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论文大全(18篇)

小编: 书香墨

会计的核心任务是记录和整理经济交易信息,确保其真实、准确和可靠。掌握写会计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探析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会计要想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面向管理会计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对于相关企业而言,也应该进一步对会计类型进行有效转变。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属于一种刚刚产生的新型学科,与以往的会计类型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管理会计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但可以对财务会计知识进行合理运用,还能有效结合各种新兴学科内容,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深入分析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企业在未来可以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压力不断增加,而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是,在管理会计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很多企业的领导人员没有全面了解管理会计的内容,经常将管理会计与传统会计之间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不利于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基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转变会计模式,从而实现管理会计的可持续发展。

探析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论文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界限看起来容易划分,其实财务会计在很多方面体现出管理会计的特征,管理会计的不少方法也可以用于财务会计核算(例如作业成本法),二者的划分不像教材中所说的那样清晰。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但是管理会计的范围在当前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甚至于很多企业把会计领域里边不属于财务会计核算的通通都划归到管理会计当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成本会计、运营管理等具有多方面交叉,但作者认为管理会计的边界不能无限制扩大,首先要把管理会计划归到会计范围之内解决问题,侧重于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否则对管理会计在企业发挥作用是有害的。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认为财务会计不能仅仅以出具财务报告作为目标,为内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为管理会计提供信息来源,这样才是财务会计。

2.2财务会计人员转型路径始于共享服务。

应该看到,当前财务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最主要的障碍是无法摆脱眼前大量的简单重复性的会计报表核算工作。这些工作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更为糟糕的是,许多单位的财务部门甚至还认为自身人力资源缺乏。这个问题的背后暴露了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低下,信息化水平不高。为此财政部会计司在今年推出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鼓励企业采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促进财会部门的职能从侧重核算向管理决策导向转变。这恰恰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起点。管理会计的转型要求必须先要解放财务会计人员,并为管理会计真正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些都是实施管理会计的基础性工作。

2.3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管理会计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要想使管理会计得到推广应用,需加大对会计人员素质教育和培养的力度。当前来看,我国现有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还是过多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向管理会计的转型需要管理会计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推动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作者认为,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问卷等调查工作,不能仅仅面向会计人员,更应该面向高管和业务部门发放问卷,因为会计发挥作用需要通过管理和运营才能实现,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程度必须以是否满足管理和运营的需要为判断标准。根据作者对当前已经进行的管理会计问卷调查方法来看,研究者还都是站在会计人员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仅仅对会计相关人员发放问卷,那么管理会计工作是否能满足管理和运营的需要就可能片面,也就不能解决目前会计人员和管理以及运营部门的矛盾,即便从组织上突出管理会计,最终还会保持“孤芳自赏”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崔锡斌.从管理会计的特性看管理会计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

[2]王利方.管理会计在中小型制造企业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

[3]曹洁.管理会计边界问题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

[4]洪刚.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探析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论文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出现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经济关系的复杂化、筹资渠道的市场化等等,必然对企业财会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最根本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企业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目标对财会工作的客观要求。

(一)从财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改革十多年来,企业已由单纯的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以讲求经济效益为中心。而企业管理的重点也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由此企业对反映经济效益的成本、资金、偿债能力等的核算和管理就更加重视,那么,这在客观上要求与其相适应的财会工作的内容、形式等要更加完善、更有效率。

(二)从目前企业财会工作的现状来看。

目前以“核算型”为主的财会工作体制严重滞后于企业改革,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是造成当前财会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

二、新企业财会工作的基本内涵。

新企业财会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工作的重点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模式以核算为基础核算为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以财务管理为手段,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为区别于传统的“核算型”财会工作模式,笔者把“转型”后的财会工作称为“管理型”,因为把“转型”后的财会工作模式称为“管理型”,可以较好地概括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三、现代企业财会工作的基本要求。

要实现企业财会工作的“转型”,必须着眼于:

(一)企业财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有创新。

企业财会工作指导思想的转轨的核心是树立效益观念、市场观念和法制观念。1、树立效益观念。效益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此相适应的财会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点都必须围绕效益这个中心而展开。因此,财会工作的一切财会活动都应建立在效益这个基础上,积极探索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新方法。2、树立市场观念。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建立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来实现的。因此,财会工作不但要有效益观念,更要有市场观念,要根据市场信息和要求来开展各项理财活动,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3、树立法制观念。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因此,财会工作必须牢固地树立法制观念。财会部门不仅要熟悉和掌握财税法规、制度,更要熟悉和运用其它经济法规,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在法制的轨道上有序、健康地运行。

(二)企业财会工作的重点要有新的转移。

财会工作重点的转移是财会工作“转型”的核心和基本标志。1、从单纯的核算向全面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转移。多年的实践证明,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企业财会部门作为企业的经济信息中心和重要综合部门,必须积极全面参与企业的各项决策。一是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从效益角度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二是参与企业的生产决策,分析各产品的边际贡献,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服务;三是参与企业的营销决策,在扩大和提高市场份额和资金回笼率的基础上,制订激励销售的政策措施;四是参与企业的分配决策,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2、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时分析方面转移。事前预测,重点是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制,搞好市场预测,包括市场信息的收集、筛选、反馈等;同时根据市场预测情况,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做好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事中控制,就是根据财务预算分解下达的目标,对各责任单位的执行情况和影响目标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监测、控制;同时开展财务分析,对各责任单位和责任点做出全面的.分析,提出增销、节支、降耗的建议和对策,从而更好地发挥财会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3、从单纯的会计管理向全面的财务管理转移。传统的理财观念,把财会的职能简单地定位在会计核算上,而这在市场条件下是完全不够的,要利用财会工作渗透力强这个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财务管理为手段,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三)企业财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要有新的突破。

目前,各地各企业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会管理方法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

在积极探索财会管理方法转变的同时,必须实现财会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当前,应大力推行财会电算化,只有实现财会电算化,才可能把财会人员从繁重、重复、机械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才能加速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

实现财会工作的“转型”,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会管理体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要求财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管理方法和手段转型外,对企业财会工作的组织机构、核算体系、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进一步优化财会工作的外部环境等也是实现财会工作“转型”必不可少的条件。

新会计准则下对员工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探析论文

摘要:随着国际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竞争形式日益的严峻,针对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越来越加强,国际化的财务报告准则在全面改革和修订的同时,积极的维护了职工的相关利益。我国始终保持与国际准则实质上的趋同,坚持不断的改革和修订,文章就对新准则中对员工的离职后福利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详细分析了其会计核算变化的真正内涵,认真帮助企业解决离职后的福利核算问题,为企业规范离职后福利业务流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时代背景。

伴随着新准则首次提出的离职后福利的概念,其形式不断的丰富,原职工薪酬准则在执行的过程中,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国际上制定的会计准则第19号法规中明确了雇员的相关福利,其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虽然也对其不断地进行重大修改,我国也在积极的不断丰富其形式,解决实际过程中的问题。离职后福利在新准则中明确规定其是职工提供的服务而未支付的福利,如何核算好新准则下的员工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在探索如何能够更好的在新会计准则的核算下,合理准确的核算职工薪酬,不断地完善准则中可能与实践不相符的职工福利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最终便于企业有效地职工薪酬管理。

二、离职后福利定义及分类。

离职后福利是企业给予的福利待遇,当员工解除法定的劳动关系后,企业给予职工的'报酬和福利,会依据一定的形式呈现和计提,例如社会保险金福利待遇,及其附加的津贴补助等,企业应该严格的把关离职后的福利计划和福利协议,企业的员工则能够按照相关的规章和办法,给予一定的利益,新准则中的离职后福利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如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当企业在享受到相关待遇的福利前,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的固定费用,一般大部分的企业是向独立的基金会缴存一定数额的费用,但是后续的离职后福利计划所出现的影响,即可能出现的后果,企业将不会承担。因此企业的离职人员在核算其内容时,应该严格管理,将其计入负债,提存相关金额,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设定受益计划,其是企业的额外设定的提存计划,是除去离职后福利计划外的管理计划,例如很多商业性质的、或者契约性质的补充养老保险金,或者有关的医疗保险计划等。以上两者的区别主要的关键因素是相关的条款和条件,取决于离职后的福利计划设定,例如在设定的提存计划下,企业应该定期计划好、并且缴存好一定数额的提存金,企业员工在离职后的有关福利待遇,大部分需要企业按照一定的计划缴存一定的准备金,企业有责任和义务进行上报缴纳,保证职工合法的职工福利,但是另一个侧面将其会承受一定的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

