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前期研究(汇总13篇)

小编: HT书生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习到一些优秀作品的特点和优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个人的课题研究前期调查报告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本学期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回首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主要做出了以下的成绩。下面是学期的课题工作小结:

一、制订课题计划,落实课题方案。

学期初,根据学校课题组要求,制定了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本学期中围绕“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积极配合。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课题研究成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略有成效。

二、提高学科认识,加强学科学习。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在领导的重视下,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校理论集中学习4次,通过理论学习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明确了方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本学期,我校进行了五个课题的研究,我有幸参加了其中的一个,并在研究中有针对性的加以总结。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1、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每月按时参加学校的课题集中研究学习,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

3、跟踪观察学生个案,并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课堂和课后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每月都在详细做好观察记录。

4、每月及时更新xx,把科研进展情况和个案分析发表在xx上,以便课题组老师们共享。

5、在课余和休息时间浏览课题组其他成员老师的博客,互相学习沟通。

四、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是教师提升自己的重要方式。本学期,课题组进行了说课评课活动,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能认真学习、做好记录,和课题组的老师细心沟通,交流,并把评课意见上传到个人xx上。在评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论知识。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

这一学期的工作圆满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从中收获更多的是快乐,这份快乐充实了我的生活,也充实了我自己。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准确的目标与追求。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会更加努力钻研,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

课题研究前期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是研究者在某个特定领域展开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在开始正式展开课题研究之前,前期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前期工作,研究者不仅可以明确课题目标和研究方法,还可以提前遇到和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课题研究前期所做的工作以及体会和经验。

第二段:明确课题研究目标。

在课题研究前期,我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这意味着我需要明确我所关注的问题、研究的方向和目的。通过明确研究目标,我可以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方向和重点。在明确研究目标的过程中,我还要考虑课题的可行性和研究的实际意义。在选择研究目标时,我总结出了三个原则:一是与自身专业领域相关,二是与社会问题紧密相连,三是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第三段: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

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是课题研究前期的另一项重要工作。通过阅读和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可以了解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这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定位自己的研究目标,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在搜集和整理文献的过程中,我还要注意确保文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并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此外,在搜集和整理文献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有关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技巧,这对我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段:确定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方式。

在课题研究前期,确定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方式也是一项关键任务。不同的研究目标和问题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方式。通过综合考虑研究目标、问题特点和实际条件,我最终确定了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及采用定性与定量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在确定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方式的过程中,我还要考虑到研究的可行性和效果,以及对被调查对象的合理保护。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在课题研究前期的工作中,我明确了研究目标、搜集和整理了相关文献、确定了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方式。这些工作为后续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前期的工作,我不仅对所研究的领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还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技巧和经验。然而,在研究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设计和方案,并开始进行实际研究。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一定可以取得满意的研究成果。

总之,课题研究前期的工作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明确研究目标、搜集和整理文献、确定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方式等工作,研究者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同时,这一过程也有助于研究者对所研究的领域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虽然前期工作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但只要坚持并不断学习和改进,我们一定能够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并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

课题前期研究心得体会范文

第一段:引子(提出话题)(200字)。

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课题前期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我们所关注的课题,明确研究目标,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引。在我个人的课题前期研究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前期研究的重要性,也有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课题前期研究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开展前期研究时,我主动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尤其是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这些阅读,我不仅了解了已有的研究进展和观点,还发现了一些研究的盲点和争议。此外,我还与同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从他们的经验中获取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对课题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在课题前期研究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并通过不断尝试和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首先,我意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因此在前期研究中,我注重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我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并进一步深入探索。其次,我还注重对关键概念和变量的定义和界定,以确保研究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同时,我也学会了灵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如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以更好地支持自己的研究课题。

第四段:分析与发现(250字)。

通过课题前期研究,我不仅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和问题。例如,我原以为某一问题的原因是A,但通过前期研究,我发现它的真正原因可能是B。这使我重新审视了研究问题,并重新构建了研究框架。此外,我还发现了一些前人未曾提及的重要变量或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为我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通过课题前期研究,我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我将继续深入研究该课题,并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和提高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我还将继续拓宽对其他相关领域的了解,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我一定能够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

课题前期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通过学习和探索,我们能够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并发现问题和方法的局限性。通过前期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课题,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引。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扩大样本规模,提高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取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研究成果。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为学术界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个人的课题研究前期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研员:聂荣芳。

我研究中学段组,通过问卷调查法、家庭实地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根据以上方法得出我中学段组的学生存在以下学习心理问题:1、厌学心理;2、过渡焦虑;3、孤僻心理;4、自卑心理等。在这四种心理中,我选择的是中学段的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自卑心理。

探寻研究方法:

1、寻找产生学习心理自卑的原因。

通过观察法、家庭调查法和社会调查法,得出洲头中小三年级二班有以下原因产生自卑心理:(1)、由于学习基础差而引起的自卑心理;(2)、由于父母离异而引起的自卑心理;(3)、由于经不起挫折而引起的自卑心理。

2、探索和寻求解决学习心理自卑的对策。

(1)、家庭实地调查法。

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从而去发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探究,为寻找解决学习心理问题对策提供事实依据。(2)、谈话调查法。

师生之间亲密的谈话沟通,能缩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距离,能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能很快地知道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心理问题。

