7题和第10题。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教材第63~64页例5、“想想算算”,练习十三第1~4题。

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笔算退位减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概括笔算减法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1、做书上的复习题。

2、板演:用竖式计算:75-8=64-36。

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怎样计算?

1、引入新课。

2、教学例5第(1)题。

(1)出示第(1)题,提问:怎样列竖式?

(2)这道题要怎样减?用计数器算一算。

师边和学生讨论边拔计数器。

十位不够减就到百位退1,(在百位上拔起一粒珠子),并划去竖式百位上5,在上面写4,百位退1,(把拔起的一粒珠拔去),是10个十,在十位上拔上10(在十位上拔上10粒珠子)现在十位上就是多少?(竖式上划去3,在上面写13)减去几还得几?(竖式十位上的得数写9)百位上退1后还得几?百位上的得数是几?(说明百位上不要减,得数就是4)。

提问:刚才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减4是怎样减的?竖式里从哪一位减起?

3、教学例5第(2)题。

(2)学生在书上把竖式填完整。提问:千位上得数有没有数,为什么?

(3)让学生在书上验算。

(4)笔算万以内的减法的注意点。解释本位的含义。出示后让学生齐读。

1、做“想想算算”的第1题、第2题,提醒学生要注意验算。

2、做“想想算算”的第3题,让学生说说错在哪,并改正。

3、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再解答。

练习十三第1、2。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学会减法的验算。

: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

:小黑板、挂图。

谈话:小朋友喜欢看书吗?我们来看看一个书架上书吧。

1.教学例题:出示书架图。

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说:学校里图书室有335本的儿童小说,借出123本,还剩多少本?)。

提问:怎样解答?

1)问: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结果?你会计算吗?(生写在草稿本上。自己写一写,再同桌互查。)指名上黑板写,全班核对。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注意:数位对读齐,从个位算起。)。

2)你会验算吗?

讨论,再算一遍或用加法验算(生试算,再指名上黑板写)。

3)讨论:减法的验算与我们学过的加法的验算有什么不同?

4):减法验算式的得数不是原式中的得数,而应该是原式中的被减数。

1.想想做做第1题。

1)生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认真验算。

2)请3位小朋友上来完成这些题目。

3)核对答案。

4)师:他验算的对吗?你是怎样验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指名说:注意数位要对齐。)。

1)生自己完成,同桌互查。

2)指名板演。

3)全班核对答案。

3.想想做做第3题。

1)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齐读第1小题要求。你需要找到哪两个条件?

请你列式计算。(生试做,指名板演。)。

3)剩下的题目,同桌互说要找哪两个条件,再列式计算。

4)指名两位小朋友板演。

5)全班核对答案,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名读题。

2)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4)同桌互说怎么求。

4)学生写在书上。

5)同桌互查。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

今天你得到了什么?减法如何验算?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1.理解并初步学会千以内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会千以内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一、口算引入新课。

1.口算时要求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3.请学生观察算式,说说都是什么算式?导入课题。

二、新授。

(1)出示幻灯片。

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并提问:还剩多少本?要怎样列式?

(2)教授如何用计数器计算。

335里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123呢?(出示计数器图,借助计算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列竖式计算。

请学生们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并板演。(讲解笔算过程。提问应该从哪一位开始减起?)。

2.教学减法验算的方法。

(1)说明:虽然已经计算出结果了,但我们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再把这题验算一遍。

提问:你认为这题应该怎样验算?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验算。

(2)说明:在验算减法时,我们一般把得到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53页的“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可以怎样验算减法?

五、布置练习。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两个班级共有100多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2008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让学生看课本情境图,然后说一说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伊斯坦布尔得9票,巴黎得18票,多伦多得22票,北京得56票。

2.哪个城市赢了?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学生自己算完后,在班内展示。

2.让学生思考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桌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班内交流。

归纳总结,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笔算59-3=提醒个位要怎么样对齐,与谁对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课本第4页例1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课本第5页例2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四、总结

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书设计:

分橘子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14÷4=3(盘)……2(个)

答: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一、情境创设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二、问题探究

1. 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 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一)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解题方案。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方案。

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学会减法的验算。

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

小黑板、挂图。

一、导入。

谈话:小朋友喜欢看书吗?我们来看看一个书架上书吧。

二、新授。

1.教学例题:出示书架图。

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说:学校里图书室有335本的儿童小说,借出123本,还剩多少本?)。

提问:怎样解答?

1)问: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结果?你会计算吗?(生写在草稿本上。自己写一写,再同桌互查。)指名上黑板写,全班核对。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注意:数位对读齐,从个位算起。)。

2)你会验算吗?

讨论,再算一遍或用加法验算(生试算,再指名上黑板写)。

3)讨论:减法的验算与我们学过的加法的验算有什么不同?

4):减法验算式的得数不是原式中的得数,而应该是原式中的被减数。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生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认真验算。

2)请3位小朋友上来完成这些题目。

3)核对答案。

4)师:他验算的对吗?你是怎样验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指名说:注意数位要对齐。)。

1)生自己完成,同桌互查。

2)指名板演。

3)全班核对答案。

3.想想做做第3题。

1)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齐读第1小题要求。你需要找到哪两个条件?

请你列式计算。(生试做,指名板演。)。

3)剩下的题目,同桌互说要找哪两个条件,再列式计算。

4)指名两位小朋友板演。

5)全班核对答案,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名读题。

2)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4)同桌互说怎么求。

4)学生写在书上。

5)同桌互查。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

四.课堂。

今天你得到了什么?减法如何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