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语录读后感(专业17篇)

小编: 碧墨

读后感是在读书过程中,对书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主题的个人反应和总结。希望大家能从这些读后感范文中寻找到共鸣,从而更好地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姥姥语录》读后感

刚见到这书名《姥姥语录》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很想翻翻这本书都写了些什么,正如所想,看似并不华丽的语言,亲切的叙述,却让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与姥姥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作者对姥姥深深地怀念。书中回忆了作者与姥姥在一起生活过的快乐时光,还有作者想方设法让年迈的姥姥留在世间所做的点点滴滴,像与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聊天一样,讲述着关于姥姥的故事,关于姥姥那些值得一生受用的道理。

书中的姥姥和蔼可亲,善良而大度。她并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却把人生的事看得明明白白,透着生活的智慧;她知足常乐,不计较得失,坚信着老天的公平;她勤劳肯干,一生忙碌而充实;她善解人意,聆听之后会用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点醒你。阅读的过程中,时刻让人感觉暖意融融,深深爱上了这位可爱的姥姥。她好像很少会被愁事困扰,她明白,“乐就是福”,就像她说的“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辈子大便宜??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乐观的面对生活,更是让我们不自觉的被姥姥那颗知足、宽容、感恩的心感动。书中姥姥那些语重心长的话,那些实实在在的理也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姥姥,同样是小时候经常待在姥姥家的我,在看到倪萍对姥姥那种浓浓的爱时不由得感同身受,姥姥对外甥女的特别疼爱和外甥女对姥姥那种浓浓的依恋与感激之情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不由得让我更加喜欢这本书。姥姥懂得疼爱,却不溺爱,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总结出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要学会靠自己,要坚持,要好学,不让自己闲下来才能把日子过的更充实。

书中的水门口也令人向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清新朴实的地方,才孕育了淳朴善良的心灵。在这个充满了人群与车辆的城市时代里,书中的水门口仿佛让人看到了一抹清新的绿色。也正是因为经历过了自由的农村生活也经历了严厉教导下的城市生活,才有了倪萍亲切的笑容、率真的谈吐和胆大心细的作风。她毫不隐瞒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在书中坦言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她也有一段凭借抽烟消除恐惧的堕落时光,最后还是姥姥用她那真真切切的理告诉她“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坚强的倪萍,还是做到了姥姥眼里那个无所不能的人。

质朴无华的语言流露着真挚的情感,贴心而温暖,我相信,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被书中那些真实而打动,为那些字字在心、句句在理儿的大白话而豁然。这就是《姥姥语录》,一本朴实地描述了日常生活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语言,却那么让人亲切,它靠平凡去感动世人,用一句句贴心的老理儿去点醒世人,我相信,这位可爱的姥姥将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永生,时刻提醒着我们“乐就是福”。

《姥姥语录》读后感

最近读了倪萍写的《姥姥语录》,感觉写的很平实、很感人,还有些风趣。

姥姥虽然没上过学不识什么字,但她一生勤劳善良、精明能干,是个让人爱戴、令人敬佩的人,以前常说毛主席语录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我看姥姥语录也可堪此评价,往往真理就是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的道理。

姥姥是具有我们中国传统美德的劳动妇女代表,她勤俭持家、朴实善良、吃苦耐劳、坚韧勇敢。姥姥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智慧的人生,姥姥一生辛劳,也经过一些磨难,但姥姥的晚年的.过得非常幸福、子孙也非常有出息,这些都证明姥姥是个有大智慧、大福气的人,可亲可爱的姥姥活得很明白、很真实。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读了《姥姥语录》更是深有体会,《姥姥语录》让姥姥成了我们大家的宝,她的话朴实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的哲理,记住她的话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益处。

《姥姥语录》读后感

看了姥姥语录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还有很多我不懂的道理,我很喜欢文章中的姥姥,她勤劳能干,一生过的十分充实,她善良好心,即使自已并不是很富裕也愿意接济他人。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姥姥,但因为她无穷的智慧和99年的人生之路,她的形象显得越发越光辉起来。