1、根据对策进行实验。

为了使实验井井有条,我做了以下方面的材料:1、实验方案;2、学生个案记录;3、家访札记;4、问卷材料;5、个案分析;6、专题论文;7、学生作品;8、上实验课;9、阶段性小结。

三、研究历程:

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两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9月--月)。

自从年9月接手课题以后,我就参加课题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统一认识,更新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象及预期目标,根据洲头中心小学市级课题组制定的《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结合中学段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学段的实施计划及写出个人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

本阶段分两步来进行。

第一步:调查阶段。(2008年11月--元月)。

1、制定问卷调查表,再结合谈话法、家庭实地调查等方法进行调查活动。

2、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研究问题成因,结合实际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3、制定阶段性小结。

第二步:制定对策。

根据调查分析报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研究对策。组长组织召开小组交流会,制定个人理想对策。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

1、确定研究对象,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制定学生个案跟踪记录袋,适时做一些家访,随时写出家访记录,教师札记等。

2、进行个体实验。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学习自卑心理,开展不同的活动。

例如,在学习上经不起挫折而引起自卑心理,我就多开展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让他冷静面对挫折,使孩子认识到挫折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了挫折就应努力去战胜它。譬如,由于基础差而引起的自卑心理,我就抓住他的优点对全班学生进行表扬。根据他的优点开展一些活动,让他感到快乐,从而克服那种自卑心理。

3、跟踪辅导过后,出一次实验阶段的调查问卷,再进行分析,调整在实验中不利的方法。

4、上实验课。在课堂上如何克服或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5、撰写实验阶段性小结。

第四阶段:提高阶段。

围绕课题,在本校开展专题教研活动。

2、撰写推广应用的专题心得体会。

第五阶段:结题阶段。

收集和整理各类材料,写个人总结。

四、个人研究中取得的成:

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对这些孩子爱而不溺、严而有度、教育有方,尽力为孩子创设良好健康成长的环境。他们在老师引导教育下,加上学生自己自强不息奋发努力,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大多数学生逐步建立起了自信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也有一部分学生发展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在研究过程中,感受深刻,我写的《让'空心菜'再次绽放》获得县级三等奖。

五、研究过程中的反思: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足。主要有:其它学科的老师能否重视并加强对这部分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和排除;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如何对待学生中反复出现的问题;老师应如何加强对家长的沟通与协作,引导家长及时调整心态增强自我效能感,担负起父母的.双重角色,照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如何引导家长形成开放的家庭意识,丰富家庭生活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家庭生活丰富多采,使孩子没有单亲家庭的孤独和不适感。

六、实验小结。

任何学习心理问题的学生都需要有一个充满仁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然,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要求他们。没有严就没有教育,对他们切实做到有理、有方、有度。今后我们的课题研究,将根据实施方案,认真总结实施中经验和教训,加强课题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课研究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注重实践,联系实际,有的放矢,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心理问题的教育。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一些学习心理自卑的学生与同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郭大为在市“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上讲话

我们用一天半的时间,召开“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这也是一次务虚会议。开务虚会已成为我们的工作惯例,每逢大事召开务虚会,集中大家的思想、智慧已成为党内的规矩。关于“十三五”规划,从中央到省上都相继召开了务虚会,研究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长远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定调”,也是对“十二五”的总结、回顾和反思。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也是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重要环节。领导干部都要学会调查研究,自觉开展调查研究,坚持运用深入基层、实事求是、问题导向的原则和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次会议开得实打实,能看得出大家调研的实,都能够站在铜川转型发展的大局思考问题,交换思想,激发神智。让人听后受启发、得启迪,感受到我们这个团队是有思想的团队,想干成事、多“打粮食”,有思想是前提。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结合大家的发言和个人的思考,我讲五点意见:

一、思想到位才能规划到位。

规划是战略方向引领,是建立在对过去的审视、现在的分析基础上,形成的未来研判,是对未来发展目标的确定、思路的明晰。思路清则方向明,方向决定命运。规划就是做正确的事,只有做正确的事才能正确做事。以前在谈到城市建设规划时,我曾经讲过一句话,规划犯错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在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我们为什么慎之又慎呢?就是因为“十三五”规划事关未来五年,可能会影响更久。作为未来五年的“作战图”也好,“行动纲领”也好,还是“作业大纲”,关键是要精益求精地做好,让铜川领导团队的全体“指战员”能看懂、能领会,好上手、能操作。这方面,大家还要再下一些功夫。搞“十三五”规划不是做论文,要在形成共识的前提下拿出行动纲领。有四个方面的认识,大家要进一步强化。

第一,规划是经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历来重视规划编制工作,陕西和铜川都是规划的受益者。“一五”时期,国家在铜川摆布了“铜川王石凹立井”(苏联援建的156个全国重点项目之一)、“耀县水泥厂”(原民主德国援建)两个大项目,铜川市就是因此而生,铜川工业的底子也因此而起。大家现在去西安,都会觉得东西五路、莲湖路,从十里铺一直到西郊,再过去往三桥、往咸阳走,一路都畅通无阻,中间有很宽的绿化带,这就是“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是李富春,具体操作者是万里和张百发。当年把绿化带留足了,后来即使道路资源紧张,需要扩建的时候,也不用再拆迁了,缩小绿化带就可以了。这些都是60年前做的,即便现在来看,都是不朽的工程。各国都重视规划编制工作,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1909年,英国就出台《住房和城市规划诸法》,日本1919年出台《城市规划法》,都是把规划上升到了法律层面来重视。

