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村庄(优秀14篇)

小编: 碧墨

优秀作文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这些是一些获得优秀作文奖项的作品,通过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音乐教案

2、能够根据《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的旋律结合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来编创歌词并能把自己的创作与同学分享。(从环境方面写歌词)。

学会歌曲,编创歌词。

钢琴、投影机。

1、展示美丽风景图片。

2、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风光,置身于美景之中,同学们想不想高歌一曲?(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赞美美丽风光的意大利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1、简介歌曲:这是一首优秀的意大利民歌,全歌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曲调活泼,描绘了村庄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孩子们而家乡无比热爱之情。第二段旋律优美抒情,表达了意大利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2、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3、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跟琴学唱歌曲曲谱。

4、学生自己学唱歌词,自己体会并对歌曲作艺术处理。

5、学生自唱。展示自学成果。

1、刚才我们学会了赞颂意大利乡村的歌曲。其实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也是非常美丽而有特色的。下面我们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以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温州,按照美丽村庄的歌词的格式写成歌词,用我们刚才学唱的旋律唱出来。

2、学生分组讨论,编创歌词。

3、小组或者个人展示创遍成果。

4、师生点评。

可见人类不好的行为导致了环境的被破坏,甚至由于环境的被破坏威胁自身的生存,美好的环境是需要每个人去维护、去爱护的,希望我们美每位同学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不良习惯,爱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2、布置作业: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本课节的收获和感想。

妹妹,我们一起坚守我们的村庄诗歌

(一)。

河水汹涌了彼岸的风景。

缺齿的笑声。

宿梦不惊。

等着蝴蝶翩翩飞。

直到春天的鸟啼叫醒每一颗酒窝。

妹妹,也许春天会打湿你粉红色的胸脯。

可是,我们藏有病毒的身体。

早已激起水波的涟漪。

等不到瑟瑟秋风。

爱,恨。

就已经随波逐流了。

你陨落,我不看你。

(二)。

妹妹,我给你柳枝做的鱼钩。

去垂钓湿漉漉的鸟窝。

你要当心。

当阳光盛满秋水。

那些长有羽毛的落叶就会先飞起来。

妹妹,你要当心呀。

不要让柔弱的想象力和苍白的文字搅合在一起。

即便是我们还保留着三叶草般的自卑。

妹妹,我是多么希望。

那只鸟窝里还留着曾经的清纯。

(三)。

妹妹,你要知道白云如何托起忧郁的天空。

那些投向心波的蔚蓝。

如何在花朵的身体划出伤口。

妹妹,你不要学会思念和忧伤。

要不我就像一个失信的小人。

而世界总想对你欲盖弥彰。

(四)。

小河被水草收藏。

炊烟走不出故乡的模样。

那只菜青虫已经长好了翅膀。

妹妹,你的花房子。

还是缺少更多的雨水。

但是妹妹呀。

不要让魔鬼爱上你。

蛊惑着死亡和重生。

(五)。

再过一个季节。

菊花也会掩饰苍茫。

妹妹,把你的'手伸给我。

我给你未被尘世熏染的小酒窝。

你就带着它,盛满你稚嫩的声音。

有风拂过,妹妹。

你不要哭泣。

记住,你就是我的清纯。

顺着你黑夜的脚踝。

会摸到我干净的灵魂。

村庄我们的爱与疼痛随笔散文

三股泉是个贫而偏僻的小地方,可它的秋色却如其名般深蕴诗意。

车子一路行进驶离了城市的低沉鸽灰色调,沿着京藏公路集宁段,向东再驶大约几十公里,按路标指示,得岔路,向南转头,路径边寻一豁口处,拐入一条乡村土路,颠簸辗转,七拐八绕,在山坳间起落沉浮的继续再行上两个多时辰的路途,等得因路之坎坷致使你头晕脑乱眼冒金星时,一个大坡跌下去,再一个深洼爬起来,忽然就看见了它。实叫人不禁脱口,真真是幽境难觅啊!

乡路虽不平坦,不过一路倒也有略略惹眼之处。最多见的便是沿途的村落,一窝,一窝,稳稳地扎卧在一个一个的土山凹里。“窝”这个字,用在那几户或几十户聚居在山坳里的人家,是最为合适妥贴的了。有的村落随山势走向众居,貌似还繁盛些,有的则见低低矮矮的房舍都破旧残损着,深深陷在突兀的石头砌成的围墙里,落满风雨的旧迹光阴的尘痕,心下正疑是弃物时,却偶有炊烟从屋瓦间细细袅绕而升,才知是确有人在居住的,亦才有了些许暖暖的烟火尘意。还好的是,凡有一处人烟的地方,就必会有三五成丛七八成簇的小树林生长在房前屋后,远远望去,仿若植在土钵里的盆景,橙绿相杂,随风左右,挺好看,挺有诗意的。

记得当年初来此地,初见这里的光景时,心下略觉落后稍有伤心,担心自己是一步踏错入了“万丈深渊”。后来回来的次数多了,也见惯了,又觉如此远离繁华熙攘,远离因富庶而弥漫的乌烟瘴气,在此安静自若不争不扰的活着,倒也挺好的。其实,荒凉或者落后本具其美,因为是原生态,是真实的存在,而那经过人工费力堆砌的山水亭阁,纵是繁华热闹,亦不过是些假象罢了,我尽不能知此,真是我的不智慧。

秋天,人的视眼是辽阔的。放目四周,可见缓缓山势,山坡上到处可见成熟的庄稼。红杆子的荞麦,白穗子的莜麦,金褐色的胡麻,锈铁色的山药……细细长长的地垄,将这些庄稼分类成色彩斑斓的条形状,彩锦般铺陈在半山坡上,且随山势起伏兜转。眯眼触及,那色调搭配的极为合适极为熨帖,像出自艺术大师之手的佳作,让人既悦目又赏心。等得偶有风来,那野间麦浪便如柔指拨弦,忽而“弹奏”出三三五五个收割作物的男女农人,半背着腰身挥镰而动,影影绰绰间,倒使得这茫茫的贫瘠山野顿有了灵性与生机。而那田地里一伙儿一伙儿扎砌堆垛在一起的莜麦捆子,排成一个个整齐的队列,迎着苍劲的秋风,肃穆庄严,无哨而立,在向你行着期待检阅的注目礼。你且别恋着,让视线跳过它们,放开来了望,就会不觉惊讶,这山,焉能如此之远,这地,焉能这般之阔,这山地的尽头里,焉能有那样干净那样干净的一片天啊!空旷高远,粹蓝如洗,通透的无一丝云无一粒尘,薄薄的软软的,与远山相接,无嫌无隙,真好,真美!

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因你对她动了感情。真的。

三股泉也是一“窝”小村,也嵌在四面环山的小坳里。听闻是因村里有三股自然而成的泉眼,长年汩汩流淌着小水,故而得其美名。先几次去,曾怀着好奇之心寻索过这三眼泉,它们各据村落的东西。一泉位于村后,是从巨石沟壑里隐约的一条缝隙里流出,顺着山水冲刷的河槽,缓缓而下浅浅而流,悄悄静静,无声无息。一泉位于村西,村人曾以其为据点,围堰起过水库,后来工程失败,也就荒废了。倒有一泉位村中,小泉细水,涓涓而流,村人依势,围泉而居。此泉四周,人们用大石头围垒成小台,似井,清冽之水可见底。井沿矮矮的石壁,光滑沁亮,偶有湿湿的绿苔,闪烁着日光,丝丝缕缕。村民皆从此处取水而用,亦饮牛饮骡饮马,人畜共食和谐而居。夏日,那自井口缓缓溢出的泉水顺势流向下方,因地旱吮吸无法汇集奔流,只微微形成一分滩地,黑黑的,湿湿的,生长着一些茂盛树木和野草,树木浓叶成荫,野草亦间错开个三五七朵的小花,依此,必会引来蝶舞人憩。孩子们扑蝶,大人们说笑,倒真真自成了一派好景致,那恬淡幽静之觉,不逊陶公笔底的桃花源。冬里,井沿边缘细水流过之处,则会冻结着白洌洌厚实实的冰,坚硬如石,一径顺着水向淌出很远,很远。孩子们喜在那上面溜冰玩耍。若有人去挑水,踩上去很滑,不小心常会溜倒,人仰马翻,如此一来,不止有趣,倒更能彰显另外一些挑水人的本事了。然,才不过三五年间,此次再去,人们就地取泉水之材,汇聚再分流,尽也用上了自来水,那眼活泉似已废弃,触目所见,井石斑驳俱碎,井周杂草丛生畜屎满地。那泉水浸灌的小滩地里生长的一钵树木倒还在,正落着叶,树叶纷杂零乱的飘落在衰草间,给眼下的秋景平添了几分萧瑟。但那泉水依旧汩汩流淌着,悠悠静静,不息不止,于这干旱贫瘠之地,仍旧尽着其悬壶济世的重大恩责。

