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孔子的智慧(热门12篇)

小编: 念青松

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反思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孔子的智慧与教育心得体会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古代中国伟大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被誉为“至圣先师”。孔子的智慧和教育理念深受后世影响,他的教育心得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孔子的智慧与教育心得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首先,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就是说持续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是积累智慧的关键。孔子认为,只有通过勤奋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这一观点对于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在现代社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我们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心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孔子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决定了他的行为和处世态度。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和社交能力。尽管现代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我们仍然应该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只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够真正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

第三,孔子非常重视“教学相长”的理念。他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启迪、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这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孔子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实践与应用。他认为,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实现最大的效果。因此,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观点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强调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与应用让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孔子以身作则,提倡“言行一致”。他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只有教育者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正确的价值观、榜样的行为,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观点对于现代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学生。同时,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自己的形象,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孔子的智慧与教育心得对于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关注品德与修养、教学相长、注重实践与应用以及言行一致,这些都是孔子教育理念的核心要义。这些思想与理念对于培养当代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现代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借鉴孔子的智慧与教育心得,将其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去,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向孔子借智慧心得体会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和社会。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我们常常听到关于孔子的故事和他的智慧言论。在实践生活和学习时,向孔子借鉴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人类社会。

第二段:理解自己。

孔子经常强调的一个主题是自我反省。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了解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采取正确的行动。这个思想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偏好和长处,并尽努力发挥这些优势。同时,我们也需要切实面对自己的缺点,尽可能地避免让它们妨碍我们的成长和成功。

第三段:尊重他人。

孔子也倡导尊重他人。他相信一个人应该把别人的感受和需求视作重要的因素。这就意味着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他人平等地交流。这种思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和知识,特别是在面对我们的学习伙伴和教师时。

第四段:思考修养。

孔子强调了倡导思考修养。人们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经历来发现内心深处的思考问题。通过理解和思考内在感受的问题,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感受。这种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学会思考,把每个经验作为一个机会,以便更快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第五段:实践问题解决。

最后,孔子提倡实践解决问题的思想。他认为,发现问题是一个好的开始,但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成功。解决问题需要思考和探索,需要判断并采取正确的行动。良好的实践技能和正确的行动策略是成功的关键。当我们遭遇问题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学会采取正确的行动策略来解决问题。

结论:总结。

孔子的思想非常重要,并且可以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借鉴孔子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和他人,进而获得成功。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实践孔子的智慧,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向孔子借智慧心得体会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被称之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也一直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尊崇和学习。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仁、义、礼、智等方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影响。本文将探讨如何向孔子借智慧,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

第二段:仁者无敌。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其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仁是心灵中最高尚的品质,是建立和谐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关键。孔子认为仁者无敌,因为仁者宽厚,能够忍让和宽容他人,正是因为他们心胸开阔,包容了各种看法和观点,而不会因为别人的不同看法而争吵、斗争和矛盾,最终达到和谐与团结。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需要学习孔子的仁心,保持一颗宽厚和包容的心态,才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取得成功。

第三段:仪礼之道。

礼是孔子思想中的另一大要素,他认为礼是统治国家和指导人民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的价值观。孔子强调的是内心深处的纯洁和无私,以及外在的表现和行为。只有当个人的内外交相辅助,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习孔子的礼仪之道,注重人际交往中的礼节和规范,增强自己的修养和内心的素质,才能够在工作和社交中取得成功。

第四段:智慧的灵魂。

智慧是孔子思想中的另一要素,他认为人应该养成“君子之学”,即学习四书五经,学会道德规范和智慧学问,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也认为智慧与道德相辅相成,才能够充分地发挥人类的潜力和智慧,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发掘自己的智慧潜能,深入学习各种学问,通过追求真理和智慧达到全面成长和发展。

第五段:结语。

总之,向孔子借智慧需要我们遵循孔子思想中的仁义礼智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锤炼自身素质和提高自身修养,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该学会虚心向别人请教,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借此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孔子的智慧是时代的精华,也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视并不断学习和发扬这种智慧。

向孔子借智慧心得体会

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孔子在国内以及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思想和智慧一直在历史长河中丰富着人类文明,被代代相传,影响至今。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当我们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能否向孔子借一点智慧呢?此文就是以此为主题,将关于“向孔子借智慧”的体会总结归纳,分享给大家。

