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会议讲话(通用17篇)

小编: LZ文人

演讲稿范文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文字材料,它需要通过言辞和语言的组织来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兴趣。观看这些演讲稿范文的视频或听取音频可以让你更直观地感受到演讲者的口才和表达技巧。

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在这里联合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是继20xx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交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今天下午,陈至立国务委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会议还将讨论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这个《意见》主要是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后,将由国务院转发各地。我们要以至立同志的讲话和《意见》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在这里,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职业教育新的大发展。

自20xx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中等职业教育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巨大需求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到20xx年,招生数从398万人增长到515万人,增长28%,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局面。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高职在校生从117万人增长到480万人,增长了3.1倍,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42%。基本形成了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院校的格局。同时,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蓬勃开展。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改革思路日益清晰,特色日趋鲜明,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全社会的支持。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决定召开这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十分及时,完全正确。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当前,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强劲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机遇。首先是我国工业化进入新阶段,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我国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从而形成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速增长的态势。其次,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进一步促进了对职业教育的需求。20xx年以来,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连续几年超过500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经有400多家来华投资了多个项目,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电子、机械、汽车、化工等先进制造业的国内外企业增长迅速,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三,城镇化的加速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又一个重要机遇。到底,我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低40个百分点。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园林、商业及生活服务、交通旅游等方面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方面对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的需求更是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带动了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巨大的需求。第四,中央把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出了紧迫的要求。这些农村劳动力是潜在的产业大军和城镇居民,他们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有序转移,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乃至于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必须培养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农民。把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取之不尽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性课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空前的政策机遇。20xx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朱?f基同志、李岚清同志和吴邦国同志、陈至立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去年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把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全党人才工作的视野之中,把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去年以来,至立同志多次听取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汇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今年,国务院又决定成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并以七部门的名义召开这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陈至立同志和许多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这对于更好地贯彻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推动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大发展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首先,我们已经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去年以来,还启动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现在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其次,我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建成了一批骨干的公办职业学校,民办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一支有事业心和战斗力的教师队伍。第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各部门、行业企业和人民群众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齐抓共管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展望今后二十年,职业教育又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我们着手研究制定《教育发展纲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规划我国教育的总体系、总框架。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来看,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还只能是少数,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50%)主要是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到2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更多地依靠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此基础上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规模高于普通高中的水平。但目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44%,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也仅占高中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9%。也就是说,每年还有约700多万初中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还有1150万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急需进行技能培训;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40%的,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变。这既说明职业教育战线面临着艰巨任务和巨大挑战,也展示出职业教育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未来二十年是职业教育不可错失的发展机遇期,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要有全面的发展,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必然要求,是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制度环境、体制结构、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完全转到以就业为导向上来,与劳动力市场的结合不够紧密;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尚不完善;一些职业学校定位不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活力;技能培训的位置还不突出,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短缺,实训条件不足等等。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以服务为宗旨,促进职业教育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以服务为宗旨,就是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使职业教育担负起为促进发展和促进就业服务这两大任务。要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紧密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互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有机协调。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要通过中、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全面发展,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结构,这是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职业教育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和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就业、转岗以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

要按照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快构建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体系,是十六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三大任务之一。职业教育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这个体系必须是和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相互贯通、紧密结合的,使职业教育城乡统筹、东西结合、有序流动、统一开放。要通过统筹和集成各类职业教育的资源,使其成为技术工人培养、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科技推广、扶贫开发以及对普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和渗透职业培训的公共平台,成为为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服务的开放资源。其次,这个体系必须与现代化建设对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构相适应,使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协调、职业学校教育和培训共同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第三,这个体系必须考虑我国人口和生产力的布局结构,使区域布局、学校设置和专业结构贴近基层、贴近现代化建设第一线,贴近就业市场,基本上形成每个地市有一所或以上的高等职业学校,每一个县(区)办好一所或几所骨干职业学校(中心)的布局。

当前,要认真落实国务院批转的《20xx-20xx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切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快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当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电子信息业、房地产业、汽车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中电子及通讯设备、电器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冶金和化学工业这5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就超过一半。金融、信息、贸易、旅游、卫生与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积极推进教育部等六部门实施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到20xx年将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和护理四个专业领域培养100万毕业生,短期技能提高培训300万人次,加快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加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要认真实施好劳动保障部等部门推进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和“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同时,适应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需要,要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

二是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我们把农村教育摆在今后一个时期整个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这个重中之重,包括了在农村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也包括了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对教育的需求正在经历一个“读完初中,外出打工”到“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的深刻转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农业部等六部门《20xx-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xx―20xx年,要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要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近亿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转移,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这一伟大事业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不能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普遍的、可持续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近几年,陕西、四川、江苏、浙江等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抓得很紧,一把手亲自抓,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对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显著效果。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动员起来,带着深厚的感情,怀着极端的热忱,全力以赴地干好这项伟大的事业。

三是要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地方政府要加强统筹,促进农业、科技和教育部门发挥各自优势,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要统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发挥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教育中心的龙头作用,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业推广、培训机构资源,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继续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和“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国家扶贫重点开发地区贫困人口的实用技术培训,并与当地的扫盲工作紧紧结合起来。要积极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依托高等职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形式,发挥教育在培养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推进农科教结合方面,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如陕西实行“一网两工程”,就是建立职业教育为农服务网络,实施职业教育强县富民工程和职业教育促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广东实施职教扶贫计划,促进了广东欠发达地区的脱贫致富。

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研究部署“十一五”职业教育工作,动员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努力开创我省职业教育新局面。生练同志将对全省职教工作进行具体部署,请各地认真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力度,使全省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我省职业教育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仍是一条“短腿”。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战略大计。全省上下务必统一思想,扎实做好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湖北正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契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使湖北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是我省“十一五”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全省上下正在奋力推进的工业兴省战略、县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对我省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作支撑,全省“十一五”发展目标就很难实现。省社科院有一个调查,全省现有技术工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12.7%,仅制造业就缺技术工人22万。东风本田公司也反映,去年他们需要数百名汽车产业工人,但在省内却无法满足其需求。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所以,我们说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发展、抓竞争力,一点也不过分。全省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大力培育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为加快湖北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和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每句话都与农民素质密切相关。没有农民素质的极大提高,新农村建设就难以推进,“三农”问题也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有关部门调查,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1个多月的农民,转移就业打工收入比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增加10%。近几年我们面向贫困地区开展的海员培训,做到了培养一人、致富一家,有几百个农村贫困家庭受益。许多地方加强与沿海等劳务输入地的联系,实行定单培训、定向输出,效果也很好。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省是教育大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全国都有一定的位置,职业教育在90年代末也位居全国前列。但近几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我省每年有6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普通高中,近20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些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现在,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需求的高峰已经到来。如果只有升高中、上大学这一条路,不仅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很难缓解,还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近几年的实践也表明,职业教育快速就业、高质量就业的优势,对于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降低初中阶段辍学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有着重要作用。所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调整教育结构,在高中阶段,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高等教育阶段,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让高职招生规模达到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上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实现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使我省职业教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省人民政府刚刚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经过五年努力,使我省职业教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的阶段性目标。今后几年,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划和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各级政府的许多部门、许多企事业单位都承担着职业教育任务,不少单位设有职业教育机构。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的统筹责任。一是要统筹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统筹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要统筹规划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严格控制普通高中规模。今后,未经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原则上不再新建、迁建和改扩建普通高中。二是要统筹教育资源。要抓住当前职业教育政策和招生就业形势较好的机遇,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合并、联办、划转等形式,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统筹辖区内所有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使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招生就业两旺的骨干职业学校集中,走市场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二)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一是要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能力。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利用武汉、宜昌、襄樊等中心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较多和就业市场发达的优势,开展合作办学、联合招生,可以采取分阶段、分地区办学模式,提高办学效益。二是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资助力度。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由省财政安排资金,直接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各级政府也要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引导和鼓励初中毕业生选择职业教育。三是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积极组织各类教育资源,通过举办夜校、送技术下乡、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技能培训、证书培训和学历教育,帮助农民掌握职业技能。四是要继续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要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农业、科技、劳动、扶贫等部门的优势,把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三)积极推进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一是要改革公办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从全省来看,公办教育仍集中了大部分的职业教育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办学潜力,但这些资源和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因此,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采取“股份合作”、“公办民助”、“项目融资”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金,在公办学校引入民办运行机制,使职业学校成为真正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实体。对一些薄弱公办职业学校,可以采取整体改制方式,转为民办职业学校。二是要深化公办职业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坚持“以钱养事”的原则,科学设置学校内部机构与岗位,实行灵活编制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完善校内结构工资制。三是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要通过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职业教育。民办学校在土地征用、税收、银行贷款、职称评定、招生、就业、评先奖优等方面,享受与公办职业院校同等待遇。

(四)坚持面向市场发展职业教育。一是要切实转变办学思想。有关部门调查,职业院校学生求学目的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能够就业和能学到技能,而不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因此,所有职业院校,都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方向,不能盲目地转向普通教育。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也要转变管理方式,要建立以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为主要指标的科学的职业院校评价体系,引导职业院校转变办学思想。二是要大力深化教学改革。各职业院校对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反应要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要快。要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主动调整学科设置,做到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有条件的学校还要主动承担企业职工的培训任务。三是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要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路子,逐步赋予职业院校在发展规划、招生、专业设置、学籍管理、教师聘任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提高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的活力。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职业教育要更多地运用市场的办法、开放的办法、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把自主办学权力交给职业院校。

(五)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为此,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八大工程”,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创造条件。一是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工程。主要是帮助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一所办学条件较好,设施、设备条件基本配套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二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采取奖励方式,在全省重点建设100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100个省级实训基地。三是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初步安排是,省级每年组织培训100名职业院校校长、1000名“双师型”教师,培养选拔50名省级骨干教师。四是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100所省级以上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所省级以上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五是湖北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工程。依托我省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打造一批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品牌。六是职业学校贫困生资助工程。省政府计划安排专项资金,重点资助5万名中职学生。七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就业奖励工程。对就业率分别达到85%以上的高等职业院校、95%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给予奖励。八是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奖励工程。对积极扩大招生规模、教学质量高的中职学校给予奖励。力争通过这“八大工程”,鼓励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让用人单位满意,让学生满意,让学生家长满意。

三、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把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第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地方。各级政府要像重视普通教育那样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强化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服务方向、办学规模、经费投入、基本建设等方面的决策和领导职责,促进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协调发展。省教育厅等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定期研究、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范围,满腔热忱地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第二,切实加大投入。省政府决定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八大工程”建设。各级政府也要坚持多渠道筹措和增加办学经费,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30%,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不低于20%。对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退伍军人的安置费可按国家规定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其接受职业教育。各级政府要把帮助困难家庭及其子女解决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费,作为扶贫解困的重要举措,抓好落实。要注意提高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逐步改革公办职业学校按编制拨款方式,建立以学校在校生数和生均培养成本为主要指标的新的财政拨款机制。今后,国家和省对职业教育的投资项目,重点向坚持面向市场办学、自主发展能力较强的职业院校倾斜。职业院校的学费收入要全额用于院校的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不得用来冲抵正常拨款,也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截留、调拨或划转。

