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武汉长江大桥介绍导游词(实用18篇)

小编: 紫薇儿

导游词还可以提供实用的旅游信息,如餐饮、交通等,给游客提供便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导游词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武汉黄鹤楼介绍导游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浏览武汉市最著名的名胜,千古名楼--黄鹤楼,黄鹤楼坐落在武汉市武昌的黄鹄山上,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腾王阁一道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且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黄鹤楼。

导游词。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屡毁屡建,不绝于世。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黄鹤楼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胜建筑,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兴衰。自从清同治十年黄鹤楼被毁后,人们一直盼望黄鹤楼重建江城,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改革开放后,黄鹤楼才又重现江城,这反映了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今天我们参观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动工修建,1984年建成的,距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时间整整一百年。

我们知道,大自然中的鹤有很多种类,有灰鹤、白鹤、丹顶鹤、黑颈鹤,但没有黄鹤,那么武汉的老百姓为什么要给自己家乡的标志性建筑取名为黄鹤楼呢?这个美丽的名称来自于一个“卖酒遇仙”的神话传说。

很久以前,有个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一天,有个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本小利微,但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他见老道非常可怜,就慷慨答应了,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辛氏则有求必应,这样过了一年多。有一天,老道突然来向辛氏告别,为感激辛氏,老道为他的酒店的画了一只鹤作纪念,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跳舞,为酒客助兴。”说完后老道就不见了。辛氏拍手一试,黄鹤果然一跃而下,跳起舞来。消息传开后,吸引了远近的游人都来看黄鹤起舞,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辛氏的酒店,他取下随身携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起一只奇妙的曲调,黄鹤闻声而下,载着老道飞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辛氏为了纪念老道和仙鹤,于是将自己多年积攒的钱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最大。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全长二千余米,因其形同伏蛇,故名蛇山,黄鹤楼建在黄鹄山顶,在古汉语中,鹄鹤二字同音,故又名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叫黄鹤楼了,但是人们更愿意接受因仙得名的传说。

中国很多的名山大川,都有极其美丽的民间传说,但不一定有黄鹤楼那样有名,黄鹤楼可以说和中国的长城,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一样蜚声海内外,这是为什么呢?除卖酒遇仙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代诗人充分它的赞美和歌颂,黄鹤楼建成后,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前来吟诗作赋,正是由于他们的诗,使黄鹤楼名传四方。在众多描写黄鹤楼的诗中,最有名的要数崔颢的《登黄鹤楼》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好,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黄鹤楼,重建的黄鹤楼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离开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离江边约一千米。黄鹤楼建筑群是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组成。黄鹤楼为五层,高51米,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楼为钢筋混泥土仿木结构,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层层凌空,像黄鹤飞翔,每个翘角上的风铃在四面来风的吹拂下发出浑圆深沉的音响。

现在我们到了黄鹤楼一楼大厅。迎面我们看到一幅高9米,宽6米的“白云黄鹤图”,画面上黄鹤楼居中耸立,上方一仙者骑者黄鹤,吹着玉笛,似离似归,下方人们载歌载舞,似在欢送似在迎接仙者骑着黄鹤归来,整幅画面洋溢着浪漫神奇的气氛。画两侧柱子上挂着清末重臣张之洞的一副名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大厅正中有一巨幅红木雕屏,上刻历史黄鹤楼造型,技艺精湛,古色古香,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这里是黄鹤楼二楼大厅,二楼有两幅瓷嵌壁画,孙权筑城和周瑜设宴,孙权筑城以古朴的笔触再现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孙权筑城和始建黄鹤楼的历史场面。周瑜设宴记录了传说中周瑜设宴困刘备于楼上以索回荆洲的故事。两幅壁画之间是唐代阎伯理所写的黄鹤楼记,厅正中是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个时期的黄鹤楼模型。

现在到了第三楼。三楼是组画“人文荟萃”,它是三幅连成的长卷绣像画,将唐宋两个时期最著名的诗人组织在一起。人物塑造尽量写实,每个人像旁注有其姓名和与黄鹤楼有关的诗句,反映了黄鹤楼是人文荟萃之地。

这里是黄鹤楼四楼大厅,四楼是专门陈列悬挂当代书画家浏览黄鹤楼的即兴作品。居中挂的厅匾取李白诗句“长江万里情”五字,以激发游人的创作情思,匾下是一幅以清代黄鹤楼为实景的巨幅挂毯。

现在我们来到了黄鹤楼五楼的观景台。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名为“江天浩瀚”的组画,正面墙上的三幅是组画的中心,第一幅由上而下记载了远古的长江文化演替发展的过程。第二幅是在石绿底色上用金线描出的水浪占据了全部画面,使人似乎站到了长江的一个横断面上,感受着急流东去的波涛。第三幅反映的是三国以后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全过程。其它七幅画绕大厅一周,画在额枋上,分别是:长江源流,上游瀑布,三峡风光,庐山奇景,太湖风光,江流入海和沧海横流。这十幅画面所构成的万里长江图卷完整地再现了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武汉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能和大家相逢在这美丽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是武汉旅行社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李导,这是我们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开车十几年,有很高的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大家可以放心欣赏窗外的风景。在接下来的时间将由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大家如果在旅途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量想办法替您解决。希望我和王师傅的服务使您在这次旅途中感到开心,愉快。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楼的黄鹤楼。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巅,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距今天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黄鹤楼虽然历史悠久却是历经沧桑,屡建屡毁,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也叫同治楼于清光绪十年即1884年毁于火灾。我们今天要去的黄鹤楼,是于1981年动工修建,以清朝同治楼为蓝本,用钢筋混泥土框架仿木结构的现代工艺和现代材料于1985年6月建成开放的,说到这楼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其特点:高、奇、险、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云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驾鹤,神化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美就美在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妙在文人墨客,逸事流传。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也有点迫不及待了吧。正好,大家看,窗外就是黄鹤楼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同下车去游览。各位游客朋友们,在游览完黄鹤楼公园南区的景点,品味了黄鹤楼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后,我们到了黄鹤楼的内部大厅。黄鹤楼的内部设计颇具匠心,五个大厅具有不同的文化层面,分别由神话传说、历史沿革、人文荟萃、传统风韵,三楚精神构成。黄河楼第一层楼大厅的艺术主题是“神话”。我们可以看到,大厅分前后两厅,前厅迎面的这副壁画名为《白云黄鹤图》,此副壁画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代神话,兼取。

唐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在画面上有一位仙者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好象离去,又似归来。画面下方绘有清代形制的黄鹤楼,楼前人群浮动,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有如送别,又似接风。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洋溢着神奇而浪漫的气氛。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继续往上参观。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并非二楼,而是一楼与二楼之间的夹层,俗称跑马廊。这样的跑马廊每两层之间都有,大家可以算一下,黄鹤楼本有五层,再加上每两层之间的跑马廊,内部一共有九层,因此,黄鹤楼又有了外五内九的建筑结构。这里陈列着历史上的名人字画,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神话传说固然美妙,但历史却是主宰黄鹤楼命运的真正动力,请大家随我上二楼参观,二楼大厅主要介绍的是黄鹤楼的历史,这边墙壁上是《黄鹤楼记》,它镶嵌在崇阳县出产的大副青石板上,有唐代的阎伯理撰写,当代书法家王遐举书。二楼大厅中还陈列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黄鹤楼的六座模型。黄鹤楼素有“千古名楼”、“天下绝景”之誉,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不同,科学技术的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您瞧,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再看一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每层翘首重檐,飞达四敞,展现了宋代精致俊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则依然是两层。请看这边清朝的黄鹤楼,它分三层,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的12个时辰,第二层12个檐,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第三层有24个檐,代表着一年的24个节气。能将中国的天文历法融入其中,是它最神奇之处了。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

