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故事朗诵稿子(通用15篇)

小编: MJ笔神

范文范本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提供一个可靠的写作模板。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范文样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短篇故事朗诵

从前在一个城市里面,住着一位富人。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练武,不懂文;二儿子懂文,不懂武;三儿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顺。

一天,父亲病故与世长辞了,三个儿子悲痛万分。这时大儿子边哭边说:“父亲都死了,哭也没用,俺看,先分财产吧!”“好!”“武器就归俺,你们又拿不动。”大儿子边挑武器边说。二儿子咂咂嘴说:“我是学会计的`会花钱,所以珠宝就给我吧”大儿子和二儿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书被三儿子拿走。三儿子想了想,说:“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但母亲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儿子挠挠头,说:“让母亲在三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习惯了那个,就住哪个!”“好!”

二儿子是个文人,但很狡诈,只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母亲想吃肉,二儿子说:“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饼还硬您吃不动。”母亲不敢有怨言,离开了二儿子家!

母亲来到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母亲比以前消瘦了许多,马上给母亲做了特别多的好吃的让母亲吃!从此,三儿子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天天陪母亲聊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母亲在三儿子家里生活的越来越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但三儿子面对别人的赞扬,只是笑笑,说:“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所做的不及母亲养育我们的十分之一,没什么可夸的!”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耳朵里,他们派众神去迎接母亲和三儿子,把母亲授为吃苦耐劳佛,把三儿子授为孝顺神!从此三儿子孝顺母亲的美德就在人间流传开来。

文档为doc格式。

寓言故事朗诵稿

是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学样式,深受读者的欢迎,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寓言故事朗诵稿。

宋国有一个愚蠢的人,他在山东临淄附近捡到一块颜色像玉的石头,其实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燕石,由于这个人没有见识,他惊喜得不得了,以为捡到了值钱的宝贝。他双手捧着这块燕石,一会儿把它贴在脸上,一会儿用手小心地抚摸。回到家里以后,还一个劲地盯着燕石看了又看,舍不得放手。

晚上,这个人要睡觉了,只好把石头放进柜中。他刚躺下一会儿,觉得心里很不踏实,于是起身从柜中取出“宝贝”,把它放在枕头下,这才安心地睡去。可是他睡着以后,迷迷糊糊在梦中发觉有人偷走了他枕头下的“宝贝”,于是他又从梦中惊醒了。他翻开枕头一看,那“宝贝”在枕头下面安然无恙。可是这个人依然不放心,于是又将石头紧紧握在手中钻进被子里,将石头捂在胸前,这才睡着。就这样折腾了一夜,他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天亮。

这个人想,总是将宝贝握在手里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他请来工匠,用上好的牛皮做了一只装燕石的箱子。这皮箱共有10层牛皮。愚蠢的燕人先用10层上好的丝绸将石头仔细包裹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皮箱里收藏起来。这样,他才满意了。

过了些日子,外地有一个客人听说这个人得了至宝,特地找到他家里请求观赏一下宝石。于是这个宋国人在虔诚地斋戒7日之后,穿上端庄的礼服,又举行了隆重的祭祀,这才当着客人的面,十分郑重地打开一层又一层皮革做的箱子;解开一层又一层丝绸巾系成的包裹。那个外地客人这才好不容易地看到了这个宋国蠢人所谓的“宝石”,禁不住捂着嘴“嗤”地一声笑起来,竟笑得前仰后合。宋国人大惑不解,瞪着一双傻呆呆的眼睛望着客人问:“你为什么如此发笑?”

这位客人止了笑,认真地对他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燕石,和普通的砖头瓦片没多大区别。”

宋人听了大怒。他指着客人说:“胡说!你这是商人口中说出的话;你安的是骗子的心!”

那个外地客受辱后扫兴地走了。而这个宋国的蠢人则把这块燕石更加严密地藏起来,更加倍小心地守护着它。

看起来,一个人缺少知识并不可怕,怕的是像那个把燕石当成宝玉的宋国人一样,既孤陋寡闻,又不懂装懂,听不进别人的忠告,做了蠢事还自以为得计。

古代,人们将那些身怀绝技云游四方的人叫“兰子”。宋国有一个走江湖卖艺的兰子,凭着他所怀有的绝技求见宋王宋元君,以期得到宋元君的重用。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让他当众表演技艺。

只见这个兰子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边走边跑,同时手里还耍弄着7把宝剑。他一边用右手接连地向空中抛出宝剑,一边用左手准确无误地去接不断下落的剑。7把明晃晃的宝剑在他手上从左到右有条不紊地轮番而过,而空中则总有5把宝剑像一个轮回的光圈那样飘然飞舞。宋元君看了这令人眼花缭乱的绝技,非常吃惊,他连声喝彩道:“妙!妙!”旁边围观的人也无不拍手叫绝。宋元君十分开心,马上叫人赏赐给这个卖艺人金银玉帛。

不久,又有一个会耍“燕戏”的兰子,听说了宋元君赏赐耍剑艺人金银的事,便前去求见宋元君。这一回,宋元君却不但毫无兴趣,而且大怒说:“先前那个有绝技的人来求见我,正好碰上我心情好,虽然他的技艺毫无用处,但是我仍然赏了他金银玉帛。今天这个兰子一定是听说了那件事才来求我看他表演的。这不明明是为贪财而献技、希望向我讨赏的吗?这种人实在可气!”

