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语录读后感(优秀20篇)

小编: 笔砚

读后感是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的文字记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消化书籍中的知识和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姥姥语录》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看董卿的节目《朗读者》,里面本书的作者倪萍分享了书中的一篇文章,觉得话语很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全是生活中的大白话,就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话语。所以后面在网上买了这本书,一直到看完,感触特别深。因为我也是从小跟姥姥一起生活长大的,看这本书里面的字里行间,脑袋里面会不自觉的回忆自己成长的回忆。其实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姥姥的话不是什么大道理,但是它就是从小刻在我们心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为人处世。下面把本书的一些文章和心得拿出一些来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本书的作者是倪萍,先后主持了13届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演员、作家、赵本山的梦中情人这些可能是我们对作者的第一印象,而本书的主人公,姥姥原名刘鸿卿,用作者的话说没有上过一天学,却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一个一辈子围着灶台生活的小脚女人,而也正是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得女人影响甚至改变了倪萍的一生,现在也在默默影响着成千上万个看本书的读者。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姥姥年轻时说的那些话,就像萝卜、白菜一样,不值什么钱,却是最顺口、最对胃的好东西。下到锅里,就养命……。姥姥的话,渗进我的骨头,融在我的血液中,影响着我的一生。

姥姥的冬天,这篇文章说的是姥姥老了以后身体不好,一到冬天就会咳嗽,整夜睡不好觉,咳嗽的厉害的时候,我时常都会在想姥姥会不会这个冬天就过不去了,所以每年的冬天都像姥姥的一个坎,姥姥年轻的时候没有享受过什么福,所以到姥姥老了时候我们都拼命的孝敬姥姥,什么好吃给她买什么,什么贵给她买什么,有次我问姥姥,姥姥你这辈子最幸福的年纪是什么时候,姥姥却告诉我是20多岁的时候,我问她,姥姥那时候你多苦啊,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有什么幸福可言,你看你现在什么都不差,儿女承欢膝下多好。姥姥说“孩子,管多么富裕都没有年轻富裕啊,年轻的时候胳膊是胳膊,腿儿是腿儿,年龄到了,富裕管个啥,眼也花了,牙也酥了,浑身都穷了,要钱有什么用”,多么睿智的姥姥,她用最平淡的话告诉年轻人,你们是现在是你们这辈子最富裕的时候,不要在最富裕的时候败给现实。

眼要是吃不饱,人就像个傻子。印象中姥姥是最爱美的'人,在乡下最穷的时候,也喜欢在院子里养一些月季,养一些牵牛花,婆婆丁,冬天下雪的时候,人都穿不暖的时候,也要给用剪刀剪一些布条给话穿上衣服,还要穿的五颜六色的,就算冬天不开花,远看着也像话点缀的家里的院子。姥姥说:“人的肚子不怕饿,没有稠的就喝点稀的,没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饿着,眼要是见不着好东西,慢慢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没有用了。眼要是吃不饱,人就像个傻子”。姥姥用最质朴的情感、最省钱的方式养育着眼睛,养育着美,养育着我们的心灵,姥姥告诉我们要多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的东西,多去见识一下我们的大千世界,见识多了,格局和眼界也就大了。

以上就分享了两个书中姥姥最朴实的几句话,希望可以让有共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下这本书。

《姥姥语录》读后感

假期里张建平校长推荐了《姥姥语录》这本书,书中的姥姥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她安享九十九岁高龄,她一生感恩生活、感恩生命,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境况,都拿得起、放得下,始终保持一种淡泊自守、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

姥姥说:“平淡是真,普遍是好,这都是懒人说的话,你问问山顶上的人,他要是和你说实话,他保准说他这一辈子不后悔,下一辈子他还上山顶。”无限风光在险峰,姥姥的话让我知道了工作就像是爬山,要想达到顶峰,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我们以积极、自信的心态去面对,更需要我们拥有超常的毅力和忍耐力。文中,你可以多次看到姥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在帮助别人。还有姥姥好强的心理,但那并不是争强好胜。

一生平庸的姥姥却贪命。姥姥活了快一个世纪啦,但她还是不想走。姥姥的每个精神都值得我去学习。姥姥用她最朴实、最有文化底蕴的语言让我懂得了人生要多读书,学无止境。

《姥姥语录》读后感

经过张建平校长的推荐,我在网上订购了四本全部出自著名主持人笔下的书籍。其实,我在之前并不认为这四本书会有多好,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当我真正去看之时,我发现我错了。其中,倪萍的《姥姥语录》深深打动了我。