我也想去书中的水门口看看,看看是怎样的环境让姥姥拥有如此多的智慧。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别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是啊,人世间少不了生死离别,却是无法避免。亲人走的时候,谁不会悲伤谁不会心痛。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不是吗,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对待自己,不要让他们走的仍有遗憾,珍惜身边爱自己的所有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他们的爱,才会珍惜。

姥姥这一辈子都没穿过艳色衣裳好料子衣服,可是她并不觉得委屈。作者问姥姥,身为女人,一辈子没穿过高跟鞋,遗憾吧?姥姥却摇摇头,说那年头,作者不包脚都算怪物了。作者又问,一辈子没穿过裙子,遗憾吧?姥姥说,怎么没穿过裙子?围裙也是裙子。对啊,围裙也是一种裙。姥姥一辈子都带着围裙,一辈子都站在灶前,一辈子都那么勤劳忙碌。

书中的姥姥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什么都不懂,大字不识一个,学都没上过。可是她懂得善恶,懂得是非,懂得丑美。她用99年的人生经历总结了一条又一条智慧,叫我们叹服。姥姥的理儿很直白,很实在,她为什么不悲观不放弃呢?是无奈还是现实?她从没想着以此来教育谁,给予谁,她就是这么想的,这么过的,她认为是个人都该明白的理。

姥姥虽然不在了,可是她的精神和智慧却在我心中扎根。姥姥用一句句平凡的话打动我们,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真理。人这一生中,乐就是福。

看见这本《姥姥语录》,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姥姥。正赶上假期,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倪萍通过文字转述着姥姥的话,渗透着她对姥姥的爱。书里除了一句句姥姥的”至理。

名言。

“,看不到姥姥的模样,但我隐约间感受到——一个活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老太太。

读完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扉页上微笑着早年的照片,和蔼、可近的倪萍,在经过了生活中的风霜雨雪吹刮后,不再是幸福滋润的临家大姐,而是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为了儿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个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个心里、肩上承载太多的女人,她是一个大女人。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

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她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心底那一个个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清澈质朴、真挚感人的文字,温暖人心。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她讲她的姥姥,让我想起我的姥姥。今年已经88岁的姥姥,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得很,不管村里谁找她,她都热情相迎,姥姥常说:”别人信任咱,咱就得实心实意对人家。做人一定得出好心眼,老天爷都看着呢“。虽然姥姥说的话没有倪萍转述姥姥语录的精彩,但是理儿是一样的,都喜欢拿老天爷说事。如今,我已经参加工作了,她还经常嘱咐我们要多看书多学习,哪怕一天多认一个字,一年还能认识365个字呢。哈哈!她眼里的学习就是认字,我可爱的姥姥。

这本书,文字间褪去了华丽的修辞,却体现了最简单最质朴的人生哲理,一时间我很难想象这位不识字的老人家能将很多事情看得那么透彻,并且用非常简单的充满智慧的语言表达出来,字里行间让人读出的都是自己明白的显而易见的道理。读了这本书,突然觉得眼前的世界分外透亮,觉得那些一时的不顺都过去了。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是啊!今天我们如果我们都能以这样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会发现温暖无处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亲人还健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让长辈感觉幸福、满足。这本书及时提醒自己爱我的亲人。再多一点!

久没有看过一本书,拿在手里就想一口气读完。一个99岁的老人,自己就是一本厚书,吃过大苦,也享过大福。朴素无华的语言里饱含着世间最透彻的智慧。两个晚上,看一看停一停想一想,眼眶经常是潮湿的,想到两年前已经离开的我的外婆,那些情景那些话语曾经我是多么的熟悉。一直想要为我的外婆写一点东西,几度提笔,几度垂泪,几度止笔。外婆是个佛教徒,每天过着早晚一炷香的生活,初一十五不动荤腥,正月七月要守斋。外婆的腿动过两次大手术,这让她的晚年遭了很大的痛苦。她始终认为这是她前世的罪孽太重,这一生才会受苦,所以要多做善事。常常我看到她点燃一支香和一盏油灯跪在灰暗灶膛前的蒲团上前额着地,低声细语,很少祈求佛祖保佑她减少病痛的折磨,多是求着保佑一大家四代几十口人能够平平安安,工作的能够工作顺利,读书的能够学习好考个好学校。最后扶着灶台艰难的站起来。20xx年的国庆,我回老家看她,带着相机专门想要给她和外公照相,对着镜头她双手合十习惯性的做了一个礼佛的姿势,神态安详,面容和善慈悲。中秋回家,妈妈翻着以前的老照片对小侄女说:“姗姗,奶奶现在已经没有妈妈了呀。”小侄女才刚一岁,这话更多的是呢喃自语。听到我觉得很心酸。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我也会说同样的话。而今天千里之外的我,有时想要为父母做一顿饭,洗洗碗,帮妈妈带带小侄女,陪他们买买菜,甚至什么多不做,就是在家呆着。却发现能够为父母做的却是少之又少,内心的愧疚无以言说。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心里有气有怨,说出来就好了,不管真对真错,别留着,留日子长了,就长在身体里了。