三股泉应名是个“村”,实则不过住着二三十户人家,少壮者少,老弱者多。青年人都到外面的世界里去谋日子去了,好的歹的,都不曾再回转了。而留下的人,则晨昏朝暮,凭天而活,天旱则日子旱,天涝则日子涝,一切都在不确定之中。又加之远离繁华城域,因而素日里就较为安宁平静,连猫狗之叫声都很稀缺。时下又逢秋忙,人们都下地收割去了,所以也就更显了这里秋的清寂。

三股泉的天凉的极快,不过十月天,夜里才飘了几滴雨,晨起便得狠命的加衣,需裹的厚厚的紧紧的才可。也或人在城里栖住久了,反倒成了温室之花也未可知。晨间空气倒好,略略带雾,潮潮的,湿湿的,水淋淋的,使人总想呼吸,再呼吸,胸开肺跃的舒畅,可还是觉的不够,于是再狠狠的吸上几口,贪婪之心方觉得些满足。清冽空气里,人的视线也伸的远,分明探见了天际冉起的通红旭日,她很低调,不发光,只懒懒的半倚在东梁的坡上,走走,停停,又走走,又停停,不像是城里的日头,急的像个尿紧的婆娘。她不一般,且才慢悠悠不慌不忙着,良久,才将浅浅的暖意缓缓的推到你的身旁。

走出院子。转到房后的.小坡上,静静地浏览四野,不用踮脚,亦可一目千里。更甚,可真真切切的看见风,从一个山坡奔向另外一个山坡,偶起小旋,调皮如顽童。而那远山无棱无角,如钟,如卵,如妇乳,个个皆披着明耀晨色,似是大梦初醒的样子,憨态可掬。近处有棵树,不甚高。树枝上停着两只灰雀,不嚷也不吵,只在枝间跳来跳去的玩耍,可爱至极。冷风吹动树叶,沙沙的响,湿漉漉黄橙橙的零落一地。倒惹人忆起一句不十分应景的诗句,“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山静鸟鸣,日静心清,相比那履迹纷踏的旅游圣地,景色如画游人如织的拥挤,这里倒更显得安宁许多,甚合己意。或者,我本就是那诗中的“客”,可如此的好景致摆着,我又怎么能眠的住呢?不过略煞风景的是,视线在越过近树,越过远山,越过几处故人之冢后,便窥见一条新修的柏油公路,从一座眉叶状的山上切肤而过,血痕未干的样子。施工的建筑群,锥子般刺入青天,与这里的原朴宁静极不相称,并不时冒着滚滚浓烟,“呼呼”“呼呼”,一丝不留的散尽在苍穹里。想象着那些所谓发达与文明,已然悄悄地势不可挡的渗透侵入到这偏僻之地了,来日里,恐怕如这般贫瘠的净土也要消失了。正想着,一只猫从破了洞的羊圈里钻出,蹑着小脚“喵”地一声从身边溜窜而过,之后,便听着院子里那八九只在埋头刨食的鸡轮番着叫了数声,鸡叫又惊觉了那三五头卧着反刍的牛。一时里喵喵!嘎嘎!哞哞!掺杂在了一起,好听的不得了。这个时候的早晨,方才有了些微的动静。一切生命,又开始登台放幕了。

白日,等得阳光稍有矍烁时,便顺着农人踩踏出的羊肠小道盘绕向上,去爬遍房前屋后的大小山头。从这一个山头攀越到另外一个山头,又攀上第三个山头。任脚下的小石头淘气的绊着你前扑后仰,东倒西歪;任一种叫做狼针的草籽热情的扎满一鞋,一袜,一裤角;任有些许寒意的风灌满你的发,你的颈,你的怀;任那满山满山苍劲的秋意熏的你眼醉,心醉,意醉。直至你爬到身乏,腿软,脚痛,精疲力竭时,眼前却还有一座更高的山头,在怔怔看你,用它的美丽诱惑着你。山外真是有山啊!一时间尽悟了。于是也就释然着放下了执着心,放弃了力所不能及的奔赴,择一平处而立,而憩,听山鸟啾叫,听野鹊欢歌,听四面八方,风来风往。相比那城市里的车轮钝重汽笛声鸣,纵不通音律的人,此刻也能忽而懂得了什么是天籁之声。而你,却忘记了方才追逐,攀爬,攻克一个又一个山顶时的疲累,一时间里又欢快如童,或扎一把野草拢成花束抱在怀中,或刨两个小土洞弯着腰窥山鼠,或扯几片漂亮的树叶子照太阳,或拾些千仓百孔的小石头揣在兜里,视其为稀世的宝贝;最后尽跑到那山与山的决裂处,沟壑底,近距离的抚摸探究其湛青色的内部质地与纹理,那些远看憨朴圆润的土山坡,内理实则楞砺分明坚硬如铁,使人悠然而生起苍凉雄劲之感。依此而见,世间之上,什么东西也不能单视其表象,也许那些越是沧桑厚重之物,越是有其平实不起眼的皮貌;是深流之水,越是如如不动。物是,人亦是。因这而起,顿时间,你自觉着这旷野里,眼目所观之景,手足所触之物,皆有了禅机皆有了妙义,有令人参不透悟不尽的好。于是,你择一草蔓作蒲团,盘膝,落座,双目微合,俨然一个修行者入了定,将一切置之度外,放空了一回自己。

复又起行,沿着沟壑攀到顶。才又走了一小段儿,不觉间,原本还见日头栖在山顶子上,眯着笑眼好奇的瞭望着你呢,不过三五步的距离里,便见它“扑通”跌落下山去了。归途上,行进间,山村便隐隐入夜了。

原来,尽在山间游耍了一整日,尽不自知?

三股泉的冬夜寒冷刺骨,呼气成冰,而秋夜相对却是清冷而静溢的。

吃罢了饭,喂饱了牲口,关上了门,乡村的夜才算真正的开始了。牛,羊,忙碌的人;野草,树木,待收的庄稼,一切生命的声响顿绝。月悬高处,空宇幽蓝,满目的辽远与苍阔。风冷嗖嗖的在院子里孤独乱转。不用开灯,白花花澄澈澈的月光无阻无挠的散遍天地,亦会悄悄爬满窗栏,偷窥你这个形似是陌生实则算归人梦境。没有施工地尖锐的打击声,也没有街路上钝重的车轮声,更没有楼上女人咯噔咯噔的高跟鞋声,世界安静极了。这样的夜晚,最适合与心爱的人偎拥在热炕厚被里同枕共话,掌心相扣,脚尖对碰,说说如棉的往事,话话似锦的未来,此乃最小民的日子,实在好的不得了。这样的夜晚,也最该,也或最易想起一些词,比如朝朝暮暮,比如岁月静好。

然而,这样的夜晚你却无眠,尽自顾暗暗伏枕,与这窗里窗外的冷月清辉倾心对谈,忆念起自己百转千折般般件件的来路。本该俯就命运,嫁与这檐下,本本分分的做一个山坳草舍里的耕妇,却不料那坚硬桀骜之心,楞是生生的挣脱了命道之绳,甩却掉贫衣与芒鞋,费着九牛之力,淌着如瀑之辛,终是挤身于富庶,喧嚣,繁华熙攘的大城,择隙隅,且偷生。而今再思量,尽不知此前道路,走的到底是深是浅,是对是错了。心下叹然,管它呢,就让一切的无道成为道,把一切的经遇算作缘好了。

万事如梦,迅疾的很。刚合上眼,眸在眶里还未温热,就又听鸡啼又见天明了。秋之又少一日。

妹妹,我们一起坚守我们的村庄诗歌

他们在星夜下奔走,在风雨中坚守,用行动兑现着曾许下的诺言。在我们看见或看不见的地方,都有这样一些人,默默为我们遮风挡雨。他们,很平凡,也很伟大。

今年是鼠年,本是一个吉祥平安年,可是,就在大家准备喜迎春节的时候,来了新冠病毒这个坏家伙,它祸害了许多无辜的人。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感动着我们。

春节期间,我们去外婆家,路上多出了重重关卡,每一个关卡旁都有一个志愿者,他们笔直地站在岗位上。来到外婆家小区门口时,爸爸减速了,原来前面停着几辆车。急性子的我戴好口罩下了车,准备步行进去。

“嘀……嘀……嘀……”司机急躁地按着喇叭。

只见志愿者叔叔把一只手伸出去,一脸严肃地说:“请出示你的身份证。”

司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身份证,递到志愿者叔叔面前。

志愿者叔叔凑近一看瞅了瞅,眉头一皱,说:“你是外地人,不许进去!”