这一章主要写的是姥姥离世前,倪萍先后用整理报纸、剥瓜子的方式,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变着法儿不让姥姥老“,但在姥姥病危时,未能赶回去见姥姥最后一面,留下终生遗憾并沉痛怀念至今。

姥姥说:”麻烦别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帮着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你试不出来,下一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够数了,福又回来了。“种善因得善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姥姥一辈子没上过学,不认得字,但却对做人的准则有实实在在的领悟。我们这些受着高等教育成长起来的”文化人“,是否想过”我为人人“?有没有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别人?有没有肆意浪费着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不曾意识到节约克制?有没有翅膀硬了,就再不会关心含辛茹苦哺育自己成长的长辈?这足以使我们这些”文化人“深刻反思一通。

《姥姥语录》读后感

第一次知道《姥姥语录》是倪萍在朗读者节目中,一口气听完了《姥姥语录》,倪萍通过她的嘴转述着姥姥的话。书里没有姥姥的照片,但我隐约间看得到姥姥的模样——一个活得明白的老太太。

倪萍的《日子》我没看过,但我相信,就算她出书为了赚钱,只要是她亲自写的,就一定会受用。扉页上微笑着早年的照片,和蔼、可近,百度倪萍,看到她近期的照片,不再是幸福滋润的临家大姐,而是臃肿的面容上堆积着生活中的经过风霜雨雪吹刮后的印记。倪萍是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为了儿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个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个心里、肩上承载太多的女人,她是一个大女人。

“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你看谁能帮你搬着你的腿走路?......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也不是什么坏事,弯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会儿,只要你知道上哪儿去,去干嘛,道儿就不白走。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儿上,你为什么不好好走,好好过呢?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学历却又文化的中国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这些再平实、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话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给了我无数的启发。

非常感谢《姥姥语录》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这样面对生活,懂得了孝心、孝道、感恩、感激的真正含义,告诉我们用乘法追忆那些美好的,用除法摸掉那些瑕疵,用加法感恩,用减法怨恨。

《姥姥语录》读后感

上周去书店买了一本倪萍写的《姥姥语录》,被姥姥朴实无华且极具哲理的语言所折服,一位衣着朴素又很讲究、勤劳善良的老太太跃然纸上,我陶醉式的阅读着,姥姥的每一句话都那么善解人意,那么抵达人的灵魂深处。“理想有时候起步很小,很具体,但最终他有可能变得很伟大,有可能认为自己不自觉地便成为他人,为全人类。”姥姥说:用心看着人,用心和人说话,别觉着自己比别人高,也别怕自己比别人矮".读到这句话时我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件事,遇到的两个人,一次我参加县妇联组织的活动,时任县委副书记的领导为我们颁奖,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女领导,颁奖时她握着我的手说:张老师,你辛苦了!你为全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谢谢你呀!“我很感动,当时真有点受宠若惊,自己一名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老师,人家是那么大的领导,人家居然认识我,我很感动,颁奖后我们从台上下来时,副书记见我穿的是高跟鞋,居然双手扶着我走下台阶,嘱咐我慢点,每每想起这件事,都为那位领导的低调、善解人意折服,难怪人家能走得这么远,主要是人家有一颗胸怀大众的心,没有因为谁是谁的谁就攀附,更没有因为谁不是谁而下看,她对她的人民是公平的,所以她得到了人们的拥戴。后来又遇到一个人,大约三十来岁,年纪轻轻听说是上了学毕业直接当了某地派出所长,和他在一起开会,听着他说着大话,天南地北,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完全是春风得意马蹄轻,偶尔听身边一个人说起他,原来他爸爸是一名公安局的领导,很明显,就他,估计也是沾了父亲的光。所以,白岩松说:有些人,有文化没素质。

姥姥说:孩子,山上风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劲了,你这辈子都不后悔。姥姥还说: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你看谁能帮着你搬着你的腿走路,你爹你妈也不能,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不是啥坏事,弯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会儿,只要你知道上哪儿走,去干吗,道儿就不白走,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儿上了,你干嘛不好好走,好好过呢?姥姥还说:你记住孩子,多穷的人都有脸,能豁上脸要饭,那是肚子实在没法儿了,给人吃点东西先要给人好脸色,不信你试试,张嘴管人家要东西那嘴可沉了,抬都抬不动,张嘴给人送东西可不一样,双唇一碰话就出来了。慢慢品味姥姥的话,思想灵魂都得到了升华。姥姥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与人为善,这本书真的给我进行了一番洗礼。