决定了我们能否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这项工作不但很费神,而且很累人,既然做就实打实地做,把大家的意见采集吸纳。要组成一个工作班子,由市委副书记相红霞同志和常务副市长严维佳同志负责,市发改委、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具体操作,在今天讨论的基础上,再拿出一个初稿,进一步讨论完善,目的就是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好。从10月份开始,我和长亚同志每两周要听一次汇报并一起讨论,一直抓到明年正式启动、出台规划。期间,还要请市人大、市政协组织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这一次规划要采取实名制,从红霞和维佳同志开始,具体负责、具体操作的是谁,都要在规划上写上名字,以后大家翻起来,评价这个规划好不好,都要和具体的人关联起来,做事情就要这样认认真真。通过科学的规划,把路走对头,把事做正确,用智慧和力量把政绩写在铜川大地上。

第三,“十三五”规划对铜川有特殊意义。这个特殊意义,体现在三个重要时间节点。一是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二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到2020年末,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要基本见效,336项改革得到落实,这些改革在铜川也不例外。另外,要围绕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个扎实”的要求,答好铜川的题,这是国家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调研提出的要求。三是按照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我们现在所做的,都可以说是转型工作。2020年以后,如果我们还是像现在这样说转型,恐怕就没人听了,到时候大家要看的是转型的成果。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的政策到2016年结束,之后是不是能够延续,以什么方式来延续,还不确定,即使延续也可能采取竞争的方式,因为我们搞市场经济,无时无刻不在竞争。

第四,“十三五”规划面临新的要求。7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如何规划好“十三五”发展提出了“六个必须”的新要求: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必须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要把“六个必须”作为编制“十三五”规划的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增强规划的政治性,这是必须的。

规划是纲,纲举才能目张。我们制定的是铜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也是铜川转型发展的“大纲”。我们要围绕转型发展、富民强市来编制“十三五”规划,主题要突出,主线要明晰,重点要廓清,举措要务实。“十三五”规划由我们这一届人来编制,在座的每个人都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对铜川事业、对铜川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让规划既管五年,更能管长远。

二、把握大势才能清醒作为。

“十二五”期间,铜川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我们要认真总结,从总结中提炼经验,继承发扬。特别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总结发现问题,认清形势,清醒作为。

一要善于运用辨证思维。用辩证的观点审视发展,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处理好机遇与挑战、优势与短板之间的关系。要从大量的数据中分析铜川发展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思考“十三五”我们要干什么、怎么干,把铜川建成一个什么样的铜川,包括药王故里能不能大面积种中药材,这些具体问题都要思考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华东7省市党委书记谈“十三五”规划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同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任务仍然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既谈环境复杂,也谈机遇期仍存,体现了辩证思维。这一分析论断,也完全适用于我们。就铜川来讲,连续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为转型奠定了一定基础。大家可以联想到我市的一些实际,我们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叠加期,转型试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等政策持续发酵,为铜川深度转型积蓄了势能。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新动力不足、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以煤为基、量小业独的结构需要尽快改变,传统产业升级难度大,接续产业规模偏小,目前还难以发挥支撑作用。二是缺少大项目、好项目,项目支撑带动能力不强,投入产出比不高,特别是骨干财源项目少,民间投资也是短板,仅占25.7%。三是创新能力不足,改革活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经济外向度不够,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综合这些,加快发展仍是解决铜川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总体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二要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古人讲:“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象棋的理念是擒王俘帅,围棋的理念是争城夺地,关键都在于布局。下棋是这样,谋划工作也如此。所谓“谋势”,就是预测形势,营造态势,运筹帷幄。大家现在也有体会,就是“势”比“形”重要,“形”是表层的,“势”代表着一种方向,一种走势。目前,国家和省上“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处在调查摸底、研究论证、形成思路的阶段,这是我们因势而动,抢占发展先机、下好先手棋、积极融入国家和省上“大盘子”的关键时期。10月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全国“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等,省委在年底也将召开全会研究全省“十三五”规划。明年全国两会还将审议规划。对铜川而言,就是要善于从国家和省上战略全局的高度审视铜川,我们是在铜川干事、干铜川的事,在审视、策划、研判的时候,一定要跳出铜川,站在国家的高度、陕西的层面,来思考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把事干成。要对照中省的战略部署,深入研究国家和省上“十三五”的产业政策、投资重点和宏观调控方向,研究中省全会精神,从全省战略定位上找准铜川的位置,准确把握和领会省上意图,落实到我市的规划编制之中,让“十三五”的发展和中省政策的取向、关注重点谋合对接。这样,我们的规划才可行。

