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汇总18篇)

小编: 碧墨

通过写学习心得,我们可以进一步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看看下面这些学习心得的范文,或许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写出一篇完美的学习心得。

技术负责人学习梁家河精神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总书记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学字当头,深刻学习领悟《梁家河》精神;思字当头,追寻心目中的“梁家河”;读字当头,悟“窑洞里的故事”。通过开展一系列“学习梁家河争做好支书”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梁家河》学习氛围,激励镇村干部勤奋学习,积极争做“四有”好干部,为建设“旅游名镇、产业富镇、基础强镇、生态靓镇、文明新镇”的美丽富裕新金寨贡献一份力量。

强化学习,促进提升。镇党委统一购买了《梁家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学习丛书,配发到各党支部和每名党员干部手中,确保人手一套学习资料,切实把《梁家河》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的必学教材和必修课程。在七一庆祝党的97周年表彰活动上,镇党委组织辖区15个党支部共同开展了诵读《梁家河》比赛活动,通过诵读,激起了大家对梁家河这个有着大学问的地方的向往和对习总书记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激发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奋发作为、不忘初心、求真务实,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努力的决心和信心。诵读活动被旬阳手机电视台、旬阳政府网等网站报道宣传。同时各党支部积极利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组织党员心对心、面对面坐下来进行交流分享,切实深刻体悟到《梁家河》里面的大学问大思想,并要求每位党员上交一份“学习《梁家河》―做合格党员”的心得体会材料。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党支部积极利用“手机+党支部”、网络党支部、微信群、qq群等方式,广泛谈论和交流《梁家河》精神;同时镇党委利用本单位的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等平台,通过不间断推送录音诵读、个人心得体会等学习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镇党委还通过新时代干部讲习所、农民讲习所,传达新时代新精神、新要求,进一步引导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和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主题党课,入脑入心。镇党委书记在七一表彰大会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汲取梁家河精神,做合格共产党员》为题,开展了主题党课,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深刻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大意义,汲取“梁家河”力量,铭记初心,戮力前行,做群众满意的合格共产党员三方面做了精彩的授课,激发了与会党员的信心和决心,反响颇好。同时镇党委要求了各联村领导和村支部书记在六月和七月中,必须到所联村开展一次以学习《梁家河》精神为主题的讲党课活动,切实把《梁家河》精神往深里钻,往心里走,往实处落,真正体悟人民领袖初心,激发追赶超越动力。

评优树模,树立典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镇党委从四月份开始按照“月评标兵季评先进年树典型”的要求,在各单位、村(社区)开展评优树模活动,评选以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为核心,紧密结合当前各项工作,树立先进典型,使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自觉锤炼自己的作风,从而进一步激励干部在脱贫攻坚的一线提振士气、努力奋斗。截止现在一共评选优秀标兵12名,先进3名。

学习梁家河精神的心得体会

梁家河,一个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的小村庄,却因为梁家河精神而闻名于世。梁家河精神是指一种勤劳、坚韧、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着每个来到这里的人。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我有幸参观了梁家河,并深受其感染,下面是我对学习梁家河精神的心得体会。

首先,梁家河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勤劳的力量。在梁家河,我看到每个人都在忙碌地工作,从清晨到夜晚,他们几乎没有闲暇的时刻。梁家河人民用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无论是在农田里劳作,还是在庄稼之间辛勤地耕耘,他们都从未停歇。这种勤劳的工作态度使我深受震撼,它让我明白了勤劳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勤劳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发展和进步。正因为有了勤劳的力量,梁家河才得以在贫困的环境中迅速崛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其次,梁家河精神告诉我坚韧不拔的重要性。梁家河人民在长期的贫困环境下坚持不懈地奋斗,没有放弃的念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他们都能够坚持下去,不轻易退缩。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支撑着他们不断地前行。我记得有一次,我在村中的一个家庭采访时,看到一位老人用稚嫩的声音告诉我,他们苦过,但决不想了苦。在这个瞬间,我被他们坚韧的毅力所打动。梁家河精神告诉我,只有坚韧不拔,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身的价值。

