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棒的玉米教案(汇总12篇)

小编: XY字客

教学工作计划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能够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这个教学工作计划是经过多年实践和改进的,对于教师进行教学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最棒的玉米》教学反思

我读了《最棒的玉米》,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相信自己,只不过有时候需要等一下的。

课文主要讲了“相信自己,但是有时候需要等一下”――老婆婆看了那个最棒的玉米,但是没摘那个的玉米,只摘了其他的玉米,棒玉米经历了风风雨雨、暴晒,最后这个棒玉米被老婆婆摘了下来做种子。

读了课文,使我想到了我生活中去年我生日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叫我唱一首歌,我本来有点害羞的,可是我有信心十足的说:“好。”……最后,这场生日会圆满结束。

我明白了,只要有信心就一定会成功,只不过有时候需要等一下。

玉米教案

(一)出示玉米,感知其特征,发现变通的功能。

1.师幼共同观察玉米,感知各部分的特征及变通功能。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小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玉米)。

幼:你们的知识真丰富,都认识玉米了。

师:那我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这个长长的东西像什么呀?

幼:海带。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那么这个长的像海带一样的东西是玉米的什么呀?(叶子)玉米的叶子我们可以叫它玉米叶。

师:有谁认识它呀?它是什么样的?

幼:高高、长长、细细。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是玉米杆。

师:你还想认识玉米的什么东西呀?

师:大家看看这个东西像什么?

幼:像花、像羽毛、扫帚。

(二)欣赏图片,感受玉米作品的多样性、创意性。

1.欣赏图片。

师:你们把玉米的各部分,想象成各种有趣的东西,有一些艺术家,对玉米也很感兴趣的,他们还用这些东西做成了许多漂亮的工艺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说说图片上的东西使用玉米的什么材料做的。

师:你看到了什么?是用什么玉米材料做成的?

(三)幼儿讨论、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讨论。

师:艺术家真有创意,能把玉米的各个部分变出这么好看好玩的东西,老师今天也准备了许多这些东西,你们觉得它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请和你的好朋友讨论一下吧。

师:你想用玉米做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交代要求。

教师:你们的想法真好,老师收集了各种玉米材料,有些还进行了加工,这是玉米杆和玉米芯切的片和段,还有找了一些对你们有帮助的辅助材料,如:软铁丝、剪刀、双面胶等,小朋友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对了,玉米叶的`边上很粗糙,不小心会划破手的,小朋友用的时候可要小心哦。

师:如果你做的时候碰到困难你怎么办呢?

师:当然,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的,那么今天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好,有信心就行,我们请客人老师做我们的裁判,看看我们的挑战能否成功。孩子们那就赶快去吧。

(四)作品评价,展示作品。

1.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做的是什么?你用到了那些玉米材料,好吗?

(2)师:今天大家的创意可真多呀,让我来问问客人老师,我们的挑战有没有成功?"客人老师,我们的挑战成功了吗?"客人老师都表扬我们了,我们小朋友高兴吗?让我们摆一个最能表现你现在心情的动作,请老师给我们拍张照。

《最棒的玉米》读后感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在屋子的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一天,一个颗粒饱满裹着几层绿外衣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随声附和地称赞着。

收获那天,老婆婆只看了看那个最棒的玉米,并没有把他摘走。“老婆婆可能眼神不大好,没注意到我。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

不知不觉,一缕柔和的阳光照在棒玉米的脸上,他抬起头来,睁开眼睛,一下就看到了站在他面前的老婆婆。

老婆婆也在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瞧着他,自言自语道:“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他的种子明年一定比他今年长得要好呦!”

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他的原因。

正当他想着的时候,这个最棒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摘了下来……。

相信自己,________________。

3.在文末最后画横线处填上一句话,要使前后文意相通。

4.你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什么启发?

通过学习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本领越强,用处越大。

玉米教案

1.感知玉米各组成部分的特征,鼓励幼儿发现这些部分变通的功能。

2.尝试用玉米的各组成部分设计出不同种类的物品,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积极参与制作,感受到自主创作的乐趣。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最棒的玉米》教学反思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本课6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课文寓意。

3.能联系实际谈体会,愿意做一个自信的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两张漫画:自信的玉米、绝望的玉米。

学生:收集关于自信的名人名言、诗句、故事。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满怀激情地读这句话:行,行,行,你真行!棒,棒,棒,我真棒!