于是宋元君命人把那个会“燕戏”的兰子抓了起来。宋元君本来打算杀了那个人,后来又觉得他并无什么大的罪过,只把他关了一个月就放了。

一个只凭自己的喜怒来决定人的价值的昏君,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必定是没有原则的。如果凭一件偶然的事情,就以为他“识才”,那也是愚蠢的。

教育。

孔子。

在周游列国时,有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

科学。

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两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谁是谁非了。孔子只好哑口无言。两个小孩失口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人生。

有限,知识无涯。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面性就必须深化认识,进行辩证思维。

故事朗诵

从前在一个城市里面,住着一位富人。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练武,不懂文;二儿子懂文,不懂武;三儿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顺。

一天,父亲病故与世长辞了,三个儿子悲痛万分。这时大儿子边哭边说:“父亲都死了,哭也没用,俺看,先分财产吧!”“好!”“武器就归俺,你们又拿不动。”大儿子边挑武器边说。二儿子咂咂嘴说:“我是学会计的会花钱,所以珠宝就给我吧”大儿子和二儿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书被三儿子拿走。三儿子想了想,说:“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但母亲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儿子挠挠头,说:“让母亲在三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习惯了那个,就住哪个!”“好!”

二儿子是个文人,但很狡诈,只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母亲想吃肉,二儿子说:“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饼还硬您吃不动。”母亲不敢有怨言,离开了二儿子家!

母亲来到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母亲比以前消瘦了许多,马上给母亲做了特别多的好吃的让母亲吃!从此,三儿子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天天陪母亲聊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母亲在三儿子家里生活的越来越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但三儿子面对别人的赞扬,只是笑笑,说:“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所做的不及母亲养育我们的十分之一,没什么可夸的!”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耳朵里,他们派众神去迎接母亲和三儿子,把母亲授为吃苦耐劳佛,把三儿子授为孝顺神!从此三儿子孝顺母亲的美德就在人间流传开来。

爱国故事朗诵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多少爱国故事千古流颂。不论巾帼须眉,只为了心中那个伟大的祖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惧艰险,始终坚持自身理想,最终成为永久的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国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就在这时,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保卫国家。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

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为了国家,不惧危难挺身而出,出兵救国的精神让人抚掌称叹,她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更是女子楷模。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谭公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意谓是我生为变法而生,死为变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义胆,像昆仑那样高耸,谭公生如昆仑,死如昆仑。“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20xx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后嫁给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着的大官僚钱谦益。她一生中历来最为人称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学。而是她的爱国忧民的情怀,反清复明的大志。

对于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是封建社会里一般女性很少过问的事情,而柳如是则不然,以一个儿女之身,特别是以一个饱受人世炎凉的女流之辈,偏偏要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为志向,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崇祯17初年李自成兵逼京畿,清兵铁骑频频叩关,明军屡战屡败,面对局势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与钱谦益同游京口,当年梁红玉协助韩世忠擂鼓击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红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铁骑南下之际,柳如是极力劝说夫君钱谦益以死殉国。请钱谦益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种,钱临阵畏怯,柳如是愤而跳水,被人救起。后来,钱谦益在柳如是的影响之下,也开始暗中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接触反明志士,联络反明队伍,柳如是曾以七锭金子赠反清志士黄宗羲,以大量金银首饰赠与反清军队。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再度回乡。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丈夫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了家产之事,族人与她纠缠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尽管柳如是的反清复明活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她的爱国情怀却使后来者感动,作为当时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己的一生,无声的反驳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后世影响深远。

适合朗诵的寓言故事

某处溪边,一只老猪率领一群小猪渡溪水。临渡水时它对小猪说:“我们一共十二只,渡过对岸之后,要记得检点我们的数目!”它吩咐完毕,就和这些小猪一同渡水过去了。

到了对岸,它们把身上的水抖索一回,就开始检点猪群,看有没有遗失。但是,它数来数去,只有十一只。

于是它惊叫道:“这一只一定是在过渡时,给水冲走了。”

它们就悲叫着,哭那只牺牲了的小猪。

一个聪明人见这情形,不禁噗哧的笑起来,对这老猪说道:“你数了几次,都忘记了你自己。世界上第一件要注意的事就是自己。你为什么竟忘了你自己哩?”

爱国故事朗诵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爱国志士: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两弹之父”钱学森,到“航天英雄”杨利伟……英雄的名字不胜枚举,爱国的事迹灿若星河。他们心怀祖国,情系人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这一切祖国不会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你们的名字将流芳百世,你们的精神会万古长存!

可是,也有一些人在祖国危难之时,却选择了卖国求荣,危害祖国。他们的行为是多么可耻,多么令人痛恨啊!

我们当代小学生应该明辨是非,知荣明耻,以爱国英雄为榜样,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有道是:没有国哪有家?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要大声的对您说:“祖国妈妈我爱你!”