《姥姥语录》读后感

久没有看过一本书,拿在手里就想一口气读完。一个99岁的老人,自己就是一本厚书,吃过大苦,也享过大福。朴素无华的语言里饱含着世间最透彻的智慧。两个晚上,看一看停一停想一想,眼眶经常是潮湿的,想到两年前已经离开的我的外婆,那些情景那些话语曾经我是多么的熟悉。一直想要为我的外婆写一点东西,几度提笔,几度垂泪,几度止笔。外婆是个佛教徒,每天过着早晚一炷香的生活,初一十五不动荤腥,正月七月要守斋。外婆的腿动过两次大手术,这让她的晚年遭了很大的痛苦。她始终认为这是她前世的罪孽太重,这一生才会受苦,所以要多做善事。常常我看到她点燃一支香和一盏油灯跪在灰暗灶膛前的蒲团上前额着地,低声细语,很少祈求佛祖保佑她减少病痛的折磨,多是求着保佑一大家四代几十口人能够平平安安,工作的能够工作顺利,读书的能够学习好考个好学校。最后扶着灶台艰难的站起来。20xx年的国庆,我回老家看她,带着相机专门想要给她和外公照相,对着镜头她双手合十习惯性的做了一个礼佛的姿势,神态安详,面容和善慈悲。中秋回家,妈妈翻着以前的老照片对小侄女说:“姗姗,奶奶现在已经没有妈妈了呀。”小侄女才刚一岁,这话更多的是呢喃自语。听到我觉得很心酸。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我也会说同样的话。而今天千里之外的我,有时想要为父母做一顿饭,洗洗碗,帮妈妈带带小侄女,陪他们买买菜,甚至什么多不做,就是在家呆着。却发现能够为父母做的却是少之又少,内心的愧疚无以言说。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心里有气有怨,说出来就好了,不管真对真错,别留着,留日子长了,就长在身体里了。

一碗水端不平,就只能装半碗。

天黑了就是遇到挡不住的大难了,你就得认命,认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天亮就是给你希望,你就赶紧起来去往前走,有多大劲就往前走多远,老天会帮你。别再黑夜里耗着,把神儿都耗尽了,天亮就没劲了。

人的手不能轻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来,救命的事。

钱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上钱才值钱。

二十几块钱买个啥?买个吃的一会就吃完了,买本书吃一辈子,好的书下一辈儿又接着吃,上算。

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

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老想着一天有一百个快乐,一辈子能碰上几个这样的日子。

《姥姥语录》读后感

在书店与《姥姥语录》的偶遇,是十分美丽的意外。在书里,倪萍老师用16万字写姥姥,写的尽是她对姥姥的爱和思念。每翻动一页,我的内心便被深深触动,千千万万遍。

白岩松先生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书中的姥姥,不是闻名遐迩的大学者,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不是言辞晦涩的哲学家。姥姥没念过书,讲话却掷地有声。她是真真切切活在身边的普通老人,有用大白话讲的道理,有温润如水的性子。这样的姥姥,倪萍老师喜欢,读者喜欢,只因她的善良、智慧和平凡。

姥姥说:“管哪儿的肉皮都好撕开,就是脸皮不好撕。撕一块儿你试试?这一辈子脸上都有块儿疤。”

姥姥的持家方法很简单:管事的人要一碗水端平、一把盐撒匀,大事小事都用心。虽不可完全运用在社会生活中,但遇事多辩证地看待,总能守住自己心灵的一方圣地。勾心斗角、潜规则、耍心机上位是这个现实社会的癌症,根治的概率实是茫小,所以姥姥的持家方法在这物欲横流的泥淖中就显得尤其清亮。生活已不易,不要轻易地和生活撕破脸皮,试着把生活活成一种友好,你会发现世界其实比你想象中的要敞亮得多。这并非要求你把自己变为一个八面玲珑,曲意逢迎之人,而是要深知脸天天露着,一张遇人遇事常常显得凶神恶煞的脸极其丑陋,所以要成为待人和气之人。

姥姥说:“天黑了就是遇上挡不住的大难了,你就得认命。认命不是撂下(放弃),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

走向光明的路曲折回转,但毕竟通向光明之处。雪莱有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姥姥的儿子为救战友牺牲,曾外孙又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但她咬牙挺着,认为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我们的一生像一支长长的曲子,其中既有欢快壮丽,又有和缓平淡,更多的是跌宕起伏。我们穿越时光的风风雨雨,也经历过被生活“欺骗”的日子。生活中的矛盾重重,学习上的成绩下滑,身体上的伤筋动骨,这些厚重的乌云遮住阳光,唯有把意志化作一阵阵风,才能吹散乌云,阳光和煦。彩虹总在风雨之后,无论你现在正经历着多么难熬的日子,正感受着多么刻骨铭心的疼痛,一切都会过去。多年之后,它们都只不过是你和着茶酒的只言片语。所以你只管用咬牙,换来坚韧的光辉。

姥姥说:“快乐你别嫌它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个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老想着一天一百个快乐,你这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的快乐?”