2.但是,每个人都有失落的时候。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棒,却没有人夸奖你;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有才华,却没有人赏识你……不用着急,学了《最棒的玉米》,你就什么都明白了。板书课文题目。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选定的符号勾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与同桌共同完成识字任务。你读我考,检查识字效果。教师抽读生字卡。

3.学生大声地自读课文,让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你的表情。

4.自荐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二句话简要地归纳故事内容。要点:一个最棒的玉米,一次又一次地被老爷爷冷落,误以为自己是最差的玉米。没想到老爷爷最后摘走它,是要拿它作种子。

三、课堂练习。

1.写生字。先描后写,每个生字写两遍,一边写,一边记。

2.展评作业。请觉得自己的字写得漂亮的同学,在展示台上介绍自己的得意之处。

四、细读课文,感受情感。

1.出示两张漫画:自信的玉米,绝望的玉米。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绘玉米的不同表情。

2.学生快速默读,找出文中与漫画对应的段落。(第2、6段)。

3自读第2段,你觉得玉米怎么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从棒玉米的样子“颗粒饱满”和语言“长得最好”以及周围玉米的“交口称赞”中体会棒玉米的乐观自信。

板书:颗粒饱满,交口称赞,乐观自信。

4.想象棒玉米说话的样子、神情,读出棒玉米自信的感觉。练一练,推荐读、自荐读。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后评一评。

5.“交口称赞”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周围玉米是怎样交口称赞的,说一说。

6细读课文第6段,体会棒玉米的绝望自卑。

(1)学生自读课文第6段,你觉得这支玉米怎么样?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从“估计太高”、“最差”、“连……也……”、“自作自受”等心理活动,以及“流下伤心的眼泪”的表情体会到棒玉米变得绝望自卑。(板书:以为最好,其实最差,绝望自卑)。

(2)能读出玉米的绝望吗?练一练,自荐读,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后评一评。男女同学赛读,全班同学自己配动作读。

7细读第3~5段,体会玉米从自信到自卑的感情变化过程。

过渡:一支本来很棒的玉米,后来怎么变得绝望了呢?

(2)谁有过和棒玉米类似的经历吗?给同学们说一说,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棒玉米的这种心情吧。齐读第3~5段。

8细读第7~9段。

(1)就在棒玉米绝望、伤心的时候,一件让棒玉米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呢?学生自读第7~9段。

(2)棒玉米明白了老爷爷不摘走它的原因,你知道它明白了什么吗?

(3)你想对棒玉米说点什么?用你收集的名人名言、诗句,结合你学了课文的体会,劝劝棒玉米吧!

五、编演课本剧,深化情感,体会寓意。

玉米教案

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玉米也到了丰收的季节,在我们农村许多的玉米材料都被农民当材烧饭,特别是近几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用液化气了,这些玉米材料都被当成垃圾焚烧,产生很多的烟雾,影响了环境。我想,如果能变废为宝那该多好。结果我发现这些玉米材料颜色很多,很多元化,如果利用玉米叶、玉米芯、玉米皮、玉米须和老师准备的辅助材料做小制作,一定能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同时这些玉米材料也很适合幼儿创造发挥。于是我就就地取材,设计了这一活动。

《玉米》教案

1、通过转换作品的角度并根据玉米的外形特征进行大胆想象创作。

2、能用一段话表述作品画面的`内容。

ppt、白纸若干,勾线笔、背景音乐。

(一)图片观察,回忆玉米的结构。

师:小朋友来看看这是什么?(玉米)。

出示上节课画的玉米。

师:这玉米是有哪些部分组成,还记得吗?

出示玉米须图片。

师:玉米须长长的像什么?(像胡须,像头发,像花等)。

师:那我们来给它们变魔术看看,能变成什么?

师:可以添加什么,让他们变成什么?

小结:今天老师想请给玉米须变一变。

(二)教师示范画步骤,幼儿仔细观察。

师:先画好我们的玉米,然后再把玉米须变变变。

师: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幼儿玉米作品,启发想象。

师:请你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你把这个玉米须变成了什么?