9月22日,娄勤俭省长在美国西雅图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上,他讲述中提到“煤城”铜川经过转型发展,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改善,濒危鸟类朱鹮在这里繁衍生息。就是因为我们在环境面貌上有了积极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是有难度的,来之不易。很多省里的领导同志和我们交流时说,别的城市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没有铜川创建成功的影响力大。这是我们干过的事情,还要继续坚持。形象决定影响力,环境是最大的竞争力,各区县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发展中治理、在发展中保护,这没有什么绝招,就是抓环境精细化、网格化,再加上徒步街巷,项目的环评前置等等,只有这样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才能让铜川的面貌在我们手中一天比一天好。在“五化同步”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要激活23个省市现代农业园区的承载作用,充分发挥伊利、雅荷、昊诚、海升等农业重大项目的示范作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四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的要求,充分认识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限度”,守住发展、民生、稳定的底线。从国家层面来讲,面对“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全国都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两位数增长到现在的7%左右。今年8月24日,《学习时报》头版《把握中国经济大方向》一文指出,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测算,就全国而言,以2010年的指标为基数,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期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速应该不低于6.6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速应该不低于5.24%,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应该不低于6.63%,即6.63%左右是国家的底线。全国是6.63的平均增速,地方经济一般而言就不能低于这一速度。特别是陕西要回归全国增速第一方阵,这个任务就更重。就铜川来讲,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是6.2%,陕西上半年是7.3%,全国的平均增速是7%。虽然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速度,但已经触底,也反映出铜川产业结构不合理,容易受到市场冲击,这个我们要高度清醒,时刻牢记“转型不失速”的要求。要认真分析总结“十二五”发展,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工作,查找原因,分析病症,找准“病灶”,要明白“诊病难于医病”,高手在于复杂问题简单化,把事情做不好的,都是简单问题复杂化。

三、找准定位才能体现特色。

工业活,则经济活。现有的传统产业不能丢,但更不能走回头路。在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上,最起码要做到环境保护、治污降霾上不惹事,在此基础上往前走,这是当下的关键。铜川有文化底蕴,遍地有故事、处处有文化。文化资源是永不枯竭的绿色资源,文化产业也是绿色产业、现代服务业。未来五年,铜川转型升级就是要用足用好文化资源,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建设健康养生城市上做足文章。铜川有良好生态,有好蓝天、好空气、好温度、好绿色,这是铜川的看点、卖点,做好了,城市品位提升,群众受益。我们干了那么多活,群众对创卫的评价最多,因为创卫的成果大家公平分享,因此,绿色铜川、文化铜川、品质铜川就是我们的特色和定位。我们的规划必须量身定制,让人一看就是铜川的“本子”,别人想拿去用也不行。

绿色铜川。绿色是主题、主旋律,是大趋势,绿色发展已经提升到了战略层面,刚才我提到了“五化同步”,其中一个就是“绿色化”,这与之前所提的“四化”是同等重要。推进铜川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工业要绿色化、农业要绿色化、服务业要绿色化、城市建设也要绿色化。要把绿色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转变人们行为方式的重要遵循。

文化铜川。文化是特质,我们有“五色”文化,即陶瓷发祥地的青色文化、佛教兴盛地的金色文化、生态养生地的绿色文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煤炭富集地的黑色文化,这些都是聚宝盆。是宝我们就要用好,让它发光,靠它发财,这就是差异化发展。差异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比如,我们讲西铜同城化,同城化不仅仅是跟着学、跟着干,而是要盯住西安,发展自己,干特色活,打特色牌。比如我们还常讲铜川离西安近,提出了推进西铜同城化。其实从地理位置上讲,推进西铜同城化是有难度的,但我们讲的西铜同城化不是停留在地理位置上的同城,而是要在品质上靠近西安、接近西安,同时我们还要差异化发展,不能搞得一模一样。这些理念,希望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把我们的规划做得更精准一些。

品质铜川。城市的内涵在于品质。品质就是品位和质地,是对绿色铜川、文化铜川的延展提升。经济发展要有品质,就是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城市建设要有品质,就是要有国际化视野,增量扩大文化元素,彰显铜川的典雅与别致。人文素养要有品质,就是要发展人、提升人、吸引人、凝聚人。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张佑林教授的课题研究汇报中,启发我想起了两句话:“中国康城,养生铜川”、“中国健康城市,要数养生铜川”,这些对于城市的定位,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思考、进一步完善。市委、市政府研究室要举一反三,认真研究。

四、抓住关键才能有的放矢。

抓关键,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这个要作为我们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这个不过硬,工作就做不好,就无法做到别人前面。

2003年起,推进产业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非资源型接续产业;

2009年,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转型试点城市。20多年的转型工作必须要有一个交代,国家交给我们的政治答卷,必须取得好成绩。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回陕来铜视察期间,作出了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重要论断,对我们来讲,就是要瞄准全国67个资源型城市,对标达标,细化落实,努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上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如果全省进行评比,不进入前三,就说不过去。当然也不是为了争名次,是为了让我们的规划质量更高、更符合铜川实际、更具操作性。

二要突出主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5大项31子项,项项关系人民生活,规划就是要对标达标。比如,人均gdp指标是多少?倒排下来年均增速要达到多少?这些都要算账。从目前监测情况来看,31项指标中,实现程度100%的14项,91%—99%的2项,71%—90%的4项,低于70%的11项(其中,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等5项指标实现程度均在60%以下),这些都是我们的重点难点,要一个一个指标去研究、细化。指标是动态的、变化的,目前已实现的指标我们要巩固提升,差距较大的要作为主攻方向,拿出务实措施,只有项项达标,最终才能达标。