再次,梁家河精神让我明白了自强不息的重要性。梁家河人民由于条件的限制,面临着很多的困境和挑战。然而,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自强不息的心。无论是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还是培养优秀的人才,他们都在努力寻找提升自己和村庄发展的途径。梁家河人民坚信,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最后,梁家河精神让我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梁家河,我见到了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风貌。梁家河人民相互帮助,互相支持,共同攻坚克难。他们建立了合作社,共同经营农田,共享资源和成果。他们认识到,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够实现共同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正是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得梁家河人民在同一个队伍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总之,梁家河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在梁家河这个小村庄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梁家河精神让我认识到,只有在勤劳、坚韧、自强不息和团结合作的路上不断努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我将永远怀念梁家河,怀念它给我留下的宝贵的教训和感动。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能够将梁家河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为建设美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教师“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青春是那么美好,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在梁家河这个贫瘠的地方,习近平带领大家一起奋斗,用炒杏仁当油,用盐水充饥,带领大家打坝、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在习近平当选大队党支部书记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梁家河就成立了灌溉井、铁业社、缝纫社、有代销点、磨坊,人民日子红红火火,一片生机。

艰苦生活足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足以在逆境中开出最美的花。“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在习近平看来,“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青春是一种姿态,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温柔了红尘,气壮了山河!青春是一种精神,是知难而进,永不言败。在暴风骤雨中挺身,在地动山摇中屹立!青春是一种誓言,是一场盛典,震撼了岁月,预见了未来!

作为宝鸡实验小学的一名党员教师,教学任务重,班主任琐事多,难免遇到挫折,也有身心疲惫、坚持不住,想要放弃的时候,走进梁家河,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汗洒青春、辛勤耕耘的缩影,让我从中汲取了苦而弥坚、克难奋进、奋斗不息的精神力量。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_学习梁家河精神感悟与收获

我县“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宣讲会在县行政中心会堂举行,县委副书记李良东出席并主持报告会。县委“三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以及部分优秀大学生村官等近400人参加了宣讲会。

报告会上,全市最美“三送”干部、最美赣州人、赣州好人,县城投公司驻竹笮乡侧排村“三送”干部熊东生作了主题宣讲。

报告会指出,梁家河村的发展变化,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他们那种意志、干劲和精气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发扬光大。扶贫攻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以学习梁家河为动力,弘扬苏区精神和梁家河精神,抓好宣讲,认真学习领悟,立足岗位,当好村书记,结合实际,打好攻坚战。

据悉,3月25日至29日,市委组织15位由村支部书记、“三送”干部、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远赴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村学习考察,熊东生也是学习考察团成员之一。

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梁家河故事展板。(郭受标)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真正在基层、在群众中扎下了根,就不会孤单,人生有了梦想,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就像习讲的:“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

当前,赣州正在推进苏区振兴、加快发展、脱贫致富,我时常觉得困难很多、差距很大,但与梁家河相比,这些困难和问题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国家还给了我们那么多的扶持。

我要把这次在梁家河取来的“真经”原原本本的带回去,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认认真真地学习,把梁家河的优良作风、发展思路、科学理念在家乡发扬光大。

真正在基层、在群众中扎下了根,就不会孤单,人生有了梦想,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就像习讲的:“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

当看到习住过的土窑洞,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听老一辈同志介绍着习的感人事迹时,我脑子里的画面尤为清晰,仿佛就像在聆听着昨天发生的故事。

今后的日子里,不管我身在何处,从事何种岗位,面临多大的困难,我都坚信“人定胜天”“付出就有回报”,这是我在梁家河学习考察的深刻体会。

一口口小小的沼气池,看似小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是一个勇敢的创新,它极大地方便了梁家河村民的生产生活,点亮了梁家河村迈向新生活的第一簇火光。

村史馆有一个“回信”展板,上面记录着写给梁家河村的四封复信。他离开梁家河村40年了,但牵挂梁家河的心一直没变,始终把梁家河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对革命老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所在的大坑村是一个贫困村,作为一个当了10多年的村支书,看到梁家河的发展,我感到脸红和惭愧,习的身体力行着实激励了我。我要把这次学习的感受及时传达给我村“两委”的干部。

习当年为了解决群众喝水问题,带领村民打了水井。在我的家乡沙洲坝,也有一口井,那是苏区时期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打下的“红井”,所以我感到沙洲坝与梁家河很有缘。从这两口井,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情怀。