1、离职后福利主要的方向是设定其受益计划,例如设定企业职工人员的离职后福利计划,签订职工离职后的福利协议,或者是企业制定的有关薪酬规定制定的办法等,一般包含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针对确认和计量,我们就必须对其进行核算和计量。设定提存计划,是企业预先确定的缴费实体进行的确定数额的提存金的支付,因此职工的养老金主要依靠企业的缴纳数额,同时依据企业的实际缴存计划,还要依据企业的折现后的金额计量,企业应该利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而相反设定受益计划,其金额是倒算出的金额,倒算出每期年金收益金额,倒算出企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额。

2、离职后福利的账务处理,因为离职后的福利计划分为两种类型,因此,相关的企业账务也划分为两个部分,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缴存的金额将之确定为负债,将设定好的提存计划进行缴存,根据相关的损益和资产成本,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具体的财务处理如下:借方计入管理费用,贷方计应付职工薪酬d设定提存计划义务。支付给养老基金的相关机构时借计应付职工薪酬d设定提存计划义务贷:银行存款的相关会计科目核算。

其次,要根据提前设定的提存计划,合理划分好企业管理的相关服务年度报告,当报告结束期后的十二个月内支付全部应交金额的。并且采用适当的折现率,将其折现后采用适合的折现率,准确计入正确的缴存计量,充分计量在应付职工薪酬中,账务处理如下: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及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d设定提存计划义务科目。期末确认利息费用,借: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确认支付时:借:应付职工薪酬d设定提存计划义务,贷:银行存款科目。

3、针对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定受益计划,主要的方面是每期都要进行精算,并且计量相关的负债和费用,提供严格的精算能够合理的确定企业相关职工薪酬等费用,以及各种可能的变量。第二,主要是设定受益计划经常会产生精算损益,其主要根据经验进行调整,通过一定精算来核算利得和损失,例如有些企业调整职工离职率、调整折现率、职工寿命超出预期产生的差异等。第三,应当将应计薪酬作为一项长期负债来核算,精确核算职工未来应付薪酬年金的现值。

例:王先生是公司的一名高管,年薪8万元,公司承诺其本人,如果一直在公司工作60岁,退休后内,每年给付5万元的年金,企业大概可能每年需要支付的年金将会是多少,假定折现率为5%。根据离职后福利的相关会计核算,可以得出20年后,每年的5万元受益计划,但是予以折现到60岁时的年金现值是多少,从另一个侧面说,要计算的是该职工在60岁后的20年间内,设定受益计划的内容,本例中坚持以每年5万元的金额设定受益计划,因此,将要核算60岁时可能的设定收益资产,然后根据当期的终值倒算出当期服务成本。这些都需要运用到有关离职福利相关会计的核算,因此,企业的员工要想获得一定的职工福利,享受到一定的福利保障,要想在60岁内核算,并且设定好收益资产,企业必须在内进行精确的核算,每年精确核算还一定数量的金额,每年精确的核算一定数量的服务成本,同时还要计算服务期间每年的服务成本、设定受益义务。

因此,要求核算涉及的精确度较高,因为是核算未来的发生事项,就要求企业的核算项目,需要有精算管理师的积极参与,通过其采用一定的方法,确定职工缴费的金额。会计人员要每期按时进行确认和列报,其核算会涉及到的会计分录如: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d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借:财务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d设定受益计划义务。企业要严格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制定受益提存计划,将一定的金额计入提存金进行管理,或者存入每期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缴存好提存资金,以备进行投资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会计进行核算离职后的福利后,将会涉及到的分录有:借:设定收益计划资产,贷:银行存款。借:设定收益计划资产,贷:财务费用。根据一定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会增加现值,这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出现精算损失,会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如借记其他综合收益d设定受益计划精算损失,贷记应付职工薪酬d设定受益计划义务。企业的会计人员还应该注意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项目,并且此内容是原则上规定在后续会计期间不能够进行转回的金额,因此,本例中职工在60岁后,企业给予其支付的福利所涉及到的会计分录是借:应职工薪酬d设定受益计划义务,贷:设定受益计划资产。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应该依据会计准则第28号法规的规定调整企业的会计分录,及时核准处理好相关分录,才能保证企业员工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应该严格依据新准则法规条例进行核算,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要全面依据新修订的准则,反复学习和把握,才能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不愿精算服务,由于很多企业的盈利水平受限,又因此职工福利本质上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收入,大多数企业不愿付出较多的成本,建议上级主管或考核部门做好衔接和过渡的作用,建议要给予会计人员一定的职业培训,督促和激励财务人员学习相关准则,还需企业建立具有精算服务资格的机构。

五、总结。

新会计准则下对员工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主要是企业职工薪酬部分,其在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利用好、并且充分的、准确的核算其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合理的核算好离职后福利,能够帮助企业留住人才,给企业的员工一个养老保障,不仅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并且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d职工薪酬[s]..

[2]李岩.离职后福利会计处理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07).

[3]朱丽婧.离职后福利会计处理与ias19比较及完善建议[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08).

[4]步丹璐,余婷.浅析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j].财会学习,2013(07).

探析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论文

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新的会计管理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财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势在必行.

作者:宋立元敬丽敏作者单位:宋立元(新民市村镇建设办公室,110300)。

敬丽敏(新民市前当堡镇农村发展服务中心,110328)。

刊名:现代经济信息英文刊名:moderneconomic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集中核算会计监督

探析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论文

一年来,在党组织的亲切关怀和培育下,在县委、县政府、县纪委、财政局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的“三个代表”及***同志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六中全会及中、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促进财政体制改革和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发展这个中心,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紧扣依法理财、振兴xx经济这一主题。坚持理论学习,致力于思想建设,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了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和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及反***宣传教育工作,出色的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市《审计简讯》第七期、县委《xx通讯》第三期、县政府《xx快讯》第65期、《xx审计要情》第三期、《xx报》分别对我县会计核算中心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及时报道,最近中心又被xx市财政局授予财会工作免费公文网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强化学习,高筑思想道德的防线。

今年我以***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严以律己找差距,对照检查,强化学习,本着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有所得目的,积极参加党性教育,压滤机滤布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使自己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更新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了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道德观念,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鉴别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面对机遇和挑战,自己都能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开展本职工作,从而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我全年共记学习笔记3万余字,撰写心得体会、思想汇报数十篇,并在县以上报刊发表个人财政信息、调研3篇。

二、实践“三个代表”,开展整顿活动树新风。

***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理论的新发展,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历史人物的新概括,不仅是党建设免费公文网的伟大纲领,而且更是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滤布因此,我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摆在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位置,积极组织开展了中心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结合“五查、五看”,针对自己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我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前提,以对照检查和深入整改为重点,扎扎实实开展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并在活动中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在中心形成了学先进、超先进的良好氛围,使自己和中心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明显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增强,人人争创“三个代表”的实践者,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努力塑造财政干部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新形象,达到了让领导放心,让单位满意的目的。中心全年共举办学习专栏4期,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材料50余篇,每人都作了3万字以上的笔记,在县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信息调研7篇,8月20日中心举办了第二届业务技能竞赛,在中心掀起了学业务、赛技能的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同志工作的能动性。