一、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

孔子的思想对于整个中国文化史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但是,我们从他的言行中可以发现,孔子并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传统主义者。相反,他鼓励学习和思考,赞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反思,倡导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的学术态度。因此,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遇到挑战时,应该仔细思考并尊重传统,但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寻求一种最好的解决方案。

二、寻找自我的方法和方式。

孔子被视为一个道德和精神的导师,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他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实践并试图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法和方式。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那就是我们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尝试试错,经过实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每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生活经历都是不同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比盲目遵循他人的建议更加有效。

三、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诚于心,恕于人”,这是孔子不断提出的道德理念之一。他认为,一个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以诚实、真实和宽容为核心作为出发点,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他的哲学中,凡事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遵循中庸之道,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是说,在我们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以诚实、真实和宽容为出发点,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保持耐心和决心。

孔子是一位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的人。他不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教育学生,更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全都投入到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上。即使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他仍然坚持不懈,毫不动摇。他的坚定和毅力激励了他的学生,并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精神范例。对于我们来说,当我们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时,必须要保持耐心和决心,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断努力,即便道路困难重重,仍然可以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五、重视团队协作和群策群力。

孔子强调重视团队协作和群策群力。他认为,一个人的实力有限,只有在一个稳固的团队或者群体里才能够充抱发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孔子注重共同协作和破解困境,他的思想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我们应该勇于寻求帮助,重视团队协作,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与别人的优点相结合,形成一种更有效的解决问题之道。

总之,向孔子借智慧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个文化遗产,同时也能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借鉴孔子的思想和精神,不仅会让我们思考更加深刻,处理问题也会更加理性和成熟。希望本文的体会总结对你有所启发,从而让你在生活中的诸多决策和处理中也能从中受益。

智慧.心得体会

智慧,是人类灵性的体现,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高级能力。智慧不仅在于知识的丰富,更在于对生活的认知和掌控力。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智慧心得体会。

一、智慧使人更加成熟。

智慧是在经验积累和思考中形成的。一个人有越多的经历和经历,就越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智慧也意味着独立思考和自我反省,拥有这些能力的人更容易成熟。对于自己的过错,有智慧的人会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提高自己的习惯和信念以避免错误和不幸。

二、智慧可以带来更好的生活。

智慧有很多的应用,比如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有经验和头脑清楚的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容易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就意味着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它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人们的友谊,培养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品味和审美,使生活更加美好。

三、智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智慧在工作中也有很大的应用。有智慧的人在工作时能够更加清晰地思考问题,更好地理解不同的观点和理论。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快地采取正确的行动并更好地控制所面对的问题。

四、智慧使人更加开放而又谨慎。

有智慧的人会更加开放,对于不同的观念和观点有着更好的接受能力。在他们与别人交往时,不会随意下结论,没听透对方的观点之前,很少会抛出自己的意见。他们能够更加灵活的思考,因此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在决策的时候,智慧也让人谨慎,思考问题时能够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发生,这样所做出的决策就更加全面。

五、智慧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来积累。

智慧是通过实践来积累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吸收新的经验和知识,这样在未来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也只有通过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和错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价值和局限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变得更加智慧。

综上所述,智慧对于我们的生活和事业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经验的积累和思考,我们得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伴随智慧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我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时刻督促自己,尽量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反省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加智慧的人。

智慧.心得体会

智慧作为人类灵魂的精华,是引导人们顺利前行的指南之一。在人的一生中,智慧的作用不容小视,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困惑。然而,智慧并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通过生活中的感悟和深刻体验得到的。在我自己的经验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

第二段:学习智慧的过程。

学习智慧是一个不断发现和深化的过程。这种过程包括对自己情感的探索,对生命的理解,以及对自我成长的追求。当我们逐渐领悟和掌握智慧之后,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人世间一切事物,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困难处境。

第三段:智慧的应用。

智慧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生活中的不同场合,我们需要不同的智慧进行应对,比如在工作中需要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案;在生活中面临人际纠纷时,我们需要通过智慧来疏通彼此的情绪,找出造成纠纷的原因;在面对生命的重大选择时,我们需要通过智慧来理智分析自身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第四段:如何获得智慧。

获得智慧的过程是一个艰辛但有意义的过程。在我的经历中,我认为要获得智慧,关键在于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只有当我们愿意向外拓展自己的视野,探究未知的领域,才能更好地领悟智慧。其次,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自己的经验,尤其是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时,更要坚持不懈地思考和总结自己的经验。