第三,要切实搞好舆论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离不开广大家长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和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要引导企业自觉将职业教育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促进企业形成理性的用人观念。特别要注意发现和培养职业教育成才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青年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升学和就业,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同志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统一思想、锐意进取,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调研,研究制订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杜世源市长也多次听取会议筹备情况汇报,会前还专门作出长篇批示,刚才季根寿同志已经做了传达。杜市长在批示中充分肯定了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指出了新时期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希望。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好杜市长的批示精神。前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山集团、市经信委三家单位做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值得各地各部门学习借鉴。市教育局徐朝金局长对下步我市职业教育工作任务作了全面部署。下面,我简单强调三方面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陈新书记和杜世源市长多次亲自带队赴职业院校调研,协调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市人大、市政协也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制度供给、加大经费投入,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我市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近几年,我市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并与争取国家、省级职业教育项目资金相结合,不断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8个,省级实训基地17个、省级示范专业26个,省级骨干专业8个,省级特色新兴专业6个,省级开放教育实训中心2个。目前,全市有高等职业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1所,其中国家级改革示范校3所,国家级重点职校6所。二是教学改革持续深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衢州学院积极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被列为浙江省10所应用型试点示范建设学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紧贴中心,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深入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等教学改革试点。全市所有中职学校广泛开展课程改革,衢州中专和开化县职教中心被列为我省首批课改试点学校,创造了“全纳教育、全程启迪、全员提升”的职教育人模式,衢州课改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同时,积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20xx年有28.9%的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和应用技术型大学继续深造。近些年,我市职业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全市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率高达99%,就业率连续十多年保持在98%左右,年均收入高出我市城乡居民水平1.5倍以上。三是校企合作有效推进,职教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市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成立了全国首个校企合作协会——衢州市校企合作协会,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联合开办了“开山学院”、“红五环班”等30多个企业冠名班,我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品牌逐渐打响。“创新驱动发展,收获人才红利”的衢州职教发展经验曾得到刘延东、孟建柱、夏宝龙、李强等中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同时,各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成功打造了以店长、厨师长、农场长、品牌月嫂为主的“三长一嫂”特色劳务品牌。“”以来,我市职业教育输送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超过5万余人,组织培训20多万人次,在促进就业创业和群众增收、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等方面释放了“人才红利”。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李强省长在去年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要加快打造职业教育升级版,支撑高质量的浙江经济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强化人才保障、促进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现在有个热词叫做“工匠精神”,就是必须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造就更多的高级技工来支撑产业的转型升级。德国是最典型的例子,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制造业强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有一半以上的初中毕业生选择上职业学校,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人才。中央前不久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正是契合了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应对社会老龄化、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的重要抓手,更是破解产业瓶颈制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根据市教育局提供给我的数据,我们现在的普职比仅为1:0.75,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20xx年全市中职学校生师比为16.36:1,与省中职教育“十三五”发展目标(12.5:1)的要求相去甚远。还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市区职业教育资源紧缺、部分县(市、区)职业教育布局调整不到位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花大力气研究解决,来进一步完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保完成教育现代化的创建目标。

(三)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充分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求。就业是民生之本。现在一方面每年新增需要就业的人口在增多,就业压力不小;另一方面不少企业都面临“招工难”和“用工荒”的问题。这里面既有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劳动力素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就是要帮助广大学生和劳动者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的劳动者,增强广大群众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获得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着力推进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总的目标,就是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要按照“中职教育做专做强、高职教育做特做优、社会培训做大做实”的要求,转变职教发展方式,着力打造适应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和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产教深度融合、职教普教融通、职教成教一体、中高职有机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为“衢州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重点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一)聚焦互联互通,着力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一要纵向贯通打破“天花板”。要推动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等各层次教育的纵向衔接,从根本上打通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加快构筑相互衔接的培养体系。要集中力量做专做强中职学校,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合理布局、注重特色,走出差异化办学的新路子,每个县(市、区)要至少建成1所综合实力较强、办学特色鲜明的中职学校。这方面,市教育局要加强统筹指导,同时,要将衢州中专、衢州工程技术学校打造成为我市的骨干中职学校。要做特做优高职院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要继续发挥职业教育龙头作用,在推动服务业转型中当好“排头兵”,深入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大力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要支持衢州学院建设应用型高校,突出应用型高校特色,在与区域产业的对接融合中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型研究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成为衢州创业创新的平台、产业培育的基地、招商引资的品牌和引进人才的驿站。

二要横向融通打开“方便门”。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统筹考虑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划和协调发展。在高中阶段,要始终坚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要加强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课程的衔接和融通,逐步探索建立学籍转换、课程互认、学分累积等制度,允许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相互转学,为高中段学子在教育体系内的自由流动打开方便之门。同时,职业院校要开放办学,为中小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职业技术技能教育提供师资、场地、设备支持,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通道。

三要外部联通建好“立交桥”。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使职业教育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无缝衔接、双证融通。同时,要坚持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条腿”走路,把开展社会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责和新的办学增长点,充分利用职业院校资源优势,主动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面培训,提高培训效率和办学效益。

(二)聚焦社会需求,着力优化专业设置、课程改革。

一要紧贴产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要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和企业人才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将专业课程内容与产业标准、岗位要求紧密结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大局。特别是要围绕我省“十三·五”提出的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和我市装备制造、造纸、风动机械、光伏等主导产业,瞄准特色小镇、互联网+等重大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发展一批相关专业。

二要突出特色优势打造专业品牌。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一定要强化品牌意识。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衢州中专、衢州工程技术学校都有一批优势专业,要继续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通过挖掘优势、错位发展,实施好市级精品专业建设工程,集中力量办好现有的品牌专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专业。特别是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要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契机,继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将养老护理、母婴护理等特色优势专业做大做强,为我市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

三要注重社会实践推进课程改革。要加强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让职业教育课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按照把“工厂搬到学校里,把课堂搬到车间里”的理念,更加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职业教育更加“职业化”。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要把教师放到生产一线去锻炼培养,也要从生产一线挖掘优秀教师,从行业企业选拨一批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从教。

(三)聚焦产业转型,着力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一要搭建有效的合作平台。要通过多种方式,为校企合作打造良好平台,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开山集团合作举办开山学院就是个很好的典型。要支持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设备等要素参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鼓励企业改组职教集团,组建全产业链、跨行业的职教集团,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也要鼓励职业院校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中去,推动“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推动校区、园区互促共进、合作发展。

二要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要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探索推行“现代学徒制”,研究出台有关配套政策,鼓励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按照职责共担、合作共赢、服务企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要求,联合开展招工招生、培养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协同育人,推动职业院校与用人企业实现“双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去年与市卫生计生委、市中医院等联合设立了“现代学徒制中医院班、衢化医院班、柯医班”,通过订单班的实践进一步深入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为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其他学校也有很好的一些做法,要继续深化,使工学交替,做中学、学中做,产教深度融合等现代职教理念和育人方式得到更深入的落实。

三要大力鼓励学生创业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职业教育。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业创新教育资源,让学生学习前沿的技术、了解市场的需求,为毕业以后自主创业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要建立完整的创业生态体系。学校层面,要以建设“创业创新实验室”为抓手深入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如衢州中专在校内建立了大器创业园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要探索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创新。政府层面也要整合政策资源,从资金奖励和补助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同时,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

(四)聚焦以生为本,着力推进内涵发展、质量提升。

一要转变职业教育管理方式。要科学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总体规划、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上,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要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绩效考核制等管理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

二要落实好学校章程。据我了解,我市的中高职学校都已经制定了学校的章程。要以落实学校章程为核心,推进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完善决策议事机制、内部管理体制与监督制约机制,深入推进标准化管理,努力建立“以学生为根本、强化教育教学、服务企业社会”的具有职教特点的现代学校制度,从改善治理结构入手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要加强职教文化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人文素养。

三、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努力打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办好职业教育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严格落实好各级政府责任。要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加强对各级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考核。市政府已经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的职业教育工作,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趋势,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加大经费投入。要强化政府的经费投入职责,建立健全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并逐步形成生均经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资金保障水平。同时,要完善职业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学,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利用校企合作办学等模式,实现企业对学校提供资金帮扶、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双赢格局。

(三)强化人才保障。一方面,要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真正将那些有职教理想和职教情怀,有想法、有办法、有担当的业务内行选拔到职教校长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的引进、培养、聘用等办法,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强化舆论宣传。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着力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浓厚氛围,在行业、企业中广泛推行“首席工人”、“首席技师”等评选制度,对生产一线的优秀技术工人给予表彰奖励,广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引导人们树立新的求学观、择业观、人才观,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月2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我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强力实施职业教育二期攻坚计划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重要指示和国家、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余书记就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批示,市政府组织市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进行了深入调研,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刚才玉梅同志传达了余书记的批示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同时,市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泌阳县、高级技工学校、汝南幼儿师范学校6个单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作了发言,讲得很好、很有代表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就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把职业教育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职业教育在我市加快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部署,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有效推动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0所,其中高职院校1所,省属职业学校2所,技工院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6所,在校生6.7万人。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各级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特别是围绕提高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了一批设施完善、质量较好的职业院校。目前全市共有中央、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0个,省品牌示范院校4所,省特色院校7所,省职业教育强县7个。三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每年培训近18万人次,与10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达95%以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四是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不断增强。通过区域内整合、总体上优化,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目前规划面积达8.8平方公里,已完成投资12亿元,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汝南幼儿师范学校已搬迁入住,农校、卫校、财经学校建设进展顺利,较好地实现了一区多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坚持以黄淮学院为龙头、行业企业为依托、专业为纽带,支持黄淮学院转型发展、走特色办学之路,组建了银泰汽车学院、全省第一家“跨境电子商务学院”,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转型发展路子,在全国走在了前列。同时,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我市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职业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我市的职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仍属薄弱环节。一是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强,人们上对职业教育在认识上存在偏见,总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学生报考职业院校的积极性不高。二是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机制不够活,校企合作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企业没有很好地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特别是民办院校数量少、办学规模小,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三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一些院校专业设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与全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吻合度不紧密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市与全国、全省一样,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难度加大,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必须把握并放大我市在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把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使职业教育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是针对就业要求和职业特点进行的专门知识学习和训练,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实用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的重要职责,它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共同组成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它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欧美国家之所以经济高度发达,很重要的一点是具有完备的、高度发达的职教体系。就美国而言,从初等、中等教育阶段开始,就非常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与实践有关的课程成绩,在入大学的考核中占很大比重。在德国,实行的是“双轨制”职业教育,每年约有60%青少年选择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学生一半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而且职教学历、文凭和岗位证书也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权威性。在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教育以普通教育为主导,以取得文凭学历为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既重视学历文凭又重视专业职业,既要选择学校又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而且对能否就业、选择什么职业越来越重视。今年6月份,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并且从中央和省里层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职教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最大的优势是人口优势,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对人力资源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技能型劳动者供不应求,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后劲的瓶颈。人力资源是决定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没有高技能人才就不可能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就没有发展后劲。从一定意义上说,抓职业教育就是抓产业优化升级,就是抓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进一步提升我市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的现实途径。就业是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事,也是我们长期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市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今年我们提出确保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8万人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的目标。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把我市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总之,职业教育关系全局、关系长远,各级各部门务必把职业教育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努力发挥好支撑发展、保障民生和促进和谐的“三大功能”.支撑发展就是以服务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为宗旨,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保障民生就是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发挥就业“指挥棒”的作用,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位置,为劳动者过上更好生活打下职业技能基础。促进和谐就是以促进公平公正为要求,发挥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重要作用,加强城乡、区域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努力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二、把握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职业教育。