适合朗诵的寓言故事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

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

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枪,

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青春好喜欢》。

黄昏落燕,江南正炊烟向晚。

风牵扯晚霞挤进了人家,在你之前。

三月里你来的唐突,令我寝食难安。

阳春与白雪,灵气的偶合源于天然。

气质是磁铁,你亦牵引所有流转的醉眼。

俗世凡尘,特立独行散在你身上是新鲜。

出水芙蓉,以如天使光临人间。

天然去雕,你的洒脱无人阻拦。

情意难舍,日后哪里再克隆你的善缘。

喜欢绝非一时兴起,你怪我敷衍。

你说爱要花光所有的力量,马首是瞻。

输于信赖,你将我的海誓山盟统统谪贬。

亲爱的,我笃定我和你不相关。

各安天涯之前,请多赠我些时间。

红豆几颗如你红颜,教我相思如何消减。

你挑衅说,我亦真亦假惯于疯癫。

傻丫头,你窃取了我旧时的风范。

这样的青春,好喜欢。

《青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著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致橡树》。

作者: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笑》。

作者:林徽音。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星》。

作者:废名。

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海棠花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洁真如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子非鱼安知鱼。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著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著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著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扩展:诗歌的意义表达。

语言这个词,同时也作为一种思维和写作陷阱,使得中国很多诗人一直都处在“诗歌练习者”的阶段,而无法进入真正的作为表达层面的诗歌“写作”。这些诗人们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使用更巧妙的隐喻,更繁复的意象,并最终走向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的语言和技术游戏之中。在这种所谓语言和技巧的追逐过程中,意义,或者表达,反而被忽视了。也就是说,玩弄语言和所谓的诗歌技巧成了一些诗人的主要目的,表达什么,即要写什么,却成了次要的。这种本末倒置的笑话,至今还流行于诗坛。

诗歌的'技巧固然很重要,但技巧只是服务于表达的技术工具,它不是目的。受技术奴役的诗歌写作者沾沾自喜于自己的“诗歌工艺匠”身份,而实则只是一个学徒,一个诗歌练习者,不是真正的写作者。也正因为此,我可以说,我们的很多所谓诗人,并不是真正的诗人。

“意义”表达的缺失,是这么多年来中国绝大多数诗人写作的一大弊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很多诗人的技术和句子都很精致,但读后却觉得没意思,倒是很多女诗人甚至孩子的诗,因为有生活有情感,技术虽平淡,却有“动人”之处。没有强大的意义作为表达的背景和语境,句子也就失去了意义,再看似巧妙的句子也都是灰暗无光的。

也就是说,中国绝大多数诗人醉心或迷惑于技术的钻研,而忽略了意义的呈现。简单地说吧:他们受困于怎么写,而不是把“写什么”作为首要的追求。对于这类虚假写作,我想对他们说:我不是很关心你怎么写,而更关心你写出了什么。就像你用什么碗给我端吃的我不关心,我关心的是你碗里的东西是什么,好不好吃。这么简单的问题,事实上却成了中国诗歌写作者们长期以来的写作陷阱。

形成这个怪象的原因之一,是由现代诗歌特殊的技术要求所决定的。现代诗歌在现代语境下的现代性视角使得古典诗歌习用的那些技巧几乎都失效了,不能用了。所以现代诗有了一套自己的表达手段,如意象等等。作为基本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的运用也是需要一番学习和训练的,它的难度甚至超过了古典诗歌的那些习用技巧:如对偶,押韵等等。这些古典技巧很容易学,而且是程式化的,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现代诗的技巧性却更强,也更难。因为现代诗的主旨和趣味已和基于农业文明背景下的文化趣味和思想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嬗变,几乎已与古典诗歌的语境无法兼容,而是另一套语境。在这种思维和语境下,我们必须用另一套话语方式来表达。中国现代诗的写作,本质上是对西方现代诗的学习和仿写。我们在学习西方现代诗写作技巧的过程中,技术的学习和磨合一直都是折磨我们表达的一个障碍。这种技术工具不像古典诗歌技术那样用起来顺手,我们操控技术的难度使得我们没有多少多余力量来进入表达。因此,很多人的诗歌,也多止于练习技术操控的层面。

而且,同样的技巧,现代诗和古典诗歌也几乎是两回事。比如隐喻,古典诗歌中的隐喻就较为简单,和象征更为接近。而现代诗的隐喻里,则混用了什么“反逻辑”,“陌生化”等其它技巧在里面,是一种运用了多种手段的复合技术,不再是简单而平面的象征式隐喻。再比如意象,一谈到现代诗意象,一些人就说:意象算什么啊,它不是西方人发明的,我们老祖宗在唐诗宋词里就到处运用意象。比如莲花作为高洁的意象,大漠作为苍凉的意象,有很多。但这类简单意象,又怎么能和庞德《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

这种现代意象相比呢?就像风筝怎么能和飞机相提并论呢?二者的意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完全就是两种思维方式。另外,像什么深度意象,内在节奏,反讽,变形等技巧,也是古典诗歌所没有的。还有一些我们写诗多年也未必听过或理解的术语,比如什么“畸联”,“能指”,“俳谐”等等,就不一一例举了。

但凡写作,总需要基本的艺术修养和技术训练,而现代诗技巧的难度本质上不在技术的掌握上,而在其思维方式的现代性转变上。也就是说,它的难度是来自思维方式上的,而不是单纯技术上的。这也是很多人一直徘徊于技术练习而无法进入真正写作的原因。

原因之二:正因为现代诗的技术门槛看似简单实则较难,使得一些诗人在练习的过程中成了技术的奴隶。到了最后,由于惯性使然,他们便一直都受困和沦陷于技术的奴役,而忘了写作本旨。这是一群“迷失了的诗人”。当然,这些诗人也不是什么都不写,他们也努力地想写出点什么,或者说他们很多时候都误以为自己是在写着什么,但事实上他们的表达被技术上的努力给遮蔽和毁坏了,而他们对此却浑然不觉。

写散文的人都知道要“言之有物”,写小说的人都希望有个好的故事内核,写思想论文的人当然也希望能写出独特见地。唯独在诗歌写作上,我们居然遗忘了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怎么写是次要的,写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语言,结构等技术只是为表达服务的工具手段,而非目的。走出技术陷阱,重回诗歌的意义表达,是当今很多诗人都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爱国故事朗诵稿