三、积极组织开展活动,树立财政窗口新形象。

今年,我们核算中心从内部管理机制抓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工作中,注重服务与监督相结合,严格按照“爱岗敬业、热情服务、规范运作、秉公办事”十六字服务承诺办理会计业务,大力倡导“微笑服务”的工作风貌,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性行为规范和文明服务创建一系列活动:中心积极组织参加省财厅举办的“规范提高年”活动和县局“创佳评差”活动;“非典”袭来,我们按照县局的安排部署,严防死守,最终战胜“非典”;中心向各核算单位发放意见征询卡,开展改进提高工作质量活动;在各柜组开展业务竞赛活动,举办了中心第二届业务技能比赛;选派两名同志参加县局举办的“财政是我家、形象靠大家”演讲比赛;响应县局号召向灾区献爱心,先后向我县灾区、二华灾区捐献棉被23床、衣物96件、现金460元;按照县局和防汛救灾办的安排组织同志参加了xx镇的灾情普查工作和xx镇的保暖房补助金发放工作。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中心在工作中形成了干、比、学、超的良好风气,以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优良的服务宗旨和服务承诺,热情周到的工作方法应得了83个报账单位的赞誉,获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以实际行动和新的精神风貌树立了财政窗口新形象。

四、尽职尽责,服务单位,创新工作质量。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县财政体制中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缓解目前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监督力度,是从源头上遏制***作风的有效途径。我作为核算中心主任,主持中心的工作,这是组织对我的考验,我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在工作中,抱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遵守财经纪律,严格审批程序,正确处理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力求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单位工作需要;有效解决了财政监督不力,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信息、会计报表失真现象;有利了财政资金的调度,强化了预算约束和预算执行管理,堵塞了漏洞,节约了财政资金。

据统计,今年共累计核算金额1.9亿元,直接归集财政资金1.2亿元,纠正和完善不规范票据4845张,金额达206.9万元;拒绝不合理支出票据2420张,共涉及金额118.7万元,其中:包括超标准会议费、差旅费、电话费,不符合规定的津〈补〉贴以及各种违规罚款73.6万元;拒付应列入政府采购而擅自办理的业务24笔,金额21.1万元;拒绝向不符合财政拨款规定的二级单位甚至无拨款关系的单位拨款12次,金额24万元;对非定点修车、超标准接待以及用途不明确的支出也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即为财政把好了关,节约了财政资金,又为单位理好了财,维护了财经纪律,为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实践证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于强化会计监督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了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进而增强维护财经纪律,强化财政监督,实施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受到了上级部门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也得到集中核算单位领导和报账员的一致好评。

总而言之,我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组织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一名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合格财政干部。

新会计准则下对员工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探析论文

核算作为一种会计管理的工具,它是向许多不同种类的报表使用的人来提供他所需要的财务信息的,可以说它的管理主要是满足这个系统运行当中的内部管理需要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新的会计准则对于核算的方法和具体的管理事项有了一定的改变。会计核算是以原有的一些历史的成本为基础的,这也就使得在工作交接的时候容易出现断层。那么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当中大大地简化了核算的方法,而且也取消了一些待摊费用。况且之前那种没有对于短期投资之内跌价做好适当准备的行为以及存货出现缺少的状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核算的成本和开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这些方面都系统地给出了谨慎及时性原则的规定,可以说对于管理当中的衔接转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许多的企业会计部门也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日常运转来设置相应的资金核算的项目。这样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况且由于计算机高科技技术的辅助作用,使得核算过程更加的高效便利。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细化和彻底整理各项资产以及一些负债问题,对于这些都有了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在这种机制的运行过程当中由于工作管理、衔接的紧密性和细化,都大大减少了核算当中出现的错误和成本。

2.2促进核算走向管理型。

核算可以说是对于企业财务进行系统管理和核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管理人员或者是设备的落后使得核算过程烦琐。而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当中明确细化了核算的具体内容,严格确定了核算的运转流程。而这些规定可以说是能够在信息系统的更新和输出方面促进会计内部管理运行的。而且由于核算过程当中对于那些更加复杂的需要较多信息的部门来说,规定具体的核算方向并且调整信息系统及时更新都是能够促进核算走向管理型的。况且核算本身就是偏于信息的整理和系统化管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信息方面的管理是更加明确具体的。它以实际运转当中的经济业务的数据和资料为基础,严格地做出准确的符合实际的记录报告。在这个运转的过程当中既将新企业准则当中的一些可靠性、可理解性以及重要性原则引入了,也将核算确认和报告行为如实地反映了出来。因而新的会计准则当中的具体规定指导会计核算从烦杂的核算方式走向了系统的管理型的发展。

2.3促进核算的规范化。

在以往的会计管理核算当中由于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缺乏和领导对于这方面的忽视使得会计核算长期处于一种散乱的管理状态,使得它本身应该起到的对于其他部门决策的预测和反馈的作用不能够很好的发挥,而使得这些都仅仅处于一种独立的地位,不能够和其他的部门协调运转。而在新的会计准则当中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了会计管理当中各部门的职责,而且对于核算的监督机制也有一定的规定,因而也促使企业管理在会计核算当中的信息收集、记录、管理行之有效地运转。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从管理者的素质开始再到实际运转当中的具体步骤以及核算之后对于其他部门决策的借鉴方面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因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会计核算的规范化运转。

3结论。

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对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解以及对于会计核算运转过程的了解具体论述了新企业会计规则的两大亮点:公允价值规定、具体原则的阐释方面的一些细致的部分。此外又具体阐释了三个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降低核算成本、促进核算走向管理型、促进核算的规范化。笔者是从新企业会计规则的亮点出发来有针对性的分析它对于会计准则带来的影响的,因而还是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的。然而由于不能够全面论述这一问题,仅希望有一点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学新.公允价值计量对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影响[j].财会月刊,(3).

[2]孙勇.探讨如何从企业财务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j].经营管理者,(2).

代销商品业务会计核算探析论文

为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违规代销行为,保障客户合法权益,根据《xx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要求,我行就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的业务进行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我行建立了对被代理机构的审慎尽职调查和全行统一的内部审批制度及流程。

我行的代理产品主要是基金和保险,针对相关的被代理机构,我行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严格统一内部审批制度及流程,对已签订和拟签订合作协议的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审慎选择合作伙伴,停止或拒绝与存在违法行为的机构合作。

二、建立对代销产品全行统一的内部审批制度和流程。

我行对代理销售的基金和保险产品严格审批,产品名称恰当反映产品属性,禁止使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和承诺性的称谓,禁止违规销售承诺保本产品。

三、本行代理销售执行有关代销业务各项管理制度,规范销售人员的资格管理。

我行代理销售产品的工作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业务培训,与被代理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且定了培训的次数、方式、内容,培训的.内容包括法律法规、业务知识、销售技能及职业道德等,每年培训的时间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时数,有新型代销产品是时,我行按照有关规定对销售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销售人员都通过了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基金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书》和《基金代理人员资格书》。

四、建立了持续性跟踪评价机制。

我行严格进行客户评估,妥善保管代理销售业务相关记录,按照[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对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认知度和承受能力等进行了解和评估,明确告知客户代销业务中我行与基金管理公司或保险公司法律责任的界定,要求客户书面确认产品出现问题时应与产品设计机构进行沟通或投诉。

五、建立投诉举报机制。

我行设置并告知客户相关业务的投诉电话,制定专门的人员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对于客户投诉较多的基金或保险产品,我行及时、注定与设计该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或保险公司沟通协商,共同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损害客户利益。

六、建立对代销产品的有效退出机制。

我行在代销基金类产品和保险类产品后,通过售后反馈数据,与该代销产品的属性对比,主要是在收益率和风险方面,如果该代销产品的实际经济值与说明不符,误导顾客,损害顾客利益的,我行将按照有关规定禁止对该产品的代销业务。

通过对我行代销产品的自查,我行严格按照上级行的有关规定办理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的代销,以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为前提,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健全代销产品相关制度规定,合法合规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确保了客户的合法权益。

管理会计发展变化探析论文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文章对管理会计进行了概述并回顾了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根据当今社会热点及科学技术进步对管理会计审计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其他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时能够提供借鉴和参考。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指的是利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相应资料,通过一系列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决策建议以提高企业绩效改善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管理会计做出了许多研究,管理会计的内涵和内容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首先,从成本的内涵看,管理会计则侧重于联系过去、着眼现在、面向未来的“差别成本”,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成本数据。其次,从成本的分类来看,管理会计则对成本进行多样化的分类,如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可控成本与非可控成本、责任成本与非责任成本等。最后,从成本发生的空间范围看,管理会计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微观领域,还同时扩展到宏观视野。例如,环境成本概念的形成;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既计算产品生产者的成本,也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成本等。