今后一个时期,是职业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按照中央和省里要求,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办学模式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是深化改革。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思路,加快推进教学模式、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职业教育与市场相互融合。二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组织的研修培训,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课程设置、培训模式、教材体系和管理经验等,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职业院校和创新人才。三要切实抓好政策引导。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着力减少对学校具体事务的干预,把更多精力放在谋划发展大局和帮助解决问题上,让学校拥有更多自主权。重点扶持品牌学校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产业吻合度和社会认可度。

(二)着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市场,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目前我市缺少规模大、知名度高的民办学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支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一要大胆尝试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允许市场主体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要素参与办学,鼓励公办职业院校采取“公办民助”等形式,吸纳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共谋发展。二要认真落实国家、省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为契机,对那些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社会效益好、群众认可度高的民办职业学校,在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和支持,扶持发展一批民办职业学校。三要支持省内外知名职业教育机构到我市合作办学,为全市职教市场注入活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服务力。四要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院校的指导和管理,对那些唯利是图、发布虚假信息欺诈消费者的培训机构,一经查实,从严从重依法处罚,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引导民办学校依法办学、健康发展。

(三)着力推进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不能关起门来搞教育,只有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路子,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育部正在酝酿改革措施,引导一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并在全国打造十所应用型示范性大学。4月25日,教育部在我市举办了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发布了《驻马店共识》,就是要以产教融合为主题,探索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11月14日,我市举办了首届校企合作洽谈会,100多家企业与各类职业院校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签订了54个校企合作项目。我们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五位一体合作机制,引企入校、办校进厂,把企业当作学校的课堂,把学校办成企业的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打造驻马店职业教育强市。

(四)着力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在“六路并进”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促进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对接,进一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要开展定点定向培训。紧紧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经济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为重点,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要加强配套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对没有和企业进行对接、开展合作,没有拿到企业订单的院校,一律不分配培训指标,不配发培训资金。二要改进培训方式和内容。在黑板上讲理论、在书本上搞维修的传统培训模式已经落后,要鼓励和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全面改进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训新模式。学校要主动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走出校门,到车间里培训,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培训,实现教学和实践一体化、实习和生产一体化。三要整合利用好培训资源。积极整合人社、教育、民政、农业、扶贫、残联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打捆打包,实现信息共享;要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培训,大力培养培训实用性、技术型人才;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套取培训资金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出一起,绝不手软。

(五)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布局,依托黄淮学院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和市职教园区建设,构建以黄淮学院为龙头、以职业技术学院为桥梁、以大中专职业学校为支撑、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要调整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我市20开始实施职业学校布局调整计划,已将全市59所职业院校调整到现在的20所。今年6月,省政府提出要进一步加大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力度,力争到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由目前的900多所调整为500所左右,重点支持建设100所中高职品牌示范院校和200所特色院校。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对接”的原则,引导学校根据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培育品牌专业,做强特色专业,扶持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停办就业差的专业,构建起“布局合理、资源优化、专业对口、各具特色”的职教体系。二要加快推进市职教园区建设。为打造人力资源新优势,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了8.8平方公里的职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21亿元,建成后可容纳10所职业学校,成为拥有20万人口的教育新城,对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市高级技工学校、汝南师专已经入住,市农校、卫校、财校正在紧张施工。施工方和在建学校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倒排工期,交叉进行,加快推进学校项目、群众安置房、教师公寓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搞好服务,解决好园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要促进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县级职业教育是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培养规模还是培养能力上都占据“半壁江山”,正阳县和泌阳县职业学校均被认定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这与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刚才泌阳县作了典型发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我们要加快推进县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完善各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市县两级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以城带乡、以强扶弱,形成相互促进、同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四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的基本保证。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品牌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加快制定综合性实训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10个左右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学校要逐步扩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尽快补上实习实训不足的短板。五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教师引进、培养、聘用等方面狠下功夫,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企业、社会聘请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管理,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凝聚合力,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多措并举,以深入实施职业教育二期攻坚计划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拿出精干力量,抓实抓好职教工作。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认真履行好当家人、责任人的角色,及时研究解决职教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教育、发改、人社、国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通过运用政策手段,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二)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措施,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要严格落实省职业教育二期攻坚工程各项优惠政策,确保落实到位、收到实效。要健全完善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逐步提高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用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比例不得低于30%.对公办职业院校实行“以补促改”,对民办及企业办职业院校实行“以奖代补”,重点支持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教学质量高、就业率高的职业学校。要加大对贫困学生、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资助力度,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从20秋季学期开始,各类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全部免除学费,有关部门和学校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助资金规范有效使用。

(三)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积极参与,离不开广大家庭和学生的普遍认同。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和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要继续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积极倡导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大力发展我市职业教育,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新时期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富民强市、加快崛起提供坚实保障。

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召开的。刚才我们学习了温家宝的讲话,工贸中专、成人学校、职教中心分别做了汇报,教育局宣读了《关于推进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这次会议,对于开创我区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下面,就如何加快我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切实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作一年一个新台阶。135人,高考本科上线督导室对我区落实《关于加强教育的决定》的督导评估;申报国家重点职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现已报国家审批;省检查组对我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验收;特殊教育、义务教育等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全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还不平衡。有待进一步提高;工技师的培养长期处在极弱状态。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尽快做大、做强,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备,时机成熟,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一)发展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胡锦涛指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了专门会议,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在刚刚结束的省第七次党代会上,省委确定“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来新的机遇。我区的支柱产业是钢铁、煤及煤焦化工、水泥和电力,这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情看,实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现象十分严重,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国家占30%-40%人员;随着汽车的大幅度增加,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务业也需要大量通信、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发展职业教育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要。提高,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我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近中考升学人数名列前茅,大多数学生有学上,有好学上。但即使这样,我区每年至少还有多人流入社会,每年有根本落脚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建设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以强化统筹为重点,落实职业教育的办学责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要求,各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责任。一是要统筹规划。区里已经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劳人、农业、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就业需求,科学谋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要统筹办学。教育部门在科学确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合理结构,引导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要会同劳动等部门管理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业务工作。坚持六统筹,即:统筹招生计划、统筹信息发布、统筹招生宣传、统筹志愿填报、统筹新生录取、统筹学籍注册。

(二)以打造品牌为重点,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要转变观念,全面提升职教干部队伍素质,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双师型干部队伍,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树立大职教观和大市场观念,资的现状看,职业教育师资总量不足,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偏弱,学校要认真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培养重点的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要选派年轻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践,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或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资格;术交流,广泛吸纳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使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到专业教师比例要达到60%,培养20名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地建设,抓好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助职业学校解决实习基地建设问题。各相关部门和学校要负责与区内外人才市场建立广泛联系,开辟网上就业渠道,搜集、预测、分析域内外企业用工信息,建立动态的用人单位信息库。要积极推进联合办学,签定就业订单,加快校校、厂校等联合办学的推进步伐。在现有基础上,在更大范围、从更深层面加大与外埠企业、扩大“出口”。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全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狠抓落实是关键。我们一定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的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职业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问题。要纳入部门发展规划,作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大事来抓。

二是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与普通教育相比,持。近几年,尤其是今年,区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很大。下一步财政部门要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要求,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和人均事业费逐步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足额到位。

三是努力营造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教育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以及行业组织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自负责好职业教育的有关工作。发改、农经、工促、财政等部门对职业教育要给予足够的关心与支持。一是建设高质量的干部、教师队伍。紧跟时代步伐。现在,从我区职业教育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缺乏。教师,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培训为掌握技术工艺,并参加相关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与技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全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50名骨干教师。二是加强实训基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工促部门要帮厂家、技校的联合办学力度,广征订单,扎扎实实推动我区职业教育工作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要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职业教育和培训需要更多的资金支30%,保证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全民有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宏观管理责任。劳动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先进事“双师型”发展职教,要强化舆论宣传,迹和成功做法,在全社会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风尚,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职业学校也要做好自身的宣传,要对本校的招生政策、毕业政策、升学政策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要宣传优秀学生、优秀专业、优秀学校,以典型带动职业教育整体形象的提升。

同志们,职业教育正处在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快上,积极而为,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区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建设富强、和谐的新古冶”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非常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狠抓落实,推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统观全局,必须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的可靠保证,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各地区和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是本世纪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一方面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都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必须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

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承接了撰写《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2015)》的任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历经1年多的时间《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2015)》已正式出版,今天,借全国职业院校管理规范推进会暨集团化办学现场交流会召开之机,正式向社会发布。报告主要有四部分内容: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以职业教育集团为组织基础的办学行为。它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办学模式的一种产物,职业教育集团是指由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机构组成,以契约、资产等形式为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以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活动等为主要任务,以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为目的的合作办学组织。

自1992年全国首家职业教育集团北京蒙妮坦美发美容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以来,职教集团的数量和规模持续增加,特别是近十年来,职教集团的数量大幅度增长,至2014年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成立职业教育集团1048个(详见图1)。

(图1)。

基本覆盖了全国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全国主要行业(详见图2、图3、图4)。

(图2)。

(图3)。

(图4)。

1048个集团共有成员单位46400家,平均每个集团有44家单位。其中参与职业院校8330多所(本科院校180多所),参与集团企业23500多家,政府部门1630个,行业组织1680多个,其他组织机构1450多个。

我国的职教集团参与主体包括政府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诸多方面,绝大多数集团为教育联盟性质的非法人机构,经政府批准或者备案成立。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集团的主体作用、主体范围、主体结构和组织性质等方面做出了不同选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实现形式。

——从集团牵头单位划分:有政府主导、行业主导、企业主导、院校主导四种主要类型。

——从集团的法人性质划分:有事业单位法人(如佳木斯职业教育集团)、企业法人(如青岛西海岸职教集团、江苏长江职教集团)、民办非企业法人(如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内蒙古商贸职业教育集团等)以及非法人资格的职教集团。

——从集团的服务区域划分:有面向全国服务的行业职教集团(如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中铝职业教育集团),更多的是面向地区服务的区域性职教集团。

为保障集团化办学的常态运行与作用发挥,各地针对职教集团组织性质与集团化办学功能定位,不断推进组织体系与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

根据抽样调查,在160多个样本职教集团中,有97、55%建立了决策机构,96、32%建立了工作协调机构,23、93%设立了监督机构,12、88%设立了服务机构。多数职教集团都已建立起了理事会(或董事会)决策,秘书处(或办公室)协调,专业机构组织实施,监事会监督等较为完整的治理体系(详见图5)。

(图5)。

1、创新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集团为平台,形成由理事会主导,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这是对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创新。

2、构建了产教融合的办学机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由于有行业企业的紧密参与,促进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办学机制。

3、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效的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做中学、学中做等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积累作用的发挥,推进了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推动了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

4、提升了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

吸纳了大批社会资源投入职业院校办学。以取样调研的160多个集团为例,近年来,行业企业累计为成员院校提供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总值达到1500多亿元、投入建设经费60多亿元,大大改善了成员院校的实训条件。

推进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根据160多个集团抽样统计,成员企业累计派出8万多人次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担任成员院校的兼职教师,成员院校累计安排23万人次专业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加快了双师教学团队的形成。

5、推动了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教育资源分散、利用率低,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使得分散的资源得以集中和有效利用,这既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更是有效带动了薄弱地区职业学校的发展。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可以在不改变各个职业院校现有的行政隶属关系、经费拨款渠道、人事关系的前提下,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以北京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例,自2012年开始,集团与保山市签署合作协议,利用集团的教育和产业优势开展对口帮扶,在对滇西的帮扶合作中,集团探索了“教育+产业”的职教扶贫模式,助推了国家扶贫工作的开展,拓展了职教集团的办学空间和产业发展渠道,实现了双赢。

1、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集团化办学的国家制度。

二是开展集团化办学的改革创新试点,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

三是进一步发挥行业在集团化办学中的作用。

2、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集团组织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3、进一步提升集团化办学社会服务能力。

一要提升职教集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要提升职教集团服务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能力;三要提升职教集团服务就业创业的能力。

《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2015)》是首个全国性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历经1年3个月成稿,参与报告起草的有来自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行业企业、职教集团、职业院校等多方面的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共计30多人,期间开展了10余次专题研讨和调研活动,教育部主管领导以及职成司司处领导对报告撰写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指导。《报告》对20多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和做法进行了总体呈现。该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是来自“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与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是2013年11月,教育部职成司委托学会开发的。2014年8月10号,教育部职成教司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工作的通知》(教育部职成司[2014]95号),提出每年依托“平台”进行前期数据采集工作,并委托学会发布“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年度报告”,征集一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根据教育部职成司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的要求和部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两年来,围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搭建了一个平台(即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与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一支1600余人的数据采集队伍,征集了一批案例,编写出版了《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汇编(2015年)》,撰写了一个报告(即《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2015)》),构建完善了工作机制。由于数据采集还不够全面和完整,数据指标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本发展报告难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和广大职教战线同仁以及社会各界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各位!