三要科学统筹,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虚”就是规划要有名堂。打造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样本,这是在国家层面有名堂。为全省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对全省有贡献,这是在省上层面有名堂。完成转型任务,达成几代铜川人的夙愿,这是在铜川层面有名堂。“实”就是规划要务实、要项目化。要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变化,一个重量级项目就能改变一个区域的发展。如果没有项目,只能是河山依旧、涛声依旧。要根据“十三五”规划的发展方向,突出“三重三区”(重要区域、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县区、园区、景区),坚持产城融合,用优势资源、区位优势、和谐理念,把项目布局好。要结合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产业布局规划,规划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要加强对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上的盘子。

二是处理好“长远”与“当下”的关系。要着眼于长远,立足于当下。“长远”就是要想得远、谋全局,既要提出去哪里,又要回答怎么走,拿出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当下”就是要兼顾现实,立足于转型实际谋划工作,聚焦当前“稳增长”,把我们确定的工作一个一个地扎实推进。现行体制下,想要放开手脚干自己的事情,必须把规定动作做好。我们的规定动作就是“转型不失速、考核不丢分”。

三是处理好“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关系。赵正永书记指出,新常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主要是“速度、发展方式、结构、发展动力”四个转向。我们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在中心地位,还要有一定的速度为转型作保障。新常态不能成为发展慢下来的借口,没有经济增长,解决一切前进中的问题就失去了根基。在“十三五”发展速度确定上,既要着眼新常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又要体现争先进位、后发赶超,做到稳中求进、持续向好。

五、“干”字为本才能有所作为。

“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良好基础,这些都不是空说的,是干出来的。现在距年终只剩三个月,时间紧、任务重,一些指标与既定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要坚持目标不变、劲头不减,始终有精神、在状态,尽心尽力尽责,最大限度地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各自分管领域的规划任务都如期完成,圆满答好“十二五”答卷。各课题组的牵头人要负责到底,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与所分管的领导和同志多沟通、多研究。

今年年末或明年初,我们将按照既定的决策程序,通过市委全会、“两会”审议我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各位常委和副市长要对“十二五”收尾工作和“十三五”开局工作,操心、上心,围绕分管工作,认真谋划,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主动与国家、省上有关方面对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谋划相关项目,规划编制与推动工作两不误。各区县的规划编制和“十三五”开局工作也要同步进行。

无论是“十二五”的圆满收官,还是“十三五”的持续发展,都需要良好的政治生态。我们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聚焦忠诚干净担当,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作风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努力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铜川转型发展、富民强市的实践上来。

一切的一切,最终都要落到在座各位身上,规划好不好,能不能拿出水平,把我们眼前干的事一件一件干得比别人干得好,把我们“十三五”谋划的事一件一件比别人规划的好,主要靠在座的各位。只要大家有战斗力、有能力、有能耐,就没有任何困难能把我们吓倒。我坚信,我们个个都会像焦裕禄同志一样,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讲完了,谢谢大家!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是指包含环境保护规划的分类体系、内容体系、法规体系、方法体系、能力保障体系、实施评估体系等在内的总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保护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提升,为环境质量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十一五”环保规划实施以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做好“十二五”环保规划,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完善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以提高环境民生质量和水平为出发点,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实施成效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十一五”我国环保规划总体实施顺利,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本得到控制,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群众环境意识明显增强。与相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和14.29%,双双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全国脱硫机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5.78亿千瓦,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从20的12%提高到82.6%。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25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由年的52%提高到75%以上。20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i?m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1.9%,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0.8%,分别比2005年提高14.4个百分点、下降6.6个百分点;全国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6.3%和12%。

回首“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实施,主要取得了以下经验。一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二是以污染物减排两项约束性指标为抓手,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环境质量改善,带动了全面工作。三是环境保护部代表国务院跟地方政府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四是以大工程带动大治理,污水处理厂和电厂脱硫设施等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五是以脱硫电价为标志的环境经济政策得以落实,规划保障措施有所加强。

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虽然“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基本顺利,但仍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阻碍了规划的顺利实施。一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受我国发展阶段等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对环境规划实施压力不容忽视,污染减排的主要任务是在抵消新增量并还历史欠债,经济与环境综合决策机制仍然需要在不同层面强化,经济与环境发展目标之间的协调程度需要提高,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环境配套政策应对不足、前瞻不足。二是规划治理的投入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中央投入有所加强,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工程项目的运营与维护投入不足,规划工程的环保效果仍有待提升。一些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配套性和系统性明显不足,未从环境效应本身进行考量。能力建设滞后,环境监测能力严重滞后,数据质量控制需要加强,规划实施问责考核的基础需要完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环境基本服务和政策实施差异明显分化、加大,各地提供的环境公共服务的范围与程度参差不齐。三是规划实施的机制制度缺乏。规划实施过度依赖于中央政府的具体行政措施。法律、体制与政策框架建设不足,公众监督约束机制缺乏,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刚刚起步,规划项目动态调整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与规划实施的关联衔接不足,非考核性的规划任务措施落实不好,被动应对规划实施成分较多。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为环境保护奠定了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探索环保新道路为环境保护开辟了新途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然而,这一时期,我国仍将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环境问题日趋复杂,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还需要较长时间,优化经济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二是经济总量增加和人口规模扩大,gdp平均增速将在8%?9%左右,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还将增加,污染持续减排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由2项增加到4项,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领域由工业和城镇扩展到交通和农村。要实现主要污染物较“十一五”末减排8%?10%的目标,既要消化污染增量,又要削减污染存量。经测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01万吨、654万吨、69万吨、794万吨,占年排放基数的24%、29%、26%、35%。三是当前的污染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不同步,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进一步加间、城乡之间环境基本服务和政策实施差异明显分化、加大,各地提供的环境公共服务的范围与程度参差不齐。三是规划实施的机制制度缺乏。规划实施过度依赖于中央政府的具体行政措施。法律、体制与政策框架建设不足,公众监督约束机制缺乏,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刚刚起步,规划项目动态调整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与规划实施的关联衔接不足,非考核性的规划任务措施落实不好,被动应对规划实施成分较多。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为环境保护奠定了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探索环保新道路为环境保护开辟了新途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然而,这一时期,我国仍将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环境问题日趋复杂,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还需要较长时间,优化经济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是经济总量增加和人口规模扩大,gdp平均增速将在8%?9%左右,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还将增加,污染持续减排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由2项增加到4项,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领域由工业和城镇扩展到交通和农村。要实现主要污染物较“十一五”末减排8%?10%的目标,既要消化污染增量,又要削减污染存量。经测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01万吨、654万吨、69万吨、794万吨,占2010年排放基数的24%、29%、26%、35%。