司机不由张大嗓门吼道:“我在这租房子两三年了,凭什么我不能进去?”

志愿者叔叔心平气和地说:“我接到上级通知就是这样的,我只是执行者而已,希望你能理解。”

司机平息了一点怒火,说:“可是,我没有染上病毒啊?”

病毒潜伏期有14天,谁都不能保。

证。”

司机张了张嘴还想说,可他的家人拉拉他说:“算了,走吧。”司机这才开车掉头走了。

“小朋友,你是谁家的小孩?你爸爸妈妈呢?”这时志愿者叔叔扭头发现了我。

我指指爸爸的车:“我是从那辆车上下来的。”

“哦,赶紧回车上去吧,跟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接受检查。”

“嗯。”

那位志愿者叔叔同样让我们出示身份证,仔细核对完信息后,又给我们量了体温,全部正常,他才让我们通行。

吃过晚饭,外面淅淅沥沥下起了雨,我们准备回家了。寒风呼呼地吹,路旁的树枝都颤抖着身子,我坐在车里不禁打了个寒颤。路过小区关卡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白天那个志愿者叔叔还坚守在岗位上,帽檐上挂着晶莹的水珠,昏黄的灯光打在他的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让他看起来更加高大。此时的志愿者叔叔,在我眼里,就是一个英雄,我默默地在心中向他行了个队礼。

梁启超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国之领导者,在参战,为我们筑起精神的防线;国之脊梁,在参战,为我们筑起科学的防线;国之冲锋者,在参战,为我们筑起攻坚的防线;国之守卫者,在参战,为我们筑起身边的防线。平凡而又伟大的志愿者叔叔,您是我们身边最忠诚的守护者!

村庄,我们的爱与疼痛散文我们的村子作文

童年的记忆大都是与水连在一起的,说我从小是泡在水里长大的,这话一点也不过分。看着眼前的河流,我的耳畔仿佛又回荡起伙伴们在水中追逐打闹的声音,它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永远地横亘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走出我家后门就是那条绵延十几里的河床,横跨河床的是一座座拱形水泥桥,两岸是稠密的居民房,千篇一律的红砖黑瓦,一户挨着一户,庭前屋后种满了树木,春夏之季绿荫覆盖拥抱着村庄和河流,到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我们一个村子就驻扎在那条河岸上,世世代代,生生息息。

那条河流如今仍然在那儿流淌,但岁月已经给它增添了一些复杂的元素,河水失去了当年的清澈、宁静和热情,变得冷漠而污浊,河面结满了水草、树叶和各种不明漂浮物,留下的是满目沧桑和伤感的痕迹。

几十年来,村庄与河流不离不弃,像一对相互依偎耳鬓厮磨的情人。村庄善待爱惜河流,河流以它的一腔浓情滋养呵护着村庄,鱼儿、螃蟹、黄膳还有嫩绿的水草,源源不断地被捕捉打捞上来,改善和丰富了村民的物质生活。那是大人们的事情,似乎与孩子们无关,但孩子们的喜乐离不开那条河流的。午后,我们不约而同地搬出自家的澡盆下河去捡拾河蚌,回家捣碎了充作鸭饲料。透过清澈宁静的河水可以看见一条条河蚌移行留下的痕迹,顺着那些痕迹很轻易地就捉到了蚌壳墨黑或淡黄的河蚌。随着伙伴们的陆续加入,河里渐渐热闹起来,在水中玩起了捉迷藏。所谓的捉迷藏就是分成两个阵营,一队在水中逃跑,一队抓捕,待一个个抓到后,就转换了角色。有一个叫阿云的大个子,他的水性最好,无人能及。他很少被抓住,几乎每次游戏到最后都成了他的独自表演,其他的队员相继被捉,乖乖地回到了岸边等候发落,所有的人就积聚到一起来围堵阿云,但要使他束手就擒却没那么容易了。他的水性太好了,一个猛子扎下去,不知道他会在哪个方向多远的地方冒出来,他在水下潜游的速度奇快,情形紧急的时候,他完全是在水中奔跑,脚踩河底淤泥,泛起无数个清晰的水泡,我们只能徒劳地尾随那些漩涡和水泡,奋力追赶,而他总能突出重围成功逃脱,然后把被抓住的伙伴一个一个打手“救活”,让他们重返河中。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被捉住过。他一旦潜入水中,我们就特别紧张,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与我们浮游河面的还有各家的一群群鸭子,待天黑了,我们搬着澡盆吆喝着自家的鸭子回家去。

商品经济改变了村民生活习惯和格局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河流的命运。不知从几何时,我们对岸那个村子里率先出现了一群生意人,他们贩卖鹅胚、鸭胚和内脏,河边就成了他们清洗动物胚体和内脏的地方。我每天看见他们蹲伏在河边忙碌,一忙好半天。他们将动物身上剔除下来的`粪便丢弃在河水中,将洁净的鹅胚、鸭胚和内脏带回家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建起了楼房,村民纷纷群起而效仿,口袋一天天鼓起来,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村庄的面貌悄然发生着改变的时候,河流也在演化之中,渐渐地,河水开始有了不适的反应,先是水体变绿,接着是水中生物在急剧地减少,村民们有的开始在自家院子里挖掘深井,寻找新的水源。下河嘻水的孩子们找不到踪影了,早晨沿河两岸洗濯衣服的主妇们退避到井边去了。村民疏远了河流,河流便显得落寞而忧伤,它的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水体由绿变黑,藻类植物在黑色水体中疯长,洪水漫漶的季节,水体像一条条巨大的黑虫爬上岸来,匍匐在河堤边,让人避之不及。

枯瘦的河床几乎见了底,一派寂寞、苍茫。人们似乎忘记了它曾经的妩媚和辉煌,走在河堤上偶尔朝它瞥一眼,它好像是一个面目苍老、神情疲惫的老人。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来了,让农村重新焕发了青春生机。村庄还是那个村庄,如今,绿荫如盖,炊烟袅袅,鸡鸭成群,河流也还是那条河流,如今经过政府的规划和整饬,沿河两岸绿影婆娑,日渐焕发出了新的容颜,一派新农村的气象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妹妹,我们一起坚守我们的村庄诗歌

我来自农村,村庄里的一切成为我在都市的记忆。这种记忆,起初是对故乡回不去的怀想,尔后是对故乡的独自凝望。这种凝望不是一种单纯地怀想,却催促我不断地在村庄和城市之间来来回回。长久离开村庄后在来体察,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惆怅、隐隐的心痛,感到了故乡亲人们忍耐的忧伤,感到了大地上村庄的抽搐般的不语。回想起来,无论我在村庄或都市,我的幸与不幸,都凝结在村庄之上。村庄,成为我生命中一个重要思考逻辑。

关于一座村庄,现在究竟置于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之中,它在这样时代的背景中具有怎样的三维坐标?作为城市之源,现今的村庄与城市具有如何的共生关系?当我在凝望与沉思中,关于村庄的问题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在这块埋葬着祖先,埋葬着一个民族历史的土地上,村庄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却被我们身在城市的眼睛忽略了。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大多数人可以上溯到自己的爷爷或爷爷的父亲那一代的,大多数人也可以后溯到自己的孙子或曾孙那一代,那么再往上呢,再往下呢?再往上,可能已经突破了“我”的局限,进入到宏大的“我们”,这是我们借助大地和泥土可以体验的情感。而再往后,似乎已经超出了一个人的生物限定,但往后却是有价值的追问,正如一段没有未来的历史终结,最终会淹没在时间的尘埃之中。