新会计准则下对员工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要求企业会计核算法规要顺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特别是加入wto后,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需要也日益迫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呼声越来越高。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向世界发出了清晰的信号,那就是中国的会计职业界致力于提高透明度和执行高水准的执业准则,这不仅有利于会计职业,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民众和整个中国经济。

[论文关键词]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会计职业。

一、拥有较多投资房产的上市公司受益匪浅。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将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确认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并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反映。因此,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影响。不再单独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但新准则又明确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这样,在当前房价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拥有较多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将会从中受益。投资性房地产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有可能成为股价表现的催化剂。当然,由于投资性房地产不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所以在增加企业利润的'同时,在严格的税收制度下,相应也会增加企业实际交纳的所得税,导致投资性房地产现金流下降,从而降低公司价值。

二、无形资产准则带来的经济后果。

在新颁布的无形资产准则中,将企业的研发与开发支出区别对待,允许将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准则将无形资产的开发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计人当期损益,即费用化;而开发费用如果能够满足相关条款规定时,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计人无形资产。

研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及创新企业的业绩,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并且提高这些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热情。因此,研发经费的资本化具有明显的后效性。

由于研发支出的特殊性,与之相关的经济后果可以用以下例子进行说明,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考核指标是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非常重视对企业利润和净资产的管理,凡是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的行为都是消极的行为,由于研发费用从支出到收益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往往超过管理当局的任期,很容易产生“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效果,这就会导致管理当局减少研发支出等,这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极为不利。如果能够将研发费用予以资本化,对促进企业投资研发是有积极作用的,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使得企业的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尽管目前我国gdp增长很快,但我国企业做的更多的是“世界加工厂”,我国企业自主的品牌、自有专利、自主开发的技术很少,研发的投入与国外相比也是少得可怜,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会计政策对使我们的社会成为创新型的社会,增强我国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新准则对价值计量基础运用谨慎,即非主导性和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

尽管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已较为广泛地运用了这些价值计量基础,但这种运用又是有条件的、谨慎的。我国新会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这实际上是在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在我国会计计量中占主导地位,即在坚持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前提下,引入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在具体准则中,几乎所有用到价值计量基础的地方都一般规定要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才可以用价值计量基础进行计量。另一方面,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价值计量基础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设定了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明确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应当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并且规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四、分析盈利构成,重点关注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是公司基本经营活动的成果,也是其一定期间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主营业务利润在净利润中占领先地位,说明盈利质量稳定,反之,则说明盈利构成不合理,盈利质量不稳定。新准则中的一些规定,如债务重组的损益化。虽然会影响到净利润的大小。但并不会影响主营业务利润的大小。公司的盈利操纵行为也不影响主营业务利润。此时,要排除债务重组损益化等对盈利质量的不利影响。就必须认真分析盈利构成。尽量不用净利润而用主营业务利润指标来衡量盈利质量。尽可能运用现金流量分析法fasb在其备忘录中曾经提到,盈利转化为现金的程度是衡量盈利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出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差额,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出的会计利润存在应计项目调整差异。一般来说,运用应计项目分期处理的不同方式操纵盈利的手段只能改变账面的盈利。并不能改变现金流量。因此,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客观和真实。投资者应尽可能运用现金流量分析法。即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上市公司的盈利的真实性和持续性。

五、总结。

新的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权威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它作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配套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着很大的约束作用,对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市场,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有着重要意义。当然,新会计准则还有许多有待成熟与改善的地方,这一方面要求不断引入西方先进理念,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另一方面更要充分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适宜我国市场环境的会计准则体系。

参考文献。

[2]周文涛、方晓彤,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j].财会研究,,(11)。

[3]任秀梅、赵晓华、任亮,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研究[j].理论观察,2006,(05)。

[4]孙莹,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改进探讨[j].时代经贸(下旬刊),,(07)。

[5]丁恒花、李恒,刍议新会计准则对信息披露的影响[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11)。

[6]蔡曼曼,新会计准则:将重组进行到底[j].浙江金融,,(03)。

[7]刘丽君,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06,(03)。

代销商品业务会计核算探析论文

**支行:

根据支行《关于开展代销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精神》结合本机实际,组织人员对已开展代销业务的合规性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星分理处、盐井分理处两个网点或个人无未经总行批准开展非我行产品的销售代理工作;棕榈湖分理处因未取得代理保险业务资格许可证,故未办理代理保险业务。

(二)代销产品前取得相应的资质,包括获得总行核准、代销网点取得相关资格证,三星分理处的`徐琳,盐井分理处张玉兰棕榈湖的唐雪梅、黎元金营销人员均获得代理保险从业资格证等。

(三)三星、盐井两个取得代理资格的网点代销产品的销售记录建立了台账;()能在营业网点内进行相关协议的签订;不存在未经系统,手工出单的情况;对客户进行相关的风险提示和代理产品免责声明。(四)在三星、盐井营业网点对代销产品进行公示以供客户参照。

(五)对内对外公布了违规销售投诉举报电话,并建立专门的架构进行相关应急事件的处理。

(六)银监办发〔〕335号要求以及总行相关代销产品制度和内控制度要求的其他内容能遵照执行。

(七)代销业务的风险揭示单、各种宣传单、业务凭证摆放到三星、盐井两个营业网点。

管理会计发展变化探析论文

20世纪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初到50年代)、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管理会计反思和重新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管理会计在西方国家形成于20世纪,19,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强调了生产管理中应把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作为核心目标,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在实践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同时,一系列的技术方法也逐步扩展到会计领域当中,比如“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等。这一时期的管理会计是执行性的管理会计,其重点是为企业内部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服务,追求的是“效率”,强调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好,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但是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还没有从企业的宏观层面入手,去探讨企业与企业外部的其他关联方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现代科学技术在战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技术在生产活动当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社会生产力发展迅猛,同时,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市场竞争愈加强烈,出现了新的市场环境和生产条件。此时,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被现代管理科学所取代。现代管理科学将如何制定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放在首要位置,吸收了当时各种先进的科学理念及技术方法,将运筹学、行为科学等研究成果融入到管理会计之中,形成了决策性管理会计体系。

进入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管理会计知识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管理会计的发展遭遇了严峻的挑战,管理会计下台的呼声高涨并引发了一场争论,使得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进入了反思期。1987年,卡普兰、约翰逊认为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早已不适应当时的生产环境和社会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危机,他们的观点对西方会计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认为只有从管理会计体系入手,通过革新改造,才能使管理会计符合其现实环境。另外,西方管理会计学家们也相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管理会计仍具有实践意义,管理会计体系并不需要被彻底颠覆,而应该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对相关经验结果进行研究,进而摸索出一种新的方法或理论使其能够适应时下的环境和条件。

经过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与争论,西方会计界对原来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了革新,迎来了一个以“作业”为核心的“作业管理会计”时代。作业管理会计引入了波特所提出的价值链观念,围绕管理会计为企业上下游相关者提供高效会计信息,优化企业价值链为核心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不仅在技术方法上得到了革新,在管理会计思想理念上也得到了大力发展。20世纪90年代,人文主义思潮逐渐兴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管理会计的理念也从科学管理向人文管理不断转变,平衡计分法等新方法的出现也使得管理会计从理论认知和实践应用上有了新的.突破,成为管理会计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2.1我国原有的管理会计。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足,企业的生产管理主要是参照了当时苏联的经济管理体系,采用集中化的方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类似于西方管理会计发展阶段的执行性管理会计,对市场的变动等不敏感,仅在生产层面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国内企业将我国所特有的生产实际与当时的管理体制相结合,慢慢形成了我国原有的管理会计体系,尽管还没有出现“管理会计”一说,但这种内容比较全面丰富的企业生产管理方式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做好了铺垫。囿于当时理论体系发展不够全面,相应的理论方法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2.2.220世纪70年代末从西方引进的管理会计。