任何一件艺术品或者文物,都离不开人文的气息,黄鹤楼当然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就到黄鹤楼三楼大厅来品位它的人文主题。大厅内陈列着一组大型陶瓷壁画《人文荟萃流千古》,再现了历史上著名人物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看到如此众多的著名诗人环立在侧,如真人大小,神态栩栩如生,大家一定都会感到黄鹤楼真不愧人文荟萃、百家争鸣吧!看了这么多优美的文学作品,您一定还沉浸在悠远的意境中吧!请大家走出思路,继续我们的游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现在到了黄鹤楼的最高处五楼的跑马廊。从这里放眼望去,西面长江浩浩荡荡直奔东海,长江汉水泾渭分明,江对岸汉口重镇高楼林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北面京广铁路大动脉穿越城市,武昌江滩美景也尽收眼底;南面是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车流涌动,传流不息,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的热情;东面武昌大街小巷一览无余,甚至于市井生活都皆有感受,所以我们不得不说,只有登上了黄鹤楼,你才能把握武汉的脉搏,只有登上了黄鹤楼,你才真正的理解武汉人的生活。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如此的短暂,我们今天的黄鹤楼之行到这里就结束了。在这次旅行过程中,我的工作还有很多应该做好而没有做好的地方,我能够向大家说的只有—谢谢,谢谢大家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如果来年我们有缘再次相会,我愿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再见!

武汉景点介绍导游词

锦里沟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田家湾村,是一个土家族人口集中居住的乡村,这里的土家族村民是在历史上“改土归流”后,由恩施州宣恩县沙道沟区迁徙而来,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当地土家族百姓都说:此处原呼为“尽头沟”,就是沟的溪水上游走到了的尽头。该地生态环境优美,人文特色鲜明,黄陂区已经将其打造成为湖北的“凤凰城”。共有48处大小景点,其中吊脚楼、苗寨风情街、土家菜、篝火晚会等最具土家山寨特色。

锦里沟的名字有三个版本的说法:

之一:百年至今,当地土家族百姓都说:此处呼为“尽头沟”,就是沟的溪水上游走到了的尽头。

之二:“景里沟”位于黄陂蔡店清凉寨山脚,据说景里沟原来的名称是尽头沟,意思是指此处是黄陂的尽头,过了此处便过了黄陂,最近当地为了搞旅游开发,特更名为“景里沟”。

年5月24日,黄陂区田家湾土家族民族聚居村——锦里土家风情谷(旅游景点)开工兴建。又特更名为“景里沟”。

武汉景点介绍导游词

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全国首批命名的44个名胜风景区之一,同时也是首批获国家4a级景区其一。它于1982年11月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其岸线曲折,港汊交错,碧波万顷,渔舟荡漾,青山环绕,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的湖面辽阔,烟波浩渺,素有99湾之称。东湖有大小山峦34个,连绵起伏,高低错落。东湖的山,山青如黛,东湖的水,水碧如蓝。33平方公里的东湖碧波在它的东、西、北三面紧紧环绕,使它犹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群山,能体会到各种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宝库”之誉,同时这里也是花的海洋,阳春三月花开时节,漫山遍野花开如织,千姿百态,令人目接不暇。

是和谐统一。就像你现在看到的,圣湖和鬼湖同样在一阵柔风中轻轻起伏,没有炫耀没有悲戚,只有千古的厮守。

武汉景点介绍导游词

各位游客:

欢迎来到花果飘香,风光如画的华夏园——武汉谦森岛庄园。

武汉谦森岛庄园,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境内。是由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届人大代表赵发所(公司董事长)创办的。该园由四个林果生产场组成,拥有果园种植面积1万亩。是一个集林果生产、科研、加工、进出口贸易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富有特色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生产企业。2003年林果生产纯利润已达800万元人民币。

下面,由我——小王,伴随各位去园区观光游览。

首先,我们来到庄园的种植游览区。

谦森岛堪称现代化农业的典范。庄园以大规模、高水平集约化生产经营为模式,科技为先导,大面积成功选育栽种了国外名优果树品种。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李黑布朗、红布朗、蓝宝石等三大名优品种。

黑布朗:该品种从美国引进,果实外观为紫黑色。适应性较广,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当年3月份定植,第二年单株产果2-3公斤,第三年单株产果可达20公斤以上,单果重120g,250g,果皮紫黑色,果肉黄色,汁多味清甜,糖度达13°以上,品质优,可食率达95%以上。在粤北地区种植果实成熟期为5月底至6月上旬,现广州市场其果价长期稳定在每公斤16元以上,是一个值得大力发展的水果品种。

红布朗:该品种1998年引自澳洲,成熟期7月初,在硬肉李中成熟期早,平均单果重115g,180g,果个均实。果皮着鲜艳玫瑰红色,着色面积达100%。果肉血红色,非常特别,高桃,平离核,硬溶质,肉质细胞,含糖量14.5%。口感脆、甜、爽、香,酸味很少,品质上等,不落果,采收期长,耐贮运性良好,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优质李品种。

蓝宝石:该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120g,200g,果粉厚,肉黄色,肉质细腻,纤维少,汁液丰富且甘甜,有香味。品质上等,核小,不裂果,抗寒,抗病能力强,极丰产、稳产,可以大力发展。

为了使种植园景上添花,园区内还配种了大量的优质油桃,珍稀特色林木,优质草坪,名贵花卉;这里特别要给大家推荐的几处生态景观是古林滩,枫林湾、对节白腊园。

古林滩:该林区内古树有200多棵,树种有:琥刺、对节白腊、槐树、香樟等。树龄有百年以上,置身古林滩,让您融于原始生态之中。

枫林湾:该林区内有枫树千余棵,属多年生落叶乔木,品种有大叶、中叶、小叶、三角、五角、鸡爪、丝状等,叶片分为红、黄、绿等色,耐寒,秋天红叶漫山,蔚为壮观。枫树是长江流域广布的特色树种,是生态旅游时尚种植树,观赏性极强。

对节白腊园:该树种属多年生落叶乔木,被誉为树木活化石,喜阳光耐阴寒,喜潮湿耐干旱,萌生力强,耐修剪,对土壤要求不严,产地长江流域,集中生长于鄂西。特点:干枝、叶片均为对生,叶片嫩绿密集,木植坚硬有光泽,树形可塑性强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游览了种植园,观赏了花果奇木,下面我将陪伴你们去看看节水灌溉工程和果品采后处理加工中心。

谦森岛实施节水工程,应用气调冷库贮存,进行现代化的采后处理及加工,实现选果、清洗、上蜡、烘干、分级、贮存、保鲜一体化、自动化。可以改善果实外观,保持果实品质,减少腐烂损失,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果品销售价格提高50%—100%,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节水灌溉工程包括微灌系统参数的选定、灌水器的选择、微灌灌溉制度的确定、微灌系统设计、管网水力计算、系统扬程的确定与水泵选型及土建部分等。