知足者常乐。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善于于生活中发现欢悦,善于积累生活中的小欢喜。作家丁立梅说过,活着之所以成为一件让人特别不舍的事情,正是因为生活中的小欢喜呀。阳台上精心照料的植物开花了,邻居主动向你问了声好,今天多认识了一个字……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你人生的快乐王国,便这样一砖一瓦地建立起来了。一夜暴富具有太浓厚的戏剧色彩,更多的人是生活在一点一滴的尘世幸福之上的。

感谢与《姥姥语录》的相遇,让我懂得了宽容、坚持、知足,还有更仆难数的浅显易懂的道理。姥姥的这些道理有别于哲学著作中高端深奥的哲理。姥姥讲的大白话道理如一盏明灯,着着实实地在你身旁照着远方,让你勇敢的去闯。毕竟夜雨茫茫,白雾森森,荆棘高山,深谷悬崖,这条路只有走到尽头,才知道这个世界的终点是海纳百川,还是星火燎原。

《姥姥语录》读后感

一本倪萍撰写的《姥姥语录》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倪萍姥姥——一个99岁的农村小脚老太太简直是太棒了!太可爱了!

当我这个还算年轻的姥姥走进99岁姥姥平凡的日子,享受质朴无华的人生智慧时,我感到那一刻是充满快乐的,是极其享受的。

老人一生没念过书,却那么崇尚念书人,那么明事理,那么有哲理,那么有心气,那么有骨气!怪不得养了那么一大群成功的后辈儿孙!

倪萍的文笔是平实的,朴素的,没有太多的修饰,完全是质朴的白话儿,却让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勤劳善良,胸怀博大,充满智慧的姥姥跃然纸上,仿佛就在身边。之所以那么打动我的缘故,读着倪萍的《姥姥语录》,我想起了自己没有文化的小脚老奶奶,有些地方一如相近,也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一生。可能这就是没有文化却不乏智慧和品德的'老人们共同的地方吧。

如今,俺也进入了姥姥的行列,看看倪萍姥姥对她的深刻影响,想想自己的言行将对后辈儿孙的潜移默化,姥姥深感责任重大。

倪萍姥姥说:“心闲着闲着就麻了,麻了就跳的慢了,慢了就上床躺着,躺着就是心脏有病了。”我虽然退休了,没有工作的心可操了,人很容易思想犯懒。我很佩服倪萍为了不让姥姥闲着,给姥姥安排了整理报纸和嗑瓜子儿出口的“挣钱工作”,看到此我哑然失笑。

姥姥我可别让心闲着,好书还是要经常读读,好戏也要经常看看才不致于落伍呀!

《姥姥语录》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如喝一杯咖啡,喝完后就会体会到其中的美好和醇香,所以读完后就肯定会有一些感受。

《姥姥语录》是著名主持人倪萍写的,写的是她与99岁姥姥共同过的日子的书。

当我读完《姥姥语录》这本书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看着书中的姥姥竟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那前不久已经去世的姥姥。

书中的姥姥是一个很慈祥又很可爱的姥姥。她爱吹牛,她爱骂人,但是骂人的话只有两个词,加上她一把年纪了,更多人都愿意逗她,让姥姥骂他。其实我姥姥和她很像,每次当我犯错或调皮的时候,我姥姥总是骂我‘败家子’,骂完以后就会问我饿不饿渴不渴,想吃什么之类的问题。倪萍的姥姥爱叫人起床。老年人睡得少,所以她一大早就起来,然后开始轮流叫人起床,她会大叫‘起床啦’如果没有反应,她会用大冰手去冻你,如果还不齐,她就会掀开你的被子。