现代科技正深刻揭示着人的生物存在。过去我一直以为,如果没有水、空气和阳光,人类就无法存在。而事实上,人类的存在,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隐秘支撑,这就是深藏在地球近两万公里之中的地核运动形成的磁场,这种磁场覆盖着我们,在和太阳的对弈中消融出一个宜居的时空,物化出五彩缤纷,使我们有了重力感,有了神秘的情感,有了想象的思想。

我一直觉得,所谓的我们,其实是太阳和地球共生关系的产物,是神秘力量的一种存在。我们的物候存在,不同的村庄成形,不同人的个性禀赋,不同的人构成的村庄部落,以及以这些不同村庄合并建构或抽离补充而成的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形成,最初都有着这种天地共生的自然选择,烙着大自然的历史和地质印记。因而所谓我们的村庄,小而言之是一个村落,大而言之是一座城市,宽泛一些就是一个国家,极致言之则是我们的地球。这是一个极为宏大的主题,可以囊括一切的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这是“我们”的无限性所面临的无限可能的建构,也是天地间唯一的母语。

但“我”的有限性却见一斑。正如我在卫星图上转动鼠标对村庄进行定位,“我”实际上是“我们”的大小转换,“我”的有限性构建“我们”的无限性。对于我而言,这个“我”很长时间寄寓于村庄之中,并充满了诗性和神秘。我相信,都市中的“我”可能充满物质和快感,这可能是“我们”的最大公约品性。而村庄中的诗性和神秘,或可才是“我”的魅力和味道所在。

村庄里流传的纸人推磨和撒土成兵,它已经预先为我们构筑了信任的心理基础,明知道不是真的,依然就觉得有趣好奇。但在城市,一切似乎为科技和理性经纬,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我们很难相信那种神秘的力量。现在,村庄大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为这种隔绝提供了打通的可能,从而使“我们”兼具有诗意和现代性。在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我感受到了村庄的虚空与疼痛,也看到了城市的喧嚣和驳杂。作为一种国家的阶段战略,城市化无疑对村庄进行了釜底抽薪般的剥离,我想起码将有两到三代,不得不要为这种转型的代价买单,这就正如一场场战争,只能用一个个战士的牺牲换取。

实际上,“我”有时候是没有独特意义的,因为“我”没有建立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对于坚持“我”的人而言,往往是被动地拖入了这场牺牲之中,对于他们而言,这也是命,命运之命。但对于将“我”置于建构与世界关系的人而言,“我”有时候就是“我们”,而且“我”只有和“我们”融为一体,才能在这个日益多元复杂的逻辑中标注存在,彰显“我”的意义。延续了将近的打工潮流,客观上促成了村庄这一物质成果的凋敝,却实现了加深不同层面与地域人群的交流与融合,把不同层面的“我”纳入到“我们”之中,以城市、国家、民族的姿态,寻找到了“我们”的最大公约数。

但是,最大公约数已经很是抽象。我所要书写的,也不是关于村庄的哲学化思考。五十年以后,如果我们还要触摸这个时代,这个时代里的个体,那就触摸我们吧,那就触摸我吧。然而毕竟,任何事件都是人催生的,任何人也都淹没在纷繁的事件之中。有时候,我对写人和写事的权重有些犹豫不决。

在历史的洪流中,一个个极为具体的问题总是在我的心中浮现:为什么我们的村庄里有住房有父母的年轻人,要毅然决然地抛妻别子去到城市去过一种无房无亲无地位甚至备受歧视的生活,而且明明知道结果还要这么去做?虽然,少数人通过奋斗可以在城市拥有住房和户口,可以实现家人团聚,但注定大多数人不能实现,这个大多数不能的人为什么原本在家乡可以生活得不错却一定要来到城市?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推动他们进城,有没有一种力量在诱惑他们进城?是市场经济的力量吗,那么农产品为什么就不能深度融合到市场经济?如果是市场经济,那么是谁在启动这种市场经济,为什么只在城市启动市场经济而不在农村启动这种经济?像这样的问题,很长时间困扰着我,我想也可能困扰着我们。

当我把村庄和城市放在一起扫描的时候,当城市和村庄在我的视野中提升为地理上的一个点的时候,我看到了历史在人身上的这种本能冲动。所谓的明知不可为,偏向虎山行,是因为怀有一种概率性的希望,这是一种人性普遍的向善向美的力量,正是这种希望,才有了不顾式的悲壮与英勇,面对外力的蛊惑时显得尤其脆弱。这种希望,也是因为相信“我”是“我们”或“我”可以成为“我们”的希望,其实是一种主动的积极构建与世界关系的肯定行为,可能时代一定程度携裹了他们,而在他们的内心更是滋生着经久不息的希望冲动,时代的悲剧性只好寄生在他们身上――正如战争的成果,他们牺牲了,战争胜利了,果子是别人的。但是,当我们由历史而来,将“我”穿缀在时间之上,将“我”纳入“我们”之后,这种牺牲却显现出特殊的意义。我们注定要有阳光空气和水,注定在大气层覆盖的磁场之下,也注定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为我们所追求,却不一定为我们所有。

实际上,相对文学,我只愿意相信它对人的力量的浸润和改变,而我经常更相信科技对事物的塑造和开拓。在我的写作进入穷途末路的时候,我就拿法拉第和肖霍洛夫去比,当然这种相比在个性是不适宜的,但在对人类的贡献方面,我想也可以找到较为合适的共性。现在是一个实现想象力的时代,脑中有多大的想象力,就注定生活有多大的乐趣。想象力消亡,不仅具体的人活着了无意思,这个世界也将停滞不前。在我生活的深圳,我时常和朋友们讲述的两大跨时代创新: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汽车将在马路上边奔跑边充电,如同找到了一个永动机,中东因石油引发的战争也将因此落下帷幕;而另一时代成果个人飞行包,将真正实现人类婴幼时期飞翔的梦想。当然,任何梦想都非人类的极限,但所有的梦想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未来的梦想一定不同于今天。但无论如何,这个梦想是人的梦想,是我们的梦想,科技以理化的方式实现,作为生物情感的“我”和“我们”,在追随情感和思想的路途中,想象和建构的也是另一个世界,或者更准确地说,文学一定是走在科技之前,梦想和情感的我们的,而实现梦想则是精密的理性的他们的。这种梦想和实现之间,永远差了那么悲剧性的一拍,一个个具体的“我”,则要承载并度过这悲剧性的时刻。

从人之起源开始,从两个人的村庄开始,演绎到一座村庄,一座城市,一个城市群落,是一部人类的嬗变与递进的历史。当我们回望村庄的时候,村庄作为一种心理背景、一种山河存在,其实和城市也有着某种割舍不下的精神辐射。村庄是城市之源,而不仅仅是村庄的扩展与拼盘。我们无法想象,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了村庄,只有一座座城市坐落在群山之中,没有片刻的静谧与空寂,那是多么令人怅然的一件事情。村庄之所以得到建构,是源于人的群体性,群居成为人性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而一旦这种群居在城市实现,我们却不认识自己的邻居,不认识自己的楼上楼下,从一个熟识的状态进入到社交中心,城市里的人交往多半是在第三方完成的,把自己的家,作为类作村庄的另一个隐秘。那个社会结构最小的单元,成为城市中我们的村庄。

我时常感念于村庄之种种。在这种悲剧性的`时刻,我要固执地再见传统。不是一曲挽歌,也不是无端地抵触。人的嬗变,某种程度其实是顺从大自然的运转,人的悲剧,有时候是爱的撕裂与展示。一切都是有具有对象性的。村庄的对象就是城市,男人的对象是女人,生命的对象是死亡。一切对象都在相互无限地靠近,在靠近中消解或重构。当村庄不生产粮食,村庄里的男人没有女人,我们必然要面对今天的现实世界。有时候,我并不觉得是政治力量在主导人类,一定还有比这种力量更为瑰丽的对象在主宰人事的世界。为了活着,我不得不面对城市,这个我与身挣扎沉浮的熔炉,城市里的希望与美好,这种希望与美好背后的集中与掠夺。我想,城市未必就是我们最后的归宿,大地才是,大海才是。当我将一个村庄从时代和大地上切割出来,这个村庄的时间线性就成为一种潜在背景,而让情感和理性在其间穿行,印证并回应着大地给予我的安宁。