记得小时候,每当我听到这深沉、洪亮的钟声,都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仰望那高高矗立的海关大楼,被它恢弘的气势和透骨的威严吸引。同时,一个疑问也在脑海里久久盘旋:“海关,什么是海关?”后来老师告诉我们:海关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是扼守经济国门的关口,是古老而又现代的国之门户。如今,我穿上了这身神圣的海关服,站在庄严的国门面前,我明白了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从北国到南疆,从西域到东土,从繁华都市到边陲小镇,永远都有这样一群人伫立着、凝望着、默默守护着。每一次朝阳的喷薄都辉映着他们训练的身影;每一次边境的巡逻,都定格了他们坚毅的目光;每一次走私案件的侦破,都浸泡了他们无尽的汗水乃至热血。他们是驻守在国境线上的人,是为国把关的国门卫士。

在这威武雄壮的队伍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缉私英雄”—李顺麒。时间回到20xx年9月26日傍晚,他在押送载有走私货物船只的过程中,遭遇暴力抗法,不幸落水牺牲,年仅26岁。追悼会上,哭干了泪水的顺麒妈妈说:“麒麒走了,我心痛,可我不后悔,我理解他!”一个“理解”震撼了所有人的心,这是一个来自农村最朴实、最伟大的母亲!她并不知道什么是“赴汤蹈火”什么又是“忠诚为国”!可在失去儿子的这一刻,她却知道在父母与党的恩情面前,儿子的选择就是她的选择!是的,顺麒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用青春和热血铸造了海关魂,不断践行着“爱国、厚德、增信、创新、奉献”的海关核心价值观。

钟声震响,催人奋进!我们海关人,正迈着准军事化建设的步伐前行。你看:结合自己的统计专业知识,为海关执法评估做出重要贡献的王铭;联系实际、潜心钻研,形成一套独特工作方法,并在实践运用中屡创佳绩的周扬;荣获“云南省禁毒先进个人”和“最美机关干部”的关开轶……是他们,一次次刷新通关时间,是他们,不断创造税收奇迹,是他们,撑起了海关永远不倒的脊梁!

对于入关一年半的我来说,海关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更多地背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口岸的查验台上,我看到那一个个行色匆匆又阳光向上的身影,我看到那一张张严肃认真又不畏艰辛的面孔。我忘不了一线查验关员寒来暑往奔走于查验场上的认真,他们斗严寒、战酷暑、风雨无阻;我忘不了审单人员在嘈杂喧闹的报关大厅坚守工作岗位的艰辛,他们审单证、查税则、兢兢业业;无论是远在另一个世界的顺麒,还是就是我身边的老兰叔,他们都是我身为一个海关人为之骄傲的理由。

顺麒走了,他走的那么深沉、那么安静,可是他留下的却是让我们千千万万海关人不断开拓、不断奉献的动力,是这动力让我们知道明天该做什么,是这动力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忠于职守”的真正含义。顺麒啊。你听,海关的钟声再次响起,亲爱的同志们,请先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的右手,让我们双手合十告诉顺麒:我们不会忘记你,人民不会忘记你!祖国更不会忘记你!我们将继承前辈们忠诚为国、默默奉献的光荣传统,用青春,用热血,用无悔的付出,铸造坚不可摧的钢铁国门。

故事朗诵

“滴滴滴滴……”

我的手机响了,一听,便知道是她。怕妻误会,我没有接。少顷,手机再次响起。妻说:“电话,没听见吗?”我放下碗筷,掏出手机接听。

“我正在吃饭,待会儿给你打过去,好吗?”对方听出我的话外音,“好嘛!”挂断了电话。

吃了饭,我走出来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拨通了刚才的电话:“对不起,刚才不方便……”

“我知道。我刚从法院出来,立案庭说没有身份证、户口簿和结婚证他们不予立案。”

“你和法官多说说你的处境……”

“我说了很多,但是他们说什么也不立案。我到底该怎么办?我的心彻底冷了。唉!”

“你别急,你到县里去找找妇联……”

“算了,我再也没有勇气了。况且我身上只有20元钱了;我走在举目无亲的大街上,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谢谢你的帮忙。”

“喂,喂喂……”对方挂断了电话。

……。

一天,我在店里写稿子。突然,一个带着颤音的女声在我的耳边响起:“先生,你的门面挂着代写诉状的牌子;请你帮我写张状子。”

我定睛一看,是一个衣着单薄、并且破旧的女孩子。蓬乱的头发下面,脸庞倒也清秀;虽也有些身段,但是神情显得木讷。我想,她笑起来一定很美。

“什么案子?”我问。

“离婚。”

“你把详细情况说给我听。”出于习惯,我把信笺铺开。她说,我记录。

她叫秀,今年二十一岁。然而,她却是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她出生在某县偏僻的农村家庭,有一个哥哥和四个姐姐,母亲在她出世时便去世了。父亲把大姐二姐卖到外省,把三姐嫁在村里,然后拿着卖姐姐的钱,到邻县随继母落户去了。她与哥哥相依为命生活。哥哥供她读到二年级。由于穷,也就辍学了。她十六岁那年,懵里懵懂地就被叔伯与哥哥做主嫁给了邻村比她大十岁的阿昌;双方家属用三姐的户口偷梁换柱让她与阿昌领了结婚证。她不知道爱情,阿昌也不知道怜香惜玉,动输殴打。她十八岁那年生了一个男孩,取名阿雨。