气调库工程建设包括保温、气密性能好的库体结构、制冷系统、气调系统、控制与检测系统、加湿系统、土建工程及有关技术参数的选定等。

游览了果园,参观了果品贮存中心,下面到了该自由放松一下的时候了。我给大家推荐谦森岛几项运动休闲活动以便大家选择。

湖中游船:庄园内一湖碧水,清澈透底。湖畔青枝绿叶,花枝招展。湖中荡舟,是来谦森岛观光旅游备选的一项轻松愉悦的好活动。

湖畔垂钓:庄园内建有垂钓亭、廊等设施。这里垂钓不仅环境舒适,且鱼儿肯上钩。有兴趣的游客的可去游客中心办理相关登记手续领取垂钓工具。

网球场:网球场设施先进,档次高,达到了国家体育设施认证标准。

乒乓球室:乒乓球场馆、球室、球台等设施,均达到国家运动设施认证标准。

卡拉ok歌厅:庄园有两处卡拉ok歌厅,其设施先进,音响效果一流。

即将结束的谦森岛之游,相信一定给你们留下极为美好的印象。至此,度假的游客将走进“庄园之梦”。

庄园度假:庄园内有乡间别墅和综合楼共13幢,具备一次接待150名客人食宿的能力。其环境、旅游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质量已达到国家规定的三星级标准。好客的谦森岛将为您庄园之夜提供舒适、周到的服务。

文档为doc格式。

武汉长江大桥的导游词

一篇完整的。

导游词。

你去过武汉吗?你知道武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你知道武汉有多少著名的景点吗?哈哈,被我的问题问到了吧!你不知道吧!武汉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有木兰天池、晴川阁、武汉大学、黄鹤楼、长江大桥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的长江大桥,它是武汉标志性的景点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它的造型新颖,气魄宏伟,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上。

武汉长江大桥的上层是公路,两头有很长的引桥。走上环形引桥,右侧是人行道,左侧是车行道。在引桥尽头的一块石碑上刻着闪闪发光的四个大字“长江大桥”。由南到北,大桥两侧的栏杆都是用闪亮的方刚大理石建造而成。人行道由方形水泥砖铺成。路边一排整齐的路灯,高大笔直,托着三个正方形的玻璃灯。晚上灯火齐明,美丽的大桥像一条七色的彩带飘在长江上面。在大桥两端是高约35米的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桥头堡的堡亭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圆顶,桥头堡内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厅之中有建桥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游人观看、欣赏,追忆逝去的岁月,感触英雄的博大气概。

武汉长江大桥的下层为复线铁路。全桥总长1670米。平均每隔六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通过,如此高频率的使用,当轰鸣的火车驶过时,也只是轻微地带动桥身的颤动,可见大桥是多么的坚固。

50年前,一条饱含着喜悦的电波欢快地跳跃着飞向大江南北:“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了!”数千年来长江天堑有舟无桥的历史,随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结束了。大桥的建成不仅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它更是成为了连接中国南北交通的要津和命脉,真不愧是“万里长江第一桥”啊!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桥南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

游客们:众所周知,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然而,千百年来,却一直阻隔着长江天堑,历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2019年,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所困,突围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无法过江,折往江西,在安徽乌江镇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荆至今在大桥北面的大厂镇还保留着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呢!以老蒋为首的国某党也曾幻想着凭借长江天险,继续负隅顽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军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取得了胜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南京这个交通要塞城北的长江上架桥成了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长江水流急、江面宽,要架桥谈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国某党政府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来此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1960年我国建桥大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苏联单方面撤走桥梁专家和研究人员的艰难情形下,奋斗8年,耗资1.8亿人民币,耗用50万吨水泥,100万吨钢材,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办到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各位游客:前方是胜利广场,广场一侧矗立着一尊新落成的青铜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x委书记、南京市市长刘伯承。基座上镌刻着江题写的“刘伯承元帅”5个大字。像高5米,寓意着199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现在,我们的车已驶上了大桥的引桥了。这座大桥,由引桥和正桥两部分组成,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引桥长3012米,宽19.5米,可供4辆大卡车同时并行;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桥孔。

向前看,这就是桥头堡,桥的南北各有一对,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请大家往左边看,这座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他们共举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天堑飞虹”作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桥公园。在这里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个桥墩,其中9个桥孔,中孔高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桥桩。这一桥桩就是大桥初建时,由苏联专家主持打下的第一个桥桩。正在此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撤走所有专家和建设图纸。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行研究、设计,建成了大桥。

有人可能要问,在桥梁建设之前,是如何解决南北交通的呢?以前,南岸的下关到北岸的浦口,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渡口。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枢就是由浦口码头过江,在下。关码头登岸的。1938年,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在下关和浦口修建了两座栈桥,用两条900马力的轮渡,运送火车车皮过江。解放后,人民的政府为了缓解这条航线的压力,又增加了3条轮渡。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过江速度的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大桥通车后,铁路桥每天南来北往对开的列车多达100多列,每列火车通过“天堑”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货运列车的中转时间比过去缩短了3个多小时。今天,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桥的运输压力也达到超负荷的地步,桥孔对大型货轮的通过能力也显得不足。为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不久的将来,在这座大桥的东面,又将是长虹飞跨——建造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武汉导游词介绍

大家好!我是北海印痕旅行社,大家可以叫我沈导。今天我带大家去游览东湖。希望通过我的讲能够使你对绍兴留下美好的印象。

此石坚而硬、用途很广。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成为采石场,到隋朝,开采的规模更大。久而久之,靠一代代采石工的辛勤劳动,这么大的青石山被凿去了将近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石场内,岩中泉水涌出来,河水从外溢进来,由场而成湖,湖内碧波荡漾,这就是今天的东湖。清朝末年会稽人陶睿宣宣见到此地风景奇秀,便筑了湖堤,将湖水与河一分为二。堤外是贯通浙江东部的浙东运河;堤内便是是东湖了。一百多年来,东湖经过许客人的修饰,成了—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现在我们来到的的是正大门走进正大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圆形的石块,上面刻着“东湖”,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凉亭,最有名的凉亭就是“五花亭”,因为在一百多年以前,有一名大官,来到东湖游玩,走着走着,看见了一个凉亭,那个凉亭短短的,那个大官又很爱吃肉,说:“哈!这个凉亭真像一块五花肉,就叫它五花亭吧!”游人在一旁听了,大笑。东湖有奇石、石石有奇景;东湖多深潭、潭谭见清影。游客们不妨坐乌篷船去体味—下。现在就请大家一起坐上乌篷船去体会一下水乡风光吧!只不过坐船以前,我得提醒大家,坐船时千万别把手伸到船外戏水,也不能在船上站立或行走,你必须听从船工的指挥。

否则小船掀你入湖,那种“落汤鸡”的滋味是消受不起的。船在水上漂,如在镜中游。乌篷船就象水乡精灵,悄然无声却穿梭不息。坐乌篷船作东湖水上游,会产生一种难得的休闲恬适之感。船老大头顶乌毡帽,嘎吱嘎吱地摇着乌篷船,偶而用淳朴的“绍普”与您交谈。此种景象你是否有过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如果有,那肯定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里了。别看船工悠闲自得地来回穿梭于湖面,一浆一舵,看似简单的动作,没有一年半载,你是学不到这本领的,不然,这绝活也不会面临青黄不接的危机了。不知不觉,船到了东湖第一桥——秦桥。据说这是因为秦始皇曾经到过这里而命名的。