梁家河蕴含的精神要一届届传承下去,需要培养好村党支部“接班人”,每个村有一名称职的“小康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就能带领全村人民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我将把个人的所思所感所悟带回到石甫村,学以致用,学以促用,把考察学习成果转化成指导石甫村发展的动力,结合我村实际,合理谋划好本村发展规划,不断增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能够借大学生村官的平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又适逢《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我更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遇,在艰难困苦中磨砺,不仅仅是在基层获得成长,更在不断成长中服务群众。

学习梁家河,就要立足基层,从群众最看重的问题着手,列出清单,作出承诺,保证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能够借大学生村官的平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又适逢《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我更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遇,在艰难困苦中磨砺,不仅仅是在基层获得成长,更在不断成长中服务群众。

学习梁家河精神的心得体会

梁家河精神,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改革的先驱梁家河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上。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赞誉和提倡梁家河精神,成为崇高的道德标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不断砥砺前行。

首先,梁家河精神教会我们舍小家为大家,奉献社会。梁家河人民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毅然放弃了舒适的家园,主动请缨投身到农村建设的浩荡大潮中。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像排着队一样,把自己的温暖送给整个社会。”

其次,梁家河精神告诉我们要勇于创新,不畏艰难。梁家河人民在农村建设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瓶颈,但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懈怠。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极探索创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农村发展道路。正如当年梁家河的唢呐工人通过创造“梁家河模式”一样,我们要学会在逆境中崭露头角。

第三,梁家河精神告诉我们要坚守初心,无私奉献。梁家河人民的奋斗是无私的,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舍短期利益为长远利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国情怀,他们才能在困难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身为当代青年,也应该坚守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第四,梁家河精神告诉我们要注重实践,积极进取。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只有实践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梁家河人民在农村建设中没有只是空谈理论,而是积极实践、不断探索。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他们的实践精神,不只嘴上说说,而是要付诸行动,亲自去尝试、探索,才能真正取得成果。

最后,梁家河精神教会我们要坚持信仰,保持乐观。梁家河人民在农村建设的道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从未气馁,一直保持着坚定的信仰和乐观的态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仰和精神支撑,他们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取得了成功。我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也应该保持信仰,保持乐观,相信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

学习梁家河精神,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信仰的力量。只有在学习和践行梁家河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不断砥砺前行,取得更大的成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梁家河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教师“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

十五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的时候,带来两只箱子,其中一只里面装满了书。“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这个爱好,伴随着习近平从梁家河村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正定到福建,从浙江到中央。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这个小地方,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一面进行着劳动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在梁家河人们的印象中,习近平吃饭时在看书,上山放羊时看书,时常在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诗经》、《资治通鉴》等中国古代经典书籍,有《复活》、《红与黑》、《战争与和平》等大量国外文学作品,也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列经典。

总书记读书,不仅仅只读书的内容,还会思考,思考战争与和平,思考理想与现实,思考贫穷与富裕,思考落后与进步,思考个人与社会……在思考、借鉴与批判中,读书学习成为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了自己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博闻强记的他对许多精彩内容记忆犹新,乃至今天在很多场合的讲话中,他都自然地引经据典,他真正把读书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和政治生涯。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是不能忘记读书的作用与思考的意义,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但要用读书来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也要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以此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让学生从小与书为伴,把读书当成一种爱好和习惯。

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近日,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梁家河》以及到梁家河实地参观学习后,我感触颇深。当年,年仅十五六岁的习近平,插队梁家河,在这里生活、劳作、学习,在这里磨练成长,在这里树立人生航向,在这里锤炼意志,在这里塑造品格,可以说梁家河是习近平人生的新起点,奠定了习近平后来的人生路。习近平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里有大学问。这里总书记的意思是说,要重视像梁家河一样的基层农村,这里可以学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修身,如何看待人生;在普普通通的群众身上,在偏远贫瘠的土壤里,蕴含着大学问,大道理,大智慧。