倪萍能在自己的姥姥生前为姥姥做这么多,对姥姥这么孝敬,让我很羡慕,因为我已经没有机会为姥姥做一些孝敬的事情了。以前每当过节的时候,我会和妈妈一起去老家看姥姥,那时候姥姥就会一大早搬着板凳在门口坐着等我们,看到我们时,会很开心的站起身来招呼我们,屋里饭菜都准备好了。每当这时候我都感觉很幸福,真想一直在姥姥身边。吃过饭,我和妈妈想帮姥姥收拾,姥姥总是板着脸说:”我有那么老吗?老到什么都需要你们帮忙的地步吗?“这个时候我们谁也不敢再帮忙,因为姥姥已经生气了。姥姥就是这么可爱。可是姥姥终究是老人,每个老人都会面临着去世,姥姥当然也不例外,就在前不久姥姥永远离开了我们,看着姥姥那像熟睡的脸,我想起姥姥总爱对我说的那句话‘小静啊,什么时候你有时间多陪我几天啊?’姥姥对我那么好,她的这一个小小的愿望我都没有帮他实现,如果在姥姥生前我能为她做一些事该多好啊。姥姥也是这样期望吧,但是直到她老去我都没能为她做任何事,还真是可悲呢。虽然会很,但却弥补不了什么。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倪萍对姥姥的一片孝心,而且也让我及时明白了:如果你想为你的亲人做一些事就要抓紧时间,不要等失去机会了才在原地独自后悔。

《姥姥语录》读后感

看了姥姥语录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还有很多我不懂的道理,我很喜欢文章中的姥姥,她勤劳能干,一生过的十分充实,她善良好心,即使自已并不是很富裕也愿意接济他人。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姥姥,但因为她无穷的智慧和99年的人生之路,她的形象显得越发越光辉起来。

我也想去书中的水门口看看,看看是怎样的环境让姥姥拥有如此多的智慧。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别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是啊,人世间少不了生死离别,却是无法避免。亲人走的时候,谁不会悲伤谁不会心痛。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不是吗,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对待自己,不要让他们走的仍有遗憾,珍惜身边爱自己的所有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他们的爱,才会珍惜。

姥姥这一辈子都没穿过艳色衣裳好料子衣服,可是她并不觉得委屈。作者问姥姥,身为女人,一辈子没穿过高跟鞋,遗憾吧?姥姥却摇摇头,说那年头,作者不包脚都算怪物了。作者又问,一辈子没穿过裙子,遗憾吧?姥姥说,怎么没穿过裙子?围裙也是裙子。对啊,围裙也是一种裙。姥姥一辈子都带着围裙,一辈子都站在灶前,一辈子都那么勤劳忙碌。

书中的姥姥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什么都不懂,大字不识一个,学都没上过。可是她懂得善恶,懂得是非,懂得丑美。她用99年的人生经历总结了一条又一条智慧,叫我们叹服。姥姥的理儿很直白,很实在,她为什么不悲观不放弃呢?是无奈还是现实?她从没想着以此来教育谁,给予谁,她就是这么想的,这么过的,她认为是个人都该明白的理。

姥姥虽然不在了,可是她的精神和智慧却在我心中扎根。姥姥用一句句平凡的话打动我们,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真理。人这一生中,乐就是福。

姥姥语录读后感

逐行逐句读完《姥姥语录》,时而欣慰,时而温暖,时而鼓掌叫好,时而伤心落泪……倒不是作者倪萍的文学造诣有多高,就是她这般平铺直叙的大白话,更衬出了99岁的姥姥一辈子真实淳朴的人生哲学,发人深省。

这是来自着名主持人、演员倪萍心底的一则则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清澈质朴、真挚感人的文字,温暖人心。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作者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是倪萍的孝心,二是姥姥的智慧。

倪萍为了让97岁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就想了一个点子:说欧洲某国家收购瓜子仁,要求必须是手剥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须是完整的,15元一斤,问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剥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开始剥瓜子。那时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给姥姥发工资,并动员全家偷偷吃掉这将“出口欧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来临走也要让朋友带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挣了钱。这件事可见倪萍是费尽心思让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乐乐。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遗憾就是专门留下的,要不就没这俩字了。”

“快乐比别嫌它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一天老想着一百个快乐,你这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个快乐?”

“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够数了,福又回来了。”

“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文化的.中国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透着一个大写的人的人格魅力!

姥姥是真正用智慧点亮人生的人!

姥姥语录读后感

今天终于把看了倪萍大姐的`《姥姥语录》,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动!就像奶奶,妈妈的话儿,很贴心,很实用。看完了。很是让我感动。

作者以“唠家常”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裹着一双小脚,大半辈子围着锅台转的平凡的老太太——姥姥。姥姥却用一生的生活经验,指导着自己的为人处事,并潜移默化地教育着自己的后辈,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透着智慧。

姥姥说:“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是呀,生活中很多事需要换个角度,换个位子思量,往往就能得到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

姥姥说:”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是呀,再大的事,再难的关,总会过去的。很简单的话,仔细品品,很有些哲学的味道,耐人寻味。