三是当前的污染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不同步,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全国1/5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为劣v类,全国17.2%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现行的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四是工业化仍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环境安全隐患突出,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五是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许多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解决新环境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六是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应对国际环境挑战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面向民生的“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在分类体系上,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基本覆盖了全环保领域。在内容体系上,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以“削减排放总量一改善环境质量一防范环境风险一环境公共服务”四大战略任务内容统御全局。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以总量控制为主线,编制基础条件具备、保障措施可行、全面可达的“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二是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统筹考虑重点流域规划、近岸海域规划、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兼顾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群规划,在各专项规划中体现削减总量、改善质量与防范风险的集成。三是以防范环境风险为方向,编制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主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核与辐射等规划,确保环境安全。四是编制生态保护、农村环境整治、土壤和国际履约等规划,力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五是体现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要求,强化人才保障、科技支撑,完善国家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谋划环境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国家环境监管和应急能力,体现规划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先导性和引领作用。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基本特点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第一,“十二五”环保规划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着力体现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进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努力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突出总量控制的倒逼机制,努力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选择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点,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求将改善和保障民生落到实处。规划将休养生息作为水环境管理的指导思想,建立总量控制一质量控制的双重体系,削减污染负荷,力求改善水环境质量。大力推动联防联控,努力改善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而言,规划规划综合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特定历史阶段、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基础、经济技术可行性等因素,体现了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基本思想。

第二,“十二五”环保规划继续深化总量控制制度,推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十一五”以来,以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总量控制为突破口,带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十二五”时期,规划将继续以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硬抓手,推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从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并考虑到全国环境管理的基础条件以及污染物对环境质量影响的贡献程度等因素,规划进一步深化了总量控制制度。一是在继续深化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将氮氧化物和氨氮两项污染物增加到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中,并将上述四种主要污染物作为国家“十二五”约束性指标。二是鼓励各地根据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特征,增设地方特征性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由各地组织实施。三是进一步突出总量控制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以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力求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第三/‘十二五”环保规划突出民生环境问题,将提高环境民生质量和水平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民生活质量,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规划编制坚持环保惠民,从公众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出发,将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物等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规划对严格保护饮用水,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抓好其他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大颗粒物污染控制力度,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第四,“十二五”环保规划围绕重点领域,突出环境风险防范。我国已进入了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多发期,跨界污染、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件频发,社会危害和影响明显加大。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已成为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紧迫任务。规划提出将防范风险作为与总量削减、改善质量、均衡发展并重的一项重大规划任务,通过强化环境风险管理基础,加强核与辐射、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等风险控制,建立全防全控的保障体系,维护环境安全。

第五,“十二五”环保规划提出大力加快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持久动力,是提高政府服务型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规划提出将环境监管、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应急、环境信息公开等纳入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建立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保障公民基本权益和社会公平。

“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指标是根据“十一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现有环境质量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来确定的,坚持了精简性和约束性原则,并突出了指标的区域和行业等差别。在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方面,除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两项约束性指标外,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两项指标,并在削减幅度方面适当提高。在环境质量指标方面,沿用了“十一五”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和重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指标,但作了进一步改进。同时坚持了民生优先,增加了反映防范环境风险和体现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的指标。应该说,“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指标在追求绩效与健康方面下了较大功夫。

我国“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基本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将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等民生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逐步实现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目标。

国家“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主要指标确定为:(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减少8%,全国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减少10%。(2)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的比例小于15%,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瓜类的比例大于60%。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年均浓度值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城市比例为80%。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总体考虑就是,要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出发点,来谋划“十二五”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