这本写于我父亲去世之后。但我不仅仅是写给我的父亲,而是写我们的父亲,写给父辈祖辈们沉睡的大地。当我还在为父亲的去世肝胆俱疼的时候,我警醒着自己的“我”不要沉湎。我写到了我,春喜,花屋场,父亲,还有一些具体的人和村庄,这是真实的现世。我还虚构了巴王村、河卡、弟弟等人事,幻化了你们、我们,这是一个理想的世界。所以我并不把这本书看作散文或小说,而仅仅视为一个文学作品。当我行走在大地上,我时常在关注各地的村庄,关注村庄里的人们。但是现在,我忽然有了新的发现,山里的村庄和平原的村庄还是有所不同的,不仅是散居与聚居的形态,蕴含其中的经济力量也显出很大参差。平原的村庄已经早早地进入机械化作业,渐渐进入一种与现代与集约纠结的文明族谱,而山里的村庄依然在疼痛中保留着传统和古朴,他们作为中国将近一半的山河存在,集贫困与纯美于一身,身受城市撩拨而蹒蹒跚跚,直到现在,还有人守身如玉地决绝坚守,哪怕再也看不到一丝希冀。村庄里的人们对大地深情,不仅悲壮地终结了一代农民,已然成为一个历史的文化标本。

本书作为中国作协的重点扶持作品,在完成之际,又能得中国作协安排在鲁迅文学院进行改稿,于我是一个极好的机遇。这是一段如同我在花屋场养病种花的日子,平静而沉寂,淡然地读书写字,使我得以从纷繁中抽身而出,甚至可以关掉手机,得以重回到我们的村庄,轻轻触摸自己的心灵,静静反思自己。这本书实在写得有些太久,终于要以另一份合同的签署履行来完成对中国作协、广东省委宣传部和深圳市文联的承诺时,我不由在内心感谢他们曾经给予我催促的压力,没有这些单位,可能还要拖上一些时间才能和世人见面。希望通过这本书,建立起彼此心的沟通,从而让我们更热爱脚下这片大地。

村庄,我们的爱与疼痛散文我们的村子作文

我不敢回忆某些旧事,就如我不敢触摸那晚的月光。人总是在贫穷时渴望富有,白发苍苍时渴望青春年少。而我,在离开乡村的这些年里,总想着回归我的故乡。每一个游子的心脏,都居住着一个乡村,可时光老去,记忆中的乡村再也不是最初的模样。

一、老屋随想。

我是在不经意间走到老屋面前的。我所说的老屋不是父母后来新建的我居住了十多年的房子,而是祖母在世时与她度过几年光景的老房子。

那是五叔因病去世我去奔丧时,夜晚,我从灵堂里溜了出来,穿着厚厚的棉袄,行至老屋的面前,庭院黝黑的大木门紧闭,生锈的圆铁环在料峭的春风中叮当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光阴的殇。这里曾经居住过的人们,有的生离,有的死别。彼时五叔盖了新房后已经从里面搬了出来,借给村里一个外姓的光棍居住。我甚至想象着祖母年轻时收藏的那对清朝末年太爷遗留下来的青花瓷花瓶,如今是不是已被人贱卖了。

胡思乱想间,往昔清晰的一幕幕涌入脑海。

父亲和母亲居住在朝东的一间瓦房子里,那时母亲还年轻,用一个花手帕扎成一束的马尾,干净利落。屋里炕上花布床单,被母亲铺就得平整而无皱褶,我因为肚子疼痛而哭闹不止,父亲不在家,母亲焦急地冲了一杯蜂蜜水,哄着让我喝一口,我因为难受而打翻了母亲手中的杯子,母亲急忙把我从炕沿上抱起来,往炕里头推了推,弯着腰去捡杯子了。依稀记得装蜂蜜水的杯子,是那种带柄的白洋瓷杯子,上面有一朵手绘的牡丹,异常艳丽。

我后来问母亲,人们为什么在叫某一样东西时在前面加一个“洋”,比如洋火、洋瓷碗、洋瓷盘子……母亲告诉我那是因为洋人制造的,说着母亲那天扬了扬胳膊,指着她身上的衬衫,骄傲地说:这可是结婚以后你爸给我买的第一件的确良的衣服呢。我记得母亲当时的语调和神情,因为一件的确良的衣衫而幸福。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多么容易满足的心灵,而今,人们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女子的虚荣心也加剧了。

去年,母亲和我在闲聊时说起,村里谁家的姑娘开价太砝码(方言,意思是厉害)――彩礼十万,要盖有新房,要有车,没有媒人敢上门提亲,如今三十多岁了,成了农村里标准的剩女,低不成高不就,再找一个好的婆家,恐怕是难了。

老房子的主材料是由木料和土坯制造而成的,一套简陋的农家四合院,朝西的靠近路面的一幢房子是二层木楼,祖母会在天气晴好的午后带着我上了木楼,坐在纺车旁纺线,一边纺线一边逗我聊天。往往,我搬来小凳子踩在上面,朝阁楼的一个小四方形窗口向外望去。祖母说她的祖母告诉她,女孩子长大了就要裹足,不让出门,只能在阁楼上做针线活。说着又把她的小脚从圆口黑布鞋里取出来,让我瞧。我是见过那小脚的――脚心弯曲着,五个脚趾并拢,朝脚心弯去。祖母还对我说:你要是不听话,就趁早裹了足整天坐在阁楼学针线去。听到她的话,我总是一股脑儿跳下小木凳子,飞快地朝楼下跑去,木制楼梯上激起的灰尘在空中四散。

那真是记忆里的金色童年,祖母的宠爱,母亲的关怀,就连姑妈每次来看望祖母的时候带来的可口食物,祖母都如数留存于我,我真是享尽了温暖无数。

偌大的院落,白日里,年幼的叔叔姑姑上了学堂,我随着祖母上了这块田地,入了那个菜园,不时摘来新鲜的时令果蔬,在清澈的小河里洗了就地开吃,尤其那刚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水萝卜,冲了泥土,掐了萝卜缨子,剥了皮,往嘴里喂,咬一口,水滋滋甜丝丝的,甚至还带着泥土的芬芳,好不可口。

一到黄昏时分,下学回了家的叔叔又会带着我去山间田野,折来能食用的青叶径,剥了皮,一口一口地吃。我有个非常疼爱我的表哥,每次做完农活回来的路上,总是不忘给我折一大把能食用的青草径,有一种叫做“酸啾啾”的东西,放入嘴里慢慢咀嚼,酸得人牙齿发软,酸得人呲牙咧嘴的,分几根给邻家小妹,细细地剥了皮,放入嘴里。黄昏的风中,能传来我们因为酸而喊叫的声音,那声音,传入云端。

月光白,白雪映,老屋因为年久失修而房梁的椽子黝黑,墙壁的顶端裂缝,堂妹说夏天的时候还能在墙缝里看到苔藓,一层叠着一层的,像一朵美丽的绿色花儿。可我细细思量,那绿色的花儿在我大胆的想象和描绘下却怎么也美丽不起来。

就我,因为短暂的停留而陷入无尽的回忆――祖母的慈爱,年轻母亲的温柔,不管岁月如何老去,总在我年轻的记忆里如珍珠般熠熠生辉。

二、养蜂的人。

八个姑妈里,最疼爱我的属于小姑妈了,也是由于表姐与我年龄相仿的缘故,每隔一段时日,总要去姑妈家住几天,这个惯例在祖母去世多年后依旧延续着。后来上了学,去姑妈家居住的日子就调整到寒假和暑假了。

冬月里落了雪,表姐会带着我去踩雪,回来时,脸蛋冻得红扑扑的,姑妈会在炉子里使劲添些煤,打开鼓风机,让火势更加旺一些。我和表姐脱下手套,双手搭在火炉子上方,暖手。如果姑妈哪天来了兴致,这时候,她已经把土豆放在炉仓里烤熟了,我和表姐会拿了木头小板凳,围着火炉坐下来,把取出炉仓的烤土豆剥了皮咬着吃,初拿到手的烤土豆会把手烫得直在半空中甩来甩去,甚至还会把抓到手里的土豆因为烫而扔到地上,几次三番后,才艰难地剥了烤土豆的皮,小心翼翼地用牙尖咬着吃起来。

外面白雪纷飞,屋内炉火烧得正旺,烤土豆的香味氤氲着,多么幸福的时刻啊。

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夏季,青草碧连天,各色的花儿竞相开放。姑妈家门前有一个土坡子,走下土坡子,越过公路,公路的另一旁是偌大的青草地,草地上稀稀拉拉地长着笔直的白杨树,碗口那么粗,在夏日的风里摇曳着身姿,树叶儿在烈日炎炎下油光发亮。