姥姥说:”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这是何等的境界,她告诉我们,表面上我们帮了人家,实际上,是人家接纳了我们。

这是让我在生活中很有用的一本书,这是教我做人的一本书。看了倪萍的《姥姥语录》,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动!就像奶奶,妈妈的话儿,很贴心,很实用。

姥姥语录读后感

毫不夸张,这就是我第一次读《姥姥语录》的反应。发自内心的感动。无论是姥姥的只言片语,还是两代人的对话,句句都能戳到自己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看着她的姥姥,我脑海里尽是远在山东的我的姥姥。我想,也正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亲爱的姥姥,都有难忘幸福的童年,才更使得这本书能唤起作者这么多的共鸣。

时间都去哪儿了?似一块鹅卵石,扔到水里,换来记忆的'一片涟漪。那些我们不曾想割舍的过去,也在岁月的流沙中,伴着想念,渐行渐远了。

至于倪萍姥姥的“语录”,也自然地流露出了岁月在一位普通农村妇女身上留下的智慧和伟大。“人的手不能轻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来,救命的事儿!”“吃一辈子小亏,站了一辈子大便宜……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来靠去你就发现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这些人生哲理、生活经验都是大白话的,但句句让人信,让人服,让人不自觉地摘录下来,作为座右铭常伴左右。

朴实的语言,真情的流露,思想的共鸣,使我越发的喜欢这本书。这个活的明白的小脚老太太,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地方。

姥姥语录读后感

其实在张校长发这条信息之前,我们的杜老师就已经让我们阅读《姥姥语录》了。

这是一本充满爱和善的书,字里行间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包包子,捡麦穗,聊闲话……但却在作者的笔下生动了起来,如果没有对姥姥那份无微不至的爱,对生活的感触深厚,怎么会写出那么生动,那么活跃,那么活跃;更激活了心中对爱的理解,对孝的理解,对人和生命的理解。

这本书启发了我两点: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语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其中,就有这么一句: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这叫别人帮你。”我一开始对后半句很奇怪,给别人盛饭,怎么能叫别人帮你呢?后来想了想,正因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锅米自己吃不了”,这句话才能让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为了能让97岁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让姥姥剥瓜子来挣钱,作者是想让姥姥快乐地过完一辈子;为了能让姥姥补补身体,补品从几元一斤买到几千一斤,为了能让姥姥开心,作者真是费尽心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着家人还健在,只要让长辈感到满足,幸福,这即是孝了。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虽然没上过学不识什么字,但她一生勤劳善良、精明能干,是个让人爱戴、令人敬佩的人,以前常说毛主席语录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我看姥姥语录也可堪此评价,往往真理就是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的道理。

姥姥是具有我们中国传统美德的劳动妇女代表,她勤俭持家、朴实善良、吃苦耐劳、坚韧勇敢。姥姥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智慧的人生,姥姥一生辛劳,也经过一些磨难,但姥姥的.晚年的过得非常幸福、子孙也非常有出息,这些都证明姥姥是个有大智慧、大福气的人,可亲可爱的姥姥活得很明白、很真实。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读了《姥姥语录》更是深有体会,《姥姥语录》让姥姥成了我们大家的宝,她的话朴实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的哲理,记住她的话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益处。

姥姥语录读后感

小时候春晚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里提到过倪萍的《日子》,宋丹丹说她要写本《月子》,还好不是坐月子。

读了才知道倪萍原来是山东人,书里也有些山东的韵味,即使她刻意避着。我常觉的有些道理得是方言讲出来才有感觉,普通话太普通,像在念天书。

我有个山东同学给我多次讲过她母亲的育儿观:养娃就像种树,即使有些枝枝岔岔,只要给它定时施肥浇水,它是能够长大的。这说法形象。

我妈也是爱说能说的人,而且很多话一经她口就特别有水平。我学习不顺,我妈说,人生的路总是弯弯曲曲,平坦的路往常都在后面,你鼓点劲,坚持一下,就能看着了。相比之,我爸不爱说,更多是身教而非言传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小时候我一直生长在县城,没有机会体会隔辈亲这种情感。仔细回想,只在老家待会一个暑期,和我爷我婆的记忆也很难串联。记忆里,打我初面见到他们二老直至他们离世,他们的样貌在我记忆里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我想是我没有仔细观察过他们吧。说来遗憾,我甚至不知道我爷我奶的名字。我婆是基督教信徒,但她识字不多,一本圣经翻来覆去读了无数遍,我真希望她最终在书里找到了生死的答案。我爷是大家长,很有威严,对我父亲很严厉。因为家里男娃多,且我是最小的,自然待我不亲。他最后生病的时间里,我去看过他,他不认识我。