穿过秦桥,远远望到的是一个湖心小岛。侧目南望,便是东湖一景——桂岭了。说是岭,却不大,像是一个小岛,依岩而傍湖,曲径能通幽。“桂岭”上有金桂丛丛,每年金秋时节,这里便丹桂飘香。附近的“香积亭”便是因此而得名的。这里还有形状怪异的盘槐,传说那是董永和织女幽会的地方。如果您抬头仰望,还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挺秀”两字。

这是清代县官蔡锡侯所题写的,内容写的自然是东湖的美丽风光了。小船向东,穿过湖中小堤,便是我们梦魂萦绕的“仙桃洞”了。当年采石的匠人,在两个岩石中间留下了一堵厚不盈尺的石壁,石壁中央,又凿一门,两旁刻有“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门联一幅,顶上赫然写着“仙桃洞”三字。联虽写得有点夸张,但也道出了一个神话传说。

传说中当年皇母在此崖壁上植了一棵仙桃,此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三千年一熟,食之可以长生不老,为了防止仙桃被盗,皇母特派一员天将在此日夜看守。崖壁上至今还留着天将坐过的靠背椅呢。洞为水室,本已称室,室内有门而又通别室,如不身临其镜,其巧夺天工的构思,真是无从想像。船从“仙桃洞”的西门出来,空谷传声洞己走近我们了。

此洞下大上小,形状极似喇叭,故又称喇叭洞。如果您在洞内一喊,声音在洞内回荡,经久不绝。尤为奇怪的是对面堤岸的万柳桥上听得最为清楚。当然这不是北京的回音壁,它没有经过人为的刻意加工,其中的谜底至今仍未解开。希望各位游客做一个有心人,帮我们能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好了,时间不早了,请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范文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横卧于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的长江江面之上,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因此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武汉长江大桥。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在武汉市,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1955年9月1日兴建,1957年10月13日全部建成通车。

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面高8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0.25米,可并列行驶四辆汽车。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三孔,共八墩九孔。每孔跨度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两端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行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个大桥异常雄伟瑰丽。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浮想联翩。“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仅将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并有力地促进工、农业的发展。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桥南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

游客们:众所周知,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然而,千百年来,却一直阻隔着长江天堑,历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20xx年,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所困,突围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无法过江,折往江西,在安徽乌江镇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尽。至今在大桥北面的大厂镇还保留着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也曾幻想着凭借长江天险,继续负隅顽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军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取得了胜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南京这个交通要塞城北的长江上架桥成了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

但是,长江水流急、江面宽,要架桥谈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来此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1960年我国建桥大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苏联单方面撤走桥梁专家和研究人员的艰难情形下,奋斗8年,耗资1.8亿人民币,耗用50万吨水泥,100万吨钢材,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办到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各位游客:前方是胜利广场,广场一侧矗立着一尊新落成的青铜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刘伯承。基座上镌刻着题写的“刘伯承元帅”5个大字。像高5米,寓意着199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现在,我们的车已驶上了大桥的引桥了。这座大桥,由引桥和正桥两部分组成,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引桥长3012米,宽19.5米,可供4辆大卡车同时并行;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桥孔。

请大家向前看,这就是桥头堡,桥的南北各有一对,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请大家往左边看,这座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他们共举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天堑飞虹”作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桥公园。在这里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个桥墩,其中9个桥孔,中孔高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桥桩。这一桥桩就是大桥初建时,由苏联专家主持打下的第一个桥桩。正在此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撤走所有专家和建设图纸。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行研究、设计,建成了大桥。

有人可能要问,在桥梁建设之前,是如何解决南北交通的呢?以前,南岸的下关到北岸的浦口,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渡口。1920xx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枢就是由浦口码头过江,在下。关码头登岸的。1938年,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在下关和浦口修建了两座栈桥,用两条900马力的轮渡,运送火车车皮过江。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缓解这条航线的压力,又增加了3条轮渡。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过江速度的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大桥通车后,铁路桥每天南来北往对开的列车多达100多列,每列火车通过“天堑”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货运列车的中转时间比过去缩短了3个多小时。今天,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桥的运输压力也达到超负荷的地步,桥孔对大型货轮的通过能力也显得不足。为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不久的将来,在这座大桥的东面,又将是长虹飞跨——建造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撤走了全部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

武汉长江大桥西北始于汉阳龟山南坡,东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的山头。由于龟蛇锁江,江面狭窄,缩短大桥的长度。江底为两山余脉,除7号墩地质条件较差外,正桥的7个桥墩都立在坚固岩石上。利用两岸山势,桥下净空高,可满足通航需要。大桥为公路铁路双层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长1156米。

正桥8墩9孔,每孔桥跨128米。桥墩基础施工采用“管柱钻孔法”,开创了中国建桥史上的新工艺。正桥钢梁由平弦菱形连续梁组成,钢梁设计三联,每联三孔。钢梁制作精确,由两岸平衡悬臂向江心拼接合拢。连续梁由一组绞式固定支座和三组辊轴式支座所支撑。在最高洪水位时,桥下净高18米,可满足上行大型轮船的通航要求。

汉阳岸引桥长303米,有17孔;武昌岸引桥长211米,12孔。每孔跨度不超过17.2米,均为钢筋混凝土门式拱桥。连接正桥与两岸引桥的桥台为8层楼式桥头堡,第8层在公路桥桥面两侧各设一对仿古双檐小角亭,成为桥头附近黄鹤楼与晴川阁之间的连结点。桥面上下两层。下层设铁路双轨,南北列车可同时对开。两侧有2.25米宽小道,专供大桥养护人员行走。上层为公路桥桥面,车行道宽18米,可并行6辆汽车,设计荷载汽—18、挂—100,其两侧人行道宽2.25米。正桥人行道外缘为铸铁雕花栏杆,图案有丹凤朝阳、孔雀开屏、雄鸡报晓、鸟语花香、菊黄蟹肥、石榴结籽、猕猴摘桃、鱼跃荷香等。

武汉长江大桥人行道内缘后来增设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撞护栏。每隔32米矗立一对灯柱,兼作无轨电车供电线路的支架。入夜成串的桥灯远望如过江银龙,壮丽奇绝。大桥管柱基础、墩台、梁体及铁路联络线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施工,公路桥桥面及两岸引道由武汉市建设局协同施工。大桥工程耗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2.63万立方米;安装钢梁24372吨;打入钢筋混凝土管桩3000根,总长62.5公里;直径1.55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柱224根,总长3752米。总结算投资1.38亿元,大桥主体工程投资7189万元。公路桥桥面由武汉市建设局负责维修管理,其余均由郑州铁路局武汉长江大桥桥工处维修管理。

经过30多年运行检验,虽因航运事故大桥钢梁严重受撞两次,桥墩受船舶撞击多达50次,正桥的稳定性仍然良好,在交通量逐年增长、负荷已趋饱和的状况下,仍能保证火车和机动车的正常通行。桥梁的常年维护内容为:钢梁油漆翻新,桥面易损件翻修和桥头堡装饰层的维修。汉阳岸引桥发生过严重的病害,经维修加固后趋于稳定。大桥通车前,一列铁路货车车厢经轮渡过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个多小时。