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深刻感悟习近平在梁家河的成长岁月,沿着习总书记优秀的品德和伟大人格的形成轨迹,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主要学习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蕴含的四种精神。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该书以叙述的方式,记叙了习总书记四回梁家河与群众互动和亲切交谈的生动场面,用乳名和当地语言与乡亲们交谈,朴实的乡土话语,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回忆着,当年从一个高干家庭,才刚满16岁的孩子,离别父母和亲人,从北京来到陕北延安梁家河插队落户,这个特别苦焦的地方,当农民一干就是七年啊,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战天斗地,且吃苦在先,个人利益在后,从一个普通的知靑,到申请加入党组织,又担任梁家村党支书记,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实践。从修建全省第一个沼气,到办铁业社,分销店,又到打水坝、修水库,“数九寒天,跳到冷窟里面一干半天,落下了风湿褪的.病根。处处事事都以人民的利益致上,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家国情怀,一个世界伟人,即平凡又伟大,把自己从事业都搞的都非常的好,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真的做到了“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从农村长大的,也是从农民到入党,后担任村党支书记,再后来也被党组织破格重用,现在已退休,目前受组织委派到四皓酒业公司,担任党建指导员,已两年了。老觉得自巳功得德园满,为党和人民做了很多的实事、好事,也有一定的好口碑,应该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好好享清福了。然而,通过学习梁家河,认真反思,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不够紧密,时而有把自已放在群众之上,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认同上,与总书记相比,相差太远太远,凡事考虑个人得失过多,当党建指导员工作不够扎实,对公司贡献还不够大等。与习总书记相比,自已真真是无地自荣了,太妙小太妙小了,跟本不值一提。今后要以习总书记为榜样,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深深植根于群众之中,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做到人老,党性不老,人老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不老,做到老有所为,继续发挥余热,和全体党员及员工们一道,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努力把四皓酒业公司,办成一流企业,让四皓酒业党旗更红,让四皓酒业发展的更好,为群众多办善事,为员工多谋福利,为国家多上税,为扶贫攻坚再添后劲。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7月11日,怀着崇高的敬意,我们一行来到了延安市延川县安驿镇梁家河村,一下午的参观,仿佛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看到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总书记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画面。一个16岁的少年,为响应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怀着满腔热血投身农村建设,这一待就是7年,7年当中,总书记10次的入党申请,带领群众在黄土高坡挖深井,办裁缝、铁业社、商店,学习制造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深夜在煤油灯下看书等等,每一个画面都随着讲解员的描述深刻的映入眼帘,总书记说:“这七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

作为企业的一名技术负责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企业目前遇到的困难和环境与书记当年在梁家河遇到的困难和环境对比,显而易见,前者解决起来要容易的多。沃克公司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硬件问题,而是软实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就体现在软实力上,这两年,我出去学习参观了比较多的企业,有让人羡慕的,也看到过很破败的,好的企业,无一例外的都是管理好的企业,管理体现在哪里,就是我们目前抓的现场6s,16949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erp的有效应用,产品质量、交期、服务的体现,上令下行执行力的体现。公司要发展,我们就要深入的解决这些问题,跟当年梁家河的困难相比,我们有清楚的目标,有可借鉴的方法,有专业人员的指导,有明确的要求。只要我们把梁家河的精神核心“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用在工作当中,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没有什么发展瓶颈是突破不了的。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八个字写在梁家河的墙面上,这八个字虽是老生常谈,却是大道至简,沃克公司从20xx年到现在不正是这八个字的体现吗,我们从发不起工资,从企业亏损一直走到现在,解决了多少问题!这两年又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未来非常美好,但困难依旧很多,我们还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梁家河山高沟深,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较少且贫瘠,书记带领群众打坝淤地,修梯田,改良种子,尝试科学种田,最终大大的改良了土地,增加了水坝肥田,改善生态环境,长久而持续的提高了农业产量。做为技术人员,我们也要经常思考这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治标更要治本。

这次的参观学习,意义深刻,当前,我还在研读《梁家河》一书,梁家河还有很多大道理需要我去思考,单一个“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就足够用一生。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组织安排,认真深入学习了《梁家河》,《梁家河》记录了七年知青岁月。一幅幅图片、一篇篇稿件,充分展现了为人民造福的初心,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头苦干的作风,有攻坚克难的意志,有中华复兴的梦想。