一次,她有月事,阿昌偏要行房事。她不依,阿昌便用绳索捆住他的手脚,强行做了那事。从那以后,阿昌患了“月子病”,她也患了严重的“妇科”,每行房事便会流血,疼痛难忍。夫妻房事不畅,感情日渐破裂,打闹更凶。

阿昌一气之下外出打工。公公婆婆不知就里,就把怨气撒向媳妇,指猪骂狗,断粮锁盐。他无奈,只好在村里给人打短工。娘家哥嫂、亲戚不知就里,只说四妹不守妇道,冷眼相待。----其实她连男人都不敢碰一下。她羞于说出实情,也不想说出实情。只求与阿昌离婚,才有心思医病,然后寻求新的生活。

我同情她的遭遇,帮她写了诉状,然后给她讲了到法院立案的有关注意事项。但是,她说她的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皆被阿昌强行带走,问能不能立案?我说这就不一定了!----她依然带着一脸的木讷离去。

此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继而,她那衣衫单薄、并且破旧的可怜少妇形象又一次爬上我的脑际。她到底怎么样了?但愿别出什么事!

短故事朗诵

生活的迷茫、职场的紧张有时候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也许本篇文章小故事能缓解你的压力。同时给你一点启发,一些感悟。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彩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般下水了,年轻人们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学生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忙于做别的事情时突然来访。”

春秋时期,朝廷政令残酷,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老百姓生活极其贫困,有些人没有办法,只好举家逃离,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泽去住,那里虽同样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远”,官府管不着,兴许还能活下来。

有一家人逃到泰山脚下,一家三代从早到晚,四处劳碌奔波,总算能勉强生活下来。

这泰山周围,经常有野兽出没,这家人总是提心吊胆。一天,这家里的爷爷上山打柴遇上老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这家人十分悲伤,可是又无可奈何。过了一年,这家里的父亲上山采药,又一次命丧虎口。这家人的命运真是悲惨,剩下儿子和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俩商量着是不是搬个地方呢?可是思来想去,实在是走投无路,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老虎的地方有苛政,同样没有活路,这里虽有老虎,但未必天天碰上,只要小心,还能侥幸活下来。于是母子俩依旧只有在这里艰难度日。

又过了一年,儿子进山打猎,又被老虎吃掉,剩下这个母亲一天到晚坐在坟墓边痛哭。

这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过泰山脚下,看到正在坟墓边痛哭的这个母亲,哭声是那样的凄惨。孔子在车上坐不住了,他关切地站起来,让学生子路上前去打听,他在一旁仔细倾听。

子路问:“听您哭得这样的悲伤,您一定有十分伤心的事,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这个母亲边哭边回答说:“我们是从别处逃到这里来的,住在这里好多年了。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里,如今,我儿子又被老虎吃了,还有什么比这更痛心的事呢?”说完又大哭起来。

孔子在一旁忍不住问道:“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

这个母亲忍住哭声说:“我们无路可走啊。这里虽有老虎,可是没有残暴的政令呀,这里有很多人家都和我们一样是躲避暴政才来的。”

孔子听后,十分感慨。他对弟子们说:“学生们,你们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猛啊!”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使穷苦人走投无路,他们宁可生活在猛虎威胁的环境中,也不愿生活在暴政的统治下。

麻雀叽叽喳喳,遇事爱发表评论,有什么法儿?它历来如此。

这天,麻雀看见地面冒出了一个嫩绿的小点儿,把附近的泥土都拱了起来,便好奇地飞近问道:“你是什么?”

“竹笋。”一个细弱的声音应道:“我想冒出来……”

“冒出来?叽喳喳。”麻雀笑得前仰后合,“你有多大能耐?我屙一兜屎就可以盖上你。识趣点,乖乖儿地躺着吧!”

麻雀飞到一株桃树枝丫上,见一只蜜蜂“嗡嗡”地在花间飞动,还从花蕊里钻进钻出。

“咦,这是干什么?”

“我想采集花蜜,和大伙酿成一缸子蜜糖……”

“喳喳,叽!小鸭子想生大鹅蛋哩!”麻雀边叫边笑,“这肯定是灯草搭桥白费劲儿,有眼前烂漫的春光,你何不趁机逛一逛,乐一乐,而去干这等蠢事儿?”

它评论一番以后,又快快活活地飞走了。飞着飞着,快靠近屋檐边的时候,猛地见一个灰团儿从鸽子笼边掉了下去。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麻雀扑下去急问。

“我想飞上蓝天,”一只羽毛没长满的小鸽子回答,“哎,没想到……”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麻雀又经过这一带。它见到了什么?——一根新竹挺立着指向天空;一只灰鸽在白云间翻飞;还有,在蜂巢边摆着一缸才取出的蜂蜜,那只小蜜蜂飞在缸边甜甜地笑呢!

“叽喳喳,这难道是事实?”麻雀睁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嚷道:“你们莫不是在玩什么魔术,用来戏弄我这老实巴交的麻雀吧?”