继续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以污染减排为硬抓手,以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谋发展,强化污染减排的传导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研发推广高效绿色适用技术,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绿色采购、绿色贸易,促进绿色消费,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要通过污染物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在“十二五”期间,污染减排计划应该实施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单纯注重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向总量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二是从重点行业向全面削减,特别是向锅炉、造纸、化工等等这些行业转变。三是从注重落实工程减排能力向注重减排工程质量和减排实际效果转变。“十一五”期间我们上了很多脱硫装置,其中有不少部分可能在“十二五”会受到置疑,需要继续运转才可发挥效果。四是从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水方面、大气方面以及温室气体控制方面都要切实做到。五是手段方面要更多地使用经济政策。六是要实施全过程的减排战略,“十一五”期间大部分减排是通过安装末端治理设施达到减排效果,但是根据国际经验,如美国的二氧化硫减排,大部分是通过能源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调整,欧盟情况也是这样,日本的情况也是这样。所以在“十二五”期间应该更多地侧重于这方面,比如节约资源能源,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

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十二五”期间,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围绕呼吸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等重点,着力解决群众饮水安全、水体黑臭、细颗粒物超标、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维护人体健康和环境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一是坚持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力争重点流域水质明显好转,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二是实施多种污染物综合控制,改善重点区域和城市大气环境,保障空气质量安全。三是加强生态监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四是大力提高监管水平,保障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五是健全土壤环境管理制度,综合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环境安全。六是治旧控新综合防治,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降低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环境风险,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不断提升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东带西的新阶段,“十二五”应把环境监测与评估服务、环境监管服务、污水及垃圾等环境治理服务、环境应急服务、环境信息知情服务等纳入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坚持分区分类指导,加快实施生态补偿,积极推进益贫型环境保护政策,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保护资金、人才、项目、政策等的扶持力度,努力推进区域间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城乡统筹,保障城乡均衡发展,努力实现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系统提升环境监测、执法监察、科技、人才等基础保障能力,提高环境监管和执行力,逐步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享有基本均等的环境公共服务。

实施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措施。

“十二五”时期应大力推进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推动建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一是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划、区划和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完善环保目标责任和政绩考核制度。二是坚持大部制改革方向,深化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机构设置,努力解决环境保护职能在各部门分散、交叉和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三是加强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建立完善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推行环境同治,实施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四是加强环境经济政策创新,加快推进环境税费、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环境投融资、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环境贸易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以补促提”等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五是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体系,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六是积极开展国际环境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转变合作观念,创新合作模式,加强环境合作交流,树立我国在全球环境事务中积极负责的形象。

我国环保规划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层面、覆盖全环保领域的体系,环保规划已成为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从历史的角度看,“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是一个实施效果最好的规划。当前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十二五”环境保护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十二五”环境保护必须以民生为根本,着力构建“控制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三大支撑体系,为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良好的环境基础。

课题研究制度

为进一步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搞好课题实验工作,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请各位老师认真贯彻执行。

以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在现代教育改革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来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行政人员和各教研组长要积极成为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推进课题实验。

1、行政领导积极参与制度。行政人员要到课题组,定期参加课题组活动,及时了解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课题组开展教改实验工作,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2、课题实验专题研讨制度。各课题组安排专门的时间,围绕课题开展以“总结、交流、反思研究情况,进行课例评析,思考、研讨下次研究内容”为重点的研讨活动。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题实验的实施水平。

3、课题研究组教师示范制度。课题组成员通过定期开放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带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参加实验的老师每人每学期上2-3次公开课,依托“典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4、课题实验工作学期小结制度。各课题实验组成员要坚持写实验札记,要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成功做法和体会、理论学习体会、课题研究等情况写成书面材料,供集体研究、交流和存档,每学期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为下阶段实验作准备。

5、家校联系制度。为了使课题研究中好的理念、好的设计让每一个家长都知晓、认可,进而引导家长支持和参与,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实验年级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学校活动,对家长进行普及性培训,同时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直接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利用家长的覆盖面宽的优势,为课题实验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帮助。

6、校际协作交流制度。要积极参加各级教改研究和交流活动,与兄弟学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定期举行学区(或区)级课改研究与交流活动。

7、经费保障制度。学校根据课题实验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8、课题实验奖励制度。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按《教师考核办法》补算课时;同时,学校通过对课题实验实施情况的综合考核,根据学校的考核制度,视情况予以奖励。

课题研究研究报告

快速变化的世界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未来,关注未来社会的主体——今天的孩子们。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社会赋予了幼儿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创优质高效的幼儿教育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学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保证教学效益的提高。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园决定开展“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

目前中小学关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教学管理精细化研究、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学管理研究等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实行均衡教育教学,推行教学质量评估。还有推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个中心”即以常规管理为中心,抓住课堂主阵地,全力实施“有效教学”,让教师具有扎实的授课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举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基本点”即班主任为单位的班级管理团队和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教师团队。推行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中坚力量,发挥教研组集体研究的潜在能量,通过专家引领、专著学习、学术组与备课组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但是这些经验和成果适宜于中小学,而幼儿园以其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研究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一)课题界定。

1。教学常规:就是指关于教学的日常规定,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准则和常态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根据教学工作规律和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和实施教学日常规章制度,使教学能顺利进行,并日趋有序化、规范化、稳定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活动。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四、研究目标。

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现状,探索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办法,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

2、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开题前,了解幼儿园教学常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行动研究法: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管理方法。注意边研究边总结。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全面完整的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年6月)。

(1)研究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现状,征求意见,确定课题。

(2)广泛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信息,确定课题内容。

(3)确定研究对象,培训研究队伍。

(4)制定研究方案,明确人员分工。

2、研究阶段(xx年年7月—20xx年7月)。

学习内容:《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细则》、《武汉市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暂行办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等。