师:你喜欢这些作品里哪一副?为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画的玉米真的都是千奇百怪的,我很喜欢你们的作品。希望我们下次能够再画一画其它的东西,也能像今天那么厉害!

《玉米》教案

1、让幼儿了解玉米的多种用途。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小篮、箩筐、护袖、帽子、电饭锅等。

1、让幼儿闭上眼睛,张开嘴巴,教师把事先剥好的熟玉米让幼儿品尝,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刚才吃的是什么?”“什么味道?你以前吃过吗?”(幼儿相互交流)。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种下的玉米怎样?

3、带幼儿去园内的玉米地。

(1)先引导幼儿观察玉米苞子和玉米穗子。启发幼儿能说出有的玉米苞叶和穗子已经变黄了,是成熟了;有的玉米苞叶和穗子是绿绿的,里面的玉米是嫩嫩的,还没有成熟,所以还不能摘。

(2)老师示范掰玉米,一手扶着玉米杆,一手用力往下掰。

(3)幼儿掰玉米,教师指导。

4、师幼坐在田头边休息边讨论吃玉米的'好处,知道玉米是粗粮,了解玉米的用途。

教师小结:玉米的用处很多。

(1)可供食用。(煮玉米棒、爆玉米花、剥粒炒菜等)玉米含大量维生素和胡萝卜素,有健脑作用。

(2)可供工业作用。(玉米用来酿酒、制淀粉、制糖浆、葡萄糖、塑料、酒精等)。

(3)可用来榨油。(玉米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有一定医疗作用)。

(4)可用作饲料。(玉米全株都可作饲料用。有“饲料大王“的称号)同时安全教育,提醒幼儿:已霉变的玉米不能食用,里面有许多有害物质。

5、幼儿动手:先剥去玉米外面的苞叶,再洗干净,然后放进电饭锅。

1、一起品尝煮熟的玉米棒,并相互谈谈成熟的老玉米和嫩玉米有什么不同的味道。

2、在已学习剥豆的基础上,把摘下来的玉米先剥去苞衣后洗干净,再把玉米粒一颗一颗地剥下来放在盘字里。

3、把剥好的玉米粒送到厨房给阿姨做菜用。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幼儿在“选玉米”—“种玉米”—“我们帮玉米除草、浇水”等系列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收玉米”,兴致特别高,吃得也特别香。是啊,还有什么能比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值得高兴的呢?幼儿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既增长了知识,又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劳动的技能,达到了“教学做合一”的目标。

《玉米》教案

1、感受乐曲aba结构,并能按不同的乐句做出相应动作。

2、在模仿教师范例动作的基础上创编b段,两段体中相互交往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用眼神,身体相互配合等情感交流的快乐。

一、完整欣赏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边听故事,边讲述故事。

二、带领幼儿分解故事中的动作。

1、带领幼儿练习故事中预设的动作。

浇水、松土、找朋友

三、创编故事中的未知动作。

1、小玉米长大的动作。

听前半段音乐,找出小玉米长大的地方,并跟着音乐表演前半段音乐。

2、 叫醒叫矮人的'动作。

教师做小矮人,请幼儿创编叫醒矮人的动作。

3、完整表演。(四对幼儿表演)

四、站队形完整舞蹈(游戏)

1、幼儿完整舞蹈,教师语言提示。

请一半幼儿围成圈(玉米),另外一半幼儿做矮人。在圈外等后。

2、教师唱谱,带领幼儿练习小玉米与矮人舞蹈的动作(对拍)。

3、交换角色再次练习。

五、创编舞蹈动作,继续游戏。

1、游戏:贴一贴。(肩膀、肚子、屁股)

2、完整舞蹈。

3、请客人老师一同舞蹈。

《玉米》教案

1、能用多种感官感知玉米粒和爆米花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在玉米粒的变化中,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3、对玉米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幼儿猜两个左右后)请一个宝宝来摸摸看看。(追问:你怎么知道是玉米?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圆圆的还是长长地,是滑滑的还是一粒粒的)

-他说是玉米,到底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我们拿出来看看。

-我来请坐的最好的宝宝帮我拿出来。(请一位表现好的幼儿)

2、这是什么东西啊?(边说边回到教师的位置)玉米?这玉米上面长的是什么啊?