日子在过,人在日子里老去,这是生活无变的真理。上周和家里打电话时,我妈给我又把舅家娃要结婚的事说了一遍,我爸和我的话也越来越多了,而这就是父母老态。

姥姥语录读后感

一口气看完了《姥姥语录》,这里面没有太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波澜曲折的故事情境,用姥姥的话说“人人都明白的理儿,家家都遇上过的事儿”,但却深深的吸引着我,也许不仅仅是觉得姥姥的话语吸引我,姥姥和倪萍的那份情感更让我羡慕不已。

看着倪萍和姥姥有趣的对话,让人觉得很亲近而又有哲理,不禁感叹,用白岩松老师的话就是“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一定没文化。

”姥姥那些看似平凡、陈芝麻的小事,但却句句有理,让人信服,为之惊叹。

姥姥说:“麻烦别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帮着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

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一碗水喝也是帮。

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你试不出来,下一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

”姥姥这乐于助人的思想,已经落实到她的生活中了,她也想把这个好想法分享给我们,让我们看到,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多帮助他人,“好人有好报”,就是这个理。

“这就是太阳的好哇,管谁都赶不上它公平,不偏不向,不歪不斜,对谁都一样,给你多少就给他多少”世上不公平的事很多,但太阳是最公平的,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

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的客户,给客户服务是否到位,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们的服务是否让客户感到满意呢?

姥姥说:“有好事想着别人,别人就老想着你。

你有了好事不想着别人,只顾着自己,最后你就剩一个人了,一个人就没有来往了。

一个人一辈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了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想着别人,记住别人恩情的人还是有很多的,虽然我还没达到姥姥那个境界,我经常也会想,你认为的好事对别人来说也是好事吗?有时我不确定,我便不行动,但当我确定了,我会尽我的所能去实现。

在我这些年的经历中,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许我遇到了很多像姥姥这样为人处事的好人,我知道我会记住那些曾经在我困难的`时候想着我的人。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乐观的面对生活,更是让我们不自觉的被姥姥那颗知足、宽容、感恩的心感动。

书中姥姥那些语重心长的话,那些实实在在的理也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姥姥,同样是小时候经常待在姥姥家的我,在看到倪萍对姥姥那种浓浓的爱时不由得感同身受,姥姥对外甥女的特别疼爱和外甥女对姥姥那种浓浓的依恋与感激之情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不由得让我更加喜欢这本书。

姥姥懂得疼爱,却不溺爱,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总结出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要学会靠自己,要坚持,要学好,不让自己闲下来才能把日子过的更充实。

姥姥的生活常识用在我们为客户服务上同样可用,从姥姥说的话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感触。

质朴无华的语言流露着真挚的情感,贴心而温暖,我相信,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被书中那些真实而打动,为那些字字在心、句句在理儿的大白话而豁然。

这就是《姥姥语录》,一本朴实地描述了日常生活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语言,却那么让人亲切,它靠平凡去感动世人,用一句句贴心的老理儿去点醒世人,我相信,这位可爱的姥姥将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永生,时刻提醒着我们“乐就是福”。

我平时读书不多,没想到第一次认真读的书,竟然出自倪萍之手。

在我的印象里这个曾经光鲜美丽的“央视一姐”,永远端庄贤德的站在舞台一角,用她特有的主持方式,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的人审美和思想,如今她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却一直不曾停下艺术人生的旅程。

这本210页的胶印版图书,我读了整整一个月。

起初它放在我的枕边,我用打发时光的眼光去读它。

书里的姥姥时不时的会跑出来,穿着对襟蓝布大衫,用木质的簪头将稀疏的头发挽成个髻子,盘腿坐在我的床边,我累了就躺在她绑着裹腿的大腿根儿上,任凭她操劳的手抚摸我的额头,细细软软的喊我的小名,原来所有生于那个时代的中国女性,都散发着土布一样温软的气息,那是倪萍的姥姥,也是我的。

姥姥去世已经6年了,从那个时候起,我特别抵触暮春初夏的时节,因为姥姥是伴着丁香花的香味走的,那香味儿和姥姥身上的味道一样,清香恬淡。

她比姥爷大几岁,那个时候都兴这样的“姐弟恋”。

文革的时候,姥爷打成了“右派”,生性刚烈的他一下子得了中风,既而半身不遂,在床上瘫了36个年头,姥姥一个人带大了7个子女,还有我们12个外甥男女,甚至在82岁的时候还在帮忙照看大表姐的小女儿。