一碗水端不平,就只能装半碗。

天黑了就是遇到挡不住的大难了,你就得认命,认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天亮就是给你希望,你就赶紧起来去往前走,有多大劲就往前走多远,老天会帮你。别再黑夜里耗着,把神儿都耗尽了,天亮就没劲了。

人的手不能轻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来,救命的事。

钱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上钱才值钱。

二十几块钱买个啥?买个吃的一会就吃完了,买本书吃一辈子,好的书下一辈儿又接着吃,上算。

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

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老想着一天有一百个快乐,一辈子能碰上几个这样的日子。

《姥姥语录》读后感

在书店与《姥姥语录》的偶遇,是十分美丽的意外。在书里,倪萍老师用16万字写姥姥,写的尽是她对姥姥的爱和思念。每翻动一页,我的内心便被深深触动,千千万万遍。

白岩松先生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书中的姥姥,不是闻名遐迩的大学者,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不是言辞晦涩的哲学家。姥姥没念过书,讲话却掷地有声。她是真真切切活在身边的普通老人,有用大白话讲的道理,有温润如水的性子。这样的姥姥,倪萍老师喜欢,读者喜欢,只因她的善良、智慧和平凡。

姥姥说:“管哪儿的肉皮都好撕开,就是脸皮不好撕。撕一块儿你试试?这一辈子脸上都有块儿疤。”

姥姥的持家方法很简单:管事的人要一碗水端平、一把盐撒匀,大事小事都用心。虽不可完全运用在社会生活中,但遇事多辩证地看待,总能守住自己心灵的一方圣地。勾心斗角、潜规则、耍心机上位是这个现实社会的癌症,根治的概率实是茫小,所以姥姥的持家方法在这物欲横流的泥淖中就显得尤其清亮。生活已不易,不要轻易地和生活撕破脸皮,试着把生活活成一种友好,你会发现世界其实比你想象中的要敞亮得多。这并非要求你把自己变为一个八面玲珑,曲意逢迎之人,而是要深知脸天天露着,一张遇人遇事常常显得凶神恶煞的脸极其丑陋,所以要成为待人和气之人。

姥姥说:“天黑了就是遇上挡不住的大难了,你就得认命。认命不是撂下(放弃),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

走向光明的路曲折回转,但毕竟通向光明之处。雪莱有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姥姥的儿子为救战友牺牲,曾外孙又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但她咬牙挺着,认为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我们的一生像一支长长的曲子,其中既有欢快壮丽,又有和缓平淡,更多的是跌宕起伏。我们穿越时光的风风雨雨,也经历过被生活“欺骗”的日子。生活中的矛盾重重,学习上的成绩下滑,身体上的伤筋动骨,这些厚重的乌云遮住阳光,唯有把意志化作一阵阵风,才能吹散乌云,阳光和煦。彩虹总在风雨之后,无论你现在正经历着多么难熬的日子,正感受着多么刻骨铭心的疼痛,一切都会过去。多年之后,它们都只不过是你和着茶酒的只言片语。所以你只管用咬牙,换来坚韧的光辉。

姥姥说:“快乐你别嫌它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个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老想着一天一百个快乐,你这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的快乐?”