第五段:结论。

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学习智慧一直是我最重要的追求之一。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逐渐领悟到智慧对人生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追求和深化,才能让我们拥有更深刻、更广阔的眼界,更具智慧地处理人生种种难题。我相信,在未来的人生中,我会继续不断地探求智慧,让它成为我前进的力量源泉。

孔子智慧读后感

3)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

4)孔子曰:有教无类。——孔子。

5)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

6)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孔子。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10)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11)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12)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5)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孔子智慧读后感

孔子,大家都知道,我们都称为“圣人”,是万世师表。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王道不存。孔子致力于推行以恢复周礼为目标的政治主张,但是一直得不到重用。然而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还是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百折不挠地推行自己的主张,四处碰壁。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孔子从五十多岁的“知天命”之年,带着弟子们,长途跋涉,一路上备受冷遇,遭受诋毁、谗言、羞辱、讥笑甚至奚落,甚至连他的弟子们,也开始怀疑孔子的思想是否能为当时的社会所用。

孔子后来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思想及实践思想的行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到老子那里问礼,老子告诉他说:“一个人太聪明,看得太透了就近于死地,因为你肯定好议人非;一个人知识渊博能言善辩,声名太盛就容易危及自身,因为你可这样就会把别人的恶给暴露出来。所以当儿子的不要太自我,当臣子的也不要太自我。”《史记·老子世家》里也记载,孔子问礼与老子,老子说:“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都比较善于隐藏财富;有盛德的君子,看起来傻傻的。要去掉你身上的骄气和欲望,自负的态度和过多的志向,这些对你都是毫无益处的,我能告诉你的只有这些了。”

老子看似人生感悟的话,其实是在启迪孔子的政治智慧,这些话促使孔子进行深入思考。孔子后来就十分认真的研究《周易》,希望找到他不被重用的原因。《易纬·乾凿度》上记载,孔子以前不知道《周易》的本经,偶然用蓍策推演了自己的命运,得出《旅》卦的卦象,就请商瞿帮他解卦,商瞿说:“您有圣人的睿智却得不到圣人的职位啊。”孔子听了就哭着说:“这都是天命的安排啊。”叹息后就放弃了以前的志向,不再诵读《礼》,停止删定史籍。五十岁开始研究《周易》,创作《十翼》,来阐明易道。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楚昭王想封孔子七百里地,楚国当时的宰相子西就说:“大王,我们国家出使诸侯国的人有比子贡强的吗?楚王说,没有;大王的辅佐之臣,有比颜回强的吗?没有;大王的将领有比子路强的吗?没有;大王的各部部长有比宰予强的吗?没有。”子西又说;“我们楚国的祖先,最早周朝封为子男五十里,现在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治国方法,想光复周公、召公那样辅佐周天子的事业,大王要是用了他,那我们楚国还能世代拥有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吗?当年周文王在丰邑,周武王在镐京,不过百里之地,后来就统一天下。现在你给了孔丘七百里,他又有那么多优秀的弟子帮助他,这恐怕不是楚国的福气吧。”楚昭王一听就明白了,马上不封孔子了。

而且孔子对自己的思想和治国理政的才能很有信心,孔子曾经说过:“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也就是说,只要用了他来治国,满一年,就会大变样,三年就会大有成就了。那么国君和他原来的臣子怎么想?你孔子没有来的时候,这个国家治理的不好,你的团队来了之后,国家很快就治理好了,那么国君的政治合法性如何保障,那些原来的臣子如何安排,这牵涉到非常多的现实的政治利益,所以也难怪孔子不能被重用了。

所以孔子在研究《易》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他的大过之所在。据李守力先生考证,孔子一生中有两次机会接触到《易象》,前面我们讲过,《易象》是文王、周公演《周易》的核心秘本,所以《易象》不传诸侯,只藏于周王室与鲁大史氏那里。孔子51岁当了中都宰,52岁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行摄相事。这时候孔子因身居高官是有条件接触《易象》的,但是孔子因公务繁忙,一心想着削弱三桓、堕(hui)三都,没有抽出时间去认真的研究《易象》一书。到了68岁孔子回到鲁国后学《易》,研究《易象》后发现了易道的真谛,非常后悔没有早点研究《易象》,所以才发出了“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的追悔之言,孔子认为的“大过”,就是因为没有吃透《周易》的精神,致使“堕三都”失败,被迫周游列国十四年。