大桥通车后头5年,铁路通过货运量800多万吨,缩短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货运费用的节约已超过大桥造价。公路桥部分,30多年中过桥车流量逐年增长,1988年昼夜行车在3万辆次以上。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修建为以后长江各处修建大桥积累了成功经验,培养造就了大批建桥骨干。

介绍武汉景点的导游词

大家好,趁现在还没到达红楼,我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红楼的概况。

作为“九省通衢”、“南北枢纽”的华中重镇,武汉在军事上具有扼险控要的重要地位,推翻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也是从武汉开始改变中国历史的行程,武汉因此被称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

近一个世纪前的19是中国旧历的辛亥年,一年伊始,反清起义便接连不断。继4月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后,5月四川发起了保路运动,以孙中山、黄兴为领袖的同盟会在武汉秘密建立了中部总会,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便积极准备相机发动武装起义。10月9日,负责军事组织的孙武在俄租界配制炸药不慎引爆,领导机关遭到破坏,名册、印信被抄,起义总指挥蒋翊武出走。十日晨,革命党人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被捕遇难。在此危急关头,新军中革命党人主动联络,决定按原计划立即起义。晚上8点多钟,新军工程营、辎重营首先发难,首先是工程第八营的几个士兵拒交子弹,打死了前来镇压的反动军官,打响武昌起义的枪。

工程营夺占了楚望台军械库,推左队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各营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当晚,起义军兵分三路向总督署及第8镇司令部发起进攻,炮击总督署,湖广总督瑞徵、第8镇统制张彪仓皇出逃。11日天亮后起义者便占领了武昌全城,革命党人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在黄鹤楼上。武昌起义的第二天,汉口、汉阳的新军也起义占领了两镇,同日,武昌成立了军政府。当时孙中山还忙于在海外筹款,黄兴也未赶到,由于变起仓促,群龙无首,起义士兵们硬把一个毫无革命思想的协统(旅长)黎元洪搜出来——民间称作“床底下拖出个黎元洪”——用手枪逼着他当了都督。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在中国结束了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虽然后来又在各地冒出了无数个割据称霸的“土皇帝”,但在摧枯拉朽的革命洪流面前无异螳臂挡车,中国历史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都只有十几天或几十天的寿数。辛亥革命成就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武昌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而千古留芳。

在武昌的首义路南端,阅马场北端的绿荫丛中,掩映着一组红色楼房,因为它红墙红瓦,武汉人亲切的称它为红楼,这就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旧址。整个院落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红楼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其前身是清政府为了玩弄“立宪”骗局而设立的湖北省谘议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革命党人和起义士兵云集湖北省咨议局,宣布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湖北军政府,发布了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从而开启了划时代的“民国之门”。

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红楼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匾额。红楼的主楼为红色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面阔73米,进深42米。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券,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原为穹窿顶式,于1911年12月1日被清军炮弹击毁)。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纪念馆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来访者。大量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反映了武昌首义和辛亥革命,不仅可以增加参观者对民国史的认识,更增进对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

一本《孙大总统伦敦蒙难记》虽然写得有声有色,但却淡化了中山先生职业革命家的形象。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帝制,远涉重洋宣传革命,潜心着意地营造组织建设,还直接领导了钦廉二州和黄花岗的反清起义,确为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武昌首义成功,自然首推孙文。武汉人对黄兴评价甚高,至今尚有黄兴路、拜将台,在黄鹤楼剧场的山腰上还有黄兴的纪念铜像,江城人民没有忘记他在群龙无首而墨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关头赶赴武汉,没有忘记他在阳夏保卫战中“受命于危难之时”、呕心沥血于共和大业,没有忘记他在辛亥革命中追随中山先生的屡建奇功和创建成民国的不辞辛劳。

1911年9月25日,辛亥革命“荣县独立”,成立军政府,行使军、政、财、文大权。军政府设在县署衙内。今旧址(即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后面),由旧县署的三堂、后堂及两边的厢房组成三合院。系木结构,穿斗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两堂合在一起,前有廊,廊宽1.6米。总占地700平方米。今为辛亥革命荣县独立历史陈列室,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列馆正厅檐上有胡耀邦题写“辛亥革命首义荣县军政府旧址”的匾额;厅内正面,挂有吴玉章、龙鸣剑、王天杰、蒲洵的肖像;文物有木板“水电报”(复制品)、马刀、铁矛和历史文告、照片等。院内植有花草、树木,环境幽静。

武汉导游词介绍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清河桥古桥遗址);三国时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毛泽东建国后先后视察东湖44次,在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朱德在50多年前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当代作家陈运和在其散文《长江,中国的肠;东湖,武汉的胃》中,夸奖“曾消化过多少历史故事,也健壮了一座城市肌体”。近现代还有九女墩、陶铸楼、屈原纪念馆、朱碑亭等历史文化遗址,均在此。湖北省博物馆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20余万件,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荟萃了湖北地区的文化遗珍。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骨化石郧县人头为镇馆之宝。

毛泽东曾在东湖宾馆感慨:“这里有长江,夏天可以游泳,东湖的樟树、桂花树、竹子风景真好,四周的柳树、水杉树甚多,对岸是老鼠尾、远处是中山亭,那边是珞珈山,茂密的树林里是武汉大学校址,东湖真好!”南水北调、炮击金门、人民公社、小平复出……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曾在东湖做出许多重大决策。

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城区的武汉二环线与武汉三环线之间,景区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的城中湖。加上沿湖陆地风景区,面积达八十余平方公里。东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错,素有九十九湾之说。东湖风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xx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武汉长江大桥了。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撤走了全部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

武汉长江大桥西北始于汉阳龟山南坡,东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的山头。由于龟蛇锁江,江面狭窄,缩短大桥的长度。江底为两山余脉,除7号墩地质条件较差外,正桥的7个桥墩都立在坚固岩石上。利用两岸山势,桥下净空高,可满足通航需要。大桥为公路铁路双层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长1156米。

正桥8墩9孔,每孔桥跨128米。桥墩基础施工采用“管柱钻孔法”,开创了中国建桥史上的新工艺。正桥钢梁由平弦菱形连续梁组成,钢梁设计三联,每联三孔。钢梁制作精确,由两岸平衡悬臂向江心拼接合拢。连续梁由一组绞式固定支座和三组辊轴式支座所支撑。在最高洪水位时,桥下净高18米,可满足上行大型轮船的通航要求。

汉阳岸引桥长303米,有17孔;武昌岸引桥长211米,12孔。每孔跨度不超过17.2米,均为钢筋混凝土门式拱桥。连接正桥与两岸引桥的桥台为8层楼式桥头堡,第8层在公路桥桥面两侧各设一对仿古双檐小角亭,成为桥头附近黄鹤楼与晴川阁之间的连结点。桥面上下两层。下层设铁路双轨,南北列车可同时对开。两侧有2.25米宽小道,专供大桥养护人员行走。上层为公路桥桥面,车行道宽18米,可并行6辆汽车,设计荷载汽—18、挂—100,其两侧人行道宽2.25米。正桥人行道外缘为铸铁雕花栏杆,图案有丹凤朝阳、孔雀开屏、雄鸡报晓、鸟语花香、菊黄蟹肥、石榴结籽、猕猴摘桃、鱼跃荷香等。