知足者常乐。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善于于生活中发现欢悦,善于积累生活中的小欢喜。作家丁立梅说过,活着之所以成为一件让人特别不舍的事情,正是因为生活中的小欢喜呀。阳台上精心照料的植物开花了,邻居主动向你问了声好,今天多认识了一个字……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你人生的快乐王国,便这样一砖一瓦地建立起来了。一夜暴富具有太浓厚的戏剧色彩,更多的人是生活在一点一滴的尘世幸福之上的。

感谢与《姥姥语录》的相遇,让我懂得了宽容、坚持、知足,还有更仆难数的浅显易懂的道理。姥姥的这些道理有别于哲学著作中高端深奥的哲理。姥姥讲的大白话道理如一盏明灯,着着实实地在你身旁照着远方,让你勇敢的去闯。毕竟夜雨茫茫,白雾森森,荆棘高山,深谷悬崖,这条路只有走到尽头,才知道这个世界的终点是海纳百川,还是星火燎原。

《姥姥语录》读后感

从朋友那里偶然得到《姥姥语录》一书,随手一翻,不过十几页,便潸然泪下。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理性之人,很少会为一本书动容。于是合上书“清醒”片刻。哪曾想再翻书,不多时便又泪流满面。道理着了什么魔?我索性不管她,任眼泪肆意流下,待书读完时,早已泣不成声。

毫不夸张,这就是我第一次读《姥姥语录》的反应。发自内心的感动。无论是姥姥的只言片语,还是两代人的对话,句句都能戳到自己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看着她的姥姥,我脑海里尽是远在山东的我的姥姥。我想,也正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亲爱的姥姥,都有难忘幸福的童年,才更使得这本书能唤起作者这么多的共鸣。

时间都去哪儿了?似一块鹅卵石,扔到水里,换来记忆的一片涟漪。那些我们不曾想割舍的过去,也在岁月的流沙中,伴着想念,渐行渐远了。

至于倪萍姥姥的“语录”,也自然地流露出了岁月在一位普通农村妇女身上留下的智慧和伟大。“人的手不能轻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来,救命的事儿!”“吃一辈子小亏,站了一辈子大便宜……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来靠去你就发现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这些人生哲理、生活经验都是大白话的,但句句让人信,让人服,让人不自觉地摘录下来,作为座右铭常伴左右。

朴实的语言,真情的流露,思想的共鸣,使我越发的喜欢这本书。这个活的明白的小脚老太太,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地方。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记录了倪萍与姥姥一起生活的50多年间的点点滴滴。倪萍的姥姥是一个十分平凡但又特别的老人,是一个到死也不愿麻烦别人的的老人。她没什么学历,但却是一个有着真正的人生的大智慧的人。

她那自认为很土的生活细节却也无不透露出她的智慧,她那种我们所不具备的种植的人生的大智慧,在这本书中处处闪光。《姥姥语录》在平常中透露着感动,在这些感动中有这么几处让我记忆深刻。

姥姥通过倪萍给她的“工作”挣得每月450元的工资,但她却视金钱如粪土,将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钱慷慨的赠与他人补贴家用。这正表现了她“欢乐都是乘法,忧伤是除法”的人生观念。

正如书中所说麻烦别人心里是苦的,帮着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一碗水喝也是帮,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是不出来,下一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

《姥姥语录》读后感

很少读语录,总觉得语录放在当时的语境里才更有劲头,更是味儿。可是翻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抱着很多想法,一页页地翻了下去。倪萍老师画画虽是半路出家,虽然我不懂画,但是看到那一页页我觉得真美,真自然。读着老人从小对她的教导,真实在啊,老人是一脚一脚走出来的智慧,是实践来的,话老,理却实在。我想到我那个活到98的老奶奶,我爸爸的奶奶,真不容易,早年守寡拉扯5个孩子长大,一辈子坚强,忍耐,勤劳,聪明,明白了一辈子,那只裹着的小脚同样走出了真智慧。

这样明白的老人真不少,能让我们继承的东西也真不少,传下来就是财富。倪萍老师对姥姥的爱让我汗颜,我也是在姥姥胳膊上长大的,从小学开始,一到周末就骑自行车跑十来里去找姥姥,她帮我藏了那么多好吃的,多少年了都这样,可是慢慢我大了,上大学了,毕业了,结婚了,生子了,离姥姥越来越远了,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讲起话来也不知从哪讲,亲起来也不知怎么亲了……是我还不够用心吧,怎么就忘记了姥姥怎么给予我的爱呢。最悔恨不过是想孝顺却再也没有机会,而值得庆幸是,如今还来得及,不让自己隐藏的爱毁于遗憾和无奈,还好,姥姥还在,好好爱,还来得及。