我们前面讲过,《汉书·艺文志》记载《易》之创制过程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阶段,周文王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是第二阶段,孔子作《易传》是第三阶段。而《易传》的基本特点是:阐发易理,也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易》最早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卜筮之书,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孔子的注意,《论语》上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孔子晚年突然如此喜欢《易》,他的弟子子贡就有点不理解了。据《帛书•要》篇记载,子贡问孔子:“老师您也开始信算卦了吗?”孔子回答说:我自己占卜的准确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但是我并不把占卜看作主要的,我主要是探索它背后的制度性意义,君子靠德行去获得幸福,因此不需要频繁地举行祭祀活动;君子靠信守仁义去获得吉祥,因此虽然讲卜筮却很少用它。所以祝巫们靠卜筮求吉凶的做法,对于君子来说是次要的。后世的人将来质疑我,恐怕就是因为《易》了。”

那么孔子在研究“易”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制度性的哲理呢?那就是乾坤之道,《文言传》中孔子说:“乾坤,这是易的门户啊,乾坤代表世间的万事万物之间互相联系,和谐发展的规律,从而体现了天地之道。”孔子参透了《周易》的乾坤之道,专门为乾、坤两卦写了《文言传》,王弼解释“文言”为“文饰之言”,我认为这里的“文”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规律”,“文言”就是“规律之言”,所以我们才把古文叫“文言文”,其实就是写法有规律性并且能体现规律性的文章。从政治角度讲,乾卦象征君,坤卦象征臣,乾卦规律意味着如何做好一个君主,坤卦规律意味着如何做好一个下属。而大家知道,孔子真正失败的原因,就是他是一个臣,却想通过自己来做君的事情。

《坤》卦六三爻指出:“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文言传》孔子解释这一爻说:“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意思就是说,处在重要岗位的臣子,是要尽责做事情的,但是做事情过程中,要懂得时机,懂得内敛,追随君王做事,不敢贪占君王的功劳,因为做下属的要遵守地道,地道本来就无所谓成功,因为地本来就是要为天成就事功的。也就是说,做下属的本来就是要执行上司的正确的决定,把事情完成,上司因为你的功劳会给你应该的回报,这才是正确的君臣之道。而我们反观孔子,带着团队,大张旗鼓的要为别人治国理政,他不被重用也可见一斑了,但是这并不是说孔子错了,而是孔子没有碰到开明的君主,这恰恰显示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担当。