3、原来这一粒粒的是玉米粒。(玉米粒声音提高,速度放慢)一粒粒的叫什么啊?(玉米粒)

4、我们一起和玉米粒宝宝做朋友,把你们的椅子下面的玉米粒宝宝请出来。

-张老师已经把我的玉米粒朋友请出来了。

5、玉米粒长的什么样的(如幼儿没反应,可以做适当的提醒如看看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颜色呢?摸摸它是什么感觉,再闻闻呢?)

提升时可以说,你说的是它的颜色黄黄的

-我们把袋子打开来,闻一闻玉米粒的味道。(教师示范打开袋子)

-闻好了,快点把袋子扣紧,玉米粒很调皮的,别让它跳出来了。

小结:玉米粒是一粒粒小小的,黄黄的,摸上去硬硬的,滑滑的,闻上去没有什么气味。

1、你们知道吗,玉米粒有个超级大变身的本领。我们把玉米粒装进袋子,然后放进微波炉转下,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袋子放进微波炉后在干什么啊?(手指画圆圈暗示)

-袋子放进微波炉,转一转,转一转。(两手打圈表示转圈)。

-现在袋子是怎么样的啊?(两个手掌做出扁扁的动作)(扁扁的)

-扁扁的袋子转一转,转一转。

-听听看,听到什么声音了没有?(1分05秒)

-这个声音像什么啊?(像放鞭炮)

小结:袋子放进微波炉里转一转,发出了哔哔啵的声音,像鞭炮。

-再看看袋子和前面有什么不一样了?

-原来扁扁的袋子现在鼓起来胖胖的了,那你们猜猜袋子里的.玉米粒会有什么呢?(2分10秒 暂停录像)

3、继续播放录像,提问:玉米粒变成什么样了?(白白的,像朵花)

-白白的,像朵花,所以我们叫它爆米花。

4、今天我把爆米花也带来了,请爆米花和我们一起来做朋友,保护好你的爆米花哦,别让它跳走了。

5、看看它和玉米粒有什么不一样?

-玉米粒是小小的,爆米花是怎么样的?(大大的)

-他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玉米粒原来是黄黄的,现在爆米花是白白的)

-靠近鼻子闻闻看?(香香的)

-玉米粒是硬硬的,爆过后玉米粒咬起来会怎样?我们来尝尝吧!(脆脆的,甜甜的,香香的)

小结:爆米花大大的,白白的,闻着香香的,吃进嘴里脆脆的,甜甜的。

1、你们想不想做一粒玉米粒,玩玩变身游戏,把自己变成一朵爆米花?

2、边跟教师念儿歌,边做游戏。(两遍)

-小玉米粒们出来了。

-玉米粒们,准备好了没有啊?(情绪调动起来)

-我是一粒小小的玉米粒,放进微波炉里转一转,转一转呀转一转,玉米粒变成什么了,哔哔啵,哔哔啵,哔哔啵,玉米粒变成爆米花!

小结:这个游戏好玩吗?可是小朋友自己在家把东西放进微波炉转是很危险的,一定要请大人帮忙哦。

1、原来爆米花是由玉米粒做成的,张老师这边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玉米做的东西,我们也一起来尝尝吧。

2、幼儿分享食品。

亮点:

1、整个活动比较流畅,并且环节清晰,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的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发现。

2、整个活动调动了幼儿各种感官,视觉、嗅觉、触觉等,充分利用具体的实物展示,帮助幼儿迅速建立起相关经验,这样的方式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关注点一直放在活动上,十分投入。

3、在请幼儿描述爆米花和玉米粒有什么不一样的时候,教师手中展示了玉米粒,孩子们手中拿着爆米花,这样帮助幼儿进行对比,直接的发现两者的区别。

1、对于在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像观看录像时,请幼儿猜猜袋子里的玉米会有什么变化,有幼儿回答说袋子变大了,由于我太过急于想得到关于玉米粒的答案,我仍旧重复了前面的提问,其实这时候可以灵活的把孩子引导回来,如袋子变大了,那袋子里面的玉米粒怎么样了呢?师幼互动是一门大学问,以后还需要多学习。