一、初心是共产党人的魂。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说:“梁家河,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多次回陕北考察,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时刻惦记着梁家河的发展和乡亲们的生活。始终将自己看做是黄土地的儿子,正是从农民中来,从艰苦的地方来,深入基层,才能始终感知人民的需求,感知人民的智慧和学问,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由一名15岁的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再到党的,几十年来,职务在变,环境在变,但他的初心从未改变。学习梁家河“大学问”,我们就要守住初心之魂,牢记职责使命,践行初心之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别样的人生。

二、群众是共产党人的根。

知青七年间,同梁家河的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过了“五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无论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儿子的坚定信念。正如他所说: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身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始终扎根群众之中,以群众为师,以群众为镜,以群众为秤,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

三、实干是共产党人的本。

修淤地坝、挖甜水井、建沼气池,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房等等,尽管困难重重,但坚持实干就是解决办法。七年知青岁月,使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并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培养出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当干部,就是要坚持实干为本、干字当头,在实干中历练人生,在实干中体现价值,在实干中为民造福。作为青年干部,对工作,我们要有担当,不怕吃苦、不怕失败,为企业、为职工做出实实在在的实事,带来真真切切的效益。

四、学习是成长的阶梯。

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读书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尤是年轻时那种对知识的渴求,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诚如村民梁玉明感慨:“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开过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并且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经典故事。读书涉及范围非常广,从古典名著到现代经济,从国内文学到国外名著,丰厚的阅读量,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无不来自他对祖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的基石。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把每天读书当做吃饭一样平常的事情,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眼界,用书籍来补足我们的精神之钙、填补我们的阅历空白,为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更充分做到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结合。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梁家河》,深刻领会梁家河蕴含的大学问,从梁家河的宝贵精神财富中不断汲取追赶超越的力量,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始终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集团各项事业的发展上来。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10月28日至29日,根据院党委统一安排,我与医院90多名党员干部赴延安参加了院党委组织的“传承红色基因,实现追赶超越”延安红色教育培训班,两天的活动安排紧凑有序,深深的触动了每位党员的心灵,尤其是28日下午的梁家河参观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梁家河村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今天的梁家河与48年前的村落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中是一条小河,沿河道两岸的黄土崖边狭长零星住着村民,土窑洞三间一处,五间一院零散地镶嵌在小河两岸,在陕北黄土高原上别有一番景致。代教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习总书记在这村子生活的7年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感人的事件,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总书记的两次落泪:第一次是得知大姐去世,背着人偷偷地哭;第二次是临离开梁家河的那一刻,当众哭了。那是1975年10月7日的中午,习近平作为最后一个离开梁家河的北京知青,告别了生活七年的村子,全村人不论男女老幼都来送行,很多村民都哭了,当时习近平主席也哭了,边哭边挥手道别,他哽咽着告诉村民们,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村民们舍不得习近平这样的好书记,在梁家河插队七年,与乡亲们在劳动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带领村民打井取水,打坝造田,改变了梁家河的面貌;他远赴四川取经,在陕北首创引进沼气。他用自己的质朴与勤劳、智慧和心血换得了民众的真心,被群众推荐去上大学。离开后,他“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了这里”。

心中有群众,牵挂着最基层的群众、不忘老百姓的疾苦,是他一以贯之的情怀。,就任总书记当天,他就表明了自己的执政理念:“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之后,他连续三年新年“访贫问苦”,年年走进百姓的田间地头、走向百姓的灶台炕头,声声关切、句句问候,他把温暖和关怀送到了百姓的心坎;珍爱自己的亲人,是情;心里装着百姓,是义。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心中藏。爱家、爱民,这样才能得到家人的支持,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梁家河村的学习考察之旅,可谓不虚此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身为一名村支书,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很多做法,引起我的共鸣。我所工作的兴国县长冈乡曾被毛主席赞誉为“模范乡”,她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如何将这些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当一名称职的“小康书记”,带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梁家河之行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梁家河,这个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生活了7年的地方,这个给了习近平总书记最初信念并注定了他人生轨迹的地方,让我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在梁家河村史馆,我们聆听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离开梁家河村时,有13名村民把他一直送到延川县城的往事。当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带着干部群众从建大坝、挖水井、修沼气、种蔬菜、办代销社等吃饭饮水问题抓起,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看到他的为民之心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很快赢取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随后,我们又拜访了梁家河村老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入党介绍人梁玉明同志。老先生年纪很大,却精神健硕,还热情地给我们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学习和工作的许多往事。他说:“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有抱负、有远见,热爱学习、见多识广,果敢稳重,是个培养的好苗子。我经常给他讲党的使命,鼓励他克服艰难申请入党,并把支部书记的担子交给他,让他在曲折和磨难中坚定革命意志、锻造不折不挠品格、锤炼艰苦奋斗作风。”