武汉长江大桥人行道内缘后来增设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撞护栏。每隔32米矗立一对灯柱,兼作无轨电车供电线路的支架。入夜成串的桥灯远望如过江银龙,壮丽奇绝。大桥管柱基础、墩台、梁体及铁路联络线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施工,公路桥桥面及两岸引道由武汉市建设局协同施工。大桥工程耗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2.63万立方米;安装钢梁24372吨;打入钢筋混凝土管桩3000根,总长62.5公里;直径1.55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柱224根,总长3752米。总结算投资1.38亿元,大桥主体工程投资7189万元。公路桥桥面由武汉市建设局负责维修管理,其余均由郑州铁路局武汉长江大桥桥工处维修管理。

经过30多年运行检验,虽因航运事故大桥钢梁严重受撞两次,桥墩受船舶撞击多达50次,正桥的稳定性仍然良好,在交通量逐年增长、负荷已趋饱和的状况下,仍能保证火车和机动车的正常通行。桥梁的常年维护内容为:钢梁油漆翻新,桥面易损件翻修和桥头堡装饰层的维修。汉阳岸引桥发生过严重的病害,经维修加固后趋于稳定。大桥通车前,一列铁路货车车厢经轮渡过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个多小时。

大桥通车后头5年,铁路通过货运量800多万吨,缩短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货运费用的节约已超过大桥造价。公路桥部分,30多年中过桥车流量逐年增长,1988年昼夜行车在3万辆次以上。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修建为以后长江各处修建大桥积累了成功经验,培养造就了大批建桥骨干。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也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下面是本站带来的优秀武汉长江大桥。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桥南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各位游客:前方是胜利广场,广场一侧矗立着一尊新落成的青铜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刘伯承。基座上镌刻着题写的“刘伯承元帅”5个大字。像高5米,寓意着199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请大家向前看,这就是桥头堡,桥的南北各有一对,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请大家往左边看,这座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他们共举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天堑飞虹”作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桥公园。在这里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个桥墩,其中9个桥孔,中孔高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桥桩。这一桥桩就是大桥初建时,由苏联专家主持打下的第一个桥桩。正在此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撤走所有专家和建设图纸。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行研究、设计,建成了大桥。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桥南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

游客们:众所周知,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然而,千百年来,却一直阻隔着长江天堑,历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20xx年,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所困,突围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无法过江,折往江西,在安徽乌江镇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荆至今在大桥北面的大厂镇还保留着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也曾幻想着凭借长江天险,继续负隅顽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军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取得了胜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南京这个交通要塞城北的长江上架桥成了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长江水流急、江面宽,要架桥谈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来此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1960年我国建桥大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苏联单方面撤走桥梁专家和研究人员的艰难情形下,奋斗8年,耗资1.8亿人民币,耗用50万吨水泥,100万吨钢材,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办到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各位游客:前方是胜利广场,广场一侧矗立着一尊新落成的青铜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刘伯承。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刘伯承元帅”5个大字。像高5米,寓意着199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现在,我们的车已驶上了大桥的引桥了。这座大桥,由引桥和正桥两部分组成,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引桥长3012米,宽19.5米,可供4辆大卡车同时并行;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桥孔。

向前看,这就是桥头堡,桥的南北各有一对,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请大家往左边看,这座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他们共举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天堑飞虹”作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桥公园。在这里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个桥墩,其中9个桥孔,中孔高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桥桩。这一桥桩就是大桥初建时,由苏联专家主持打下的第一个桥桩。正在此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撤走所有专家和建设图纸。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行研究、设计,建成了大桥。

有人可能要问,在桥梁建设之前,是如何解决南北交通的呢?以前,南岸的下关到北岸的浦口,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渡口。1920xx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枢就是由浦口码头过江,在下。关码头登岸的。1938年,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在下关和浦口修建了两座栈桥,用两条900马力的轮渡,运送火车车皮过江。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缓解这条航线的压力,又增加了3条轮渡。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过江速度的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大桥通车后,铁路桥每天南来北往对开的列车多达100多列,每列火车通过“天堑”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货运列车的中转时间比过去缩短了3个多小时。今天,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桥的运输压力也达到超负荷的地步,桥孔对大型货轮的通过能力也显得不足。为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不久的将来,在这座大桥的东面,又将是长虹飞跨——建造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你去过武汉吗?你知道武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你知道武汉有多少著名的景点吗?哈哈,被我的问题问到了吧!你不知道吧!武汉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有木兰天池、晴川阁、武汉大学、黄鹤楼、长江大桥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的长江大桥,它是武汉标志性的景点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它的造型新颖,气魄宏伟,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上。

武汉长江大桥的上层是公路,两头有很长的引桥。走上环形引桥,右侧是人行道,左侧是车行道。在引桥尽头的一块石碑上刻着闪闪发光的四个大字“长江大桥”。由南到北,大桥两侧的栏杆都是用闪亮的方刚大理石建造而成。人行道由方形水泥砖铺成。路边一排整齐的路灯,高大笔直,托着三个正方形的玻璃灯。晚上灯火齐明,美丽的大桥像一条七色的彩带飘在长江上面。在大桥两端是高约35米的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桥头堡的堡亭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圆顶,桥头堡内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厅之中有建桥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游人观看、欣赏,追忆逝去的岁月,感触英雄的博大气概。

武汉长江大桥的下层为复线铁路。全桥总长1670米。平均每隔六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通过,如此高频率的使用,当轰鸣的火车驶过时,也只是轻微地带动桥身的颤动,可见大桥是多么的坚固。

50年前,一条饱含着喜悦的电波欢快地跳跃着飞向大江南北:“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了!”数千年来长江天堑有舟无桥的历史,随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结束了。大桥的建成不仅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它更是成为了连接中国南北交通的要津和命脉,真不愧是“万里长江第一桥”啊!

介绍武汉景点的导游词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介绍武汉景点的导游词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清河桥古桥遗址);三国时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毛泽东建国后先后视察东湖44次,在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朱德在50多年前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当代作家陈运和在其散文《长江,中国的肠;东湖,武汉的胃》中,夸奖“曾消化过多少历史故事,也健壮了一座城市肌体”。近现代还有九女墩、陶铸楼、屈原纪念馆、朱碑亭等历史文化遗址,均在此。湖北省博物馆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20余万件,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荟萃了湖北地区的文化遗珍。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骨化石郧县人头为镇馆之宝。

毛泽东曾在东湖宾馆感慨:“这里有长江,夏天可以游泳,东湖的樟树、桂花树、竹子风景真好,四周的柳树、水杉树甚多,对岸是老鼠尾、远处是中山亭,那边是珞珈山,茂密的树林里是武汉大学校址,东湖真好!”南水北调、炮击金门、人民公社、小平复出……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曾在东湖做出许多重大决策。

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城区的武汉二环线与武汉三环线之间,景区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的城中湖。加上沿湖陆地风景区,面积达八十余平方公里。东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错,素有九十九湾之说。东湖风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介绍武汉景点的导游词