《姥姥语录》读后感

倪萍女士的姥姥活了九十九岁,是一个善良、乐观、智慧、鬼精鬼精的姥姥。她勤劳能干,一生过的十分充实,她用九十九年的人生经历总结了一条条"大白话儿"智慧,把一颗心活的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把所有事想的通透敞亮的姥姥。《姥姥语录》里没有高大上的语言,里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没有过多的修饰,都是日常交流的大白话,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足以触动现代人本以麻木已久的心中最柔软的那一个小角落。

《姥姥语录》这本书就像一个朋友,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姥姥一辈子不动大气,平静如水,却冷暖分明,不烫着谁也不冻谁,多吃一口姥姥说饱了,少吃一口姥姥也说饱了,心和身子都是富有余地的,怎么着都行,没什么不可以,这是姥姥给别人宽容,姥姥却说这样做最宽容的路还是留给了自己。多么聪明豁达的老人,姥姥一辈子也受过不少委屈,也吃了相当多的亏,但她以她的人生尺码把自己卡在了自我的身躯中,然后自我分解、自我承受着人生的苦。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老太太,学都没上过,却一生都在读着人生这本大书。她读懂了善与恶、读懂了是与非,读懂了美与丑,她是一个用功的女子,在自己的人生历尽磨难、饱经沧桑之后总结出来做人要心如海纳百川。

现代社会太多人为了长寿不惜重金把精力花在养生上,但这种想法是单纯地把身体看做一台机器,忘记了身心为一体,像姥姥这样一辈子平静如水、心宽似海、懂得管理情绪的人有几个?所谓养生其实也就是拥有平和的心态而已。

姥姥有一辈子的日子辩证法,啥死疙瘩到了她那儿都能顺利的解开,找个合适的说法,就让你信以为真,且心里舒舒坦坦。倪萍女士回忆小时候,好奇一山崖下的河水,因为崖下的河水格外凉爽,夏天孩子们晌午都到那洗澡,有几年很蹊跷,洗一个病一个,她好几次故意往深水里走,让裤子衣服都湿透,就是想试试水有多深,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就是一瞬间,她从姨姥姥家带回的那一篮子好吃的不见了,明明放在河边的石头上,明明四周没一个人,真是见鬼了,她哭着跑回了家。一篮子油饼,煮鸡蛋,一大碗西葫芦饺子全没了,在那个人人吃不饱的年代,这意味着"天塌了".姥姥不但没说她,还笑嘻嘻的安慰她"好哇!鬼也馋啊,她吃了饺子就不吃你了,拿一碗饺子换个小外甥女,上算!"活的多么通透的姥姥,知道什么东西都赶不上人贵,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常常想不明白,可这些个想不明白的问题让姥姥一个鸡毛蒜皮的比喻使我恍然大悟。

我很喜欢姥姥的教育方式,姥姥认为,人的一生一定要使出自己所有的劲儿去登上你自己的山顶,一个农村老人却有如此远见,教孩子努力上进,把自己的子女孙辈个个培育的勤劳优秀。姥姥的怀抱真是与众不同。

姥姥说:"给别人听的话就得先替别人想,人家愿不愿意听,听了难不难受,高不高兴,你看见人家脸上有黑点,你不用直说,人家自己的脸,不比你更清楚吗?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你要真想说,你就先说自己脸上也有个黑点,人家听了心里就好受了。"。

是啊,凡事要替别人想想。

姥姥说"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就想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就看惯了。"什么人在姥姥眼里都有长处,坏人身上有好,好人身上有坏,没有坏透了的人,也没有好的一点毛病都没有的人。姥姥的心如春天的阳光般暖人,大字不识一个的姥姥说的话就像天籁之声,我细细的品读着,让姥姥的精神气儿和智慧深深刻进我的心中。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这句话说的就是书中的姥姥。她告诉我一个又一个真理,让我明白了人这一生中,快乐就是福气。

一个大难担过、大福也享过、从从容容地过了九十九年的老人,道出了平常生活中的小道理,让我悟出来人生中应有的心态,学会了微笑面对生活。这是一本内容很美很善良的书。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叙述的事情朴实,简单,温暖。却又让人如此敬佩,敬佩于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太太,用淳朴博大的胸怀,将许多“文化人”也看不清,理不明的事情,处理的那么透彻,那么在理。一时找不出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这个老太太,就是能感觉到,她是多么了不起的姥姥!一个活到99岁的老太太呀!