她是骨子里爱美的女人,直到去世,都坚持不拄拐棍,于是家属楼前前后后都知道有位颤巍巍的姥姥,摸索着花园台子,扶着墙角,去菜场买菜,然后在颤巍巍的回家,给我们这群小兔崽子烙“炉羔子”。

我是她最惦念的那个孩子,一直都是。

从刚从产房抱出来,她就是我最亲近的那个人,倪萍说在她的眼里,“姥姥就是妈,妈就是姥姥”。

她为了给我热牛奶,挨过姥爷的棍子,也曾为了给高三的我做饭,把电饭锅的内胆放在煤气上烧成了废铝,还曾亲自把我的手交给我的老公,要他一定好好的疼我一辈子。

她一直那样的操着心,一刻也不停。

她最爱和老妈吵架,她总觉得老妈太爱说教我,在她的眼里,我永远是没有缺点的懂事孩子。

姥姥在世的时候,每年的寒暑假都要来我家过,我喜欢抱着她的瘦瘦的胳膊睡觉,喜欢吃她做的菜,就算是最普通的食材,用最普通的方法做出来,味道都是一等一的好吃。

那时的我多么的幸福,我坐在书房温书,姥姥就拿个板凳坐在我的对面,把小米、大豆、高粱有时还有豇豆,铺在地板上,带着花镜找粮食里的米虫。

在2009年一个春天的早晨,我醒来的时候发现姥姥给我做的小棉花被子找不见了,我的心一下子不安,买了当晚的火车票回去,19个小时的之后,看见姥姥坐在床上,用小勺子挖香瓜吃,我的眼泪不自主的流了下来,她在,家才是家。

看见我的电脑包坏了,85岁的她非要给我缝一个新的,包的内衬是她年轻时候自己织的老布,在她眼里几千块的电脑是个十足的“大物件”,她用弹好的新棉花絮在里面,又弄来一块紫花缎子给我做成了包面,她努力的踩在叽叽作响的老式缝纫机上,用疼爱的心拉起牵挂的线,她舍不得老,只要我们还需要她。

然而,时隔一个星期,包上的姥姥味还未消散,她就安静的走了,人生原来有那么多的来不及。

当读到《姥姥语录》,我又看见姥姥颤巍巍的向我走过来,她从淡紫色的丁香花树下走来,在老家鸡棚里摸出来白灿灿的柴鸡蛋,转身进屋,又去柴垛上抱一捆柴,日子的流彩映在姥姥身上,真美。

于是,我把这本书仔细的包上书皮,放在包里,在清晨、傍晚,于车上、课间,带着虔诚的心一字一字的去看,仿佛姥姥还在,仿佛她从未离开。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说:“人的肚子不怕饿,没有稠的就喝点稀的,没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饿着,眼要是见不着好东西,慢慢地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没用了。眼要是吃不饱,人就像个傻子。”像这样简单朴素却有蕴含大哲理的话,姥姥经常说,或许我们每人家里都有像这样的一个“姥姥”。

姥姥语录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倪萍的《姥姥语录》,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书中的姥姥,不是遥不可及的伟人,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她就是我们身边可亲可近的普通老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朴素老人,她就像一杆称,让我遇事在上面称一称,便明白了几斤几两,让我心中有数。

有这样的一个老人,好像一张刷不爆的银行卡,告诉了我们无穷的人生道理,让我品尝了姥姥至始到终的善良,也慷慨地给我们一笔又一笔精神财富,让我懂得了无限风光在险峰,让我知道了工作就像是爬山,要想达到顶峰,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我们以积极、自信的心态去面对,更需要我们拥有超常的毅力和忍耐力。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人生要多读书,学无止境;让我明白了路漫漫而修远,坚定了勇攀高峰的信念;让我知道了保持自我,知足常乐,享受当下美好生活的重要;聚集身边的小幸福,品味生活的大快乐。

姥姥语录读后感

高考前一星期,我回家见到姥姥,她老人家拉着我的手,让我送她回家,我答应她,等下星期高考完带她回家。

考完到家,我问,姥姥回家了?我妈立刻就泪崩了,我的眼泪也流个不停,没表情,没意识,木木的听我妈把姥姥去世下葬的经过讲了一遍,老妈满满的自责和懊悔,毕竟姥姥是在我家住着发的急病……怕影响我高考就没告诉我。有时我也庆幸没能送姥姥走最后一程,没能见到她躺下的样子,我的脑海里才留住了姥姥一贯的倔强老太太模样。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人去了,孩子们大了,大炕拆了…可不变的是对姥姥家的那种情感,那种印在骨子里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