养蜂的人来的时候,便给宁静的村庄添上一抹亮丽的风景。每隔一两个村庄,总有一拨一拨的养蜂人。他们会选一块比较平整的草地,搭起人字形的军用大帐篷,里面摆满了可折叠的床、椅子和凳子,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一次,我和表姐游荡在养蜂的人的帐篷外的时候,透过帐篷上的透明塑料布,看到里面坐在折叠床边的女人正在安详地奶孩子,男人则在草地上挪动木箱子的位置。无疑,那一个一个的木箱子,里面装满了蜜蜂。白天,木箱子预留的那个缝隙是开着的,但到了晚上,木箱子的那个缝隙会合上。我想,蜜蜂辛苦采了一天的蜜,就像人劳动了一天一样精疲力尽,夜晚里休养得筋骨舒展以后,第二天又投入到紧张的采蜜当中了。

我不知道养蜂的人是怎么把那些白天出了门的蜜蜂在夜晚里唤回家的,我确定他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语言,能让蜜蜂听懂的语言,白天派他们出去,晚上再把它们叫回来。

养蜂的男人钉一个木桩的时候我正和表姐在不远处的溪流里洗脚,每个夏天我们都会在那里洗脚。脱掉鞋子,放在身后不远的地方,我们会在溪流边找一块平坦的石头面坐下来,如果石头上面有泥土,我们会先用水把石头洗干净,赤脚站在溪水中,不一会,石头上的水印被蒸发和风干后,我们便稳稳当当地坐在上面,双脚放入清凉的水中,踩那些被水流打得浑圆的石头。有时,会有水中的鱼儿游来,去咬我们的脚,痒酥酥的,躲开,又故意伸出去让鱼儿咬,脚在水中扑腾着,不时溅起无数水花,有时会弄湿了衣裤,我和表姐怕回家被姑妈骂,只能等着衣裤干了再回家。

手里提着鞋子,找到一块草地上坐下来,等待衣裤被风干。那天在我们刚刚坐稳当的时候,听得有人喊我们――姑娘――来,来这边耍。

是养蜂的女人,她正在往绳子上晾晒床单,白蓝格子的床单,漂亮极了。原来男人已经将两个木桩钉好了,两个木桩的上头拴了一条长长的绳子,离地面大约两米,女人往绳子上面搭床单的时候踮着脚,用力一甩,床单的一边便搭在了绳子上,女人把拧成一股的床单往开拉的时候,我看到她的肩膀忽高忽低的。我想那时,她年幼的孩子已经午睡了。男人正在不远处摘菜,他是为晚饭做着准备呢。

我们走到女人近处的时候,她已经转身从屋子里取来几块饼干递给我们。那时的乡下,零嘴吃食不多,有时货郎来的时候,我们会用姑妈梳头攒的乱头发换一些,大多是酸梅粉和果丹皮之类的,没有饼干那么大气。我没敢伸手,表姐也是在一旁看。女人微笑着说:拿着,很好吃呢。

我们拿到饼干后并不舍得吃,而是放在上衣口袋里,表姐说先舔一舔,第二天再吃。我听话地舔了舔,放在上衣口袋里,可是,等想起来口袋里还装有饼干的时候,饼干已经被压成了碎沫沫儿。于是,表姐来掏口袋,我双手掬着,把所有从口袋里倒出的饼干沫沫儿捧在手心里,和表姐你一口我一口地吃完。

记忆里的味道,是那样香甜。

三、远逝的`同窗情。

记得小时候,父亲把他的一个多年来往的同窗叫“交识”,由于来往勤,家里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嫂都知道父亲有这么一个朋友,甚至连部分村里的人都知道。

他名字叫顺全,这个名字很好,家长取这个名字的时候,或许想着这个儿子什么都顺,什么都全乎呢。庄稼人过日子,东西全乎了不受罪,要啥有啥,我想大概是这个意思。

他比父亲大好几岁,家住在离镇子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每年正月里过大年,父亲总是带了母亲和我们姐妹去他家拜年,拿上冬季备好的干菜、粉条和腊肉,富裕的时候会直接在自行车后座上携带一条猪腿。那个村子里的人也认得父亲,甚至认得我,因为我在镇子上读书的时候,偶尔会去他家里吃饭。我想,这就和我们村里的人知道父亲有这么一个交识一样,他们村里的人也是知道我们的。

我叫他“巴巴”(方言,伯父的意思),两岁过生日的时候,顺全巴巴从街道上给我买了一件橘黄色的小西装。那时,身上穿的衣服大多是母亲用大人穿过的衣服给我改制的,偶尔穿一件特意买来的衣服,别提有多神气了。那件衣服买的有点大,三岁的时候穿上它还要把袖口挽两圈,可村里的人见我,问询是谁买的这么漂亮的衣服时,我总骄傲地说是“顺全巴巴”。

记得祖母去世,“阴阳先生”选好埋葬的日子。前一天,整个家族里的人要大办丧事,村子里的男人要来烧纸,女人在锅头上帮忙。顺全巴巴第一天来帮着招呼来奔丧的人,他来的时候手里捧着一个花圈,他是唯一一个买了花圈来奔丧的人。父亲觉得给他给足了面子,事后特意杀了一只公鸡带到他家,说是孝顺他家年长的老太太的。

老太太眼睛好,八十岁了见到我还能叫出我的名儿,一见我就立马能喊出父亲的名字。记得一次,她看到我,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从台阶上走下来,条理清晰地说:你爸和你巴巴认识足足有十五年了。

那年我十岁。

同样,过年的时候,巴巴也会领着他的孩子们来我家,我们一起看马戏,要是遇到正月十五,我们还能看上村里的社火和秧歌。走在人群中,我轻车熟路,窜得飞快,总在喊:大姐二姐快点,秧歌都开始了。

把顺全巴巴家的两个女儿叫大姐二姐是父亲安排的,我向来听父亲的话,父亲说啥就啥,不敢反抗。就连我们姐妹起名字时,都是和巴巴家的女儿随着的,我们的名字里都有相同的一个字。

说起顺全巴巴与父亲,多年如一日,真比亲兄弟还亲呢。不知顺全巴巴因为家境还是什么,大姐二姐读完小学都辍学了。大姐丽红结婚的时候,母亲从街上买了上好的被面、花瓶和洋瓷盆子,从娘家吃完酒席又作为喜客把大姐送到婆家,后来才回到自己家。

二姐结婚那时,适逢我寒假,父亲、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妹妹都去了,送上贺喜的礼品,又如送大姐那样当了喜客将二姐送至婆家。可见,顺全巴巴一家始终把父亲当成至亲的人的,比他的哥哥弟弟还亲,无论办什么大事,父亲都是他的座上客。

后来父母迁居城市,我们的来往便少了,直至我结婚。在父亲的生命里,也是把顺全巴巴当做重要的人的。我结婚的时候,由于离婆家距离远,邀请了五叔一家和顺全巴巴来代表娘家参加我的婚礼。许是顺全巴巴思想传统的缘故,非要逼着婆家人以我们娘家的礼数为主,或许是父亲的意思,只是不敢言传罢了。他的再三刁难其实是为了父亲的抱怨而找个出口。就在他的指责过多而致使我以及我的婆家不那么开心时,我才知道他对于父亲是多么维护和迁就,而一切,竟然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了。

顺全巴巴和父亲玩笑地说起把我的妹妹丽芸嫁给他的儿子的事情,当时父亲爽快地说:只要你不嫌弃,我没有意见。

可是,日渐长大的他们,不管在年幼时玩得如何开怀,长大以后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当我和弟弟妹妹定居城市以后,与父亲的这个交识来往得更加少了。