我羡慕倪萍有这样一个姥姥,但是,倪萍又何尝不是因为自己的伟大,才有了几十年那么多辉煌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依然善良,依然努力,依然不忘初心。

《姥姥语录》读后感

在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姥姥”的理解是像大部分人一样,姥姥只会宠着自己的孩子:会带他去玩,去耍,孩子不高兴了就哄,就逗。因为我没有姥姥,所以我的理解会这么片面,读过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姥姥也会教给孩子影响他一生的话。

书中倪萍的姥姥就教会她很多的事情,而姥姥说的话也变成了语录,变成了贴近生活的哲理。姥姥曾这样说过“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不怕存钱。”这句话是倪萍问姥姥“你不怕我爱我妈就不爱你了?”的答语。爱是无限多的,可以把爱分给妈妈,分给姥姥,还可以分给更多爱自己的人。这一篇一直在讲倪萍认为自己的妈妈不够爱她,她把这件事给姥姥说了以后,可姥姥却说“你妈不是亲妈,也不是后妈,是个合格的妈。”妈妈知道应该怎样爱孩子才会让孩子懂得更多,妈妈不管孩子怎样误解,但她最终还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而我们呢?说什么孝顺,孝顺是美德吗?不,是应该的。有哪个父母说照顾自己的孩子是美德?没有。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们无论为他们做多少,也是补偿不了的。父母总是想给我们最好的,可我们为他们做过什么?不仅是姥姥的话,这本书里的其他内容也是很有哲理的。

《姥姥语录》读后感

上周的时候去六楼的图书馆借了一本《姥姥语录》来看,倪萍写的,走的时候借书的师傅说,这是什么书啊,我说是倪萍写的《姥姥语录》,师傅说,哦,倪萍还是挺有才的,我说:是啊,所以她写的书才想看看。

我拿着书嗒嗒嗒的就下楼了。

坐在班级里翻来这一本姥姥语录,仔细的看着,倪萍的姥姥很长寿的,虽然老人家没有活过一个世纪,但是九十多岁的高龄也是对生命的至高崇尚,姥姥虽然不识字,但是做人处事的道理,确实比我们吃过米还多,姥姥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老。

靠来靠去你就发现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

对这一句话我深有感悟。

可能在我年纪尚轻的时候不会太理解这一句而现在参加工作了才知道的,你就是你自己的全世界。

小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能力也不能体现我们的任何人生价值,父母是我们最大的靠山,有人欺负了我找我爸去,没钱了找我爸去,想吃什么了,妈妈给做。

那个时候,父母俨然是我们一座最大的靠山,山上郁郁葱葱,我们想要的什么都会有。

如今,年过20了,父母的背也一点一点的变弯了,这座郁郁葱葱的山已经不像是当年的那一个青翠欲滴的山了。

就如姥姥说的那样,靠人人老,父母正在像年老迈进,我们的人生却刚刚开始,我们有年轻的资本和结实的臂膀,这一次,我们就成了父母的山!这一次,我们要靠自己,参加了工作终是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

以后我们就是自己的靠山,父母的靠山。

有关姥姥去世的悼词范文。

姥姥去世的悼词。

姥姥追悼会上的悼词。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方案。

姥姥语录读后感

逐行逐句读完《姥姥语录》,时而欣慰,时而温暖,时而鼓掌叫好,时而伤心落泪……倒不是作者倪萍的文学造诣有多高,就是她这般平铺直叙的大白话,更衬出了99岁的姥姥一辈子真实淳朴的人生哲学,发人深省。

这是来自着名主持人、演员倪萍心底的一则则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清澈质朴、真挚感人的文字,温暖人心。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作者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是倪萍的孝心,二是姥姥的智慧。

倪萍为了让97岁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就想了一个点子:说欧洲某国家收购瓜子仁,要求必须是手剥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须是完整的,15元一斤,问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剥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开始剥瓜子。那时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给姥姥发工资,并动员全家偷偷吃掉这将“出口欧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来临走也要让朋友带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挣了钱。这件事可见倪萍是费尽心思让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乐乐。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遗憾就是专门留下的,要不就没这俩字了。”

“快乐比别嫌它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一天老想着一百个快乐,你这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个快乐?”