职业教育会议讲话

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涵盖了“二规、三建、四业”即城市规划与乡镇规划,工程建设、城市建设与村镇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和市政公用事业等行业领域。改革开放以来,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迅猛发展,从业队伍迅速扩大,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有着很大需求。长期以来,住房城乡建设厅坚持“以教育促行业发展、管理与服务并举、质量与数量并重”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形成了学历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断探索职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狠抓“四项措施”,加强职业院校指导。

(一)改善办学条件,促进院校发展。

1.以新校区建设为抓手,拓展办学空间。协调地方政府帮助厅属职业院校购置新校区土地,安排厅机关有关处室和厅属有关单位帮助解决在项目征地、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难题。在建设资金上对新校区建设给予重点扶持,并在墙体改革、建筑节能、建筑科技等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协调自治区发改、财政、国土、审计及当地政府等部门,做好旧校区土地置换工作,确保新校区建设顺利推进。新校区建成后,将更好地发挥建筑专业群在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实习训练、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使专业教学更好地满足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2.以培训项目为支撑,扶持院校发展。近年来,我厅大力支持行业职业院校发挥办学优势,结合专业特色,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各类住建系统培训,分别把全区住建系统领导干部培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系统内各层次培训项目放到职业院校来开展,不仅使职业院校通过培训项目拓宽办学资金筹措渠道,强化“自我造血”功能,缓解办学经费紧缺问题,更使职业院校迅速发展壮大,教师队伍得到锻炼,社会影响力和公认度不断得到提升。

3.以人才引进为重点,提升办学水平。指导职业院校进行编制认定,增加编制数。指导职业院校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引进人才。指导职业院校开展岗位设置和岗位聘任制工作。给予职业院校充分的用人自主权,实名编制以外人员由职业院校按照办学需求自主考核、招聘。

(二)抓好专业建设,着力推动教学改革。根据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职业教育特点,指导职业院校围绕“强化内涵,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目标开展教学工作,通过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抓好专业建设和推进教学改革,使教学与生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毕业证与资格证对接,架构起以示范专业为龙头的、对接我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二规三建四业”的专业群,并积极探索“校企对接、三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结合岗位要求,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强化校企合作,大力推行订单培养。

1.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搭好校企合作平台。20xx年,为促进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提供建设专业的技术人才支撑,由我厅牵头,成立了包括行业职业院校及区内数百家企业在内的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严世明厅长亲自担任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两年来,在协调校企共同开发研究项目、企业为院校办学提供资金、设备、管理经验和生产基地资源帮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校企合作单位达210家(其中理事会成员单位106家),校企合作不断往纵向深度发展。

2.积极推行订单培养。通过牵线搭桥,厅属职业院校加强与用人企业沟通联系,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开办“订单班”,联合开展高职本科教育合作。通过订单培训,学生就业率稳中有升,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区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一次性就业率也达到90%以上。

3.启动校企深度合作。鼓励和指导职业院校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校企双赢”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合作的新型机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努力与合作企业建立起高层次、长期稳定的关系。指导职业院校通过建立“厂中校”与企业开展一系列的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和项目开发,在科研课题、施工工法等方面加强合作,成果颇丰。

(四)指导企业办学,不断深化工学结合。依托广西建工集团的教育培训资源,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开办企业所属学校,为职业教育提供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我厅作为行业的主管部门,针对广西建工集团出台了“一企一策”的相关政策,由广西建工集团将集团内的培训统管起来,解决因属地管理带来的“工学矛盾”问题,为企业节约资金和时间。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弥补企业办学基础投入不足。加强监管监控,在建筑从业人员素质方面提出要求,深化企业员工工学结合,增强企业的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提升能力。探索集团公司办学的“大培训、大教育”模式,为职业教育和企业双赢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二、强化“四类培训”,提升队伍人员素质。

(一)围绕“持证上岗”,开展岗位培训。按照“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对建设行业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和持证上岗,统一培训标准、分点教学、灵活培训,重点抓教学评估、培训质量、统一考试和审核发证等环节,强化岗位培训,规范考试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

(二)围绕“更新知识”,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为适应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知识更新较快的特点,我厅大力开展以“三新”(新技术、新规范、新成果)为主要内容的执业资格注册师继续教育、关键岗位继续教育、“三类人员”年度安全继续教育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0xx年,组织开展本系统各类岗位资格培训及继续教育培训达12万多人次。

(三)围绕“提升技能”,开展农民工培训。依托职业院校及行业培训、鉴定机构大力推进建筑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增强一线生产操作人员规范操作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近年来,累计培训建筑农民工30余万人。通过技能培训和举办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中、高技能人才,几年来,已成功举办3届全区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并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屡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等名次和“全国技术能手”、“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四)围绕提升干部职工素质,推进机关全员培训。协助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举办厅级领导干部城市发展专题研讨班;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举办处级领导干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研修班、城镇化干部专项研修班;举办建筑节能、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向在职干部高级研修班。一大批领导干部得到了系统培训,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营造良好环境,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加强管理,是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对系统职业教育工作的管理方法、具体实施及培训模式上取得了共识,切实把教育培训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上。在处理好与各业务部门之间、内外之间的关系方面,主动与有关部门搞好协调工作,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形成检查督促制度,强化监管职能,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对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查处,杜绝职业教育培训班“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的不正之风,确保了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深化改革,是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回顾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职业教育工作,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与改革分不开。只有深化改革,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才能使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工作适应市场需要,才能促进全区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推动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不断完善,持证上岗制度日趋严格,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和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参加学习培训和考证的积极性,使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充分适应了市场需要,为全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行业是连接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全国、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努力推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教育实现更大发展。

一是进一步营造职业教育良好环境。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对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进行扶持,在选人用人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促使其进一步做大做强,适应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人才培养服务的需要。

二是继续探索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校企合作。鼓励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全过程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对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和协调,调动各种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动各理事单位的建设发展,最终实现建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是继续发挥行业优势,加强市场准入管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使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与建筑市场管理相结合,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重大生命财产安全的岗位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监督管理,在市场准入机制上促进行业职业教育体系的良好运转,以此保障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职业教育会议讲话

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xx年7月,现有成员单位110家,其中学校17所(本科、成人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4所,中职技校10所,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直属院校10所),企业83家,行业协会6家,科研机构4所。现有在校生10.6万人,教育资产20多亿元。成立五年来,集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按照“共建、共享、共赢、共长”的准则,发挥群体优势和规模效应,在推动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建章立制,规范集团组织管理。

集团是在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主导下,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由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下属职教院校牵头组建,由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按平等原则组建而成的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多功能、多层次、非营利的社会组织。集团成立后,通过建立章程、设立管理机构、强化制度机制建设,确保规范运作。

(一)建立职教集团章程,明确集团运作依据。集团理事会制定《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简称“《集团章程》”),并经第一届理事会会议表决通过。《集团章程》规定职教集团的性质、宗旨、目标,集团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办法,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等。《集团章程》是集团的联结纽带,是集团成员单位的共同行为规范,是集团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

(二)设立组织管理机构,明确集团运作形式。集团在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集团实行会员理事会制,由各单位会员组成。集团设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理事会是集团最高权力机构,正副理事长由理事会代表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秘书处设在理事长单位,是集团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集团的日常工作事务。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规范集团院校管理。为了推进集团化办学,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积极探索建立内部约束激励机制。针对委直属院校先后制定了《委直属院校管理办法》、《委直属院校绩效考核评比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实行统一规范管理。坚持每年对直属院校组织一次绩效考核,对办学成绩突出的院校给予奖励,对办学后进的院校进行鞭策,有效引导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每年召开一次直属院校工作会议,总结和交流职业教育工作的新经验,探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

二、强化措施,推进集团化办学。

为了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实现组合效应、互补效应和规模效应,增强广西工业职业教育综合实力,集团成立后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一)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打造工业职教品牌。按照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原则,促动院校加强资源整合,并且在创特色、上水平、出精品上下功夫,打造一批品牌职业院校,形成了集团优势,彰显了办学特色。集团现有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1所,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5所,自治区示范性职业院校6所,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育单位2所,凸显了包括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轻工食品、电子信息、电力系统、纺织服装等专业领域在内的工业职业教育特色,成为我区职业教育的优质板块。

(二)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切实加强集团内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推动职业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灵活办学,提升办学实力。尤其是针对职业院校办学瓶颈问题,开展“抓机遇,上项目,促发展”调研活动,创新发展思路,加强校企、校际之间的合作,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解决办学用地瓶颈问题,与贵港职业学院合并,全面提升了办学综合实力;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与有关企业合作举办民办高职学校——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开创了中职学校举办高职学校之先河。

(三)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提升服务产业能力。集团成立后,围绕广西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开展“访百家企业”调研活动,并按照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集团内院校现开设有各类专业400多个,基本覆盖了全区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的主要职业岗位。特别是以服务支柱产业发展为目的,强化与我区“14+10”产业紧密对接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培养了大批产业发展紧缺的技能人才。有一大批专业获得了国家试改专业、国家重点建设专业、自治区示范专业、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等,优化了专业结构布局,提升了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校企一体化办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内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建设。一是促使校企紧贴产业、行业发展水平和职业岗位需求,共同制订和实施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和组织实施教学实训等,使院校基本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举办一系列订单冠名班以及共建一批实训基地等,促进双方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有效推进“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以行业协会为纽带,把人才培养置于行业发展的背景中,以行业的发展进步为目标,校、会、企三方合作,构建了“三方联动、全程合作”的职业化逐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根据制糖企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合作实行一学年三学期制专业教学改革,构建了“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三是充分调动集团内院校的技术力量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五年来,累计合作开展研发项目400多项,创收3500多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拓宽人才成长渠道,丰富职教培养体系。加强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通过中高职对接,中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办学,畅通了从中职、专科到本科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五年来,累计中高职院校对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8500多人,中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4500多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集团内院校积极合作开展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的成人教育,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岗前职业教育、在职继续教育等多种短期培训,以及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形成了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六)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坚持把共建一批集教学、生产、职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作为集团内院校与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使校企双方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集团内院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2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900多个,其中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30多个,为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以共建实训基地为基础,以建立“专家库”、“兼职教师库”、“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科技创新团队”等为平台,有效推进了集团内校企、校际之间的师资共建、共育、共享工作。五年来,集团内院校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锻炼5500多人次,院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1500多人次。