短短1天时间,我和其他14名村支书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光辉足迹,途中所听所见令我感触很深。我在我们村里已连续16年担任村干部。这次考察,我对如何进一步当好村级带头人、培育好后备干部和抓好村里各项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总结来说,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16个字,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群众是淳朴的、重情的,习近平总书记从大队党支部书记一直到成为我们党的总书记,时刻保存着那份爱憎分明、爱民为民的情怀,是令人钦佩、令人折服的。同时,农民群众是最朴实的群体,农村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在梁家河人的眼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担任大队支书时为人耿直、一身正气。用他们的话说,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怕得罪人”。

当前,党中央实行的惠民政策很多,群众要求比较高,不仅希望兑现政策,更希望我们村干部也能办几件看得见的实事好事。此次学习考察,让我身心得到了一次历练和洗礼。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4月7日,安远县举办“梁家河故事”宣讲报告会,邀请赴梁家河学习考察团成员--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党支部书记曾小生前来宣讲。曾小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讲述了当年在延安梁家河村插队当知青的工作生活经历,分享了个人学习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号召大家以学习梁家河为动力,弘扬苏区精神和梁家河精神,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

报告会前,与会人员还观看了“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主题图片展。丰富多彩的内容,精彩动人的宣讲,让400余位在场聆听了报告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职大学生村官接受了一次梁家河精神的洗礼。天心镇水头村村支书黄东长在看了学习梁家河画展和听了宣讲会后感动地说:“习在那么艰苦的时代都能作出贡献,我现在更应该好好的把握机遇,带领群众、团结村两委干部,把村里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靓丽。”、“通过这次学习梁家河宣讲报告会,我感受很深,回去之后,我将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应尽的责任,结合当前精准扶贫、烟叶生产等各项农村工作,最大力度展示自己的才能,为安远的振兴发展做出贡献。”大学生村官邹夏夏在听了宣讲报告会后深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扎根安远的信心和决心。

下一阶段,我县还将通过召开村班子座谈会、上门入户等形式宣讲“梁家河故事”。

读《梁家河》精神心得

一到梁家河村,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丰收的粮仓、宽敞的村路、湍急的小河、整洁的窑洞、新建的瓦房……一派群情鼎沸、绿水青山的景象。村委会大院里悬挂着书记“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的巨型大红匾牌,村委会的墙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标语格外醒目。这边誓词阵阵,那边诵读声声,远方红旗飘飘,人流川息络绎不绝,团体活动一波一波,村史馆外排起了长队,来自各地的人们在这里凝聚共识,亲临受教,感受着领袖当年的艰苦环境和梁家河的崭新风貌,梁家河今天发生的巨变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缩影。然而40多年前,梁家河是陕北高原农村普普通通的一个小村庄,这里不通公路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一个“贫穷”与“落后”的无名村落。1969年,包括书记在内的一批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

在梁家河村史馆里,一幅幅珍贵难忘的图片资料,一件件留存至今的生产工具,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仿佛是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生动地见证着当年书记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艰辛,述说着书记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故事,反映着青年书记心系群众、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

我们边走边看边听讲解,不知不觉融入那个年代的记忆之中:青年书记带领群众建起了四个淤地坝、挖了饮水井,使村里开始有余粮了;带领村民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解决了全村的烧火问题;带领大家开办的缝纫社、铁业社、代销店、种蔬菜,改善了村民生活。走进书记曾经住过的窑洞,长木桌上整齐摆放着的搪瓷缸子等生活用品、大通铺土炕、简陋锅台和灶具,都反映了当年知青生活的艰苦,也是书记7年磨砺的见证。炕桌上那盏煤油灯格外引人注目,在那种艰苦环境下,青年书记时刻不忘读书学习,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树立了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可以看出,当年书记在梁家河切身践行着延安精神,以及“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作风,深深值得我们学习。