长征故事朗诵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侯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了几个寒颤。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他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

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忍受。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

“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地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没有动得了。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故事朗诵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13岁的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女孩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的很模糊了。有一个熟悉的背影愈来愈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难地支撑起一个家。她就是小女孩的母亲。小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于是,她用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小心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让她的母亲尝尝啊!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小女孩终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激,才能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从我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也学会了关爱,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学回家。刚进门,就听见妈妈在呻吟,咦?妈妈怎么没去上班?我感觉不妙,奔进卧室,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此刻,我眼睛充满泪花。妈妈微笑着说:“没事,先做作业吧。”“妈,怎么会没事啊,吃药没有?”“待会吃。”我学着平时妈妈的样子,用手摸妈妈的额头。啊!好烫啊!我非常果断的说:“不行,让我来吧!”可是,我的脑海一片空白,该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我以前发烧的情景。于是,我跑到洗手间,又用水把毛巾浸湿,拧干放在妈妈的额头上,并把温度计夹在妈妈的腋下。放完一切,我坐在床边问妈妈病情。我帮妈妈撑着身子坐起来。妈妈笑着说:“好多了,去学习吧。”但是我心里涌起一股力量和责任,必须坚守在妈妈身边。

在等待漫长的十分后,我一看体温计,妈呀!三十九度!我赶紧在药箱里翻出几瓶退烧药,认真地看说明书,上面写着:饭后服用。于是,我决定先给妈妈做饭。妈妈曾在我发烧时,给我做了面汤,并告诉我:发烧喝面汤比较好。好!就决定做面汤,并在汤里下了一个荷包蛋,面汤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是,我的肚子开始抗议了,但我忍住饥饿把面汤端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先喝碗面汤吧。”妈妈激动地点点头。我轻轻地舀了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了几下,感觉不烫时,才喂给妈妈喝。妈妈平时就是这样照顾我的。妈妈服了药睡下后,我一直守在妈妈身边,给妈妈换毛巾。渐渐的,妈妈的烧退了,我这才想起作业没写,便赶紧去写作业。第二天早上我一起来,就来到妈妈的屋里,问她怎么样了。她说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夸我:“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会照顾妈妈了,是个有孝心的孩子。”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孝”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奉献的伟大。同时,我也了解“孝”的真正含义――就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长征故事朗诵

指着脚踝上呈蝴蝶形的伤疤,老红军向轩讲述着他7岁参加红军、9岁跟着舅舅贺龙走长征的传奇经历。

193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由于叛徒出卖,在鹤峰县太平镇洞长湾休整的赤卫队遭到敌人突然袭击。名震湘鄂西的赤卫队女队长贺英在战斗中牺牲。牺牲前,她将自己的手s枪、三块银元和一个金戒指交给身边年仅7岁的侄儿向轩,对他说:“快走,找红军,找大舅去!”

向轩的大舅是贺龙。此时,贺龙已回到湘鄂边一带打游击。洞长湾一战,赤卫队伤亡惨重,一夜之间贺龙又失去了大姐贺英、二姐贺戊姑,贺戊姑的女儿及两个孩子也被敌人抓去。当脚踝上带着枪伤的向轩见到贺龙时,贺龙心疼地抱起哭得泪人般的向轩。向轩的母亲贺满姑被反动派杀害时,向轩还不满两岁。此后,向轩跟着他的大姨贺英一起生活。贺英教他认字、骑马、打枪。枪林弹雨中成长的向轩格外坚强。贺龙抚摸着他的头,将贺英留下的手s枪送给他,并发给他一套军装。就这样,向轩成了红3军军部通信连的小战士。

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主力从湖南桑植地区出发,开始长征。

长征后,向轩被分配在军委分会当通信员。当时,军委分会有十几个与他差不多大的红小鬼。对这十几个红小鬼,部队没有安排具体任务。而向轩却每天准时到贺龙那里报到。这主要是因为向轩很喜欢刚出生不久的小妹妹贺捷生。他每天围着舅妈蹇先任,跑前跑后,帮着背、帮着抱,而蹇先任也给予他很多的照顾。有什么好吃的,哪怕是野菜,蹇先任也要给向轩留着。长征中,贺龙为了不让向轩挨冻受冷,到了条件稍好的地方,就让向轩同自己一起睡。可向轩有尿床的毛病,时间长了,警卫员嫌麻烦,就不想让向轩同首长睡一张床,但被贺龙劝止了。一天早晨,向轩从外面回来,看见贺龙正在洗床单,冻得两手通红。此情此景使向轩羞愧无比,他发誓以后再也不睡在舅舅的床上了。

尽管向轩很懂事,可毕竟还是个孩子。一路上他没少挨贺龙的批评。部队渡过金沙江,来到云南,正是冰河解凌,惊蛰萌动时。一路行军,人困马乏,刚到了一个小镇,部队就开始忙着打土豪、筹粮食。上级规定,这些活动不许向轩他们这些小家伙参加。因为打土豪有规矩,一切缴获要归到供给部,然后再统筹。但这次向轩跟在队伍里凑热闹,谁也没太在意。一个地主家腌了一缸咸蛋,白里泛青,煞是喜人,向轩看到后,不顾规定,顺手揣了五六个,盘算着去蹇先任那里看妹妹。这事被贺龙知道了。贺龙把他叫来,黑着脸问他为什么要私拿咸蛋?他自认为不是什么大错,嘟囔着承认了,并按贺龙的要求将咸蛋交给了供给部,但心里并不服气,很感委屈地在河边溜达。这时,他看见河边的树上拴着一匹枣红色小马,很矮。他上去拍拍马屁股,这匹马既不踢人也不跳,很温驯。这下,他又高兴了。他觉得小人配小马,正好。于是,一切烦恼统统抛到了脑后,跃上马背。第二天行军,他洋洋得意地把马骑到贺龙前面。贺龙问:“你的马是从哪里来的?”向轩不以为然地说:“河边牵的。”话音未落,贺龙大吼道:“不遵守群众纪律,有什么资格当红军!”