《孔子家语》曾记载,孔子早年曾筮得《贲卦》,贲者,代表以文章影响社会,孔子看到这个卦不高兴,认为自己精通礼乐制度,满腹经纶,自己可以创立功业,但是孔子后来的命运还是应了卦意。孔子最终没有能自己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孔子后来删定六经,讲学授徒,最终成为了万世师表和千古贤圣,以文化人,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刚开始捧起这本书,心中充满着神圣,又充满了疑虑,我能读懂它吗?读过之后仍有不懂,但它却纯净了我的心灵,增长了我的智慧……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座孔府,实乃国人精神的殿堂。面对孔子,常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简直就是一个“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会进行这样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们来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对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这正是孔子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学习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会深陷在牢骚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开世人尊重的耳膜,并在别人的羡慕与嫉妒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根本所在。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近期我阅读了张艳玲主编的《孔子的智慧》一书,读后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书中通过引用“原典”、释义,再结合现实生活、案例,阐述了五十一条做人的经典智慧,内容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无华。全书从学习之道、孝悌之道、内省自胜、言行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修身养性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智慧》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这七个方面,立足于今天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大到治国,小到家庭和谐、个人成才,是对传统经典在当代社会的又一次激活。全书语言富具哲理,感性自然,深入透彻,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迷茫和失落,《孔子的智慧》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还会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让每一个人活得文明、充实、自在一些。下面结合自身认识谈谈几点体会: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是孔子在讲自己的人生轨迹,活到老,学的老。孔子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做学问,通过不断学习,三十岁立足社会,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构筑起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孔子作为一个圣人,把学习当做了一辈子的事,完成了从“有我”到“无我”的过渡,几千年来,孔子的思想对国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推崇。也正因为如此,孔子才能成为历经几千年而不被世人遗忘的思想宗师。在谈到学习对人的重要性时,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爱仁德而不爱学习,那他肯定被愚昧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智慧但却不爱学习,那他将被放荡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直率而不学习,那他将被偏激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勇敢但却不爱学习,那他将被祸乱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刚强而不学习,那他可能将被狂妄所蒙蔽。一个人心怀仁德、为人直率、处世勇敢、遇事刚强,但如果不爱学习,所有的这些好的方面都可能向其反面发展。而那些心术不正、本身品质就有问题的人,若不学习就更可怕了。现实生活中,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单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更是如此,信息化、互联网带给人类的科技成果,给我们创造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改革、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应新形势下教学需求,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探索。作风上,要加强政治纪律、党性、法律法规学习,思想才能过硬。不少职务犯罪的高级干部,翻开他们的履历,原本不少是有能力,正直、优秀的人才,可他们沦为了阶下囚,成了人民的罪人。这不就是“逾矩”了吗?他们不就是放松了党性学习,法律意识更加淡薄,好的品质向其反面发展,被“放荡”和“偏激”所蒙蔽,不洁身自好了吗?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腐朽的思想所腐蚀,能够健康的成长、发展,只有终生学习,把握好自己做人的度,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一个无憾的自己,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让自己成为完善的社会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孔子认为,有了宽恕之心,才可以宽以待人、尊重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大家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效率,团结出人才,团结出生产力,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科室,一个邻居,“宽以待人、尊重人,不强加于人”是搞好团结的基础,无论是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工作中,难免有磕磕碰碰,或意见、想法不一致,这时,怎么办?是打击别人?还是强加于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多替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多替别人分担,克服那种不尊重人格尊严的霸气和专横作风,工作水平和能力一定会随之提升,工作成绩也一定会优秀。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要做好一件事情,应在“知”的基础上加入“好”,也就是有充分的兴趣,这样完成的效果会大不一样,做事的最高境界把它本身当成一种乐趣。对职业、行业来说有了解,能掌握技能,这算“知之者”,这是第一级;真正热爱它,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愿意废寝忘食,把自己连工作之外的休闲时间也都投入进去,这叫“好之者”,这是更高一个层次,处在这个层次的人固然在事业中可以完整地去实现自己,但是这种投入未免太过沉重;最高的境界,就是“乐之者”,我的职业态度就是从“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乐之者”转变。我从事的是电教工作,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我是“知之者”。出于对职业道德的遵守,我对工作兢兢业业、克尽职守,这时的我是“好之者”。处于这个阶段时,我尽自己的所能勤奋努力地完成工作,由于电教工作的特殊性,感觉工作非常的繁琐、枯燥。每天几乎是一到办公室坐下来就直至下班,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要加班加点地干工作,头绪多,压力大,我内心一度曾感到十分压抑。当在《孔子的智慧》中读到“‘乐之者’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快乐的心态让人充满智慧,使人走向成功。”这些话时,我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热爱这份工作,将快乐充盈于工作的时时刻刻,得到的也许不是一份薪水,不是一个业绩,不是一个表扬,而是一种生命的大欢欣。我转变了思想观念,通过锻炼自身能将压力转换成自己能力。此后我变成了一个“乐之者”,用最佳的状态将快乐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成就了我的品格,我成就了工作的圆满,我的心体验到欢欣与鼓舞,这样的我不仅是在做工作,而且还是在享受工作。

《孔子的智慧》对我感悟颇深,她给我的生活中注入了一股活的力量,一种做人的正能量;她就象那有滋有味清纯的鸡汤,细细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净化着我的心灵,教我自新,使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注入了新的思考和活力。

孔子智慧读后感

孔子的学生陈亢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老师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每到一国一地,很快就能获得当地人的信任与亲近,从而很快就能掌握该国该地的政治、风俗和人情。

他对老师具备的这种超乎寻常的亲和力感到不解。

于是,他就请教师兄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国一地,一定能够获知其国其地的政治民情。他是刻意求知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知他的呢?”

子贡回答说:“先生是以温和、良善、恭敬、检点、谦让的态度得来的。他老人家获得信息的方法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吧!”