去年,我回娘家,父亲说起他醉酒时候给顺全巴巴发消息断绝关系的事,我一阵失笑,可笑他孩子气。

问其原因,父亲说起三年前顺全巴巴的儿子结婚,给女方付彩礼时缺两万块,当顺全巴巴开口向父亲借钱时,父亲问我的意见。我说钱是你和妈攒的,你问妈的意见便可。

母亲为人谨慎,不轻易给别人借钱。因为母亲说当她含辛茹苦地供我们姐弟仨上学时,没有人愿意出手相助,母亲经常说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可那次,母亲与往常的观点大相径庭,生生把那两万块钱给借了。因为母亲说人要记恩情。当初与祖母分家,穷得家徒四壁,盖房子时是顺全巴巴叫来的弟兄帮忙打地基,制作结实的土坯子。那么热的天,母亲说她看到汗水把一群男人胸前的背心弄得跟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父亲说整整三年,顺全巴巴给他连一个电话也没打过,父亲说哪怕你还不起,你吱一声,这么多年的交情,难道我把你杀了不成。就这样,父亲和他多年的交识失去了联络,父亲说,他借出去的那两万块不再要了。

我侥幸地想,或许顺全巴巴是日子真过得紧巴呢,但愿是吧。

四、逐渐消失的村庄。

年幼的时候,就有一个理想,梦想着有一天能走出大山,不再与泥巴为伴。可是,当自己定居城市多年后,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想念家乡。于是,又梦想着,有朝一日,携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在自己出生的地方,购置一所属于自己的住所,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上自己想象中的生活,邻里和睦,村人友善,鸡鸭起舞,山清水秀。

可是,再也回不去了。

旧年里,我携爱女回乡,那是农忙时节,日头白花花地照着,整个村庄就像死了一样,毫无声息。

村头一个白发老太太靠着墙晒阳婆,看到有人进村子,便警惕地喊四五岁孙女的小名儿。或许,她把我当成陌生人了。是的,一个人多年不在村庄居住了,就慢慢地变成村庄的陌生人了。也或许,她害怕孙女有意外发生,因为,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后,整个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幼孩,不时,便有一些人贩子乘虚而入,由此,村子里就发生过多起孩子丢失的事件。

我走近老太太一看,原来是多年前的邻居――张婆婆。记得在我很小时,她还是个年轻力壮的中年妇女,背着麦子从山间的土路上走过时,麦穗和麦穗碰撞发出“刷刷”的声音。如今,她的眼神已经没有当初那么澄澈了。认一个人,都要靠近看好久,当我说出父亲的名字时,她才知道是我,并讲起我小时候的趣味事,一件一件地如数家珍。原来,我在村人的眼里是这么一个好孩子,我不禁有些傲然。

让女儿给张婆婆打过招呼,朝家的方向走去。一家一家的房子都由原来的土坯房变成了齐刷刷的二层小楼,烧火做饭的家什已经由大灶膛变成了电磁炉和液化气。我想,再也很难看到黄昏时分的炊烟了,就连那归家的牛哞声听见也是极为稀奇的了,记忆中最原始的东西正在一点一点地消退。

走到家后,邻居邹姨正在烧炕。自从父母搬离农村,我家的旧房子便借给与儿媳妇不和的邹姨居住。邹姨看到我,走过来拉我手的同时,说话声已经开始哽咽了,那么多年没见,这个看着我长大又离去的女人泪如决了堤,瞬间从眼眶奔涌而出。

这不禁让我想起五婶来,五婶在我的父母为了生个儿子逃离村子在外乡的姨奶奶家居住时,她不仅给了我母亲般的温暖,还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生病的祖母,让我的祖母幸福地走完了她最后的人生。她是村子里少有的贤良的儿媳妇。为此,我一直对我的五婶怀着深深的感激和敬佩,还有感恩。

与邹姨寒暄片刻,看了一眼我幼年时居住过的旧房子,正准备去五婶家吃饭的时候,我看到放农具的那个屋子里一把铁锨上绑着一条白底红点的花布,那是我八岁时穿过的一件衬衫,穿破后被母亲剪了条系在铁锨上,我清晰地记得母亲说怕别人借了还回来的不再是这把,是为了做个记号。虽然,那红色在风吹日晒中淡了颜色,可穿那件衬衫时候的光景异常清晰。

那是夏天,我家地里的豌豆已经漫过了我的腰,地的边上是一条河,河不宽,站在河里水能淹过我的小腿。那时家里没有澡堂,我会选一个村人都在午休的时刻,xx了衣服,趴在河水里,找一个光滑的大石头把头搭在上面,美美地洗个澡。遇到有人经过的时候,我会迅疾地从水的边缘揪一颗荷叶样的大叶水草,遮住隐秘的地方,等别人离开的时候,又继续水里一个人的嬉戏了。

谁知道呢?

这样想着的时候,我拉着女儿的手,已经走进了五婶的家,敞亮客厅里的茶几上已经摆好了各样水果,恍惚间,我忘记了自己是在哪里。

问其原因,父亲说起三年前顺全巴巴的儿子结婚,给女方付彩礼时缺两万块,当顺全巴巴开口向父亲借钱时,父亲问我的意见。我说钱是你和妈攒的,你问妈的意见便可。

母亲为人谨慎,不轻易给别人借钱。因为母亲说当她含辛茹苦地供我们姐弟仨上学时,没有人愿意出手相助,母亲经常说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可那次,母亲与往常的观点大相径庭,生生把那两万块钱给借了。因为母亲说人要记恩情。当初与祖母分家,穷得家徒四壁,盖房子时是顺全巴巴叫来的弟兄帮忙打地基,制作结实的土坯子。那么热的天,母亲说她看到汗水把一群男人胸前的背心弄得跟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父亲说整整三年,顺全巴巴给他连一个电话也没打过,父亲说哪怕你还不起,你吱一声,这么多年的交情,难道我把你杀了不成。就这样,父亲和他多年的交识失去了联络,父亲说,他借出去的那两万块不再要了。

我侥幸地想,或许顺全巴巴是日子真过得紧巴呢,但愿是吧。

我们的村庄作文

它,曾是一个安静的、平凡的、似乎被时间遗忘了的小小村庄。我在这个小村庄里出生,长大。我以为是它看着我长大,却不曾想我也见证了它的成长。

记忆中的它,是一个紫色的天堂。那是因为每到春天,村子里就会开满紫色的花。那花长在树上,小时候我很好奇,我一直以为树上只会结果子,而这种树竟长满了有我的小手那样大的花,所以我觉得它很神奇,就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奇迹树。

我喜欢站在老家的平房上,静静地看着隔壁爷爷家院的那颗奇迹树,全村里属这棵树最大。它的树干五个人拉手都围不过来,它的树冠也生得巨大,半圆形,荫庇着隔壁爷爷家的院子。我觉得它是有灵性的,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每当我遇到难题,我就会爬到平房上去看看它,它真的有魔力,每次我都会从它那里得到力量,萌生希望,它教会了我平静,让我变得坚强。

村里的路是土路,有人骑自行车过去都会扬起阵阵尘土,这让我很是不喜欢。记得下雨天,我们只能步行去学校,穿着雨衣,脚踩胶鞋,怀中紧紧抱着书包,顶着大风慢慢朝学校行进。我讨厌那种感觉,虽然身上包得严严实实,但总觉得衣服特别潮湿,到了学校脚也是寒的,就这样我们要在学校熬一个下午或上午,那是我对小学最深的记忆。那时的我们,讨厌下雨天,讨厌穿胶鞋上学的日子,甚至讨厌那条泥泞的小路。

我最喜欢的是那条河。那真的是一条小河,可孩子们偏偏喜欢叫它大河。孩子们常常秘密地相约去河边玩,当然这件事千万不能让大人们知道。大人们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在他们眼里小孩子是那种会自己跳进河里就再也上不了岸的.傻瓜。其实我们知道轻重,也知道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所以我们只是在大河边的那棵歪脖子树上玩耍。那棵树上挂着一个秋千。我们轮流着玩,我们喜欢秋千扬起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好刺激。我快要被甩出去了,但秋千忽的一停,我便又荡了回去。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听着河水的潺潺流动声,荡荡秋千,打打水漂,我们能玩一上午。

渐渐地,村子里变了样子,隔壁爷爷家的那棵奇迹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砍掉了,我的紫色天堂消失了踪影。大河也被填充了大半,歪脖子树虽幸存了下来,但再也看不见孩子们玩秋千的身影。这令我有些失落,觉得心里少了些什么东西,可能是年少的美好记忆吧。

但村子里的变化也是不少的。泥泞小路被修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村里也搞起了绿化,路边种上了小树苗,春天开满了鲜花。人们做起了生意,街道旁一家家服装店、甜品店开门迎客,每家每户盖起了新楼房,人们追求时尚,楼的造型也是不少。过春节时,街里会挂起一排排灯笼,各家门前也挂上了花灯。妇女们聚在一起跳广场舞,大爷们坐着聊天,情侣幸福地散着步,孩子们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我们的村庄作文

今天,我来到了我的姥娘家,你瞧,绿水青山,一片葱茏,很少见到一些人,在悠闲的谈笑风生,他们都在那里锄地,忙忙碌碌。杜鹃鸟的蹄叫是那么清脆、响亮,一些麻雀也在叫着,组成了一个空中大合唱。

到了田里,青蛙“呱呱”地叫着,蛐蛐也在唱歌。风中,花儿和小树都在摇摆着,就像是在给青蛙、蛐蛐们加油,小河流水哗啦啦的声音,常年不断,终年潺潺的环绕着村庄,河水的两边长着一些小草,随风飘动连绵不断,就像一片小草原。你站在小河边,静听小河“女士”柔美的歌唱,是多么的'美妙,仰天一望,天蔚蓝蔚蓝的,就像一块蓝色的宝石,多么令人神往!