三、互惠共赢,实现三方受益。

通过集团化办学,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了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主要体现在:

(一)企业得到人才源和技术源,提升了核心竞争力。通过集团的平台,企业依托院校、科研院所,得到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是集团以培养造就一大批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支撑、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5年来,集团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2万多人,为企业培训员工10万多人次,开展企业员工职业技能鉴定4万多人次,其中培养高级技师1000多人次,技师2300多人次,高级工7500多人次,中级工16000多人次,初级工9300多人次。二是建立科技服务平台,校企合作开展技术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依托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效解决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二)学校得到全面支持,提升了办学能力和水平。通过集团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他们从人才、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全面支持学校,有效推进了一体化办学,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一是得到人才支持,目前集团内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80%以上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行家,一大批企业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院校的兼职教师,企业为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二是得到资金支持,集团内部分企业通过捐建、捐赠等形式帮助院校改善办学条件,以及围绕“订单”人才培养由企业出资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得到合作企业资金1600多万元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三是得到设备、场地支持,集团内企业通过为院校捐赠实训设备和提供真实生产车间等方式,有效解决了院校实训设备不足和实训设备落后的问题,使学生在虚拟生产环境和真实职业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

(三)学生得到成长成才,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集团的平台,院校与企业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一体化办学,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学生“入校即入厂,上课即上岗,就学即就业”,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标准的高度一致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集团内校企双方紧密合作,能够通过设立冠名奖助基金、支付学生实习工资、发放餐费补助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到校企共同关心关爱学生的成人成才,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当然,在推进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我们所开展的很多工作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特别是集团属于比较松散型的组织,在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等方面的力度还有待加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本次会议精神,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集团的建设:一是加强沟通与协作,进一步增强集团凝聚力;二是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深入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把工业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为建设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贡献。

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这一次,我们连续用了三个半天的时间针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进行调研,今天又在这里召开座谈会,主要就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市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如何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之前,县汇报了全县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成绩是振奋人心的。职业教育由小到大,发展到在全市走前列、在全省具有积极影响,这是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到城乡一体化、纳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来统筹考虑是分不开的;与县各级各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与县职教中心自身努力、开拓进取是分不开的,我很受触动。上周五,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暨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就是要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进新时期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市里安排由我来牵头抓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我觉得要干就要真干、实干、干好。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刚才,市直相关部门的同志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建议,我非常赞同。在此,我谈一点自己对发展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的想法和思考。

市委、市政府这一次将职业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抓手,作为新时期全市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是我市职业教育面临的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首先,我们要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在我市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迫切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是推动我市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市正在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已初具规模,新农村建设到了巩固提升的阶段。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培育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同时,也要看到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在社会上对职业教育有一些偏见,影响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但机遇也十分难得。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黔中经济区”。同时,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决定已经出台,国民经济发展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应该说,机遇和条件是很好的。当然,我们面临的压力也很大,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可确定的因素,是一次严峻考验。面对这些,我认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调整、提升、协调、可持续。调整――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建立有贵阳特色的、多层次的、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提升全市职业教育整体的管理水平、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协调――职业教育自身内部要协调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设置专业,防止在市场竞争中的恶性竞争和互相抵消,确保职业教育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将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通过发展职业教育,稳固有序的推进我们的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等。下面,我再强调四点。

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第一,要将发展职业教育提上全市各级各部门重要的议事日程,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需要。第二,各级各部门都要明确各自职责,真正做到责任要具体、责任要细化、责任要落实、责任要督促。市职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职教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责任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拟定责任分解表,责任到每一个部门,责任到每一个人。第三,要建立职业教育督导制度,并将其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措施,尽快制定出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办法、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效果的评价办法,建立科学、完整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第四,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着力点,立足自身实际,紧紧围绕我市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三农”建设和民生工程,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构建完整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第一,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要从传统的狭隘的人才观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培养高技能劳动者也是培养人才的思想;必须要从片面的教育质量观当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观;必须要从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发展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思想。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是真正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是党委、政府对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温暖;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可估量。第二,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特别是在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方面的价值。职业教育能够使受教育者“自信、自立、自强、自爱”,其中,自信又是最重要的。我去看过市法制学校里面的孩子,他们很值得同情,在他们人生当中应该得到关爱的时候,没有及时得到社会的关爱,是他们走上歧途的重要原因之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有一些是没有考上高中的,他们可能是中考的失败者,但绝不是人生的失败者。中考仅仅只是人生的一步,如果在这个时候,社会就认为他们是失败者,那谁能够来重振他们的信心呢?而职业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国外,就读职业教育是一种高尚的选择。今年,德国大量的高级技工被引进到上海,工资薪酬比博士生还要高。如果说,读清华、北大、当状元很伟大,难道当一个技师就不伟大吗?技师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其价值会越来越高。职业学校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有尊严。第三,发展职业教育,改革是根本动力。我们必须要通过改革创新来保持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方式、投入模式、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有的学校有一两百个专业,但大多规模小,效益差,教学成本根本收不回来,因此,要尝试改革,取消一些办学效益差、缺乏市场前景的专业,彻底扭转没有效益的问题。

三、要进一步着力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确保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第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持正确的发展导向。市教育局要按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按照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牵头制定全市职业教育的总体布局规划,规划要注重贴近实际、立足基础、彰显特色、避免重复。刚才旅委的同志提出的意见很好,县职教中心完全可以依托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专业。前段时间,我进行调研,看到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得好,但还是局限在吃农家饭等休闲娱乐,没有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销售,这很可惜,占用了旅游资源,损失了很多旅游收入。同时,我还发现,在举办很多全国性会议和活动时,前来参会的代表们都对我们的少数民族旅游纪念商品很感兴趣。可以看出,旅游商品市场是很有前景的,职业教育就应该把这一块弥补起来,开设旅游产品设计课程,让更多的人能够来设计开发具有贵州、贵阳特色风情的旅游商品。第二,各级人民政府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要共同拟定全市职业教育投资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注重鼓励先进,形成科学的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在职教经费的使用上,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忌洒胡椒面。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责任主体是各区、市、县,只要哪里有积极性,哪里有发展的基础,哪里的发展势头良好,市里面就重点支持哪里。比如,只要学校升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成功,市财政每年就对这些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进行投入,区、市、县也要予以匹配。第三,要加强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好的教师,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从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的精神出发,牵头做好包括中、高职教师在内的全市职业教育人才发展规划,采取“转、培、调、聘”等方式,在工程师、农艺师、园艺师等技能人才当中选拔一部分能够胜任教师工作的人,大力培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乌当区可以在这方面先行进行一些尝试,摸索出一套好的做法和经验,然后在全市推广。市教育局、市工信委要共同研究,为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培训锻炼开辟出有效的途径和平台,并且建立长效机制。第四,要科学配置、合理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要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大局出发,对校区与教学、实验设施等硬件资源,按照全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进行调整和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收到更大的效果。在充分发挥已有职业教育资源存量的时候,还要增加和配置能够支持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增加发展竞争力的优质资源。同时,也要在实践中,从市一级这个层面,建立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发展职业教育,切忌不能贪大求全,要注重发展以质量为核心的特色,要以特色支撑发展,以特色和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根据经济社会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培养我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适用的、急需的人才。

四、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

一是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在构建和谐社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推动城乡统筹当中的积极作用。二是积极引导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健康发展。三是要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的形式,积极树立正面典型,以典型引路,相互学习借鉴,用真心、真情投入到发展职业教育的事业当中,共同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再上新台阶。

职业教育会议讲话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独资企业,是国家重点联系的首批300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是广西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柳工集团一贯高度重视员工职业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促进职业教育的规定,把职业教育作为发展壮大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来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xx年,共组织近11000项培训,累计培训课时达65万小时以上,年度人均60多课时。柳工集团现拥有高级技师、技师等技能人才4597人,占工人队伍总数的58.2%,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

一、整体规划,发挥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支撑作用。

为加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培养,一是成立柳工集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专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制订了《广西柳工集团高技能人才五年发展规划》,对技能人才的能力等级目标和工种比例做了中长期部署,出台《技能专家评定及管理办法》等政策,支持职业技能竞赛,鼓励获奖人才;二是整合职业技能教育内部和外部资源,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建立了完善的职前教育、在岗教育等职业技能教育体系,使技能人才培养贯穿员工全职业生涯周期;三是各单位设立实训基地,利用柳工集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进行在职员工技能等级提升和公司专有岗位的技能培养、在岗技能训练和内部重要工种技能鉴定;四是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师带徒、项目锻炼及技能训练等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在增强技能人才实操能力的同时,提升其技术创新及技术攻关能力。

二、模式创新,变校企用人合作为校企知识合作。

开展订单式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履行自治区和柳州市双重身份的职业教育实习基地职责,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接收职业院校老师到企业实习,让老师了解企业现场情况。我们还组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课件编制,开设工程机械装配与维修课程,由技术人员来上课;为院校设计具备企业元素的模拟工厂,让学生在学校就接触到企业生产现场的运作情况。柳工集团还将企业内部员工培训经验与跨国企业先进模式结合,总结出一系列培训方式,在内部进行验证之后,主动向职业院校进行前移,通过充分与院校进行知识分享、互换和融合,开发特色课程,按“企业内训师”标准进行培训,建设更贴近企业情境的实训场所。一方面使院校人才培训方式更贴近企业实践,另一方面也使得院校教育资源达到企业内训的基本条件,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拓宽了校企合作的领域。

三、机制创新,通过市场运作机制推动校企合作。

柳工集团通过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将企业用人需求元素融入学校实训教学,先后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院校合作,为院校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提供实训方案,搭建贴近企业的情景式实训平台,培养出适应企业要求的学生,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在柳州市教育局的主导和支持下,参与以资产为纽带的汽车职教集团建设和运营方案设计,目前该方案已经上报柳州市政府待批准。柳工集团路创公司作为广西代表性企业参加了20xx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获得来自国家教育部,东盟各国以及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四、方式创新,服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在自治区国资委的指导下,柳工集团以广西汇智合创投资有限公司为投资平台,会同国家人社部下属北京创联公司、广西国威公司、广西国宏公司,共同组建广西北部湾国联集创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以在线教育为特色,打造我区高端综合培训平台。该公司目前已经引进“电子商务应用人才”、“职业经理人培训”以及“百度营销大学”等课程和证书,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开展培训、考试等各项服务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和政府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柳工集团将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企业职业教育,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非常重要。刚才,学忠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对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作了总体部署,武先、尊平、志文同志还要作具体安排,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资源的比较优势,但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没有形成人才资本优势。特别是大量的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已成为影响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就业人口中,小学及以下的占56%,高中及以上的仅占11%。这充分表明了我省技术人才的短缺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低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推进“三个转变”,人才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是关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技能型人才是关键。我们要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把我省的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多层次、多技能、应用型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型的技术工人,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三要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条件,增强抓好职业教育的机遇感。当前,发展职业教育正当其时,机遇很好,有很多有利条件。从大处讲,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政策支撑。另一方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力口快“三个转变”,特别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一大批技能型人才。目前,就业压力大,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但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旺。前不久,我到四川烹饪专科学校和省旅游学校调研,就明显感到这一类学校很有生命力。烹饪专科学校是全国唯一的,他们实行开放式办学,校企结合,教学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为川菜产业化和走向国际市场作出了突出贡献。1985年以来,该校统招毕业生3000多人,基本上都找到了就业岗位,分布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游学校把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把高级人才培养和一般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把服务型人才的培养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市场对该校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5。这表明,职业教育只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就可以大有作为,就可以促进劳动者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多渠道就业。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首要目标,把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作为根本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本支持。