“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够数了,福又回来了。”

“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文化的.中国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透着一个大写的人的人格魅力!

姥姥是真正用智慧点亮人生的人!

《姥姥语录》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如喝一杯咖啡,喝完后就会体会到其中的美好和醇香,所以读完后就肯定会有一些感受。

《姥姥语录》是著名主持人倪萍写的,写的是她与99岁姥姥共同过的日子的书。

当我读完《姥姥语录》这本书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看着书中的姥姥竟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那前不久已经去世的姥姥。

书中的姥姥是一个很慈祥又很可爱的姥姥。她爱吹牛,她爱骂人,但是骂人的话只有两个词,加上她一把年纪了,更多人都愿意逗她,让姥姥骂他。其实我姥姥和她很像,每次当我犯错或调皮的时候,我姥姥总是骂我‘败家子’,骂完以后就会问我饿不饿渴不渴,想吃什么之类的问题。倪萍的姥姥爱叫人起床。老年人睡得少,所以她一大早就起来,然后开始轮流叫人起床,她会大叫‘起床啦’如果没有反应,她会用大冰手去冻你,如果还不齐,她就会掀开你的被子。

倪萍能在自己的姥姥生前为姥姥做这么多,对姥姥这么孝敬,让我很羡慕,因为我已经没有机会为姥姥做一些孝敬的事情了。以前每当过节的时候,我会和妈妈一起去老家看姥姥,那时候姥姥就会一大早搬着板凳在门口坐着等我们,看到我们时,会很开心的站起身来招呼我们,屋里饭菜都准备好了。每当这时候我都感觉很幸福,真想一直在姥姥身边。吃过饭,我和妈妈想帮姥姥收拾,姥姥总是板着脸说:”我有那么老吗?老到什么都需要你们帮忙的地步吗?“这个时候我们谁也不敢再帮忙,因为姥姥已经生气了。姥姥就是这么可爱。可是姥姥终究是老人,每个老人都会面临着去世,姥姥当然也不例外,就在前不久姥姥永远离开了我们,看着姥姥那像熟睡的脸,我想起姥姥总爱对我说的那句话‘小静啊,什么时候你有时间多陪我几天啊?’姥姥对我那么好,她的这一个小小的愿望我都没有帮他实现,如果在姥姥生前我能为她做一些事该多好啊。姥姥也是这样期望吧,但是直到她老去我都没能为她做任何事,还真是可悲呢。虽然会很,但却弥补不了什么。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倪萍对姥姥的一片孝心,而且也让我及时明白了:如果你想为你的亲人做一些事就要抓紧时间,不要等失去机会了才在原地独自后悔。

姥姥语录读后感

其实在张校长发这条信息之前,我们的杜老师就已经让我们阅读《姥姥语录》了。

这是一本充满爱和善的书,字里行间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包包子,捡麦穗,聊闲话……但却在作者的笔下生动了起来,如果没有对姥姥那份无微不至的爱,对生活的感触深厚,怎么会写出那么生动,那么活跃,那么活跃;更激活了心中对爱的理解,对孝的理解,对人和生命的理解。

这本书启发了我两点: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语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其中,就有这么一句: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这叫别人帮你。”我一开始对后半句很奇怪,给别人盛饭,怎么能叫别人帮你呢?后来想了想,正因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锅米自己吃不了”,这句话才能让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为了能让97岁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让姥姥剥瓜子来挣钱,作者是想让姥姥快乐地过完一辈子;为了能让姥姥补补身体,补品从几元一斤买到几千一斤,为了能让姥姥开心,作者真是费尽心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着家人还健在,只要让长辈感到满足,幸福,这即是孝了。