贺龙因他违反“群众纪律”的事,差点开除了他,这事让他铭记“群众纪律”的极端重要性。

在向轩看来,舅舅贺龙既讲原则,又讲感情。

长征越走越艰苦。向轩脚下打满血泡,膝关节像没上油的机械,磨得生疼,肿得老高。贺龙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搞来了几头骡子,让十几个红小鬼轮流骑。向轩和辛先柱、张二合骑一头。因为向轩年龄最小,所以很得其他同志关照。

每每忆起长征岁月,向轩心中总是波澜起伏,在与舅舅朝夕相处的一年中,他学到了、也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使他受益终生。

表演朗诵寓言故事

聪明无比,他向全国发了一道文告:“有谁能说一件荒唐事,使我说他是撒谎的,那我就把江山分给他一半。”

一个商人来了,他对皇帝说:“万岁,我有一把宝剑,只要往天上一指,星星就会落下来。”

皇帝说:“这有什么稀奇,我祖父的烟斗,一头衔在嘴里,一头能跟太阳对火呢!”

商人怏怏地走了。

一个地主来了,他对皇帝说:“万岁,我本想昨天来见您,只是闪电把天撕破了,漏起雨来,我赶忙把它补好,所以,今天才来,请您原谅呀!”

皇帝笑了:“你的手艺不好啊,今天还有小雨哩!”

地主也怏怏地走了。

最后,来了一个农夫,他说:“皇上,您答应把女儿许配给我,还要用一斗金子陪嫁,现在,该兑现了吧?”

皇帝听了,脸色大变,呆若木鸡,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好把女儿嫁给了这个聪明的农夫。

朗诵的散文故事

叙事性的。

散文。

更加考究你朗诵的技巧以及你在朗诵中的情感带入感。下面本站小编整理了朗诵的散文故事,供你阅读参考。

牵挂。

“滴滴滴滴……”

我的手机响了,一听,便知道是她。怕妻误会,我没有接。少顷,手机再次响起。妻说:“电话,没听见吗?”我放下碗筷,掏出手机接听。

“我正在吃饭,待会儿给你打过去,好吗?”对方听出我的话外音,“好嘛!”挂断了电话。

吃了饭,我走出来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拨通了刚才的电话:“对不起,刚才不方便……”

“我知道。我刚从法院出来,立案庭说没有身份证、户口簿和结婚证他们不予立案。”

“你和法官多说说你的处境……”

“我说了很多,但是他们说什么也不立案。我到底该怎么办?我的心彻底冷了。唉!”

“你别急,你到县里去找找妇联……”

“算了,我再也没有勇气了。况且我身上只有20元钱了;我走在举目无亲的大街上,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谢谢你的帮忙。”

“喂,喂喂……”对方挂断了电话。

……。

一天,我在店里写稿子。突然,一个带着颤音的女声在我的耳边响起:“先生,你的门面挂着代写诉状的牌子;请你帮我写张状子。”

我定睛一看,是一个衣着单薄、并且破旧的女孩子。蓬乱的头发下面,脸庞倒也清秀;虽也有些身段,但是神情显得木讷。我想,她笑起来一定很美。

“什么案子?”我问。

“离婚。”

“你把详细情况说给我听。”出于习惯,我把信笺铺开。她说,我记录。

她叫秀,今年二十一岁。然而,她却是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她出生在某县偏僻的农村家庭,有一个哥哥和四个姐姐,母亲在她出世时便去世了。父亲把大姐二姐卖到外省,把三姐嫁在村里,然后拿着卖姐姐的钱,到邻县随继母落户去了。她与哥哥相依为命生活。哥哥供她读到二年级。由于穷,也就辍学了。她十六岁那年,懵里懵懂地就被叔伯与哥哥做主嫁给了邻村比她大十岁的阿昌;双方家属用三姐的户口偷梁换柱让她与阿昌领了结婚证。她不知道爱情,阿昌也不知道怜香惜玉,动输殴打。她十八岁那年生了一个男孩,取名阿雨。

一次,她有月事,阿昌偏要行房事。她不依,阿昌便用绳索捆住他的手脚,强行做了那事。从那以后,阿昌患了“月子病”,她也患了严重的“妇科”,每行房事便会流血,疼痛难忍。夫妻房事不畅,感情日渐破裂,打闹更凶。

阿昌一气之下外出打工。公公婆婆不知就里,就把怨气撒向媳妇,指猪骂狗,断粮锁盐。他无奈,只好在村里给人打短工。娘家哥嫂、亲戚不知就里,只说四妹不守妇道,冷眼相待。----其实她连男人都不敢碰一下。她羞于说出实情,也不想说出实情。只求与阿昌离婚,才有心思医病,然后寻求新的生活。

我同情她的遭遇,帮她写了诉状,然后给她讲了到法院立案的有关注意事项。但是,她说她的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皆被阿昌强行带走,问能不能立案?我说这就不一定了!----她依然带着一脸的木讷离去。

此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继而,她那衣衫单薄、并且破旧的可怜少妇形象又一次爬上我的脑际。她到底怎么样了?但愿别出什么事!

《过完夏天再去天堂》。

老人感觉到这个夏天在一天天变凉。

老人要走了。

老人不想走。老人舍不得的土屋,更舍不得他多年的老伴.老伴为他养育五儿三女,吃一辈子苦。

老人和老伴儿孙满堂,可儿孙们却很少去他们住的土屋。

每年麦收,五个儿子就会给他们送来食用的小麦,女儿们过节也会送来点酒和肉。

老人和老伴知足。

老人知道儿女们都有子女,要供他们读书,还要为他们结婚操心,就像当年他们为他们操心一样。

儿孙们活的幸福,老人就快乐。老人常把快乐说给老伴听,可老伴总唠叨着,怨他们多时不来土屋。

老人安慰老伴说,孩子们忙。你要是闷得慌,就陪我到北沟边放羊吧,和羊说话,也很快乐的。

老伴没有理他,却说,娃是嫌咱们老呢!