二、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制。第一,要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建立“在省政府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新的职业教育管体制,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统筹职能。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责任。一是统筹规划。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就业需求预测和教育发展情况,认真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二是统筹政策。职业教育发展涉及招生、经费筹措、实习安排、师资聘用和培训,以及组织动员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职业教育提供优质服务。三是统筹办学。人才需求是多元化的,这就需要政府科学确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宏观结构,引导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四是统筹资源。多元办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需要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统筹,打破部门界限,合理规划布局,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提高效益,防止低水平重复办学。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互补、协作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要进一步强化市(州)级政府的统筹责任,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办出区域职业教育特色。省属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可以由省级有关部门与院校所在市(州)共建、共管,增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第二,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机制,创办新型的职业学校,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地方政府要重点办好示范性骨干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支持和指导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强化自主培训功能和责任,加强对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重视发挥技术工人的作用。要与职业学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训,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要坚持开放式办学,积极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要扩大开放,鼓励国外、境外组织和个人依照法律,经过审批,同我省职业教育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合作举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事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大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增添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智力扶贫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努力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好务。

第三,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一是要深化专业、课程和教材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项目,大力加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技师的培养。二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手段,为职业学校和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三是解决好职业教育“前后左右”的衔接问题,要重视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衔接和沟通,全面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合的办学模式,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校与企业间的人员和技术交流。

第四,要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今后,凡从事要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必须取得相应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从事一般职业或工种的,必须优先录用取得相应职业学校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证书的人员;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也要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要建立学历文凭与职业能力并重的用人制度,严格执行劳动者就业前或上岗前接受必要职业教育的制度,加强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顺利实现从学习到就业的过渡。职业教育要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办好、利用好人才市场这个平台,利用信息网络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将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结合,使求职者通过市场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认真落实省上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人才市场的准入门槛,减少环节,减少限制,减少费用。要优化资源配置,广开就业门路,鼓励支持学生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来。

总之,要通过深化改革,使我省职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十五”期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要为社会输送120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十五”末,建成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60所,省级示范性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县职业教育中心)100所(个);确保至培训农村劳动力5000万人次,推广500个农村科技示范致富项目,培训城镇从业人员1000万人次,为100万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

三、加强领导,优化环境。

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各级政府要努力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一,落实责任。发展职业教育,关键在领导,主要责任在市、县。各级政府要把抓好职业教育列入领导任期目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各地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职业教育的重大问题。要加强督导、评估,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搞好优质服务,主动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搞好服务、排忧解难、多办实事。

第二,形成合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协作,相互贯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教育部门要负责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技术学校的管理,提供人才、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指导企事业单位建立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新闻、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

第三,增加投入。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教育多元投资机制。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确保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逐年增加,确保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在分配使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时,要安排一部分用于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要安排一部分用于加强农村职业学校的建设。要依法督促各类职业学校举办者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各类企业要按《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并承担相应费用。各地要积极运用金融、税收以及社会捐助等渠道和手段,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要切实加强职业教育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依法治教。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整顿规范职业教育秩序,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同志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现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措施都已经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全面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县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徐局长、各位同仁:

下面我就县职业中专去年以来发展情况和今年春期招生准备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诚请各位同志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县职业中专,大家共同携手推进泌阳的职业教育事业。

一、20__年是县职业中专跨越发展的一年。

――示范校专项投入1390万元,建设了兽医、电子、汽修、计算机四个重点专业,建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专业核心课程55门,校本教材17本,专业教学资源库7个,建成理实一体化教室10多个,录播教室1个,在河南省中职品牌学校基础上,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校市、省两级验收,今年春国家三部委将网上抽检,如无意外将成为全国1.3万所中专中1000所国家示范校之一。

――20__年12月,我校的四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和电子商务、建筑工程共六个专业成功通过评审,自今年起正式转为普通中专专业,列入全国中招计划。

――我校汽车、电子等专业的校企合作有效推进,为推广我们经验做法,去年4月市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场会。

――去年对口升学本科录取43人,专科录取318人,升本率和升本人数居全市18所中专第二名,教师技能大赛,、优质课、学生技能大赛,素质风采大赛,学生技能证书通过率等均名列全市前茅。

――20__年通过了市政府"全面振兴工程培训基地",评定并成为县政府"电子商务进农村"指定培训学校。

今年3月10日全市职成教工作会议上,学校被评为"驻马店市职教先进单位",20__年9月,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正如省验收专家郑州财政金融学院刘院长所说:"作为一个职教人,看到你们县上下齐心兴职教的良好发展环境,感到‘温暖’,看到你们理实一体的教学实际,感到‘振奋’".市教育局领导在普通中专专业评审时这样评价泌阳职专:如果说20__年三校合一,是泌阳职教史上的一次跨越的话,20__则是学校发展上的又一次更重大跨越。从泌阳职专可以看出泌阳去年成功入围全省五个职教示范县是实至名归。

今天是3?15消费者权益日,我们县职业中专确实今非昔比,并非虚假广告,经得起检验,但招生还是问题。全市职普学生比全省最低,只有0.3:1,距国家要求的1:1差距远远。

二、关于今年春招的几点变化。

(一)学校层面五个变化。

1、实施分类教学,按"升学就业和毕业就业双导向"设置普通中专部、职业高中部;按"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并举"的要求设培训部,学生根据学业基础和就业目标选择报名,语数英三门普通中专不再学拓展模块,2+1培养模式,重技能。但又想升学的,三年级时还可升学。职业高中语、数、英不学职业模式,重高考,但三年级后也可就业。分类教学学校增大了成本,但这是因材施教,会更受欢迎。

2、合作办学。电子(海尔订单班2+1),汽车(一汽大众班2+1),音乐、美术与三门峡职业学院等联办大中专3+3,毕业后大专期间录取到学前教育,可考教师资格证书;高乘专业(旅游与服务管理)与北京高鲲高铁教育公司合作,中职与中职2+1,报此专业需面试,需另交课程引进费,毕业后在全国18个铁路局,39个客运站从事相关工作,签就业协议书,包学生阳光体面高新就业。合作已成熟的镁车坊和一汽大众泌阳维修店梁总为答谢服务中心大力支持,特赠送各初中校长车辆维修优惠卡一张。

3、创我校已进入后示范校阶段,20__―20__年我校将围绕教育质量提升这个核心,全面落实《全国职业院校现代管理提升行动计划》,抓教学、抓管理、抓服务,不负众望。

4、新开专业2个:高乘、电商。改造专业一个:畜牧兽牧。学前教育改为音乐、美术(学前教育方向)。汽车训练场本期正式投用,对本校学生开设驾驶实训课程。

5、短训招生,电子商务培训,免学费,免午餐费,3月29日开班。

(二)外部环境六个变化。

1、省招办下文,明确了春招名份,对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春秋两季招生,报名持户口本或身份证,只收住宿费和书作费400元。

2、普高禁招择校生,根据国家要求和泌教字【20__】1号《20__教育工作要点》在"招生教学"、"普及高中教育"部分均强调普通高中停止招收"择校生",即分数不到,交高价的也不要。

3、今年初中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000人,增加了我们的录取空间。

4、上泌阳职专,免学费1200―1900元/人年,涉农及其它专业的困难家庭学生给予20__元/年的资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子女每年另扶持20__元。

5、中招理化加试场地今年设在我校,对秋招有利。

6、对初中生分流职专各级重视程度提升了,大学生就业难,也倒逼家长对职校的认识。

职业教育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在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发(20xx)2号文件精神,推进“三化一强”建设的背景下,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20xx年职业教育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全力推进我县职业教育实现新突破。刚才,何勇同志总结了我县职业教育工作,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安排,安监局、经贸局、人社局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县职教中心、天合煤矿、习酒公司做了发言,县职教中心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对他们的发言我表示赞同,对煤炭、白酒企业为解决我县职业教育就业问题表示感谢。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开创我县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下面,就如何加快我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切实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县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职教中心建设初步完成,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职教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办学质量得到提高。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职业教育发展远不能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办学条件不足、办学规模偏小、学生就业需求不能保证,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如此,我县职业教育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一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发(20xx)2号文件明确:“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全省“”教育工作思路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主要工作之一。县委、县政府从去年起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来抓,经费保障投入、领导靠前指挥、政策优先落实。这些政策上的保障措施给我县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二是“厅县挂帮”对我县职业教育发展形成外部助推。省教育厅挂帮我县提出了建“教育强县”的工作目标,职业教育不发展,教育强县目标无法实现。借助教育厅挂帮的机遇争取教育厅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必将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发展。

三是我县区域经济、重点产业的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快速发展动力。“”期间,我县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煤碳、白酒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形成行业技能人才的大量短缺,职业教育只要依托这两个行业设置专业培养技能人才,就能突破办学规模小的瓶颈。

四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各类行业和劳务输出培训提供了广阔空间。

五是依托行业、产业、企业发展不断提高就业率,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六是国家对接受职业教育学生的优惠政策,减轻了就读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

总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有政策,上级有安排,县里有举措,市场有需求,群众有意愿。全县上下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抢抓机遇,迎难而上,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推动我县经济与社会事业和谐、快速发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全县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建设适应学生发展和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专业,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强化内部管理,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确保县职教中心20xx年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20xx年通过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验收。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

要实现职业教育发展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传统的、机械的、僵化的办学模式当中解放出来,按照市场规律,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坚持“职业教育必须姓‘职’,学生必须有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观念;“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职业教育就业观;职业学校培养实用人才,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职业教育服务观。要加快推进校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办学,建立健全县职教中心与全县企业、行业合作机制。今天会上,职教中心与我县部分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是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开端,下一步还要认真研究构建校企合作的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管理有序、责任分担的良好合作态势。形成职业教育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学校依托产业、企业深度合作的良好格局。

二是推进办学层次和办学模式多样化。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元性,职业教育办学层次要呈现多样性,重点要抓好中职学历教育和短期技能培训,扎实推进联合办学和“3+2”办学模式。县职教中心要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探索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有些专业如旅游管理、电子电工等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学习内容和市场需求确定学习和工作的时段,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三年的课程,学生一年或是两年学完,达到了企业的用人标准,就可以推荐就业。

三是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专业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核心。县职教中心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尤其是要根据我县行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同时要根据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开设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学校本身也要不局限于规定的教学计划,强化与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对与企业联合开办的专业班,要按用人单位的要求安排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当前,要根据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重点开设好煤碳、白酒、旅游等专业,大力发展面向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的市场适应性。