大家好,趁现在还没到达红楼,我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红楼的概况。

作为“九省通衢”、“南北枢纽”的华中重镇,武汉在军事上具有扼险控要的重要地位,推翻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也是从武汉开始改变中国历史的行程,武汉因此被称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

近一个世纪前的19是中国旧历的辛亥年,一年伊始,反清起义便接连不断。继4月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后,5月四川发起了保路运动,以孙中山、黄兴为领袖的同盟会在武汉秘密建立了中部总会,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便积极准备相机发动武装起义。10月9日,负责军事组织的孙武在俄租界配制炸药不慎引爆,领导机关遭到破坏,名册、印信被抄,起义总指挥蒋翊武出走。十日晨,革命党人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被捕遇难。在此危急关头,新军中革命党人主动联络,决定按原计划立即起义。晚上8点多钟,新军工程营、辎重营首先发难,首先是工程第八营的几个士兵拒交子弹,打死了前来镇压的反动军官,打响武昌起义的枪。

工程营夺占了楚望台军械库,推左队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各营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当晚,起义军兵分三路向总督署及第8镇司令部发起进攻,炮击总督署,湖广总督瑞徵、第8镇统制张彪仓皇出逃。11日天亮后起义者便占领了武昌全城,革命党人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在黄鹤楼上。武昌起义的第二天,汉口、汉阳的新军也起义占领了两镇,同日,武昌成立了军政府。当时孙中山还忙于在海外筹款,黄兴也未赶到,由于变起仓促,群龙无首,起义士兵们硬把一个毫无革命思想的协统(旅长)黎元洪搜出来——民间称作“床底下拖出个黎元洪”——用手枪逼着他当了都督。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在中国结束了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虽然后来又在各地冒出了无数个割据称霸的“土皇帝”,但在摧枯拉朽的革命洪流面前无异螳臂挡车,中国历史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都只有十几天或几十天的寿数。辛亥革命成就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武昌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而千古留芳。

在武昌的首义路南端,阅马场北端的绿荫丛中,掩映着一组红色楼房,因为它红墙红瓦,武汉人亲切的称它为红楼,这就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旧址。整个院落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红楼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其前身是清政府为了玩弄“立宪”骗局而设立的湖北省谘议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革命党人和起义士兵云集湖北省咨议局,宣布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湖北军政府,发布了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从而开启了划时代的“民国之门”。

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红楼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匾额。红楼的主楼为红色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面阔73米,进深42米。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券,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原为穹窿顶式,于1911年12月1日被清军炮弹击毁)。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纪念馆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来访者。大量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反映了武昌首义和辛亥革命,不仅可以增加参观者对民国史的认识,更增进对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

一本《孙大总统伦敦蒙难记》虽然写得有声有色,但却淡化了中山先生职业革命家的形象。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帝制,远涉重洋宣传革命,潜心着意地营造组织建设,还直接领导了钦廉二州和黄花岗的反清起义,确为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武昌首义成功,自然首推孙文。武汉人对黄兴评价甚高,至今尚有黄兴路、拜将台,在黄鹤楼剧场的山腰上还有黄兴的纪念铜像,江城人民没有忘记他在群龙无首而墨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关头赶赴武汉,没有忘记他在阳夏保卫战中“受命于危难之时”、呕心沥血于共和大业,没有忘记他在辛亥革命中追随中山先生的屡建奇功和创建成民国的不辞辛劳。

1911年9月25日,辛亥革命“荣县独立”,成立军政府,行使军、政、财、文大权。军政府设在县署衙内。今旧址(即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后面),由旧县署的三堂、后堂及两边的厢房组成三合院。系木结构,穿斗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两堂合在一起,前有廊,廊宽1.6米。总占地700平方米。今为辛亥革命荣县独立历史陈列室,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列馆正厅檐上有胡耀邦题写“辛亥革命首义荣县军政府旧址”的匾额;厅内正面,挂有吴玉章、龙鸣剑、王天杰、蒲洵的肖像;文物有木板“水电报”(复制品)、马刀、铁矛和历史文告、照片等。院内植有花草、树木,环境幽静。

你当前浏览的文章来源于中国导游吧导游站。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车参观!

大家请看,我们面前的这幢建筑就是鄂军都督府的旧址,也是纪念馆的主体建筑。它初是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建筑风格是模仿西方议会大厦的。楼前是同心广场,寓意是“两岸一新,和平统一”;楼后是议员公所;还有东、西配楼,其中东配楼专管陈列辛亥文物300余件,许多都是世界罕见的珍品。

我们今天主要参观的是纪念馆的两个基本陈列:一个是以红楼为载体布置的《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另一个则是布置于西配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记陈列》。

好,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进红楼参观《旧址复原陈列》吧!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鄂军都督府的会议厅了,它原来是咨议局的议事堂。在主席台正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面旗帜,它叫做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的军旗,民国成立后,十八星旗被搬定位民国陆军军旗。旗上十八颗黄星代表的是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是武器,主题和象征意义是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团结起来,用“铁血精神”即武力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十八星旗左边的这份文告是黎元洪被推为都督后发布的份文告,它的发布对于稳定人心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台口右边有一张图片,反映的是194月孙中山先生访鄂期间受到各界欢迎的情景。1912年4月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就首先来到湖北访问。4月10日这一点,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发表了演讲。

这里是外交部,革命党人胡瑛曾任部长,它是1911年10月25日后鄂军都督府所设置的九部(军令、参谋、军务、内务、外交、交通、理财、司法、编制)之一。它是鄂军都督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的重要标志。军政府成立之初,曾给汉口的五国领事馆发布过外交照会,呼吁承认中华民国。但五国却迟迟不给答复。直到10月17日,民军和清军在汉口刘家庙展开激战,民军大获全胜之后,五国这才看到革命党人的力量强大,于是就发布了一纸布告,承认民军与清军是对等的实体,他们保持中立。这份布告实际上是承认了民军的地位,对清王朝是一个打击。当然,这纸布告到后来也只是一纸空文,因为五国后来在暗中帮助袁世凯获得了总统的宝座,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是十分不愿意看到中国走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的。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西配楼参观一下“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它分为七个部分、九个厅。从清朝末年的武汉、武昌起义的孕育、到武昌起义的爆发、鄂军都督府的建立,再到民国的肇建,和现在武汉首义的纪念。全景展现了武昌起义的历史和影响。

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也未能幸免。自1961年英国在汉口建立租界后,德、法、俄、日等国也相继而来。他们以租界为据点,对湖北进行政治、军事、文化上的侵略与渗透;与此同时,封建统治的危机也日益加深。面对内忧外患,统治阶级内部也不乏一些有识之士,湖广总督张之洞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挽狂澜于既倒,他在湖北开始推行耸动中外听闻的“湖北新政”,主体思想就是“中体西用”,就是用中国传统的封建道德思想为根本,以西方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随即成立鄂军都督府,推举原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都督,并发布公告,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清政府闻讯后大为震惊,急派陆军大臣荫昌、水师提督萨镇冰统领水路大军分途并进,直抵武汉;并重新起用袁世凯,委以重任,全权指挥水陆各军进攻武汉。军政府成立以后立即扩军备战,武汉市民踊跃投军,不足3天,即募集到了3万人,未经训练便赴战场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杀。由于民军依托汉口街巷处处阻击,清军统领冯国璋竟悍然下令焚烧汉口,使繁华的街市变成一片焦土。