老人不再说话了,搂着羊儿问,我们老吗?

羊叫了两声。老人高兴地对老伴说,瞧,羊说咱们还年轻哩!

老伴就笑骂,老不正经的。

老人喜欢老伴骂这句话。

老人不服老,直到那个夏日走回老屋,摔倒了,才发觉真的老了,想爬,手脚却步听使唤。

老人站不起来了,躺在床上。

老人不能动,可心像镜子一样明亮。

看着老伴弯着近九十度的腰忙着照顾自己,老人真想快一点走。

老人当过兵,打过鬼子,不相信又天堂。可老伴信奉神,说好人会升天堂。

老人真希望又天堂,早两年过去,把那边安排好,将来好接老伴再天堂一起生活。

老人躺在床上,想着天堂的事,可脑子情醒,清醒的老人想喝水,拿桌上的水杯,手碰杯时,人却滚掉下床来。望着不到半米高的床,却不能上去,老人的心好疼。

老伴回家,看到躺在地上的的老人,伸手拉。

老人说,你年轻时抱不动我,现在如何拉得起!

老伴去找儿子,五儿、四儿、三儿外出打工,二儿赶集没回家,大儿再北沟放羊。老伴只好叫来相邻才把老伴人抬到床上。

晚上,老伴弯着腰,来到大儿子家,让他去把老人家睡的床腿锯短点。

大儿子说,找老二吧,他家又锯。

老伴到二儿家,二儿子说,好好的床腿,锯掉干嘛?老大呢?

俺家的锯条断了。二儿媳妇不高兴地说。

老伴没有再说,弯腰,拄棍,蹒跚着,走回场上土屋。

来到床边,老伴拉着老人的手说,你还不如早一点走好呢。

你管那么多干嘛……。

谁叫他们是咱的儿孙呢,我一天没走,心里还在装着他们。

要不,你过完夏天再去天堂吧。

老人说,我尽力撑吧。

老人的儿子还是找来锯把床腿锯短了。

老人能拿到桌上的水杯,可很少能喝尽杯里的水。

老人感觉自己离天堂越来越近,已经闻到天堂门外桂花树上飘来的香味了。

老人对老伴说,通知儿孙们回家吧。

老伴问,不能再过几天走?

老人说,夏天就该走的,天凉了,再冷,我怕去天堂的路滑!

老伴笑了,老不正经的,临走,也不改!

老伴一直陪着老人,直到老人微笑着离开。

老人的儿孙们回家,热闹风光地送走了老人。

五个儿子算账,扣除礼金,一家赔钱500元。

儿媳们说,天凉真好,菜能多放几天,有的肉还能回锅,要是碰上热天,这五十多桌酒席,可真赔大了。

老伴把保管一天的礼金包交出来后,分完钱,五个儿子互相望着,算好的帐,却多出2500元钱。

看着一家人又围着聚一起核对着账款,老伴摇摇头,弯腰,拄棍,蹒跚着,走回场上的土屋。

那年那雪。

年三十了,大雪们纷纷扬扬的,洁白晶莹的雪花,舞着冬天的灵光。远处白茫茫的原野与天相接,玉宇琼寰,浑然一体;近处校园,屋顶象盖上了厚厚的棉絮。让人联想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雪虽然很大,但封不住人们对年的情感。我仍象往年一样,从上午就开始陪着妻子忙年夜饭。已经三年了,有三位初中学生,每年三十都在我家陪我过年,同吃年夜饭,一起看“春晚”、包饺子、一起用爆竹辞旧迎新,不是一家胜似一家,其乐融融。我已习惯了这种气氛,这让我感到年的热烈与充实。

天暗下来了,但。

对联。

还是被雪映得鲜红。“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作为对联,似不工整,但我喜欢毛泽东赋予梅花的那种精神。

雪仍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鹅毛般一层接一层覆在雪地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望着眼前的雪景,我想象着他们三个矮小的身影在雪地里跋涉,心里酸甜交杂,有些惴惴不安了。

晚会已经开始,我在一种莫名的不安与烦躁中拨通了好友李为增家的电话。李为增比我长两岁,为人仗义热情,我们在一起玩得很投机。他家里挺热闹,电话里隐约听到有不少人在喝酒。通话中,我忍不住流露出因雪大,学生未到的缺憾与失落。原本想与他聊天解闷的,但又怕影响他们喝酒,我没多说什么,就把电话放下了。

不知什么时候,他们三个又回来了,一起抱着我哭,并安慰我说:“老师,我们会常来看望您的……”

年夜,在不间断的鞭炮声中似乎过得很快,不觉天已亮了。雪停天晴,大地银装素裹,厚厚的一片洁白。我站在门口送为增哥,忽记起昨晚,问他:“你昨晚怎么摸来的?”他看着我笑笑说:“看不清路,几次陷到路沟里。”我心里一沉,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激。

我们说话间,只见从教室的拐角处来了三个人,他们在没膝深的雪里,有些吃力地一步步跋涉过来,很远就喊:“老师新年好!老师新年好!”我望着三个小冤家,心头一热,泪簌簌洒落在洁白的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