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国会计学者们引进了大批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西方管理会计的思路和方法也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得到了学习和引用,管理会计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在经济体制转轨的驱动下,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又将目光投入到企业内部,将管理会计不断应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经济责任制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形成了责任会计体系的新概念,作业成本计算也同时在我国企业内部得到了应用和实践,管理会计的引入和发展被推上一个新的高潮。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取得了比较重大的突破,随着经济环境和生产条件的不断变化,管理会计的应用与研究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管理会计理论乃至实践仍然需要持续地关注和重视。

3.1“以人为本”发展管理会计。

“软科学”是一门以决策研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科,而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属于管理并为管理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应向“软科学”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的管理是人性管理,应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出发,积极发掘人力资本,将所有员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人尊严的“人”来对待,开拓智力资源并供企业生产经营所需,努力发挥人力资源。

当今形势下,单纯的财务信息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管理人员的需要,管理会计作为一项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的工具,应突破传统的财务信息的框架,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各个方面的业务、能力,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涵盖物质层面、人力层面、财务层面等多个角度,以便企业相关人员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做出相应决策。

3.3注重数据挖掘、价值发现以及客户参与。

互联网经济体系是时下的发展趋势,为了迎合市场环境以及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管理会计理应吸收最新的理念和技术以可持续性的发展下去。现阶段,消费者的个性发现已经逐渐融入到市场需求当中,客户不再仅仅扮演消费者的角色,甚至已经能够参与到产品的生产设计的过程当中,管理会计的职能也向着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消费偏好等发展。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这一技术分析方法也慢慢进入大众的视野,管理会计应利用新的方法技术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以帮助企业发掘未来生产趋势,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

新会计准则下对员工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探析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管理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而且随着近年来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会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命脉对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以及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有很大的作用。而且企业会计核算作为会计管理当中的管理工具是能够有效促进企业高效发展的。在文章当中笔者将具体论述新企业会计准则区别于之前的亮点,而后再据此分析它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

1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亮点。

1.1公允价值规定。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当中一改过去那种烦琐的规定和要求,系统化地对于公允价值、修改目标、一般化的完善原则以及内涵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论述和规定。而在其中最为突出的可以说就是我们谈到的公允价值,它作为在双方进行平等公正交易当中在已经熟悉了对方的情况之下,双方进行自主自动的资产交换或者是对于债务方面的清偿的金额,对于这个方面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而这对于有序的管理有很大的作用。而且由于公允价值要发挥它的作用合理运行的话就离不开专业人员的管理以及高科技的应用,因而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当中不仅对于它的使用范围仅限定于一些债务清偿、股份管理以及其他的少数方面,也对于它所适用的市场经济环境有了明确的'规定。可以说公允价值的引入和具体规定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联系的情况之下的一大进步。

1.2具体原则的阐释。

任何事情的发展进步都是需要有一定的原则进行指导的,在我们这次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当中也不例外。它对于我们在会计核算当中的可靠性、重要性、实质性以及可理解性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划分。由于会计核算是会计管理的工具,所以它运行的每一步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或者指导,因为企业的高层决策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需要参考核算记录的。而这也就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对于企业的经济业务来往进行准确无误的记录,要对其中的数字和资料进行分类记录和管理。况且由于会计的实用性比较强,它是需要用一些简明扼要的数据以及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管理记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高层管理者都能够熟练地掌握会计方面的专业术语和知识。这就要求会计操作者有极强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他们才能够做到这样。在新的会计准则当中,作为指导性的原则和文件,可以说它重视的是实际运作当中的实用性和高效率,而作为会计管理是需要对于当时的市场经济形势和企业经济发展和决策的前瞻性有足够的认识的。因而对于它的原则性规定是需要我们不断分析和合理有效运用才能够在实际当中起到一定作用的。

大型交通建筑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探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会计信息化导致会计数据处理和工作效能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技术、内部控制和审计人员产生了影响。

为此,应当要建立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准则,创新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方法,加强审计软件技术的开发,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审计需要。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审计模式上通过评价控制会计信息化系统,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审计对象,建立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审计监督体系,以提高审计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3]。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输出的实时化要求审计监督必须向实时审计鉴证方向发展。

不仅如此,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一些审计证据更具易逝性,使审计难度更高,风险加大。

因此必须变革审计技术和方法,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增强其在信息化环境下查错防弊、规范管理、遏制、打击犯罪的能力[4]。

1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目标、对象及内容。

(1)会计信息化审计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作为审计目标。

审计部门可通过数据通讯的控制测试、硬件系统的控制测试、软件系统的控制测试、数据资源的控制测试、系统安全产品的测试等方式来测评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同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方面评价信息系统有关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2)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对象就是会计主体。

审计对象从传统的被审单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制账、表、证转变为无纸化的电子数据、文件;审计方式从审计人员采用传统的手工翻账、计算、记录、核对转变为通过鼠标的点击方式;审计的范围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被审单位的纸制资料、数据,而是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平台、业务处理系统、电子数据、文件以及软件、硬件获取、操作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3)会计信息化的审计内容是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以及系统工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5]。

2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

(1)传统的审计线索缺失。

在手工会计方式下,凭证、账簿及会计报表等各种审计资料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填写与登记,并有经手人签字,是可见的文字、数字记录。

而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原先审计所必须审查的大量书面资料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肉眼不可见,会计数据的生成方式、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审计线索改变了方式或干脆消失了。

(2)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和计算机基础之上的,信息系统的引进会给会计信息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是由信息系统固有风险所造成的。

在计算机以及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存在技术风险、业务风险、控制操纵数据风险、篡改调用程序风险、纠错风险和安全风险等,这些风险无疑加大了审计人员的监督难度,而且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3)审计技术的复杂化。

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原有的审计技术方法虽然仍然有效、仍很重要,但已经不能满足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需要,信息处理的电算化和信息存储的电磁化,使得审计人员只能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和系统进行审查,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必不可少、效率更高的审计技术[6]。

(4)会计信息化导致当前审计的风险抵抗力下降。

如果按照传统审计方法,审计人员能抵挡一定的风险,但随着信息化会计的深入应用,审计人员老龄化及审计人才缺失的问题将会日益突出,审计风险将不断加大[7]。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呈现出滞后性,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缺乏操作性,无纸化的电子信息能否作为审计的有效证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规范会计信息化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审计质量,应研究和制定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和实务指南。

一方面,有赖于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电子信息的有效性进行明确的界定,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另一方面,可以由行业组织出面将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把有关概念、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固定和统一起来,形成行业标准和规范,不断完善原有的技术规范,统一网络技术管理规范、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并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计算机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

(2)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研究及学习。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促进审计实践,二者不可偏废。

没有审计实践,审计理论无法产生,没有审计理论指导的实践会走弯路。

因此,要在审计实践中善于及时发现、总结规律性的问题,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国内学术界、政府研究机构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从而更好地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每位审计人员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增强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意识,并掌握计算机审计操作方法,逐步能根据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的模块。

(3)积极探索审计方法的创新。

审计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审计方法也要创新,审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流如同审计基本程序一样,要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计算机抽样或者建立数据模型来辅助审计,使审计人员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利用现代手段,找到审计的关键点和线索。

通过计算机的海量搜寻,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审计范围,从而可以抽取足够多的样本,达到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目标。

审计人员还可以充分运用数学方法、会计方法、控制方法等多学科的方法交叉进行,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4)在审计软件技术的开发上下功夫。

由于审计的范围已扩大到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去对付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

审计软件是大量审计方法和技术的集成,一般包括内部控制评价、审计计划管理、数据转换、抽样审计、实质性测试、会计报表生成、审计工作底稿打印与管理、审计证据归集与评价、审计报告生成等功能。

为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财务软件的发展,必须提高开发审计软件的速度,加快审计软件更新换代的步伐,开发通用审计软件和专用审计软件。

当前大部分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知识和经验的老审计人员,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使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多,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

而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检测技能,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

因此要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尚有难度,需依赖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协助,但又造成审计人员独立性减弱。

因此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迫在眉睫[8]。

审计机构应注重从多渠道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要求。

对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包括对审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的更新,也包括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的培养和计算机知识的更新。

首先应强化培训。

各级审计机关要拥有完备的培训基地,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加强不同岗位的适应性培训。

其次应重点选拔人才。

即有重点地选派一些“尖子”人才进相关高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或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6)提高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行审计。

侧重对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软件开发维护及系统程序修改或管理等之间的关系处理进行审查,并对被审计单位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与评价,以确认防范黑客侵入的能力;对被审计单位的系统容错处理机制、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保密技术等作深入的了解,以评价其系统安全性的等级,从而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5]。

(7)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

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如实宣传网络环境下重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带来的风险,大力宣传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重要性,让更多的经营管理者,真正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增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迫切性,促进社会舆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解与支持,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9]。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婕.会计信息化对传统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1).