子贡是一个特别善于总结的人,更是对自己老师非常懂得的人,他揭出的“温良恭俭让”五个字,不但画出了孔子的温煦气象,还给后人修养身心提出了一个可资对照的努力方向。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近期我阅读了张艳玲主编的《孔子的智慧》一书,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书中通过引用“原典”、释义,再结合现实生活、案例,阐述了五十一条做人的经典智慧,内容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无华。全书从学习之道、孝悌之道、内省自胜、言行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修身养性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智慧》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这七个方面,立足于今天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大到治国,小到家庭和谐、个人成才,是对传统经典在当代社会的又一次激活。全书语言富具哲理,感性自然,深入透彻,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迷茫和失落,《孔子的智慧》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还会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让每一个人活得文明、充实、自在一些。下面结合自身认识谈谈几点体会:。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是孔子在讲自己的人生轨迹,活到老,学的老。孔子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做学问,通过不断学习,三十岁立足社会,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构筑起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孔子作为一个圣人,把学习当做了一辈子的.事,完成了从“有我”到“无我”的过渡,几千年来,孔子的思想对国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推崇。也正因为如此,孔子才能成为历经几千年而不被世人遗忘的思想宗师。在谈到学习对人的重要性时,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爱仁德而不爱学习,那他肯定被愚昧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智慧但却不爱学习,那他将被放荡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直率而不学习,那他将被偏激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勇敢但却不爱学习,那他将被祸乱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刚强而不学习,那他可能将被狂妄所蒙蔽。一个人心怀仁德、为人直率、处世勇敢、遇事刚强,但如果不爱学习,所有的这些好的方面都可能向其反面发展。而那些心术不正、本身品质就有问题的人,若不学习就更可怕了。现实生活中,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单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更是如此,信息化、互联网带给人类的科技成果,给我们创造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改革、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应新形势下教学需求,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探索。作风上,要加强政治纪律、党性、法律法规学习,思想才能过硬。不少职务犯罪的高级干部,翻开他们的履历,原本不少是有能力,正直、优秀的人才,可他们沦为了阶下囚,成了人民的罪人。这不就是“逾矩”了吗?他们不就是放松了党性学习,法律意识更加淡薄,好的品质向其反面发展,被“放荡”和“偏激”所蒙蔽,不洁身自好了吗?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腐朽的思想所腐蚀,能够健康的成长、发展,只有终生学习,把握好自己做人的度,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一个无憾的自己,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让自己成为完善的社会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孔子认为,有了宽恕之心,才可以宽以待人、尊重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大家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效率,团结出人才,团结出生产力,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科室,一个邻居,“宽以待人、尊重人,不强加于人”是搞好团结的基础,无论是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工作中,难免有磕磕碰碰,或意见、想法不一致,这时,怎么办?是打击别人?还是强加于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多替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多替别人分担,克服那种不尊重人格尊严的霸气和专横作风,工作水平和能力一定会随之提升,工作成绩也一定会优秀。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要做好一件事情,应在“知”的基础上加入“好”,也就是有充分的兴趣,这样完成的效果会大不一样,做事的最高境界把它本身当成一种乐趣。对职业、行业来说有了解,能掌握技能,这算“知之者”,这是第一级;真正热爱它,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愿意废寝忘食,把自己连工作之外的休闲时间也都投入进去,这叫“好之者”,这是更高一个层次,处在这个层次的人固然在事业中可以完整地去实现自己,但是这种投入未免太过沉重;最高的境界,就是“乐之者”,我的职业态度就是从“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乐之者”转变。我从事的是电教工作,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我是“知之者”。出于对职业道德的遵守,我对工作兢兢业业、克尽职守,这时的我是“好之者”。处于这个阶段时,我尽自己的所能勤奋努力地完成工作,由于电教工作的特殊性,感觉工作非常的繁琐、枯燥。每天几乎是一到办公室坐下来就直至下班,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要加班加点地干工作,头绪多,压力大,我内心一度曾感到十分压抑。当在《孔子的智慧》中读到“‘乐之者’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快乐的心态让人充满智慧,使人走向成功。”这些话时,我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热爱这份工作,将快乐充盈于工作的时时刻刻,得到的也许不是一份薪水,不是一个业绩,不是一个表扬,而是一种生命的大欢欣。我转变了思想观念,通过锻炼自身能将压力转换成自己能力。此后我变成了一个“乐之者”,用最佳的状态将快乐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成就了我的品格,我成就了工作的圆满,我的心体验到欢欣与鼓舞,这样的我不仅是在做工作,而且还是在享受工作。

《孔子的智慧》对我感悟颇深,她给我的生活中注入了一股活的力量,一种做人的正能量;她就象那有滋有味清纯的鸡汤,细细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净化着我的心灵,教我自新,使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注入了新的思考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