结合平时的保教常规管理,反思保教人员的行为方式,规范各保教人员的行为,建立各项制度、完善评体系等,创新保教常规的管理行为与方式,有效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量。

总结反思前期研究工作,召开课题中期报告会,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以“行动研究”的方式,不断调整实验方法,检验保教人员管理制度,研究常规管理的策略、内容、途径和办法、措施,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研究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们逐渐接触到了更多的科研活动。课题研究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科研思维和学术素养,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以下是我对课题研究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在选题阶段,我们要选择感兴趣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选题感兴趣,我们才能够有持续的动力和耐心去深入研究。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选题的价值和实际意义。一个有意义的课题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我们在选题时要多方面考虑,不仅关注自己的兴趣,还要关注课题的实际应用和社会价值。

其次,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科研的规范进行。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逻辑和严格的实验设计。我们要先进行文献研究,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进展。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可以对课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然后,我们要进行详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实验设计要合理,数据采集要准确,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保护实验对象的权益,遵循伦理规范,确保研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第三,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借鉴和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前人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是我们研究的基础。我们应该从前人的研究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习其科研方法和技巧。同时,我们也要紧跟学术前沿,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我们才能够在科研中突破自己的瓶颈,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第四,团队合作是课题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共同解决问题。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推动课题的研究进展。在团队合作中,我们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

最后,在课题研究的结论中,我们要客观地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其意义。我们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实验结果,同时也要对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评价。在结论中,我们要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总之,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课题研究,我们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科研思维和学术素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感兴趣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按照科研规范进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善于团队合作,结论要客观总结。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

九、遗憾和思考。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课题背景。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导思想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新教材的教法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题界定。

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20xx年秋在全国大范围内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及配套读本。其“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

3、强化了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4、突出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新教材使用研究的范围包括:围绕新教材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从教材、教者、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元素出发,以理论研究为主导,侧重于教学实践,在构建有关新教材多层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上下功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预设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高中语文新教材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的相关内容为基本研究对象,在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位,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为目标,在具体的教学研究中,不仅有实践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构建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的多侧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特别在我们这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里,拥有国内比较先进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积累了一定的校本课程的教学经验,教学的对象也是不同层次的,这些个性和特色更加激发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凸显我们研究使用新教材的个性,走出研讨教学相结合,以教法促学法的路子来。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支撑。

多元智能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智力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对我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题研究计划

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透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提高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实施计划如下:

(一)组织机构

建立以校长xxx为组长,副校长xxx、xxx为副组长,教学干事xxx、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明确职责

校长抓全盘,副校长负责课题的协调督促与过程指导,教导处负责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与检查,落实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研组负责课题的申报、评选、管理等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内具体的研究实施和审核、研究及指导,教师完成小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总等工作。

(三)制度保障

教师严格按照《小课题研究程序》开展工作,个人的小课题研究状况纳入优秀教研组条件评选中。

(一)拟定课题。学期初,教师收集、整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筛选,确定要研究的资料。学校根据教师研究的不同资料而确定本学期的研究类别,由中心教研组负责人进行总体研究。(所选课题应是在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开展研究;所选课题一般应是所任学科或所教班级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一个问题、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某一个专题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

(二)立项申报。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资料,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主要成员,明细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各教研组成员参考中心教研组带给的课题,结合工作实际自定小课题,组长汇总报至中心教研组分管年级及学科负责人处(语文组:xxx;数学组:xxx;英语组:xxx;科学组:xxx。)

(三)审核督查。学校制定研究管理办法和程序。教师小课题“方案”交至学校后,副校长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对教师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定期检查完成进度。中心教研组组织力量进行校级课题立项管理。

(四)过程监管。项目负责人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教学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组织小课题承担教师认真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及时进行阶段小结,了解学校小课题研究的进程,发现研究进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指导,为教师的小课题研究带给服务。中心教研组负责组织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研讨,培训学习,对各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引领向纵深发展。

(五)资料收集。课题活动参与者每周参加群众教研时汇报活动进展状况(教研组长做好记录),学期末学校收集研究成果,成果显著的优先推荐论文、心得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评选。

每学年结束前,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小课题结题鉴定。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

(1)结题准备:提前一个月向中心教研组提出结题申请;

(2)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导处;

(4)学校组织有关中心教研组成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学校完成小课题研究汇总表。集中将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册。采取讲课、评课、研究成果总结报告等现场汇报与材料展出相结合的活动形式推广成果,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到达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模板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

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9至201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3至2011.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9至2012.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每学期开展课题研究进展的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对课题实施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鹿山中心小学谢家溪校区。

2010年3月。

“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大纲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所以,数学开放性问题顺应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应运而生,它被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极佳切入口。

目前,由于受到传。

统的教学方法束缚,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材中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这样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推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而课堂教学也必将打破原来封闭的状态,努力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态势。

二、对课题的认识和研究目标。

(一)课题的认识。

最新研究认为,数学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传统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给学生形成了较大认知空隙的问题。它能冲破传统应用题具有的封闭性限制,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泛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具有以下几种最突出的特征:

1、内容的丰富性。开放题题材广泛,涉及面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背景新颖,内容深刻丰富。解法灵活,不像封闭性题目那样简单、乏味,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