[2]宋璇.会计信息化下审计模式的创新[j].会计师,2009(6).

[3]谢京华.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问题[j].审计与理财,2007(5).

[4]张定明.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如何应对会计舞弊[j].卫生经济研究,2007(9).

[5]王彩.试论会计信息化审计[j].经济管理者,2010(14).

[6]王逢娜,宋哲.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

[7]宋英.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j].审计与理财,2011(5).

[8]牟华娟.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设想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j].交通财会,2008(9).

[9]李延权.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j].中国市场,2007(39).

管理会计发展变化探析论文

财政部在1995年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建立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的会计管理体系。为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科学水平,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责任会计制度,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会计工作本身来看,推行责任会计体现了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具有管理职能,是从传统的记账报账型发展为经营管理型的重要标志,是会计工作发挥管理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说有基础的企业要尽快推行责任会计,基础不完善的企业也要创造条件,加快改革步伐,把企业经济核算纳入责任会计轨道。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要解决好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必须确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总体目标,并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责任会计能很好地发挥这方面作用。因为责任会计需要将企业总体目标中的价值指标进行分解,按照经济责任归属传递、控制、考核、报告经济信息,并对经营活动的业绩与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形成全员参与,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责任会计强调按确定的经济指标进行事前、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考核,做到经济责任、经济权利、经济效益、经济利益相结合,并把企业资产和生产资料的使用、经营管理落实到每个职工,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就能有力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有新的增长,企业资产能保值增值。因此现代企业制度迫切需要建立责任会计。

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可行性。

在我国企业推广责任会计不仅必要,而且也有可能。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建立在厂内经济责任核算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企业就开始实现“两级核算、三级管理”,实行内部计划价格。60年代初,在企业推行经济技术指标层层分解,资金成本分解归口管理。70年代处,推行内部结算。80年代处,推行厂内经济责任制、厂内银行等。8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和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中国责任会计理论和方法得到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涌现出了以邯郸钢铁总厂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为代表的一些责任会计新形式,有的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雏形。这些都为我们在企业推广责任会计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建立责任会计的程序。

划分责任中心,确定责任范围。

责任中心是为了贯彻经济责任制而建立的,是责任会计的基础环节。对责任中心的正确划分标志着企业能否有效实行责任会计。不同类型的企业应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所能控制的范围和承担的不同责任以及管理的需要建立不同的责任中心,。一般来说,企业通常将它所能控制的区域和责任范围划分为三大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利润中心既要对成本负责,又要对收入和利润负责;而投资中心既要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要对投入资金的运营效果负责。

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责任目标。

责任单位建立后,就要编制责任预算,确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进行责任成本包干核算,工资奖金与责任指标挂钩。各责任中心在确定责任指标时要切合实际,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责任指标。

编制业绩报告,进行业绩考核。

责任预算和责任目标确定后应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日常的记录来编制业绩报告,用实际完成的责任指标值与计划责任指标值进行比较,据此对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评价,同时肯定各责任中心的业绩,研讨各责任中心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措施。另外,在每个会计期末还应该核算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为下一会计期间制定责任指标提供依据。

三、责任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问题。

1、照抄西方的责任中心设置方法。我国企业在划分责任单位过程中,往往效仿西方责任会计的模式,把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划分为三个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作为责任会计主体。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明了,能够突出重点控制目标,但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不能充分体现经营宗旨和经营效果,这种做法对生产部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研发等部门简单地采用费用指标作为控制要点,无法反映出所费成本与所产生效益之间的内在联系,也难以考察其工作业绩的优劣。第二,不能对各责任单位进行全面的考核,容易导致各责任中心片面的追求单一的责任指标,而无视其他方面的责任。第三,也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内部每个组织单位都担负着一定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都会发生一定的成本费用,所以都应是对成本费用负责的单位,同时也是对其资金使用情况负责的单位,还可能是一个利润中心。

2、责任指标的制定不够公平合理。不同责任单位的性质不同,相互间业绩比较缺乏统一的尺度,同样的指标完成率并不意味着为企业做出了同样的贡献,难以使各部门感到公平合理,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责任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实际上是企业最高管理层将市场信息和相应的经营决策传递给各责任单位的过程,是间接的缓慢的,不利于全体员工迅速了解市场需要,切实感受市场竞争压力并形成强烈的市场价值。

3、内部转移价格可靠性不强。内部转移价格是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中间产品时计价结算的依据,也是责任会计核算的基础。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责任中心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一个不合理或者难以发现的内部转移价格不但不能节约交易费用,反而增加了责任中心之间交易的难度或制约了他们的积极性。我国企业实施责任会计时往往采用企业总部制定的内部计划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与外部市场价格相差很大,因而不能如实反映责任中心的经营成果,同时也无法反映出责任中心的实际支出水平,使该承担的费用没有承担,这样不利于责任中心积极性的发挥,不能诱导他们从挖掘内部潜力去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来多创效益。

4、考评体系不够健全。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难以落实,如目前相当多的企业严重超员,隐性失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机器设备开工不足,生产达不到设计的能力。这种资源的闲置浪费,引起单位产品工资和折旧等固定成本的提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对各责任单位的绩效指标会造成不同程度地影响,使责任会计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单一的成本评价指标容易导致逆向激励,如采购部门为了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往往购入价低质次的材料,大批量采购以获得折扣,增加了料废品率和资金占用;生产部门为了降低成本不能保证质量、交货期。这与适时生产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经营理念不相适应。

5、责权利未能有效结合,激励机制不能发挥作用。责任会计的生命在于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责权利中的权力落实不充分,这一点在国有企业中尤为明显。尽管人浮于事,企业领导要想解雇职工也是很困难的。平均主义痼疾难以根除,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企业间、部门间、个人间的收入分配档次逐步拉开,这对实施责任会计制度无疑是颇有益处的。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收入差距幅度从总体上看还不够大,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的收入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所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做出的贡献仍然难以合理匹配,这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以责权利紧密结合为基本原则的责任会计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二)解决对策。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责任单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企业提高盈利水平的途径也呈多元化局面。因此企业要在鼓励降低成本的同时建立起能有效激励内部单位扩大销售,多创利润,提高投资效率,降低投资风险的机制。这就要求企业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和内部单位的职能属性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赋予它们与其经济责任相当的决策权,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盈利能力、投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划分责任中心的目的之一是避免搭便车,每个责任中心都有明确规定的权利和责任,就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了车间之间、班组之间、甚至个人之间互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所以划分责任中心时应尽可能地把互相依赖互相牵制的车间、班组等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各责任中心确有存在于一个企业的必要,如果某个责任中心与其他责任中心之间可以进行纯市场化的交易,并且这样更节约交易成本,那么分拆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许多著名的企业都有将内部某个分厂、分公司分拆出去的记录,而且事实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2、建立经济责任制,使责权利落到实处。第一,制定责任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根据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市场、资金筹措等情况,制定企业经营目标,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责任目标应围绕着总目标来制定,对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第二,统筹安排,分解职权。在责任单位的责任已定的情况下,还应根据以责定权的原则,赋予各责任单位相应的权力。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责任单位,究竟要放哪些权,放到什么程度,需要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周密考虑。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考虑人员素质的高低,二是掌握好放权的力度,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三是责权对等原则。第三,明确责任,签订合同。各责任单位应明确责任人,责任人对责任单位的责权利负全责。