革命党人黄兴听到起义消息后,一路乔装打扮,乘船到武汉,部署对清军的反击战。其后由黎元洪委任黄兴为战略总司令一职,负责阳夏保卫战。这座由泥人张制作的黄兴蜡像反映的正是当年都督拜将的情形。这场战役虽然以民军退驻武昌而告终,但民军以万余人之身躯血战坚守14天,为其他各省的独立减少了障碍,赢得了时间,可谓是“败中寓胜”了。

武昌起义得到了全国大多数省份的相应,先相应的是湖南和陕西,随后江西、山西、云南等各省也相继光复。1911年,孙中山自海外归来,1912年元旦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告终。

作为“首义之区”的武汉,今天还能找到那场革命带来的印记;首义遗踪处处,纪念设施种.种。孙宗山的孙子孙志强先生在红楼参观时提笔写下了“民国之门”四字,由此可见鄂军都督府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了。

湖北武汉东湖导游词介绍

东湖公园中心建有一个音乐喷泉。音乐喷泉是一个直径40米的旱地大型灯光音乐喷泉和两个长50米,宽4米的水池灯光喷泉组成。其中坐落在广场中央的旱地喷泉,内有8个圆形浊喷泉环绕着主喷泉。整个喷泉安装了1500多个喷头,500盏彩色射灯,全部采用计算机程序,电磁阀和音乐同步技术等新颖的自动化高科技控制。

旱地喷泉中心水柱由8个可调水柱组成,喷水高度10米,紧紧环绕主喷头高达40米水柱的周围,伴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旋律,在电脑程控下,可随着韵率节拍变幻出10多种不同造型的水柱,其中有孔雀开屏、大花、大皇冠等形状,既逼真又惟妙惟肖。宽大的水柱似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像彩虹,映出道道艳丽的人间美景……每种造型持续时间45妙,各个周期要7.5分钟。如此周而复始,变幻无穷,给人美的享受。

在广场露天舞台南北分别设置的距形水池灯光喷泉,两个喷泉的内部分别安装新颖的跑泉,彩虹造型的大炮和两组水幕发生器。两组水幕发生器的总功率达110千瓦,可产生两面半径20米,直径40米的扇形水幕;在喷泉的配合下,能产生8种不同的造型,绘制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画。

东湖公园的开发,改善了东湖的环境,因而很快带动了东湖周边闲置土地的开发。相继地东湖的周围出现了五星级的东湖国际大酒店,明珠花园别墅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大量的商品房,绕着东湖还有约为3,4公里的环湖跑道,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许多老人在环湖跑步运动,颇具风景美感。

武汉江滩导游词介绍武汉江滩的美景介绍

汉口长江江滩开始苏醒,仅仅几年时间,一座芳草萋萋,绿树成荫,集休闲娱乐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江滩公园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了武汉旅游新名片,随后汉江江滩,青山江滩,武昌江滩相继开建。今日,武昌江滩四期全面建成向市民开放,武汉两江四岸的江滩公园成为江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江滩总体格局为“三区三带”。

三区:观光游览区、中心广场区和休闲活动区。

三带:滨江特色带、游憩林阴带、堤防观景带。

沿江大道与江滩车道之间为堤防观景带,车道与滨江步道之间为游憩林阴带,滨江步道以南为滨江特色带。

另外,横向的滨江步道、林阴步道、堤上观景廊贯穿整个江滩。

滨江特色带:高台观景、平台观江和梯台戏水为一体的大型滨江亲水空间。滨江步道贯穿其中,沿途设置梅花灯和荷叶坐椅。

江滩护坡:采用毛石料,表面刻有浮雕和纹饰,设2种护坡浮雕———叙事浮雕,展示武汉滨水城市发展史;长江古生物化石、水生生物等浮雕,体现武汉自远古云梦泽、盘龙城至中世纪春秋汉唐,至近现代繁荣依水而兴的展缩景。

游憩林阴带:总长1200米,宽3-8米,采用蓝色系列的地砖进行铺饰,间隔局部地段有地灯装饰,形成蓝色彩带。各类绿化用地10万平方米,共占28.8平方米总用地的70%,绿化覆盖率达90%,使汉口江滩成为汉口滨江地区最大规模的集中绿地。

堤防景观带:重点进行堤上观景廊道设计,形成集垂直绿化、观景廊道、休闲服务、缓坡绿化景观为一体的景观带。

堤上观景廊:采用缓坡式戗台与防洪墙衔接,顶部设木质步道,在上面既可以观街景,又可观江景。木质步道局部安排休闲茶座,底层设零售、公共卫生等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形成观景、观江和服务的最佳场所。此外,防洪墙和机动车道之间布置宽12米的缓坡绿化景观带。

介绍武汉景点的导游词

欢迎各位来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由于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把这场革命称为辛亥革命。大家知道吗?这场革命首先就是在我们湖北武昌爆发的。各位来到的所在,正是中国一段旧历史的终点,也是中国一个新纪元的开端。通俗地讲,这里推翻了清朝,开创了民国,打倒了皇帝,催生了总统。

我馆位于武昌,背靠蛇山,面向首义广场,占地约28亩。它的主体建筑就是各位眼前看到的这幢房子,因为它红墙红瓦,人们称之为红楼。

红楼最初是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咨议局是清朝末年,为了预备君主立宪,而在各省设置的议事咨询的民意机构,它的建筑风格摹仿西方议会大厦,19建成。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第二天,就在这儿组建了鄂军都督府,都督府发布文告,宣布建立中华民国。义声所播,全国响应,从而一举结束了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红楼因此被誉为“民国之门”。

在红楼后面,这组灰色的房子叫议员公所,是当年咨议局议员们生活起居场所。目前在复原维修之中,没有对外开放。楼前是同心广场,寓意是“两岸一心,和平统一”。

1961年,红楼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馆已成为纪念辛亥革命的标志性景点和全国有名的教育基地。

我馆布置有两个基本陈列:一个是以鄂军都督府旧址,也就是红楼为载体,布置的《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各位将会看到鄂军都督府成立初期的机构和格局;另一个是布置于西配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它展现了武昌起义的历史过程。

我们首先从《旧址复原陈列》开始。

从《格局图》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军政府成立初期的政府组织结构,这是非常简单的政府雏形了。共设五个部,即参谋部、军令部、军务部、民政府、外交部,还有黎都督起居室、总监察长室、各部稽查长室等,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地方政府,却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鄂军都督府会议厅原来是咨议局议事堂。武昌起义第二天,也就是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和起义官兵在此集会,推举原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都督。

介绍武汉景点的导游词

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现馆舍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1953年3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并与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馆。1959年春迁至今东湖风景区;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3000平方米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

目前,湖北省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建筑具浓郁楚风,呈一主两翼、中轴对称。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成,已拥有专业人员200余人(其中研究馆员9人,副研究馆员21人),设有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社教部、协调部、考古部、文保中心等业务部门。隶属于湖北省文化厅。

该馆藏有反映湖北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标本1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和各地征集,其中以出土文物为主,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基本反映着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并且,一部分器物即使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也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馆藏文物品类丰富,器类齐全,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馆藏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举世闻名。

在14万余件藏品中,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如新石器时代京山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都具有极高和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