四是强力推进招生工作。没有生源,职业教育就不能发展。要进一步推行春秋两季招生,各乡镇(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学校校长要靠前管理,中职招生目标考核要进一步强化。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管理,适时调整中考评价方式,使普、职教育协调发展,中考评价方式有利于县职教中心招生,有利于推动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要着力形成我县初中毕业生“两条分流方向”的格局,即读高中上大学求发展,读中职学技术谋生存。要将到县职教中心就读的学生人数与中考教学质量评价相挂钩,确保招生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在招生对象上,要打破学校只招收初中毕业生的禁区,高中毕业生、社会青年、在职职工、下岗职工均可招收。在招生时间上,要改变年度两次招生为常年招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性招生。

县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给我这个机会参加竞聘。我叫张燕梁,中共党员,今年30岁,常言道:三十而立。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扪心自问,我能立什么?古语讲:天生我材必有用。适奉这次难得的竞岗机会,我本着锻炼、提高的目的走上讲台,展示自我,接受评判,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希望靠能力而不是靠运气为自己的而立之年留下点什么……。

站在大家面前的我,稳重而不呆板,温和而不懦弱,正直而不固执。1997年我考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20__年8月作为预留的两名辅导员之一,我有幸成为了高职学院的第一届专职辅导员,20__年我被调到学校机关,先后在学生处和招生就业处工作,主要负责招生录取工作的具体业务。在此,我要衷心感谢这些年来领导和同仁们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在农大工作的五年,经历了学校的异地搬迁、申博和迎评,让我逐渐成长起来。虽然我还有些年轻,虽然还没有过骄人的业绩,但我相信在农大“困知勉行、积厚成器”校训的指引下,我能够胜任招生办公室主任这个职位的挑战。

招生办工作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如何做好招生工作,我的理解就是要为教育教学工作把好入口关,确保生源质量;充分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给考生一个明白,还自己一个清白,这应该是做好招生办主任工作的核心和灵魂。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自己担任招生办主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较高的政策水平:招生工作是一个政策性要求极强的工作,招生政策不仅相邻年份的变化会很大,并且不同省份的政策也会有不尽相同的地方,这就要求不仅要对国家和省市区的招生政策、法规烂熟于胸,还要吃透相关政策规定,根据不同省份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招生计划、宣传方案等,另外招生工作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在每年的录取工作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对政策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头脑冷静、思路清晰、准确、恰当地处理突发事件。以上这些能力的锻炼使我从03年开始,就独立参加各省市区举办的招生咨询会和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举办的高考咨询类直播节目,与考生和家长面对面地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和交流。

第二、很强的业务能力:招生工作是一个自动化、网络化程度非常高的工作,我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所有招生软件的使用和维护方法,还在自己负责电子注册工作期间成功地实现了从录取数据库到电子注册数据的转化和对接工作,大大提高了我校电子注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另外为适应远程网络化录取工作的需要,从02年开始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班等形式,系统地学习了数据库和网络知识,现在我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招生数据库的调试升级、网络维护和招生网站的设计制作工作。另外,在制度建设上,从20__年开始,在处领导的指导下,制定了包括《远程网上录取场所管理规定》、《招生录取工作手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主持编撰了我校第一部从1977年开始跨越二十九年历史的招生录取工作年鉴,这些都填补了我校招生工作制度建设上的空白。

第三、扎实的工作作风:我是一个从农场走出来的学生,深深懂得“知识改变命运”,深深懂得“珍惜”和“感恩”。从97年“两眼一摸黑”地来到农大,从一名普通学生,成长为院学生会主席,再到辅导员一直到成为机关的工作人员,我都坚持“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处世准则,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招生工作是一个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的工作。在农大奋斗的这十年,让我深深地懂得珍惜自己今天的工作、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培养了我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塑造了我严于律己、诚信为本的优良品质;锻炼了我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第四、良好的外部环境:近五年的招生工作经历使我同省教育厅相关部门、省招生办及省内其他兄弟院校招生部门间培育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形成了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并且我还同省外三十多家高校的招生部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往来,这些都是我今后工作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感情基础和外部环境。

以上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锻炼,使我更加有信心站在这个讲台上。假如我有幸竞聘成功,我将会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投身到招生录取工作中去,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做到:

1、摆正位置,做好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时刻牢记“服务”是机关工作的第一要务,在计划的制订、调整和执行上,多与上级请示汇报、多与基层学院交换意见,将基层学院的利益和学校的大局作为我今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口号落到实处。

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明辩大是大非的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加强业务知识和网络知识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充实完善,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3、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既发扬以往好的作风、好的传统,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又注重在工作实践中摸索经验、探索路子,和全处同志共同做好招生就业处的各项工作。

毋庸讳言,在各位领导和老师面前,我还是一个才疏学浅、经验和能力还有待提高的学生,此次竞聘本着响应组织号召,在竞争中学习的原则参与了进来,通过这次竞聘,使我更加清醒地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也让我学到了更多,这些都将促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以绵薄之力来回报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信任。

谢谢大家!

职业教育会议讲话

这次全市现代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很重要。刚才,赵爱武副市长传达了国务院、省政府现代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的职教工作,杨松林局长总结了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这些我都赞同,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并抓好贯彻落实。有关县区、市级部门和职教学校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听了以后很受启发、深受教育。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坚定抓好现代职业教育的定力。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培育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刚才,杨松林局长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我认为还有三点应予充分肯定:一是规模效益初步彰显。全市职业学校达到27所,其中有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6所,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学校3所;建有省级重点专业11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重点职业学校数、重点专业数居全省前列,“集团办学、特色发展、园区引领”的职教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二是办学活力不断增强。近三年,我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共培养各类专业人才3.2万人,每年劳动力转移培训3万人次以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以上,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社会欢迎、家长放心、企业满意,有效改善了我市劳动力结构和素质,为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三是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全市职业学校与123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17所职业学校和24家企业合作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开创了校企互利共赢、抱团合作的全新模式。合作方式由短期培训、企业助学奖学、学生实习实训等初级阶段,逐步向开设专班、特色专业设置、教学生产互动、校企共管共建等领域迈进;合作专业从建筑、旅游、服装等传统领域,逐步向电子信息、能源开发利用、生物医药等新型领域迈进。

这些成绩的取得,经验在于: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之前,就把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列为市委市政府议事日程;灾后重建开始,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从规划、资金投入、项目选址来看,市委市政府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花费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对职业教育将给广元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寄予了厚望,因此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支持职业教育。二是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市级各有关部门、县区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共同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三是职教系统奋发有为。全市职教系统,从校长到普通教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劳动。在下一步发展职业教育中,我们要认真汲取以上三点基本经验。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职业教育战线的广大干部和教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职教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办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与广大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寄予的厚望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为“三个不完全适应”:一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我市同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完全适应。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和专业结构,还不适应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需要,与产业、企业之间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还需改善。如,长虹电子科技200万台平板电视、081机电产业园等建成投产后,需要电子信息方面的技术工人1000多人,但我市职业院校短期内难以培养出这么多的人才。二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不完全适应。当前,我市职业教育的服务理念、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还不能满足灵活多样的需求。如何做到面向更广大人民群众、面向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如,目前我市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就业前的技能培训,有“眼高手低”的现象。三是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完全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能力不强,优质职教资源短缺,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全市专任教师1091人,生师比为35.37:1,“双师型”教师比例占30.98%,这些还难以支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难以适应建设西部职教基地的长远发展规划。

二、进一步认清发展形势,切实增强抓好现代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从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看,我们必须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从世界范围来看,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适应需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增长,也难以增加国际竞争力。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像德国、美国、瑞士、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当作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德国,长期实行现代学徒制度,长期重视职工培训,政府规定每个工厂都有培训任务,不仅培训自己的职工,还对社会开放。全民培训,这是德国的特色,有人甚至称德国的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我个人认为,德国职工的素质,至今还是全世界最好的,技术精湛,一丝不苟。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沿海一些地方在发展职业教育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从建园开始,就制定了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具体目标和措施,走出了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全区一线技术工人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占了56%;青岛市政府早些年就提出“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突出加强政府的办学统筹和资源统筹,保证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造就了一批象海尔、海信、澳可玛等国际知名企业。我们要借鉴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加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只有第一线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效益的服务,发挥后发优势,追赶跨越式发展才有希望。

(二)从同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看,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党的作出了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定,省委、省政府要求广元、巴中等贫困地区,到20xx年也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去年在达州召开的川东北经济座谈会上,省委王东明书记要求川东北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要有比全省平均水平快的速度。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统筹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要实现这一总体发展思路,不仅需要相当数量的专门人才,也需要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但从目前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全市314万人口中,劳动力有177万,农村劳动力就有141万,常年在外务工有80-90万人,54%的在省外就业(在省外就业的人群中,50%集中在建筑领域)。这些人群中,仅有大约17%的人经过技能培训。从“工业强市”来看:工业是广元经济的支柱,是加快发展的“第一方略”。但从我市实际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工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约2万人,占全市全部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约10万人)的20%左右,缺口约8000人。同时,人才队伍不够稳定,煤矿、纺织、电子等行业企业技工年流失率达20%以上。而且,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每年需增加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我们要实现“工业强市”的目标,必须从源头抓起,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加快推进广元新型工业化进程。从“文旅兴市”来看:近年来,广元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却很滞后。一是总量相对不足。目前全市旅游从业人员总量约为1.2万人,全市旅游专业在校生仅1296人,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二是结构不尽合理。在全市旅游人才队伍中,以高中(中专)、初中学历者为主,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和旅行社,导游业务水平不高,管理不严格。经营管理、营销策划、创意等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既熟悉历史和地方文化、又懂现代旅游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三是教育培训滞后。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没有有效整合,各类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不多,知识、信息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弱化。广元要实现“文旅兴市”,建成国际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川陕甘结合部旅游集散中心和四川北部旅游增长极,没有一支高素质、竞争力强的旅游人才队伍,一切都是空谈。从“新型城镇化”来看:20xx年,我市城镇化率为37.8%,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倒数第六位。到20xx年要达到省上下达的50%的目标,每年至少要提高2个百分点。我市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有大约近3万的农村劳动力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大家算一算,我们还有多少人要转移到城镇来?36万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不仅要转变思想观念,培养生活习惯,还要学习新型技能。今年5月作了一次调查摸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比去年同期增长5.5%,求人倍率为1.15。这说明,一方面城镇失业人员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用工需求大于求职者人数;一方面有人无事做,另一方面有事无人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必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有的是学历上去了,技能没上去;有的则是既无学历,又无一技之长。能就业、有收入是他们融入城市的重要前提。要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说要靠经济发展,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真正实现“培养一个技工、全家解困脱贫”。从农村发展来看: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以后,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对经营权进行改革,实行经营权转让,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那么就必须要以职业教育为支撑,加快培训现代农民。目前我市还有44万贫困人口,到20xx年每年需要减贫5万人以上,我们的扶贫开发,如果不能有效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他们的脱贫致富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来说,一个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就可以使一个家庭摆脱贫困,真正实现“转移一个人、致富一家人”。同时,农村人口转出后,土地、山林等农业资源也转移出来,可以让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占有更多的资源,从而脱贫致富。