3、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合理确定内部转移价格。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原则有二:一是凡成本中心之间提供产品或劳务,以及有关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转账,一般按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二是凡企业内部产品或劳务的转移以及责任成本转账涉及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则尽可能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价格的基础,而市场价格是指根据产品和市场的供求关系的供应价格作为计价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企业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市场价格可以及时取得,并且能客观公正地反应责任中心产品或劳务的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因而可以促使责任中心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以获得更多利润,另外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也能使责任中心更加贴进市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企业对市场反映的灵敏度。

4、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评价与考核责任中心的业绩是责任会计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责任会计实施奖励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必须考虑到其科学性、合理性、综合性。对于不同的考核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成本中心,主要考核成本或费用,生产制造部门可采用标准成本,非制造部门可使用费用预算作为考核标准;对于利润中心,主要考核收入和支出的差额,通常用企业预算来确定利润中心的标准;对于投资中心,主要考核其投资效果,如投资收益率等。具体来说要遵循以下原则:(1)要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对责任中心不能仅以短期内的经营成果作为判断其优劣的`标准,还要看它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2)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片面强调一种,往往会产生不良效果。例如对投资中心进行考核时,只以利润作为标准就无法了解投资效率如何;只以投资效率为标准又往往会使投资中心拒绝那些会降低它的投资利润率而实际上对企业有利的投资项目。(3)价值指标与非价值指标相结合。能用货币表现的绩效固然重要,但是对不能或很难用货币表示的绩效也要加以考核,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合理。(4)可控性原则。即进行考核时要把责任中心无法控制的因素排除在考核指标之外,责任中心只对可控制部分承担责任。

5、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完善激励机制。责任会计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能否激励他们为完成企业整体目标而努力。责任会计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激励做保障,即使计划再周详,核算再精确,控制再严密,考核再严格,也只能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把激励作为责任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责任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激励职能能否得以实现。责任会计应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充分考虑责任人的行为,根据责任人的行为实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完善激励机制。如通过工资分配,使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工作业绩与经济效益挂钩。相对于月薪制而言,对责任中心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更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利益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年薪制最大的特点就是责任中心管理者的利益与下属职工分离,而与责任轻重、风险大小、经营成果挂钩,以责任中心一个生产经营周期(通常为一年)为单位进行考核确定其收入水平。责任中心管理者的收入包括“基薪”和“浮动收入”两部分。其中基薪反映市场上管理者的一般收入水平,而浮动收入则与责任中心的责任风险、经营成果挂钩确定。年薪制能够使责权利更加紧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在激励与补偿方面,国外企业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方面。如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餐饮服务企业——麦当劳曾尝试过一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方案:连锁店经理每年的报酬包括基本薪金和季度奖金。地区经理每月对连锁店经理从六个方面进行评分,这六个方面是:质量、服务、整洁、培训、销售收入和利润。对于每个方面,不满意为0分,满意是1分,优秀是2分。总分是12分的经理,可以基本薪金的40%作为奖金,11分的经理奖金为35%,以此类推。年底对本年的两个半年总分加以平均,总分为12分的经理薪金涨12%,11分的经理薪金涨11%,以次类推。几乎所有较为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也是有才能的人员愿意留下来的主要原因。我们很少听到外资企业人才大量涌进国内企业,这是很值得让人深思的。

责任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管理不能没有责任会计。有效施行责任会计,必须有效到责任会计的每个方面,不应只强调其中的一方面,责任会计的各个方面都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有机组成部分,希望我们的各种组织机构都能更新观念并仔细规划责任会计的各个环节,重视责任会计,让责任会计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

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已在西方国家作为内部管理制度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在我国少数企业也已初见成效。所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洋为中用”、“外为我用”,将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而加以确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级会计师论文:高级管理会计职位探析

导读: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7高级会计师优秀论文:高级管理会计职位探析,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很多企业开始注重对自身内部财务情况的分析和控制,并依据分析出来的数据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与使用、准确调节和控制企业各类经济活动及合理评价考核业绩,综上所诉职责,都需要高级管理会计来执行。高级管理会计师类的会计人才却一直存在很大的空缺。

高级管理会计的盛行,和eva考核标准的推行有密切关系。从2010年起,近2万户国企开始推行经济增加(eva)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负责人薪酬、任免直接挂钩。事实上,eva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财务指标,该数值的高低直接考验着央企管理者们的企业战略、风险控制、评估工作、激励员工、绩效考核、财务等诸多方面的能力。然而,熟知上述流程的高级管理会计师人才,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却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鉴于市场对高级管理会计师的热求,笔者下面就高级管理会计这一职位的职业任职能力进行一个粗浅分析及探讨。

在我国,目前对高级管理会计人才的职能定位及其职业能力评价尚无统一的标准,为使每一个获得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的会计人员,能胜任地履行高级会计人才的职责,应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逐步建立起功能分析法和能力法相融合的胜任能力评价方法,使高级会计人才创业有空间、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目标。

职业任职能力不等于职业胜任能力。因此,当一个会计人员被评聘上高级会计师,只能是说他在委托履行会计职能过程中具有了某种必备的最低资质,若要能独立、高效地履行高级管理会计人才的职责,还必须具备履行其职能的胜任能力。那么,作为高级管理会计人才,应要求具备哪些职业胜任能力呢?笔者倾向于赞同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同志提出的5项标准。其一是应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这是高级会计人才的首要条件。其二是应具备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这是高级会计人才的基本素养。其三是应具备在本单位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能力,这是高级会计人才的重要职责。其四是应具备财务管理的能力,这是高级会计人才的重点工作。其五是应具备综合运用财务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的能力,这是区别高级会计人才与一般会计人才的显著特点。

高级会计人才的职业任职能力是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时间性概念,其职能和作用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及职位变动而不断拓展。因此,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高级会计师的任职能力,不但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一,要参与会计工作实践和企业的全面管理活动,成为适应各种工作变换和承担财务、会计各种岗位的“多面手”。具体来讲,第一要重实践。很多的理论,可能一般的`会计人员都比较熟悉,但是,实际经济业务是复杂的,碰到复杂业务的时候,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应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很大程度上需要会计人员的判断,一般的会计人员也都能做出相应的处理,但这个层面是治病。而高层人员,更多的是防病,是要想办法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使之从会计的角度计量,能够对公司有利。这就是一个层次提升的问题,而这个层次的提升,如果没有实践作为基础,就可能就缺乏可行性。第二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补充,在基础工作岗位上的会计,是不会考虑到很多复杂业务,或从企业全盘去思考问题的。一个具体岗位的会计,往往就是这个岗位的井底之蛙。要跳出这口井,最好的捷径就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来提升自己。从会计实践来看,能不能根据财务部门掌握的财务会计信息,综合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和决策建议,这是高级会计人才与一般级会计人才的根本区别,也是高级会计人才发挥重要作用的难得机会。

第二,要永不满足,把提高职业胜任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把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知识与技能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高级会计人才为成为集体能、技能、智能于一身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要具有对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力和运用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实务分析及提出决策建议的能力,就必须广学博览、多方涉猎,尽可能多地掌握会计制度的精髓。对于已具有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的会计人员来说,只能说你在运用会计、财务、税务等方面具备了有关的理论知识、熟知政策法规和实际工作经验。但是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及经济的全球化,会计管理人才也必然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将已有的知识纵深化,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并不断拓宽视野,与时俱进。所以,高级管理会计人员应该补充相关知识,包括投资、金融、法律、甚至是数理统计、管理学心理学等知识。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才能保证职业胜任力的长青。

从学习的宽度和广度来讲,笔者的看法是做好本职、立足本土,拓宽视野、向外延发展。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国际交流日益丰富,产业国际化,带来了很多国外的先进会计理念。我们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修订,与国际会计准则日渐趋同。我国也正大力培养面向国际化的人才。这些,都为高级管理会计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笔者的理解是,掌握本国的会计处理方法与事项,能够游刃有余地按照国内的准则处理经济业务;然后,融会贯通,对于新生事物,将国外的成熟的东西拿来,先学习,先会用,再次,通过两者的比较,提出自己的见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代销商品业务会计核算探析论文