每次我来到这里,都会沉浸在这美丽的风景中,直到爸爸叫我返回了,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我们的村庄作文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是宋代诗人翁卷描写的初夏情景。用来描写我的家乡也非常合适。

我的家乡在茂名市的一个小村庄,我喜爱它的原因在于那碧绿的`禾苗,一眼望去好似一片绿的海洋,让你感到一股清凉与柔和,天好像一下子就凉了下来。走在田间小道上你会看见很多的小鱼儿在畅游,乡下人家把鱼养在稻田里,这可以让鱼儿更加鲜美可口。

我喜爱我们的村庄还在于那在小路上行走散步的小动物们。大公鸡在路上大踏步来来回回地走,昂首挺胸,好像卫兵,那么威武。还有那些可爱的小鸡,它们的毛黄绒绒的、细细的,嘴巴尖尖的,围在母鸡妈妈身边,它们长大了就会变成威武的大鸡。还有母猪妈妈,它的肚子鼓鼓的,都快拖到地上了,那是它的肚子里有很多的小生命。村里还有很多我喜欢的小动物,就不一一说给你听了。你可以到我们村子里来看看。

我们的村庄作文

植树节作文植树节作文今天,我和妹妹还有两个小伙伴来到里植树。我们先把小树苗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大伙就你一锹我一锹地忙开了。妹妹扶着小树苗,我把土踩实,又培些土,再用脚把土踩一遍又一遍。这时,我那两个小伙伴抬着一桶水回来,她们把水均匀地浇在树下。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干得很起劲,不时传来阵阵的笑声。我们都累得满头大汗,但我还是不愿意休息一下。不管再苦再累,都要下去。我用尺左比右看,使这棵树苗成一直线。这时我听见妹妹再喊:太好啦!太好啦!小树苗能在土里生根啦!我问妹妹:是真的吗?妹妹说:对!那两个小伙伴看见后,像凯旋的植树节的前几天,我一直都非常期待植树节的到来。周六这天,我起了个大早,急匆匆地刷牙洗脸,随便吃了几口面条,就与爸爸坐上了去植物园的大巴车。在大巴车上,我与同学高兴地唱起了歌,做起了游戏,不知不觉,大巴车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济南章丘植物园。

哇——,植物园非常壮观。门前的广场上,有很多前来植树的`人,与我们一样,说着笑着,看起来也非常享受植树节的活动。我迫不及待地想种上一颗小树苗,让他与我一样,快乐健康地成长。

进入植物园后,走了一会儿,就到了我们植树的地方,有一个的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20”火柴天堂‘慈善爱心树林植树活动“。我们用相机,在这里留下了永久的纪念。一会儿,叔叔阿姨拿来来铁锨,抬来了树苗,我们就一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我与陈俊彤合种一课,等我爸爸与阿姨挖好了树坑,我们种上小树,我与陈俊彤不停地向树坑里填土,一会儿就填满了。爸爸用力地踩结实,陈俊彤的妈妈提来了浇树的水,我与陈俊彤一起浇上水,小树就算种好了。看着小树笔直地站在我们的面前,就好像我们的小伙伴一样,快乐地跟我们打招呼。

我们的村庄作文

暑假里我决心把游泳学会,第一次爸爸带我到村子边的池塘里去游泳。

去池塘的路上,我看到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路两旁有许多树木,知了在树头上鸣叫着,小草郁郁葱葱,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垃圾房,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灵灵,爸爸小时候这里都是很窄的泥路,根本不能开车,路边还总是杂乱不堪,碰到下雨天就更麻烦。很快我们不到了池塘,只见那池塘呈正方形,周围都是用很大的石头砌成的'。边上都浇了水泥地,还有几块长长的水泥板在水池的四个角上,我想那肯定是供村民洗衣服用的。池里的水清澈见底,我蹲下一看还发现了许多成群的小鱼和小虾呢!

爸爸告诉我,那水下面还有四五级台阶,供初学游泳的人使用,我当时就想:在这里学游泳也不比游泳馆差嘛!池塘旁边还建有一个很大的公园,那中间有一个美丽的凉亭,有几个老爷爷坐在那里拍着扇子乘凉,公园里到处有绿茵茵的草地,一个个花坛里的花都争奇斗艳,蜜蜂也忙着在采花粉,花坛四周的地面上还铺有很多鹅卵石,供老年人赤脚走路。公园里还安装了许多运动器械,有手拉的、脚踏的、还有转圈的……小朋友们还可以在那里快乐地荡秋千,大人们休闲的时候也可以来这里锻练一下身体。我们村还建有一个灯光球场,到了晚上很多灯全开起来,就像白天一样,地面是用橡胶铺成的,篮球爱好者可以尽情的在那里打篮球。听爸爸说,这样的生态环境都是改革开放后的变化呀!

现在国家还正在号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呢!我相信我们的村庄会越来越美好。

我们的村庄作文

每逢中小学生大考期间,我们村子里的戏堂就开始唱戏了。经不住诱惑的小孩子们哪还顾得上学习,听到锣鼓一响,就飞一般地冲进这欢乐的胜地。

来到这怀旧又温暖的戏堂门口,宛如与亲人相会。虽然里面的建筑样子普通,但也容得下全村人的聚集。戏堂的中央是一个舞台,唱戏的人就在上面有声有色地表演。戏台的顶上是一个画着武松打虎、女娲补天等民间和神话故事的屋顶,四周建满了一栋栋两边无墙的观众台。如此一来,还真像古代电视里的戏院,别有一番古韵味。这里的建筑充满了悠久的历史,乡亲们都在此欢聚一堂。虽然已经装修过,但依旧有着被岁月浸润过的痕迹。

白天,孩子们都去上学了,戏堂里只有老人和妇女们在交谈。他们带上凳椅,总想挤在前排的位置,看得清台上演员的容貌和动作,听得清演员们唱的戏文。台上的戏人在那儿翩翩起舞,挥舞着道具长剑。他们饰演的不是故事里的角色,而是悠久的历史。此时此刻,之前一直在喋喋不休的老人们也看得出神,忘乎了那些家长里短的“小事”,陶醉其中。小小的戏堂增添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

大人们一个个仰头望着戏台上的男主角玉树临风,女主角红楼春秋。台词字正腔圆,曲儿余音绕梁,这真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做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看得台下的人喝彩声一阵连着一阵,此时就连冷漠的月亮也偷偷摸摸地笑呢。

子们大叫不公平。有调皮的小孩,在那后台往上爬,戏人们还在表演,那些孩子一来,往那戏台当中一站,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我们的村庄作文

春节回到老家,我发现小村庄更漂亮了,和前几年相比,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在前几年,村里全是土路,每当大雨过后,人们出行别提多困难了。没有路灯,夜晚出门都要拿手电筒才行。人们更没有环保意识,往往在自家院子的角落里或大门外的空地上挖一个小坑,把生活垃圾丢在那里,村里到处弥漫着恶臭的气味,最后拉到地里当农肥。人们基本以种地为生,生活条件不好,更别说人的文化素质有多高了,经常有因鸡毛蒜皮的事骂街的。

现在的小村庄,大街小巷全是柏油马路,街道两旁种植垂柳和鲜花,太阳能路灯把小村庄的.夜晚照的通亮。村里分区划片设垃圾存放点,有专人负责清理。晚饭过后,村里人爱到活动中心跳广场舞,热闹的锣鼓声映出了人们幸福安定的生活。

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丽,我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