(三)从广元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看,跨越式发展职业教育条件已经具备。交通方面:目前,广元已成为连接西南西北的综合交通枢纽,京昆高速、兰海高速、广巴达高速和宝成铁路、兰渝铁路、广巴达铁路在广元境内交汇,全市各县区均通高速公路和铁路。广元机场20xx年建成通航,目前已开通北京、杭州、广州、深圳、上海五条航线。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正加快建设,20xx年底将建成通车。最靠近中国西北内陆腹地、可通江达海的“千里嘉陵第一港”广元港将于今年底通航,届时2×500吨轮船可直抵重庆、上海。社会事业方面: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天立、万达等优质名校即将建成,高考本科上线稳定在万人以上,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共有三甲医院4所,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治安方面: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去年全市综治、维稳工作均获全省一等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两抢一盗”明显下降,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对治安的满意度测评全省第二名。生态方面:广元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我国“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363天,居全省前三位;境内植被茂密,物种多样,森林覆盖率达54.3%,被誉为“天然氧吧”和嘉陵江上游的天然生态屏障。这些为发展职业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增强了吸引力。

三、突出重点难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上台阶、上水平。

这次出台的《意见》,提出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到20xx年,建设形成与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产教融合、多元主体办学,中高职培养模式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兼顾,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独具特色优势、着眼国际国内经济、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就业服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要积极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职学校要加强与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川北幼专等市内外高职院校的衔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入本、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比例,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二是要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桥梁。推进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学生有序分流模式,支持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建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综合高中。三是要统筹办好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职业学校都要突出优势、突出特色,力争创建1-2个精品、重点专业,实现差异化办学、品牌办学。要努力创建一所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以电子信息、旅游、健康养生和幼儿小学师资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布局,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四是要着力打造西部职教中心。当前,市城区要着力提升雪峰职教园区的办学水平,同时要规划建设城北职业教育园区、宝轮职教园区,各县区也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发挥办学的集群效益。

(二)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职业教育体现特色、保持生命力的必然要求。一是要深化校企合作。要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精神,各职业学校至少与市内5家以上企业合作办学,市内大中型企业至少联系2家以上职业院校,有条件的要与省外大企业合作。二是要深化产教融合。深入探索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培养,通过授权、委托、购买等方式,在培养人才、技术研发、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等方面深度合作。三是要建立健全机制。进一步健全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内涵,实现校企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

(三)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一是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引导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落实民办与公办职业院校的同等法律地位,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二是要健全企业参与制度。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也应该是办学的重要主体。要建立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落实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鼓励企业举办职业院校。三是要支持发展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我们要积极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制定多元主体共同组建职教集团的支持政策,引导职业院校、规模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优化我市职教集团办学模式,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作用。

(四)切实增强职业学校办学活力。一是要进一步明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职业教育规划、统筹、服务和基本保障上,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放手让职业学校干。二是要推动职业院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学校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机制,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三是要落实好职教聘请兼职教师有关政策。加强兼职教师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让更多“能工巧匠”走进学校,努力改善和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形成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合作互补的教师团队。

四、强化组织领导,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像重视普通教育那样重视现代职业教育,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政府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服务方向、办学规模、经费投入、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决策和领导职责,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协调发展。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各县(区)要抓紧成立现代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现代职业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凝聚工作合力。现代职业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有关部门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真正做到职教、普教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着力推进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现代职业教育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财政部门要落实多渠道筹集现代职业教育经费的政策,增加对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经信部门要致力于推进校企合作,努力在产业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各级农业、旅游、商务、扶贫、卫计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也要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工作。

(三)广泛宣传引导。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积极参与,离不开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普遍认同,让社会和学生家长共同支持职教的发展。要大力宣传“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和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特别要注意发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青年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升学和就业,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加强发展职业教育是企业内在需求、长远之计的宣传,引导企业自觉将职业教育培训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职业教育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我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强力实施职业教育二期攻坚计划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重要指示和国家、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余书记就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批示,市政府组织市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进行了深入调研,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刚才玉梅同志传达了余书记的批示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同时,市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泌阳县、高级技工学校、汝南幼儿师范学校6个单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作了发言,讲得很好、很有代表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就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把职业教育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职业教育在我市加快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部署,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有效推动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0所,其中高职院校1所,省属职业学校2所,技工院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6所,在校生6.7万人。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各级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特别是围绕提高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了一批设施完善、质量较好的职业院校。目前全市共有中央、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0个,省品牌示范院校4所,省特色院校7所,省职业教育强县7个。三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每年培训近18万人次,与10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达95%以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四是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不断增强。通过区域内整合、总体上优化,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目前规划面积达8.8平方公里,已完成投资12亿元,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汝南幼儿师范学校已搬迁入住,农校、卫校、财经学校建设进展顺利,较好地实现了一区多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坚持以黄淮学院为龙头、行业企业为依托、专业为纽带,支持黄淮学院转型发展、走特色办学之路,组建了银泰汽车学院、全省第一家“跨境电子商务学院”,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转型发展路子,在全国走在了前列。同时,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我市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职业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我市的职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仍属薄弱环节。一是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强,人们上对职业教育在认识上存在偏见,总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学生报考职业院校的积极性不高。二是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机制不够活,校企合作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企业没有很好地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特别是民办院校数量少、办学规模小,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三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一些院校专业设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与全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吻合度不紧密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年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市与全国、全省一样,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难度加大,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必须把握并放大我市在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把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使职业教育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是针对就业要求和职业特点进行的专门知识学习和训练,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实用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的重要职责,它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共同组成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它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欧美国家之所以经济高度发达,很重要的一点是具有完备的、高度发达的职教体系。就美国而言,从初等、中等教育阶段开始,就非常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与实践有关的课程成绩,在入大学的考核中占很大比重。在德国,实行的是“双轨制”职业教育,每年约有60%青少年选择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学生一半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而且职教学历、文凭和岗位证书也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权威性。在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教育以普通教育为主导,以取得文凭学历为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既重视学历文凭又重视专业职业,既要选择学校又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而且对能否就业、选择什么职业越来越重视。今年6月份,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并且从中央和省里层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职教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最大的优势是人口优势,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对人力资源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技能型劳动者供不应求,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后劲的瓶颈。人力资源是决定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没有高技能人才就不可能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就没有发展后劲。从一定意义上说,抓职业教育就是抓产业优化升级,就是抓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进一步提升我市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的现实途径。就业是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事,也是我们长期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市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今年我们提出确保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8万人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的目标。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把我市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总之,职业教育关系全局、关系长远,各级各部门务必把职业教育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努力发挥好支撑发展、保障民生和促进和谐的“三大功能”。支撑发展就是以服务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为宗旨,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保障民生就是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发挥就业“指挥棒”的作用,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位置,为劳动者过上更好生活打下职业技能基础。促进和谐就是以促进公平公正为要求,发挥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重要作用,加强城乡、区域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努力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二、把握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职业教育。

今后一个时期,是职业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按照中央和省里要求,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办学模式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是深化改革。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思路,加快推进教学模式、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职业教育与市场相互融合。二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组织的研修培训,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课程设置、培训模式、教材体系和管理经验等,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职业院校和创新人才。三要切实抓好政策引导。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着力减少对学校具体事务的干预,把更多精力放在谋划发展大局和帮助解决问题上,让学校拥有更多自主权。重点扶持品牌学校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产业吻合度和社会认可度。

(二)着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市场,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目前我市缺少规模大、知名度高的民办学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支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一要大胆尝试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允许市场主体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要素参与办学,鼓励公办职业院校采取“公办民助”等形式,吸纳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共谋发展。二要认真落实国家、省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为契机,对那些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社会效益好、群众认可度高的民办职业学校,在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和支持,扶持发展一批民办职业学校。三要支持省内外知名职业教育机构到我市合作办学,为全市职教市场注入活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服务力。四要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院校的指导和管理,对那些唯利是图、发布虚假信息欺诈消费者的培训机构,一经查实,从严从重依法处罚,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引导民办学校依法办学、健康发展。

(三)着力推进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不能关起门来搞教育,只有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路子,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党的xx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育部正在酝酿改革措施,引导一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并在全国打造十所应用型示范性大学。4月25日,教育部在我市举办了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发布了《驻马店共识》,就是要以产教融合为主题,探索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11月14日,我市举办了首届校企合作洽谈会,100多家企业与各类职业院校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签订了54个校企合作项目。我们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五位一体合作机制,引企入校、办校进厂,把企业当作学校的课堂,把学校办成企业的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打造驻马店职业教育强市。

(四)着力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在“六路并进”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促进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对接,进一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要开展定点定向培训。紧紧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经济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为重点,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要加强配套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对没有和企业进行对接、开展合作,没有拿到企业订单的院校,一律不分配培训指标,不配发培训资金。二要改进培训方式和内容。在黑板上讲理论、在书本上搞维修的传统培训模式已经落后,要鼓励和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全面改进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训新模式。学校要主动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走出校门,到车间里培训,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培训,实现教学和实践一体化、实习和生产一体化。三要整合利用好培训资源。积极整合人社、教育、民政、农业、扶贫、残联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打捆打包,实现信息共享;要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培训,大力培养培训实用性、技术型人才;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套取培训资金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出一起,绝不手软。

(五)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布局,依托黄淮学院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和市职教园区建设,构建以黄淮学院为龙头、以职业技术学院为桥梁、以大中专职业学校为支撑、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要调整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我市20xx年开始实施职业学校布局调整计划,已将全市59所职业院校调整到现在的20所。今年6月,省政府提出要进一步加大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力度,力争到20xx年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由目前的900多所调整为500所左右,重点支持建设100所中高职品牌示范院校和200所特色院校。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对接”的原则,引导学校根据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培育品牌专业,做强特色专业,扶持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停办就业差的专业,构建起“布局合理、资源优化、专业对口、各具特色”的职教体系。二要加快推进市职教园区建设。为打造人力资源新优势,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了8.8平方公里的职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21亿元,建成后可容纳10所职业学校,成为拥有20万人口的教育新城,对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市高级技工学校、汝南师专已经入住,市农校、卫校、财校正在紧张施工。施工方和在建学校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倒排工期,交叉进行,加快推进学校项目、群众安置房、教师公寓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搞好服务,解决好园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要促进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县级职业教育是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培养规模还是培养能力上都占据“半壁江山”,正阳县和泌阳县职业学校均被认定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这与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刚才泌阳县作了典型发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我们要加快推进县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完善各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市县两级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以城带乡、以强扶弱,形成相互促进、同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四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的基本保证。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品牌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加快制定综合性实训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10个左右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学校要逐步扩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尽快补上实习实训不足的短板。五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教师引进、培养、聘用等方面狠下功夫,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企业、社会聘请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管理,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凝聚合力,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多措并举,以深入实施职业教育二期攻坚计划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拿出精干力量,抓实抓好职教工作。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认真履行好当家人、责任人的角色,及时研究解决职教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教育、发改、人社、国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通过运用政策手段,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二)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措施,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要严格落实省职业教育二期攻坚工程各项优惠政策,确保落实到位、收到实效。要健全完善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逐步提高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用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比例不得低于30%。对公办职业院校实行“以补促改”,对民办及企业办职业院校实行“以奖代补”,重点支持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教学质量高、就业率高的职业学校。要加大对贫困学生、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资助力度,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从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类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全部免除学费,有关部门和学校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助资金规范有效使用。

(三)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积极参与,离不开广大家庭和学生的普遍认同。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和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要继续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积极倡导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大力发展我市职业教育,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以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新时期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富民强市、加快崛起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