在活动中关于玉米粒气味的讨论,有的孩子说香香的,有的孩子说没有味道,在活动前我验证过是没有味道的,但当孩子说有味道时,我却不经意间被孩子带过去了,肯定了他们说有味道的答案,其实想这样的情况,我应当通过强调没味道的答案来正确的引导孩子对于玉米粒的气味的认识。

最棒玉米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最棒的玉米》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最好的玉米,满以为老爷爷肯定先摘走它。收获那天,老爷爷只摘走了其他的玉米;第二天,老爷爷也没有把它摘走;第三天,第四天……以后十几天,老爷爷看也没来看它,它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它误认为自己是最差的玉米,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没想到老爷爷最后摘下它,是要拿它当种子。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感悟故事要说明的道理。课文的线条非常清晰,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本课教学:

1、从学生的学设计教学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引入课题后,我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来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目的就是想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学生在民主的交流中,在自主的学习中达到知识共享。

2、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棒玉米从“自信—失落,失望,绝望—明白道理”的思想变化历程,从而感悟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升华。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目的。

3、注重语文学习的拓展与迁移,把课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树立起大语文观。学完本课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话题:你想对这个棒玉米说点什么?让学生结合学习本课的体会,畅所欲言。目的就是为了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

尽管预设的思路和理念都还很好,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时语言还不够凝炼,缺乏激情;朗读时还应注重范读指导等。虽说这些不足让我感觉多少有些遗憾,但它对我以后的教学也不失为一个经验的积累。我愿意在教学中提升,在积累中成长。

《数玉米》教案

此数学活动结合季节和生活,扩充孩子的生活经验。而徐老师就是从小朋友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幼儿常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知道玉米是幼儿很熟悉的,但是对于颗粒排列的特点并不了解,为此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自由探索、同伴互助、总结经验等方法,帮助孩子获得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让幼儿感知玉米种子的环形排列方式,并能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识并记录正确计数从而发现玉米排列的规律。

既激发了幼儿解决困难的信心,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第二环节中,教师出示玉米,提供每位幼儿一人一段玉米,让幼儿观察玉米种子是怎样排列的,并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数玉米列数并记录结果。

在第三环节中,教师再次给幼儿提供新的玉米段,再次数玉米的列数,并记录结果。

《纲要》中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这些材料应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它们;使幼儿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有不同的发现。”徐老师为孩子准备了以下操作材料:玉米小段若干、大头针、橡皮泥、发夹、笔、牙签等辅助物若干、记录表、笔。

让孩子大胆的尝试数玉米,并感知玉米的基本排列形式。而其中的表格的记录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验证了幼儿的探索的结果,更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一种复习。

在本次活动中,徐老师将活动目标设为以下两点。

1、感知玉米种子的环形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识并记录正确计数。

2、学习分析记录结果,发现玉米排列是双数的规律,感受大自然中数量有序出现的神奇效果。

活动的过程应该是为目标而服务,为了更好的去完成预设的目标,在本次活动中,徐老师将目标贯穿在活动的过程中,重难点目标在活动中体现较明显,多次有递进性的操作,让幼儿掌握了数玉米的方法,并根据幼儿的记录,发现玉米排列的规律。

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自己的方法来数玉米列数并记录记录,然后请幼儿用讨论出来的方法进行数玉米列数并记录方法,最后再提供新的玉米段进行数数并记录发现规律。《纲要》指出,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知识经验的主动构造者。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都能主动去学,达到了《纲要》中指出的“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建议:

由于个体差异,有个别幼儿能力弱、动作慢,与集体活动不太合拍。教师可以多注重一下幼儿的个体差异。

活动中,幼儿自由散漫的现象比较严重。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数玉米》主要是让幼儿练习环形数数。我主要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办法数出玉米有几排,并且做好记录。之后,请幼儿集中交流。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方法。第二个阶段主要是请幼儿再次观察并记录,引导幼儿点数首尾相接的玉米列数,从中发现玉米列数是呈双数排列的科学规律。整个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学会了观察并且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但是活动中还存在的一些不足:由于我准备的玉米段是头尾排数不怎么整齐,影响了孩子们准确的数出列数。因此,下次还是要选取玉米中间的段数比较好。此外,孩子们的集中时间太慢,我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后迅速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