《姥姥语录》读后感

久没有看过一本书,拿在手里就想一口气读完。一个99岁的老人,自己就是一本厚书,吃过大苦,也享过大福。朴素无华的语言里饱含着世间最透彻的智慧。两个晚上,看一看停一停想一想,眼眶经常是潮湿的,想到两年前已经离开的我的外婆,那些情景那些话语曾经我是多么的熟悉。一直想要为我的外婆写一点东西,几度提笔,几度垂泪,几度止笔。外婆是个佛教徒,每天过着早晚一炷香的生活,初一十五不动荤腥,正月七月要守斋。外婆的腿动过两次大手术,这让她的晚年遭了很大的痛苦。她始终认为这是她前世的罪孽太重,这一生才会受苦,所以要多做善事。常常我看到她点燃一支香和一盏油灯跪在灰暗灶膛前的蒲团上前额着地,低声细语,很少祈求佛祖保佑她减少病痛的折磨,多是求着保佑一大家四代几十口人能够平平安安,工作的能够工作顺利,读书的能够学习好考个好学校。最后扶着灶台艰难的站起来。20xx年的国庆,我回老家看她,带着相机专门想要给她和外公照相,对着镜头她双手合十习惯性的做了一个礼佛的姿势,神态安详,面容和善慈悲。中秋回家,妈妈翻着以前的老照片对小侄女说:“姗姗,奶奶现在已经没有妈妈了呀。”小侄女才刚一岁,这话更多的是呢喃自语。听到我觉得很心酸。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我也会说同样的话。而今天千里之外的我,有时想要为父母做一顿饭,洗洗碗,帮妈妈带带小侄女,陪他们买买菜,甚至什么多不做,就是在家呆着。却发现能够为父母做的却是少之又少,内心的愧疚无以言说。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心里有气有怨,说出来就好了,不管真对真错,别留着,留日子长了,就长在身体里了。

一碗水端不平,就只能装半碗。

天黑了就是遇到挡不住的大难了,你就得认命,认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天亮就是给你希望,你就赶紧起来去往前走,有多大劲就往前走多远,老天会帮你。别再黑夜里耗着,把神儿都耗尽了,天亮就没劲了。

人的手不能轻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来,救命的事。

钱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上钱才值钱。

二十几块钱买个啥?买个吃的一会就吃完了,买本书吃一辈子,好的书下一辈儿又接着吃,上算。

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

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老想着一天有一百个快乐,一辈子能碰上几个这样的日子。

姥姥语录读后感

高考前一星期,我回家见到姥姥,她老人家拉着我的手,让我送她回家,我答应她,等下星期高考完带她回家。

考完到家,我问,姥姥回家了?我妈立刻就泪崩了,我的眼泪也流个不停,没表情,没意识,木木的听我妈把姥姥去世下葬的经过讲了一遍,老妈满满的自责和懊悔,毕竟姥姥是在我家住着发的急病……怕影响我高考就没告诉我。有时我也庆幸没能送姥姥走最后一程,没能见到她躺下的样子,我的脑海里才留住了姥姥一贯的倔强老太太模样。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人去了,孩子们大了,大炕拆了…可不变的是对姥姥家的那种情感,那种印在骨子里的幸福感!

《姥姥语录》读后感

从小我也是奶奶带大,总觉得奶奶那一辈子的人非常的淳朴,奶奶也说了很多大白话,但是却对我应该很深,奶奶说天亮睡不久,人老命不长。

每每奶奶早上都是很早就会起来,虽然奶奶做的饭一般,但是我却认为是世界上最好香德菜,随着奶奶年龄德增长,慢慢奶奶很多时候老是糊涂,饭菜有时候盐少有时候言多的,但却一样时常都拿出鸡蛋出来,在她认为鸡蛋就是最珍贵的,很多时候自己不舍单吃留给我。小的时候有好吃的奶奶总会留给我,我问她奶奶你也吃,奶奶却说少吃多有味,说他吃饱了。后来长大了才慢慢知道奶奶其实是舍不得吃给我吃罢了。

到了奶奶的影子了一样。最后祝愿我家老小孩能够长寿,而我能够对对回去看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