电话:________。

地址:________。

乙方:________。

电话:________。

地址:________。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为扩大双方的品牌效应,建立更好的双赢合作平台,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公司旗下______器材代理销售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方式。

风险提示:

应明确约定合作方式,尤其涉及到资金、技术、劳务等不同投入方式的。同时,应明确各自的权益份额,否则很容易在项目实际经营过程中就责任承担、盈亏分担等产生纠纷。

乙方在其各个运营服务场所内设置体验区,甲方免费提供其公司______器材供乙方客户免费体验,并由乙方代为销售。

二、有效期。

本协议有效期限为______年,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三、甲方权利义务。

风险提示:

应明确约定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免在项目实际经营中出现扯皮的情形。

1、甲方向乙方免费提供______器材供乙方客户体验及使用,如因器材正常损耗或非因乙方原因致使上述器材发生损坏影响使用的,甲方应及时进行维修养护,保证上述器材的正常使用。

2、甲方负责其产品相应的售后服务。如因产品质量问题或由产品的使用而导致任何人身、财产损害的,均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

3、如乙方客户体验感受良好进而购买甲方产品的,甲方应于收到乙方订货通知后______个工作日内送达乙方客户指定地点。

4、为确保乙方客户彻底享受______器材的各项功能以达到健康体验的效果,甲方应委派专业人员对乙方工作人员进行产品演示讲解。定期为乙方做好产品使用培训工作。

5、甲方保证其产品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达到相关政府、行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并获得相应的销售许可及所涉及的其他所有相关证照,确保产品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如因甲方产品不符合上述约定的要求而致使乙方遭受任何损失的,甲方应承担一切赔偿责任。

6、甲方保证其产品不存在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的情形,如甲方所提供的产品有冒用商标、侵犯第三方专利权、商业机密等情况,其应立即采取合法方式排除影响本协议履行之一切障碍。同时甲方除自负法律责任外,乙方有权解除本协议,且甲方应赔偿乙方因此遭受之一切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名誉损失费、律师费、行政处罚等)。

7、乙方代销过程中,如需对甲方______器材进行宣传的.,甲方应免费提供相应的宣传材料。

8、若乙方客户需要发票,则甲方应当在乙方提供客户地址后______日内邮寄给乙方客户。

四、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为甲方提供产品展示及体验区域。

2、乙方负责产品的日常清洁工作,检查产品是否能正常工作。

3、乙方代甲方就该产品进行销售。

4、乙方有权无偿使用甲方所拥有的所有商标、专利证书及相应的产品认证。

五、费用结算。

1、本协议中每部______器材销售价款中超出人民币______元之部分,作为场地使用费、人工费等由乙方享有。

2、本协议中______器材产品之销售款项均由乙方代为收取,甲方在每月______日与乙方核对上月销售产品的数量及款项,核对无误后,乙方于______日内将扣除本条第1款所述费用后的剩余货款支付至甲方指定的银行账户。

六、不可抗力。

如本协议因不可抗力(如政府相关行政部门调控行为等)无法履行的,则本协议自行终止,双方互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七、协议解除。

1、如本协议一方欲提前解除本协议的,应提前______个月书面通知对方,双方协商后可解除。

2、协议解除后,甲方应于______日内自行回收乙方运营场所内的______器材。超出上述期限未回收完毕的,乙方不承担任何保管责任,且甲方应另行向乙方支付场地占用费用。

八、违约责任。

风险提示:

合同的约定虽然细致,但无法保证合作方不违约。因此,必须明确约定违约条款,一旦一方违约,另一方则能够以此作为追偿依据。

1、甲方以诚实信用为保证,切实维护乙方的权利,双方若不遵守本协议条款的行为属于违约行为,双方任何一方若有违约行为,另一方有权单方面取消协议。

2、本协议有效期内,甲乙双方均应按照协议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如因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导致对方遭受损失的,违约方应向守约方赔偿其因违约行为造成的所有损失。

九、争议解决。

甲乙双方如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的,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均可向______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十、其他。

1、未尽事宜及双方发生纠纷,双方本着友好互惠态度进行协商补充解决。

2、本协议一式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_份,自双方盖章后生效。

甲方(签章):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乙方(签章):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新会计准则下对员工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探析论文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当中一改过去那种烦琐的规定和要求,系统化地对于公允价值、修改目标、一般化的完善原则以及内涵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论述和规定。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在其中最为突出的可以说就是我们谈到的公允价值,它作为在双方进行平等公正交易当中在已经熟悉了对方的情况之下,双方进行自主自动的资产交换或者是对于债务方面的清偿的金额,对于这个方面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而这对于有序的管理有很大的作用。而且由于公允价值要发挥它的作用合理运行的话就离不开专业人员的管理以及高科技的应用,因而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当中不仅对于它的使用范围仅限定于一些债务清偿、股份管理以及其他的少数方面,也对于它所适用的市场经济环境有了明确的规定。可以说公允价值的引入和具体规定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联系的情况之下的一大进步。

任何事情的发展进步都是需要有一定的原则进行指导的,在我们这次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当中也不例外。它对于我们在会计核算当中的可靠性、重要性、实质性以及可理解性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划分。由于会计核算是会计管理的工具,所以它运行的每一步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或者指导,因为企业的高层决策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需要参考核算记录的。而这也就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对于企业的经济业务来往进行准确无误的记录,要对其中的数字和资料进行分类记录和管理。况且由于会计的实用性比较强,它是需要用一些简明扼要的数据以及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管理记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高层管理者都能够熟练地掌握会计方面的专业术语和知识。这就要求会计操作者有极强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他们才能够做到这样。在新的会计准则当中,作为指导性的原则和文件,可以说它重视的是实际运作当中的实用性和高效率,而作为会计管理是需要对于当时的市场经济形势和企业经济发展和决策的前瞻性有足够的认识的。因而对于它的原则性规定是需要我们不断分析和合理有效运用才能够在实际当中起到一定作用的。

核算作为一种会计管理的工具,它是向许多不同种类的报表使用的人来提供他所需要的财务信息的,可以说它的管理主要是满足这个系统运行当中的内部管理需要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新的会计准则对于核算的方法和具体的管理事项有了一定的改变。会计核算是以原有的一些历史的成本为基础的,这也就使得在工作交接的时候容易出现断层。那么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当中大大地简化了核算的方法,而且也取消了一些待摊费用。况且之前那种没有对于短期投资之内跌价做好适当准备的行为以及存货出现缺少的状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核算的成本和开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这些方面都系统地给出了谨慎及时性原则的规定,可以说对于管理当中的衔接转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许多的企业会计部门也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日常运转来设置相应的资金核算的项目。这样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况且由于计算机高科技技术的辅助作用,使得核算过程更加的高效便利。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细化和彻底整理各项资产以及一些负债问题,对于这些都有了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在这种机制的运行过程当中由于工作管理、衔接的紧密性和细化,都大大减少了核算当中出现的错误和成本。

核算可以说是对于企业财务进行系统管理和核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管理人员或者是设备的落后使得核算过程烦琐。而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当中明确细化了核算的具体内容,严格确定了核算的运转流程。而这些规定可以说是能够在信息系统的更新和输出方面促进会计内部管理运行的。而且由于核算过程当中对于那些更加复杂的需要较多信息的部门来说,规定具体的核算方向并且调整信息系统及时更新都是能够促进核算走向管理型的。况且核算本身就是偏于信息的整理和系统化管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信息方面的管理是更加明确具体的。它以实际运转当中的经济业务的数据和资料为基础,严格地做出准确的符合实际的记录报告。在这个运转的过程当中既将新企业准则当中的一些可靠性、可理解性以及重要性原则引入了,也将核算确认和报告行为如实地反映了出来。因而新的会计准则当中的具体规定指导会计核算从烦杂的核算方式走向了系统的管理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