宝塔山下,延河岸旁,梁家河村,处处留下了我们接受教育的身影。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响彻云霄,庄严的《入党宣誓》铿锵有力,《延安保育院》的故事催人泪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铭记心中,《回延安》的诗句久久回荡,《革命先驱雕像》前我们肃然起敬、寄托哀思。一场场特殊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立意高远、内容丰富;一幕幕真实生动的场景,身临其境、感悟至深。大家畅所欲言,纷纷把所看、所学、所感分享交流,心灵一次次受到冲击和震撼,思想一次次得到洗礼和升华。学习最大收获是: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出一个“实”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的根本内涵,深切感悟到伟大思想的历史源头,体会到了人民领袖的博大情怀,大家更加坚定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担当,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以实际行动践行“梁家河精神”。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要一心向党。作为社区党组织书记,我始终牢记"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座右铭。始终坚持两个凡是:凡是要以"党"为核心,凡事要以"党建"为龙头。只有始终站在党建工作一线这个责任落实的"主战场",紧扣时代脉搏、紧贴民生诉求,积极建构有力有序有效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才能真正营造出富有号召力、极具感染力和充满凝聚力的和谐发展好氛围。我是一名党组织书记,首先就要树立好"党"的模范杆子,带头苦干实干。我带领社区干部积极打造了"一网三平台"、"党员网格化管理"、"5+n"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模式、带领18名干部利用三个月时间,手绘了40张民情地图等一系列党建特色亮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让这些党建亮点工作成为人民路社区的一张张名片,真正让党旗飘起来、形象树起来,活动靓起来。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2018年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的前夕,我们人社局43名同志在王宏局长的带领下,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来到延安市延川县的梁家河村参观学习。

我们先后参观了梁家河村委会、村史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知青淤地坝、当年知青三处居住地等。每到一处,大家聚精会神,认真聆听讲解,现场感受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劳动场景,了解了当年习总书记和知青们在梁家河村住窑洞、睡土炕,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大家深深被习总书记扎根基层、爱民为民的炽热情怀,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意志所感染。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青年习近平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实现了从迷惘、彷徨到充满自信的转变,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泉,进而获得了投身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他身上体现出的“三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一是“崇尚学习”的精神。“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总书记回忆道,“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在梁家河的7年,他“痴迷”于读书,涉猎广泛,有古代的、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等等,也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我要学习总书记这种孜孜以求的尚学精神,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增强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本领。

二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习总书记15岁从北京来到陕北的一个山沟农村里,举目无亲,面对艰难困苦,经受重重磨练,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使他逐步融入农村生活,学会了农活技术,学到农民的实事求是、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启示我们,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是锻炼,学会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艰难困苦磨砺坚强意志,有了坚强意志,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坚韧不拔、充满自信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是“创新实干”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当梁家河当知青和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时候,从梁家河的实际出发,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习,带领干部群众建淤地坝,增加粮食产量,挖水井,解决村里吃水的问题;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为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等,件件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推动梁家河贫困面貌发生变化,改善了村民生活。这体现出习总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的担当、毅力、勇气和决心。我要牢记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体现责任担当。

参观学习结束后,我不断思索。梁家河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山沟农村的名字,更代表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它是我党建党之初的信仰,是延安精神的传承,是不忘初心的体现,它忠实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在工作和学习中磨砺自己,为“助力西安追赶超越,建设幸福新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当年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都是生产生活的大问题。面对此景,习近平率领群众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打下知青井,创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打下淤地坝。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什么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就做什么。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终凝成了梁家河村民对习近平同志十里相送的长情,而人走心留的第二故乡则练就了习近平同志情系百姓的情怀,也正是这种真挚为民的情怀,坚定了他带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实现中国梦的决心,成就了中国的可喜巨变。中国桥、中国路、中国高铁、“中国制造2025”、自贸区、“一带一路”、亚投行、姑苏小镇城乡统筹、闽宁模式、雄安新区等等。中国方案、中国成就、中国理念,比比皆是,信手拈来,而这无一不让世界瞩目艳羡。

作为身在基层的公务人员,作为人民群众感受党和国家温暖的窗口,作为党的政策的具体落实者,我们更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粱家河一路走来不变的为民情怀,心怀百姓,用心用情去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从改革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